『壹』 2017春西交《微觀經濟學(高起專)》在線作業
西交《微觀經濟學(高起專)》在線作業的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
1、、C3、A4、C5、B
1. 如果某廠商增加一單位勞動使用量能夠減少三單位資本,而且仍能生產同樣多的產出量則MRTS為()
A. 負1/3
B. 負3
C. 負1
2. 邊際成本低於平均成本時()
A. 平均成本上升
B. 總成本下降
C. 平均可變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3. 如果需求的價格彈性大於1則表示()
A. 需求富於彈性
B. 需求缺乏彈性
C. 單位彈性
4. 稀缺資源是指()
A. 世界上大多數人生活在貧困中
B. 世界上的資源最終要被消費完
C. 相對於資源的需求而言,資源總是不足的
5. 總效用曲線到達頂點時,()、
A. 邊際效用曲線達到最大點
B. 邊際效用為0
C. 邊際效用為正
6.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說法是()、
A. 只要總產量減少,邊際產量一定是負數
B. 只要邊際產量減少,總產量也一定減少
C. 邊際產量曲線一定在平均產量曲線的最高點與之相交
7. 序數效用論認為,商品效用的大小()、
A. 取決於它的使用價值
B. 取決於它的價格
C. 可以比較
8. 吉尼系數的數值越大,說明收入分配越()
A. 平等
B. 不平等
C. 無法判定
9. 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中,市場對單個廠商產品的需求曲線是一條()、
A. 水平線
B. 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C. 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10. 下列因素哪一種不會使需求曲線移動()
A. 消費者收入變化
B. 商品價格下降
C. 其他商品價格下降
11. 經濟學可定義為()
A. 政府對市場制度的干預
B. 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稀缺資源於諸多用途
C. 企業取得利潤的活動
12. 經濟物品是指()、
A. 有用的物品
B. 稀缺的物品
C. 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13. 勞動這種生產要素的買賣,是()、
A. 使用權的轉移
B. 所有權的轉移
C. 使用權和所有權的轉移
14. 對於一種商品,消費者想要有的數量都已經有了,這時()、
A. 邊際效用最大
B. 邊際效用為0
C. 總效用為0
15. 假定完全競爭行業內某廠商在目前產量水平上的邊際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均等於1元,則這家廠商()
A. 肯定只得到正常利潤
B. 肯定的到了最小利潤
C. 很難確定
16. 在一般情況下,廠商得到的價格如果低於以下那種成本就停止營業()
A. 平均成本
B. 平均可變成本
C. 邊際成本
17. 吉尼系數說明()
A. 一個家庭的富裕程度
B. 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
C. 經濟的綜合實力
18. 在從原點出發的直線(線性)與TC曲線的切點連線上AC()
A. 是最小的
B. 等於MC
C. 上述都正確
19. 在一般情況下,廠商得到的價格如果低於以下那種成本就停止營業()、
A. 平均成本
B. 平均可變成本
C. 邊際成本
20. 完全競爭廠商短期供給曲線是指()
A. AVC>MC中的那部分AVC曲線
B. AC>MC中的那部分AC 曲線
C. MC>AVC中的那部分MC曲線
21. 邊際成本低於平均成本時()、
A. 平均成本上升
B. 總成本下降
C. 平均可變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22. 如果商品X的價格是1.5美元,Y的價格是1美元,且消費者認為Y的邊際效用為30單位,並且在購買兩種商品的條件下,它一定認為X的邊際效用為()
A. 25單位
B. 35單位
C. 45單位
23. 聯合分割市場並使利潤最大化的一組廠商被稱為()
A. 壟斷者
B. 卡特爾
C. 反托拉斯者
24. 生產可能性曲線說明的基本原理是()、
A. 一國資源總能被充分利用
B. 假定所有經濟資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則只有減少Y物品的生產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產
C. 經濟能力增長唯一決定於勞動力的數量
25. 如果連續地增加某種生產要素,當總產量達到最大時,邊際產量曲線()、
A. 與橫軸相交
B. 經過原點
C. 與縱軸相交
26. 西方經濟學家認為,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如歌星、體育明星,他們所獲得的收入中,很大一部分屬於( )
A. 級差地租
B. 均衡地租
C. 經濟租
27. 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上,廠商短期均衡的條件是()、
A. P=AR
B. P=MR
C. P=MC
28. 對公司有所有權,可以分享公司利潤的是()、
A. 股東
B. 債券持有人
C. 銀行
29. 成本遞增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是()
A. 水平曲線
B. 向右上方傾斜
C. 向右下方傾斜
30. 以下問題中哪一個不是微觀經濟學所考察的()
A. 失業率的上升或下降
B. 一個廠商的產出水平
C. 某一行業中僱用工人的數量
『貳』 請問關於微觀經濟學中的幾種成本之間的關系
機會成本是2萬。
經濟成本=機會成本,經濟成本=會計成本+機會成本,這兩種說法是錯誤的,經濟內成容本=顯性成本+隱性成本,是正確的。
要弄清楚關鍵是要弄明白這幾種成本的概念!
