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西方經濟學知識1 .簡述新古典增長模型2 .簡述看不見手的原理 3. 需求拉動的增長
新古典增長模型:
基本假設:(1)全社會只生產一種產品;(2)儲蓄函數為S=s,s常數,且0<s<1;(3)不存在技術進步,也不存在資本折舊;(4)生產的規模報酬不變;(5)勞動和資本可以相互替代,且勞動力按一個不變的比率n增長。
新古典增長模型的基本公式:sf(k)=k+nk
這一基本公式說明,一社會的人均儲蓄(sf(k)=sY/L)可被用於兩個部分:一部分為人均資本的增加(k),即為每一個人配備更多的資本設備,這被稱為資本的深化;另一部分則是為每一增加的人口配備每人平均應得的資本設備(nk),這被稱為資本的廣化。
增長率的分解:G=a△L/L+(1—a) △k/k
G代表增長率,△L/L和 △k/k分別代表勞動增長率和資本增長率,a和(1—a) 分別代表勞動和資本在經濟增長中所做出的貢獻。 (1—a):a即為資本與勞動比率。
新古典增長模型的含義:為使實際增長率與有保證的增長率和自然增長率相一致,既可通過勞動增長率的變動,也可通過資本增長率的變動,還可通過資本—勞動比率的變動。資本與勞動比率的變動是通過市場機制的調節來實現的。
看不見手的原理
「看不見的手」原理最早是由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來的。這一命題的含義: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在力圖追求個人滿足,一般說來,他並不企圖增進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進的公共福利為多少,但在這樣做時,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他去促進社會利益,並且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進社會利益時所得的效果更大。
這只看不見的手實際上就是人們自覺地按照市場機制的作用自發調節著自己的行為,並實現消費效用最大化和利潤最大化。而這一原理,只是一般均衡理論中得到了充分的描述。具體來講,主要有以下五點:
(1)在既定收入的約束下,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取決於任意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相等;
(2)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廠商利潤最大化,取決於把產品的價格=邊際成本=邊際收益;
(3)為實現利潤最大化,廠商按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來決定生產要素投入量,使得任意兩種生產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應的要素價格之比。
(4)在生產要素市場上,廠商按照要素的邊際產品價值支付給要素所有者,並取得要素報酬收入,根據自身的效用最大化,決定相應的要素供給量。
(5)市場調節供求雙方。市場機制的自發作用使得整個社會經濟處在一般均衡狀態(帕累托最優標准)。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從消費產品中獲得最大限度的滿足,廠商獲得最大利潤, 生產要素按各自在生產中的貢獻取得報酬收入。
看不見手的原理,強調的是在完全競爭市場中,市場機制可以有效率地實現資源的合理的配置和有效配置,並最終導致社會不可能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而使得某些人的境況得到改善。
需求拉動的增長
消費需求的擴大,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方面。消費
需求和出口需求都屬於最終需求,只有最終需求增長了,
持續的經濟發展才有保證。
北大教授厲以寧提出,消費需求在當前的
情況下能拉動經濟增長,主要有四個原因:第一,居民的
日用生活品、耐用消費品需要不斷更新。這樣,一方面提
高了消費檔次,一方面增加了消費的總需求;第二,對消
費品需求的提高,可以帶動城市工人再就業,而就業人口
增加了,就會帶來購買力,進而帶來了更多的消費,需要
更多的消費品,也就是說,就業帶動消費;第三,當前擴
大農村市場十分必要,農民生產供城市消費的食品,如果
消費需求擴大了,就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農民收入增加
以後,就會帶動工業品的生產。因此,擴大消費品需求,
可以使農村市場、工業品市場都得到發展;第四,生產的
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質量。對衣食住行質
量要求的提高,對消費品質量要求的提高,使新的消費品、
新的消費方式不斷出現。因此,從根本上擴大消費需求除
了消費品以外,包括文化、體育、教育、旅遊等各種消費。
這種消費叫「無形消費」,也叫「勞務消費」。
擴大居民消費和我們一貫提倡的勤儉持家沒有矛盾。
婚喪嫁娶大擺宴席,講排場,負債消費等消費陋習對生產
不利,對社會風氣不利,對居民生活的提高也是不利的。
居民改善生活,增添家庭耐用消費品,則是生活質量提高
的標志。
2. 歡迎各知識達人來談談學習西方經濟學的具體作用
我現在大二也在學西方經濟學的書.我想說一下.其實學習西方經濟學不但學習到知識最主要還有版思維方權式.對以後幫助很大.比如我學會了.通貨膨脹和cpi關系.以後你看到國家發布的cpi數據就知道怎麼樣有利於自己金錢儲備。還有包括gdp等等讓你了解到國家經濟運轉原理等等.還有一些經濟名詞.現在好多財經頻道都會講經濟方面知識.如果你不了解名詞的意思那麼你會聽起來困難.西方經濟學還有學到很多有用知識你學了以後.你就可以看清一些現在社會的問題。勸你一定好好學。其實大學讀很多書用處很大.最近我就看了美元大奔潰.和應該學點投資學等書都不錯.你可以去圖書館借書看.運用好資源。多讀書好處以後你就可以看得到.除了這兩本書以外.窮爸爸富爸爸.羊皮卷.金融危機等書都不錯.記住一定要在大學多看書增加知識儲備.你會發現以後長期堅持下來和別人的差距.有不懂得還可以問我
3. 哪個學校的經濟學比較好
北京大學(理論經濟學方向:西方經濟學、國民經濟學等。此外,北大設有中國經濟研究中心(CCER),有林毅夫、吳敬璉,厲以寧等一批頂尖的理論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
方向:譬如金融學、保險學,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在全國屬頂尖水平,有黃達、陳共等一批知名教授)、廈門大學(經濟學開辦較早,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在全國的地位都很高,「海龜」較多),上海財經大學(高水平的專業財經院校,發展速度很快,「海龜」較多)、復旦大學,天津大學、武漢大學等是中國頂尖的經濟學學府,教育部直屬的財經院校一般也都可以(如中央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中南財大、西南財大等,尤其是金融學一般都較好)
