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發布時間:2021-03-16 21:24:00

『壹』 中國金融業的現狀如何

從中國目前的情況看,國有銀行、 國有企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金融風險因素。 但三資企業及股份制企業健康發展的基本因素未變; 外資也保持較穩定的增長,投資項目也越來越大, 而且大多是長期投資,外商不會輕易放棄。因此推斷, 中國在三五年內不會出現類似東亞其它國家那樣的金融危機。但是, 真正的危險是在三五年之後, 當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家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的壓力, 對他們的經濟及金融體制進行全面開放,徹底改革, 建立起與國際完全接軌的先進體系以後, 將會對中國形成巨大的競爭壓力。如在二戰之後, 美國接管日本及德國,輸入美國的經濟體制, 使日本和德國的經濟較快地發展起來, 而將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中國漸漸拋在後面。 因此,中國必須抓住各國在金融風暴後進入調整期的有利時機, 盡快改革金融和外匯管理體制,改善銀行服務, 進一步提高出口競爭力,吸引外資紮根中國, 使中國的經濟保持實際高質量的調整增長。因為要真正避免危機, 就必須保證基本經濟因素的健康。 中國要維持一種實際高質量的高速增長, 就必須打破過去的傳統發展模式,即:發展經濟—銀行增加貸款— 國有企業—擴大生產—增加就業—實現經濟增長。中國大陸的經濟, 已經形成兩個不同的部分,一個是國有銀行與國有企業部分; 另一個則為三資企業、股份制企業部分。 後者在近五六年內得益於先進制度與優惠的政策,發展相當迅速。 由於外資進入中國後,在中國最先進的地區引進最先進的技術、 管理,建立了基本上與世界經濟相接軌的企業。 三資企業與一些股份制企業成為中國最健康、最有活力的部分, 是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的源泉。 現在中國正進入一個關鍵時刻。 隨著一些大型基礎設施的建設的完成,中國投資環境的「硬體」 部分逐漸完善起來,中國現在吸引外資的外部條件越來越好。 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是勞動力最便宜、土地(用於發展製造業基地) 最多、市場巨大和最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目的地。現在是「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東風是什麼,就是中國的政策。 政策成功不成功,有效沒效,不在於降低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 也不是看中國有沒有市場, 而主要是看能不能降低外國投資者在中國投資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和實物成本不一樣。實物成本,如勞動力的成本、 土地的成本、資本的成本, 都是可以根據一個國家的供給和需求決定的。但「交易成本」 卻是一個人為造成的成本,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 但是不可能避免,做生意時,可能不容易看到而不去考慮, 但最終成功與否,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中國,交易成本很高, 主要體現在政府、會計、法律、銀行業和資本市場的服務方面, 整個都跟不上。政府部門有重重人為的障礙要打通, 銀行和律師根本不能適應面向國際市場經濟的需要, 這些都增加了中國市場的「交易成本」。 外國投資者很想來中國投資,但他們都感到來中國投資不容易, 故爾採取了一種觀望的態度。中國市場高額的「交易成本」 主要存在於金融服務中。 中國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金融業的問題。因此, 建議中國在現階段採取一種有限制、有控制的金融開放政策, 包括向外國銀行開放貸款業務,允許三資企業運用美元進行交易等。 一方面可以使外國投資者看到中國有決心開放金融業, 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金融開放風險。

『貳』 中國金融體系現狀

(一)金融發展格局還不合理

我國間接融資比重高,金融發展格局還不合理等問題仍未解決。金融體系仍然由銀行主導,銀行業資產佔全部金融資產的90%以上,全社會的融資風險仍高度集中於銀行體系。資本市場仍具有新興加轉軌的基本階段性特徵,證券業業務結構雷同且業務種類單一,資本擴張和市場融資能力有限;業處於發展初級階段,保險密度和深度較低,保險產品不豐富保障功能發揮不夠。

(二) 金融組織體系和金融服務需要加強與完善

從組織體系看中小金融機構發展不足,銀行業對民營資本的市場開放仍有空間。從服務領域看農村金融服務需要強化,截至2009年末全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還有2792個。農村金融產品單一,服務不到位。同時,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往往面臨融資困難的問題,金融體系對對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仍不足。2012年5月26日,中國銀監會制定《中國銀監會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2013年7月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這些舉措表明意在完善我國的金融組織體系。