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
顯成本: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他人所擁有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
隱成本: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
經濟成本:是企業使用的所有資源總的機會成本。
會計成本:是會計記錄在公司帳冊上的客觀的和有形的支出,包括生產、銷過程中發生的原料、動力、工資、租金、廣告、利息等支出。是顯成本。
機會成本是隱成本,但二者並不相等。
隱性成本=固定資產折舊+投入的資金的利息+企業家自己應得的工資=固定資產折舊+正常利潤,可以說是對的,但有時候正常利潤是指企業家才能的報酬即僅指企業家自己應得的工資。
『叄』 微觀經濟學中供給和需求的關系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經說過:學習經濟學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你只要掌握兩件事,一個叫供給,一個叫需求。
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對稱,是現代西方經濟學的一個構成部分。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數值的決定。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的資源取得最大的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
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是既定的經濟資源如何被有效率地分配到各種不同的用途上。在市場經濟中,眾多的生產者生產著種類繁多的商品,是市場價格引導著資源配置方向,使稀缺資源得到最優配置。由於市場供求是決定市場價格的基本力量,因此,對供給和需求的分析是現代西方經濟學一般理論分析的邏輯起點。
一、需求:
需求指的是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的各種可能的價格下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而需要指的是消費者想得到某種商品的願望。需求不是自然和主觀的願望,而是有效的需要,它包括2個條件:消費者有慾望的購買和有能力的購買。
消費者有購買某種商品的願望是因為該商品有滿足人的某種慾望的能力,即效用。一種商品要具有效用,必須具備2個條件:必須有用和稀缺。因此在每一個價格水平下,消費者的需求量都應是給他帶來最大效用的商品數量。
影響需求數量的因素有:商品的自身價格(需求量隨著價格上升而下降,隨著價格的下降而上升)、消費者的收入水平(需求量隨著收入水平的上升而上升,隨著收入水平的下降而下降)、相關產品的價格(需求量在本身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價格的上升而上升,隨著價格的下降而下降)、消費者的偏好(需求量隨著偏好的上升而上升,隨著偏好的下降而下降)、消費者對商品的價格預期(需求量隨著價格預期的上升而上升,隨著價格預期的下降而下降)等。
需求曲線是需求價格與需求量的關系用數學形式繪制的曲線,總是向右下方傾斜。這是因為1、由於邊際效用遞減(即在一定時間內,一個人每增加一單位某商品的消費所增加的效用),隨著消費總量的增加而減少,而消費者願意為滿足效用而對某種商品付出的貨幣,即需求價格,是由其所獲得的邊際效用而定的,因此,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2、由於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兩種影響的共同作用引起的: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下降後,這種商品向對於其他商品變得相對便宜,因此,消費者會用這種變得相對便宜的商品去替代其他商品,這種影響就是「替代效應」。在商品價格下降時,消費者為了達到同樣的滿足程度所需花費的支出減少了,消費者會用這些增加了的收入去增加購買這種商品,又會使這種商品的需求進一步增加,這種影響就是「收入效應」。對正常商品,這兩種效應都是正的,它們共同作用決定了當商品的價格下降時,商品的需求量增加,這就導致了商品的需求曲線會向右下方傾斜。
需求量的變動指在其他條件保持不點,當商品本身的價格發生變動時,商品的需求量沿著既定的需求曲線變動。而需求的變動指的是當商品本身的價格保持不變時,消費者的收入,或者是相關商品的價格,或者是消費者的偏好發生變動,會引起需求曲線向左或向右平行移動。
需求的變動將會引起均衡價格的變動。需求變化的後果為:1、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當消費者的收入增加時,需求曲線會向右平行移動;當消費者收入減少時,需求曲線則向左平行移動。2、當替代品價格上升時,需求曲線會向右平移,反之則向左平移;當互補品價格上升時,需求曲線會向左平移,反之則向右平移。3、當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偏好增強時,該商品的需求曲線會向右平移,反之則向左平移。
由於商品的需求受到價格和收入的影響,就有了需求彈性的概念。需求對價格變動的反應,或者說是價格變動應起的需求量變動的幅度,稱之為價格需求彈性。具體而言,它是在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時,用價格變動的百分比除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而得到的數值。由於兩者的增減總是處於相反的方向,所以其結果是一個負數。但為了表述方便,把價格需求彈性定義為一個正值。
當需求彈性大於1時,此類商品為富有彈性商品,隨著價格的下降,銷售收入上升,隨著價格的上升,銷售收入下降。當需求彈性等於1時,此類商品為單一彈性商品,價格的增減對銷售收入無影響。當需求彈性小於1時,此類商品為缺乏彈性商平,隨著價格的上升,銷售收入上升,隨著價格的下降,銷售收入下降。當需求彈性等於0時,此類商品為完全無彈性商品,隨著價格的上升,銷售收入以同比例上升。當需求彈性為正無窮時,此類商品為完全彈性商品。
二、供給
供給指的是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願意而且能夠提供出售的該商品的數量。這種供給是指有效供給,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生產者有出售的願望和供應的能力。
影響供給數量的因素有:商品的自身價格(供給量隨著價格上升而上升,隨著價格的下降而下降)、生產成本(供給量隨著生產成本的上升而下降,隨著生產成本的下降而上升)、生產的技術水平(供給量隨著生產技術水平的上升而上升,隨著生產技術水平的下降而下降)、相關產品的價格(供給量在本身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價格的上升而上升,隨著價格的下降而下降)、生產者對未來的預期(供給量隨著未來預期的上升而上升,隨著未來預期的下降而下降)等。