(三) 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和經營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些金融改革偏重於機構的增減和人員變動,對金融制度和組織結構創新不夠重視。銀行業戰略規劃比較薄弱、競爭同質化考核機制和經營模式不科學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改觀。農村金融機構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的問題較為突出,證券公司業務模式比較傳統,創新能力較弱。一些保險公司內控和基礎管理較為薄弱,治理結構還不完善,市場競爭行為仍不規范。

(四) 金融機構潛在風險和金融系統性風險不容忽視

銀行信用風險操作風險仍然突出,市場風險管理水平不高,內部控制需要進一步加強。銀行巨量信貸增長存在風險隱患,貸款集中度風險日趨突出,資產負債期限錯配有所加劇。國有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普遍存在資本金補充壓力,證券保險類機構的經營機制和風險管控能力需要加強。普遍存在的順周期行為和監管、會計等制度因素不利於防止和化解系統性風險。在分業監管體制下對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業務的監管存在縫隙,此外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融資主體和部分金融產品存在風險隱患。

『叄』 我國金融機構的現狀存在哪些問題

主要包括以下三個問題: (1)金融機構體系的結構性比例失衡,抑制了金融機構機回構之間的平等競爭。國有商業銀行答在我國金融機構體系中佔主導地位,制約了金融機構間的平等競爭,新型商業銀行難與國有商業銀行開展平等競爭。 (2)金融機構體系的結構性缺陷仍比較突出。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資產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產差距過大,證券業保險業整體規模偏小。長期以來,中國金融體系一直以間接融資為主導,直接融資發展緩慢,導致證券也發展規模明顯偏小。與國際大型投資銀行相比,初總股本外總資產及管理總規模仍然過小。 (3)證券業的市場集中度不足,市場份額過於分散。這種小型化分散化的格局,很難與國際化全能化投行相競爭。

『肆』 分析目前中國金融市場的狀況

—— 以下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科技金融服務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金融科技發展歷程

金融領域的科技應用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金融電子化、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第三階段金融科技強調利用前沿技術變革業務流程,推動業務創新,突出在大規模場景下的自動化和精細化運行。

『伍』 中國金融業現狀

從中國目前的情況看,國有銀行、 國有企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金融風險因素。 但三資企業及股份制企業健康發展的基本因素未變; 外資也保持較穩定的增長,投資項目也越來越大, 而且大多是長期投資,外商不會輕易放棄。
因此推斷, 中國在三五年內不會出現類似東亞其它國家那樣的金融危機。但是, 真正的危險是在三五年之後, 當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家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的壓力, 對他們的經濟及金融體制進行全面開放,徹底改革, 建立起與國際完全接軌的先進體系以後, 將會對中國形成巨大的競爭壓力。如在二戰之後, 美國接管日本及德國,輸入美國的經濟體制, 使日本和德國的經濟較快地發展起來, 而將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中國漸漸拋在後面。 因此,中國必須抓住各國在金融風暴後進入調整期的有利時機, 盡快改革金融和外匯管理體制,改善銀行服務, 進一步提高出口競爭力,吸引外資紮根中國, 使中國的經濟保持實際高質量的調整增長。因為要真正避免危機, 就必須保證基本經濟因素的健康。
中國要維持一種實際高質量的高速增長, 就必須打破過去的傳統發展模式,即:發展經濟—銀行增加貸款— 國有企業—擴大生產—增加就業—實現經濟增長。中國大陸的經濟, 已經形成兩個不同的部分,一個是國有銀行與國有企業部分; 另一個則為三資企業、股份制企業部分。 後者在近五六年內得益於先進制度與優惠的政策,發展相當迅速。 由於外資進入中國後,在中國最先進的地區引進最先進的技術、 管理,建立了基本上與世界經濟相接軌的企業。 三資企業與一些股份制企業成為中國最健康、最有活力的部分, 是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的源泉。 現在中國正進入一個關鍵時刻。 隨著一些大型基礎設施的建設的完成,中國投資環境的「硬體」 部分逐漸完善起來,中國現在吸引外資的外部條件越來越好。 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是勞動力最便宜、土地(用於發展製造業基地) 最多、市場巨大和最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目的地。現在是「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東風是什麼,就是中國的政策。 政策成功不成功,有效沒效,不在於降低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 也不是看中國有沒有市場, 而主要是看能不能降低外國投資者在中國投資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和實物成本不一樣。實物成本,如勞動力的成本、 土地的成本、資本的成本, 都是可以根據一個國家的供給和需求決定的。但「交易成本」 卻是一個人為造成的成本,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 但是不可能避免,做生意時,可能不容易看到而不去考慮, 但最終成功與否,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在中國,交易成本很高, 主要體現在政府、會計、法律、銀行業和資本市場的服務方面, 整個都跟不上。政府部門有重重人為的障礙要打通, 銀行和律師根本不能適應面向國際市場經濟的需要, 這些都增加了中國市場的「交易成本」。 外國投資者很想來中國投資,但他們都感到來中國投資不容易, 故爾採取了一種觀望的態度。中國市場高額的「交易成本」 主要存在於金融服務中。 中國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金融業的問題。因此, 建議中國在現階段採取一種有限制、有控制的金融開放政策, 包括向外國銀行開放貸款業務,允許三資企業運用美元進行交易等。 一方面可以使外國投資者看到中國有決心開放金融業, 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金融開放風險。

『陸』 金融理論與實務題論述中國金融機構體系的現狀

重點章節: 第十二章 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 第十四章 貨幣政策 重點知識點: 國家貨幣制度的歷史演變 信用在現代市場經濟運行中的作用 單利和復利的計算 利率的種類 匯率及標價方法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金融工具的特徵 金融市場的功能 國庫券發行

『柒』 中國金融界目前的狀況如何

情況良好

『捌』 『『『『中國金融體系現狀調查

證監會專家:中國金融體系結構性轉型已經開始

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日前表示,目前我國金融體系已經開始了結構性的轉型,從間接融資占絕對主導地位向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均衡的方向演進。

祁斌在上海市期貨同業公會、上海證券同業工會和浦東新區人民政府主辦的「投資中國——2007上海證券期貨國際論壇」上表示,促進金融體系的平穩轉型,推動我國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第一要繼續推進基礎性建設,加快資本市場的建設,推動金融創新,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有效化解金融風險。應加快包括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債券等在內的市場發展,完善資本市場結構。推動上市公司和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做大做強,提高國際競爭力,同時應強化各種金融風險和外部沖擊的快速決策和反應機制,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健運行。第二是要推動相關制度的變革和建設,為資本市場的建設創造有利的基礎。特別是要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機制,推動信用體系和誠信文化的建設,為資本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第三要加強監管的有效性,合理界定政府職能的邊界,進一步構建市場化導向的創新體系的建設,逐步構建市場化導向的創新機制。同時要充分發揮交易所和自律監管功能,逐步完善市場的自我約束機制,形成高效的多層次監管體系。完善法律體系,加大執法力度和提高執法效率,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推動資本市場法律體系的建設,完善快速反應機制,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制止。提高違規成本,建立有效的體系。第四,積極應對國際競爭,穩步對外開放,增強我國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祁斌說,近年來,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得直接融資比例穩步上升,有效地改善了我國的金融結構,分散了金融系統風險,中國金融體系開始了結構性的轉型。2006年資本市場資產佔全部金融資產的比例為22%,截至2007年9月底,這個比例超過30%。

他認為,目前資本市場也面臨一些新的挑戰,第一,資本市場結構失衡,資本市場的約束化機制不足,市場主體需要進一步培育。第二、宏觀經濟和國際市場的變化對市場的影響日益增加。第三,銀行存款分流現象是我國金融體系結構性轉型的開始,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並將成為一個長期趨勢。但也對監管體制和金融機構提出了新的挑戰。第四個挑戰是隨著經濟發展全球化進程,金融活動的全球化特徵更加凸現,我國金融體系面臨著全球競爭的趨勢不可避免。

中國金融體系如何走出困局

據《中國投資》報道,2004年在宏觀調控情況下,國民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的發展趨勢,但是證券市場走勢卻出現了嚴重的背離。以銀行和資本市場為主體的金融體系運行效率低,金融資源浪費嚴重,直接融資內部機制失調,多層次市場發展滯後等多種問題,尤其是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長期嚴重失調,導致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銀行不良資產比例過高,加劇了金融體系風險的積聚。

在重築金融體系中,銀行和資本市場各應扮演什麼角色?中國金融體系戰略究竟應該選擇銀行主導,還是資本市場主導?銀行業為建立與資本市場相匹配的經營體系,在經營方式上應選擇分業經營還是混業經營?2005年1月1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主辦的「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多位國內知名專家提出了破解金融體系謎題的思路。