供給曲線是供給價格與供給量的關系用數學形式繪制的曲線,總是右上方傾斜。這是因為:1.廠商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動機的,在不同的價格水平下,生產者願意並且能夠提供的產品數量,應該在既定的價格下能給他帶來最大利潤或最小虧損的產品數量。廠商利潤最大化的短期均衡條件是:(其)邊際收益=邊際成本=產品市場價格,因而廠商的短期邊際成本曲線上的每個點對應的價格下都有一個最優均衡產量,這也是生產者願意並且能提供的產品數量,所以供給曲線與邊際成本曲線是重合的。2、由於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隨著產量擴大,邊際成本是先遞減後遞增的。當產品價格較高時,廠商有盈利並會擴大產量,直至邊際成本與價格相等時候達到短期均衡,廠商獲得最大利潤,此時對應的產量是廠商願意提供的最優產量;當產品價格很低,低到等於平均可變成本時,廠商在邊際成本等於價格時,產量是虧損最小的最優產量,此時廠商繼續生產仍能彌補可變成本,但是如果再低,則廠商會停止生產,不再願意供給。所以,供給曲線是短期邊際曲線高於平均成本曲線最低點的曲線部分,此部分中,邊際成本曲線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因此,短期供給曲線也是向右上方傾斜的。
供給量的變動指的是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由某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在數學圖形中,這種變動表現為同一既定的供給曲線上點的運動。而供給的變動指的是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數量的變動,表現為供給曲線的位置發生移動。
供給的變動也會引起均衡價格的變化,供給變化的後果為:當替代品價格下降、互補品價格上升、預期商品價格上漲、技術水平進步時,供給曲線向右平行移動;若上述因素發生引起供給數量減少的變動,則供給曲線向左平行移動。
三、市場均衡
在供給和需求的互相平衡下,市場同樣會達到一個均衡的狀態。市場的均衡過程就是商品均衡價格是商品市場上需求和供給這兩種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市場均衡,分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如果市場上只有一種或幾種商品達到供求平衡,這是局部均衡。如果所有的商品都達到了供求平衡,這就是一般均衡。必須強調,一般均衡才是真正的均衡,局部均衡只是暫時的均衡。
當市場價格偏離均衡價格時,一般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這種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狀態會逐步消失,自動回復到均衡價格水平:首先,當市場價格低於均衡價格時,商品供給量大於需求量,出現商品過剩,一方面會使需求者壓低價格,另一方面又會使供給者減少商品供給量,這樣商品的價格必然下降到均衡價格水平。相反,當市場價格低於均衡價格時,需求量大於供給量,出現商品短缺,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價格,另一方面又使供給者增加商品的供給量,這樣該商品的價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價格的水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變動;供給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的反方向的變動,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
『肆』 2017中山大學考研801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復習指南【含真題與答案】
介是理論和應用經濟學專業的吧,這本就包含宏微觀部分的,很全了,配上教材夠了
『伍』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分別都研究什麼
宏觀經濟學(來Macroeconomics),是使用國民自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古典的微觀經濟學而言的。宏觀經濟學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發表以來快速發展起來的一個經濟學分支。
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活動作為考察對象,研究社會總體經濟問題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總量是如何決定及其相互關系。它需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已經配置到各個生產部門和企業的經濟資源總量的使用情況是如何決定著一國的總產量(國民收入)或就業量;二是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總供求是如何決定著一國的國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價水平;三是國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價水平的變動與經濟周期及經濟增長的關系。它又稱為國民收入決定論或收入分析。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經濟資源的利用問題,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財政與貨幣政策等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有時也被稱為價格理論(Price Theory),主要研究個體消費者,企業,或者產業的經濟行為,及其生產和收入分配。
『陸』 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西方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有兩個:
第一,在一時形態上,宣傳資本主義制度的合理性和優越性,從而加強對該制度永恆存在的信念。
第二,作為資本主義制度的上層建築,西方經濟學也必須為這一制度所面臨的經濟問題提供政策建議。
『柒』 求超星爾雅2017年宏觀經濟學(葉航)和微觀經濟學()的課後習題答案,有做完的,給個賬號看看也可以
如圖 關鍵詞ke搜答案 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