銀行主導還是市場主導——中國金融體系的戰略選擇

從世界各國金融發展的歷程來看,金融體制的選擇和金融業的發達程度對經濟的增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金融與現代科學技術共同構成現代經濟的核心推動力,並成為國際競爭的新趨勢。各國金融體系大致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其典型國家如德國、日本;另一類是以資本市場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其典型國家如美國、英國。

從理論研究上看,很難得出哪一個金融體系更優的結論,因此,關鍵的問題是建立一個適合本國國情的金融體系。對中國而言,如何構建一個既能推動經濟增長、有效配置資源,又能平滑經濟波動,合理分散風險,同時還能夠使居民分享經濟增長的財富效應的金融體系,不僅關繫到中國能否在未來保持持續的經濟增長,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且也關繫到中國能否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保持競爭的優勢。

剛剛調任中央匯金公司總經理的謝平認為,銀行與資本市場誰是金融體系的核心並不重要,銀行主導型和市場主導型絕對是互補的。一個國家只有在收入水平達到一定的階段後,才可能慢慢發展市場主導型的金融體系,這也是為什麼英、美發達國家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一直也是銀行主導型,只是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後才建立了市場主導型的金融體系。從投資者個人來說,只有其財富達到一定程度,才會想到把自己財富的多大比例投資在股票市場,另一部分進入銀行;如果個人財富很少,他只需要到銀行儲蓄就夠了。而目前的數據還不足以證明,銀行主導和市場主導,哪一種金融制度更有利於經濟增長。

北京銀行副行長趙瑞安堅信:「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商業銀行在中國金融體系中仍然占據重要的地位」。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我國資本市場起步較晚,所暴露的問題也比較多,其發展需要商業銀行體系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發揮作用是客觀的和必然的。銀行聚集了大量社會資金,具有能力和實力促進經濟的發展。從社會資金需求來看,金融機構具有便利、有效的融資方式,能夠為經濟的發展注入資金。從消費者的金融習慣來看,中華民族具有節儉的傳統,因此大量資金聚集在銀行也是一個客觀的必然。

但商業銀行目前面臨著治理結構不完善、資本充足率低和不良資產規模過大的問題,而解決這三大問題最好的場所就是資本市場。對於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推動其在資本市場上公開發行上市,已成為眾多商業銀行的戰略選擇。此外,資本市場還為商業銀行提供了補充資本金最有效的渠道——通過發行長期次級債務和股票可以使商業銀行在短期內補充巨大的資本。資本市場是商業銀行改革和未來業務創新的重要平台,而銀行對資本市場的介入,對於保證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著政府隱性擔保的商業銀行進入資本市場,首先就會為廣大的投資者帶來巨大的信心支持。

更具體的:http://www.ce.cn/economy/bank/yanjiu/jrts/200502/16/t20050216_3088757.shtml

『玖』 中國金融系統的現狀如何分析如何進一步完善中國金融系統

證監會專家:中國金融體系結構性轉型已經開始

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日前表示,目前我國金融體系已經開始了結構性的轉型,從間接融資占絕對主導地位向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均衡的方向演進。

祁斌在上海市期貨同業公會、上海證券同業工會和浦東新區人民政府主辦的「投資中國——2007上海證券期貨國際論壇」上表示,促進金融體系的平穩轉型,推動我國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第一要繼續推進基礎性建設,加快資本市場的建設,推動金融創新,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有效化解金融風險。應加快包括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債券等在內的市場發展,完善資本市場結構。推動上市公司和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做大做強,提高國際競爭力,同時應強化各種金融風險和外部沖擊的快速決策和反應機制,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健運行。第二是要推動相關制度的變革和建設,為資本市場的建設創造有利的基礎。特別是要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機制,推動信用體系和誠信文化的建設,為資本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第三要加強監管的有效性,合理界定政府職能的邊界,進一步構建市場化導向的創新體系的建設,逐步構建市場化導向的創新機制。同時要充分發揮交易所和自律監管功能,逐步完善市場的自我約束機制,形成高效的多層次監管體系。完善法律體系,加大執法力度和提高執法效率,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推動資本市場法律體系的建設,完善快速反應機制,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制止。提高違規成本,建立有效的體系。第四,積極應對國際競爭,穩步對外開放,增強我國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祁斌說,近年來,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得直接融資比例穩步上升,有效地改善了我國的金融結構,分散了金融系統風險,中國金融體系開始了結構性的轉型。2006年資本市場資產佔全部金融資產的比例為22%,截至2007年9月底,這個比例超過30%。

他認為,目前資本市場也面臨一些新的挑戰,第一,資本市場結構失衡,資本市場的約束化機制不足,市場主體需要進一步培育。第二、宏觀經濟和國際市場的變化對市場的影響日益增加。第三,銀行存款分流現象是我國金融體系結構性轉型的開始,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並將成為一個長期趨勢。但也對監管體制和金融機構提出了新的挑戰。第四個挑戰是隨著經濟發展全球化進程,金融活動的全球化特徵更加凸現,我國金融體系面臨著全球競爭的趨勢不可避免。

中國金融體系如何走出困局

據《中國投資》報道,2004年在宏觀調控情況下,國民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的發展趨勢,但是證券市場走勢卻出現了嚴重的背離。以銀行和資本市場為主體的金融體系運行效率低,金融資源浪費嚴重,直接融資內部機制失調,多層次市場發展滯後等多種問題,尤其是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長期嚴重失調,導致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銀行不良資產比例過高,加劇了金融體系風險的積聚。

在重築金融體系中,銀行和資本市場各應扮演什麼角色?中國金融體系戰略究竟應該選擇銀行主導,還是資本市場主導?銀行業為建立與資本市場相匹配的經營體系,在經營方式上應選擇分業經營還是混業經營?2005年1月1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主辦的「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多位國內知名專家提出了破解金融體系謎題的思路。

銀行主導還是市場主導——中國金融體系的戰略選擇

從世界各國金融發展的歷程來看,金融體制的選擇和金融業的發達程度對經濟的增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金融與現代科學技術共同構成現代經濟的核心推動力,並成為國際競爭的新趨勢。各國金融體系大致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其典型國家如德國、日本;另一類是以資本市場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其典型國家如美國、英國。

從理論研究上看,很難得出哪一個金融體系更優的結論,因此,關鍵的問題是建立一個適合本國國情的金融體系。對中國而言,如何構建一個既能推動經濟增長、有效配置資源,又能平滑經濟波動,合理分散風險,同時還能夠使居民分享經濟增長的財富效應的金融體系,不僅關繫到中國能否在未來保持持續的經濟增長,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且也關繫到中國能否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保持競爭的優勢。

剛剛調任中央匯金公司總經理的謝平認為,銀行與資本市場誰是金融體系的核心並不重要,銀行主導型和市場主導型絕對是互補的。一個國家只有在收入水平達到一定的階段後,才可能慢慢發展市場主導型的金融體系,這也是為什麼英、美發達國家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一直也是銀行主導型,只是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後才建立了市場主導型的金融體系。從投資者個人來說,只有其財富達到一定程度,才會想到把自己財富的多大比例投資在股票市場,另一部分進入銀行;如果個人財富很少,他只需要到銀行儲蓄就夠了。而目前的數據還不足以證明,銀行主導和市場主導,哪一種金融制度更有利於經濟增長。

北京銀行副行長趙瑞安堅信:「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商業銀行在中國金融體系中仍然占據重要的地位」。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我國資本市場起步較晚,所暴露的問題也比較多,其發展需要商業銀行體系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發揮作用是客觀的和必然的。銀行聚集了大量社會資金,具有能力和實力促進經濟的發展。從社會資金需求來看,金融機構具有便利、有效的融資方式,能夠為經濟的發展注入資金。從消費者的金融習慣來看,中華民族具有節儉的傳統,因此大量資金聚集在銀行也是一個客觀的必然。

但商業銀行目前面臨著治理結構不完善、資本充足率低和不良資產規模過大的問題,而解決這三大問題最好的場所就是資本市場。對於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推動其在資本市場上公開發行上市,已成為眾多商業銀行的戰略選擇。此外,資本市場還為商業銀行提供了補充資本金最有效的渠道——通過發行長期次級債務和股票可以使商業銀行在短期內補充巨大的資本。資本市場是商業銀行改革和未來業務創新的重要平台,而銀行對資本市場的介入,對於保證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著政府隱性擔保的商業銀行進入資本市場,首先就會為廣大的投資者帶來巨大的信心支持。

更具體的:http://www.ce.cn/economy/bank/yanjiu/jrts/200502/16/t20050216_3088757.shtml

非原創。

『拾』 中國金融機構的現狀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5/2005jinrong/871750.htm

閱讀全文

與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