4. 當今中國十大經濟學家
厲以寧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學界泰斗。年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系,1955年畢業後留校工作、任教至今。現為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民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七,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七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八,九屆財經委員會副主任;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林毅夫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原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 、名譽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八、九、十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全國政協常委 、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2005年獲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8年2月,被任命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
張維迎
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長,同時兼任牛津大學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20多年來,他以一個獨立學者的立場,積極參與到中國改革實踐的洪流中。他是國內最早提出並系統論證雙軌制價格改革思路的學者。2000年,他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2002年,他當選為「CCTV2002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6年3月他發表了《理性思考中國改革》的長文,將有關改革的爭論推向了一個高潮。
郎咸平
經濟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畢業於美國賓西法利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獲博士學位。被中國國內媒體稱為「郎監管」,素有「郎旋風」、「最敢說真話的經濟學家」之稱。公司治理和金融專家,主要致力於公司監管、項目融資、直接投資、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破產等方面的研究。
陳志武
1986年去美國留學,放棄了攻讀7年的計算機專業,轉而學習經濟,並於1990年獲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學博士學位,1990-1995年任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助理教授,1995-1997年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助理教授,1997-1999年任俄亥俄州立大學金融學副教授
1999年轉任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現任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於2010年11月18日,被中國交通銀行委任為非執行獨立董事。
吳敬璉
是中國經濟學界的泰斗,當代中國傑出經濟學家、著名市場經濟學者、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務院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歷屆總理的座上賓,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顧問。
李季
中國主流經濟學專家,原天津市教委主任,中國著名經濟師,畢業於清華大學金融專業,碩士研究生, 中國著名投資高級經濟分析師, 中央台著名股評專家, 中央電大市場營銷學教授,是諸多企業家的經濟戰略顧問,長期專注經濟發展戰略及商務合作研究,多次參加全國高層經濟論壇,對未來經濟趨勢的剖析極具影響力,其獨到的見解、精闢的分析讓眾多國內外企業家在多變的環境中找到了路標。
錢穎一
中國經濟學家,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出生於北京,祖籍浙江,1981年清華大學數學專業本科畢業。畢業後留學美國,先後獲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碩士學位、耶魯大學運籌學/管理科學碩士學位、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後任教於斯坦福大學、馬里蘭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2006年10月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5. 介紹一下有名的經濟學家
姓名:厲以寧
職稱:教授
個人簡歷: 1930年11月22日出生於中國江蘇省。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 系,後留校任教。1985-1992年任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系主任,1993-1994年任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1994年至今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工作和學習經驗:厲以寧教授曾擔任八屆全國人大常委,八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中方委員等職。
研究方向:中國經濟改革 環境經濟學
獲獎情況:
中國經濟學界的最高獎「孫冶方經濟學獎」、「國家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證書」、「金三角」獎,國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獎,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獎(最高獎)等。
作品發表:
《非均衡的中國經濟》、《走向繁榮的戰略選擇》、《中國經濟改革與股份制》、《股份制與現代市場經濟》、《經濟學的倫理問題》、《環境經濟學》等。
個人主頁連接:http://www.gsm.pku.e.cn/yuanzhang/ChineseIndex.htm
詹姆斯·J·赫克曼(James Heckman):在得到諾貝爾獎之前被認為最有可能得,甚至有人認為他應該得到兩次,可見其牛的程度。從1995年起,他就在芝加哥大學獲任亨利-舒爾茨傑出成就經濟學教授。他在經濟學領域的研究內容涉及諸如社會項目評估、非連續選擇和縱向數據的計量經濟學模式、勞工市場經濟學以及收入分配的模式選擇等等
張五常
國際知名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現任香港大學教授、經濟金融學院院長。
他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經濟系,獲博士學位。曾當選美國西部經濟學會會長,這是第一位獲此職位的美國本土之外的學者。
1969年他以名為《佃農理論——引證於中國的農業及台灣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論文轟動西方經濟學界。他的《合約機構與非私產的理論》、《企業的合約性質》等論文繼續發展了他在交易費用以及產權重要性方面的理論。1991年他作為唯一一位未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者而被邀請參加了當年的諾貝爾頒獎典禮。
林毅夫
台灣大學農業工程系肄業,1971。
台灣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1978。
北京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碩士,1982。
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博士,1986。
美國耶魯大學經濟發展中心博士後,1987。
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1987-90。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副部長,1990-93。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1994-。
工作和學習經驗:北京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1987-92,教授,93-,博士生導師,1994-。
美國加州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1990-93。
美國杜克大學經濟系客座教授,1994。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洲太平洋學院兼職教授,1990-96。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1995-。
世界銀行顧問,1987-90,1993-。
聯合國糧農組織高級顧問組成員,1995-。
國際農業科研組織技術顧問組成員,1996-。
聯合國糧農組織亞洲太平洋農業政策網路領導小組成員,1993-。
太平洋貿易和發展會議常設領導小組成員,1993-。
國際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經濟和環境項目領導小組成員,1994-96。
中國農經學會常委理事,副秘書長, 1992-95。
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常委理事, 1994-。
東亞經濟學會理事(國外), 1995-。
吳敬璉
職稱:研究員
個人簡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幹事、經濟動態組組長, 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方案研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研究方向:
科研成果: 1960年發表在《經濟研究》上的《社會主義的過渡性》一文, 被國外某些學者認為是一篇某種原則上區別於前蘇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體系的代表作。1982年和別人合寫的《關於社會主義經濟的計劃經濟屬性和商品經濟屬性》和《試論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調節方式》等文章, 鮮明地提出社會主義經濟具有商品經濟的屬性。在中國經濟學文獻史第一次提出了「行政性分權」和「經濟性分權」是兩種性質根本不同的分權的概念, 指出必須避免走行政性分權的道路。1985年2月發表了《經濟改革初戰階段的發展方針和宏觀控制問題》。1986年初, 他參加了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方案研討小組的工作。他有機會將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加以系統整理。這一時期, 他寫的《關於改革戰略選擇的若干思考》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發展和改革的經驗總結》等文章, 在國內外引起了極大關注和高度評價。
6. 經濟學家歷以寧先生有哪些文學著作和經濟學著作。
個人文集
《厲以抄寧經濟襲論文選(西方經濟部分)》,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厲以寧選集》,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中國經濟改革的思路》,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9年。
《中國經濟往何處去》,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1989年。
《中國經濟改革與股份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香港,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2年。
《轉軌與起飛:當前中國經濟熱點問題》,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經濟、文化與發展》,北京,三聯書店,1996年。
《經濟漫談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厲以寧九十年代文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市場經濟的足跡》,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面對改革之路》,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年。
《厲以寧北京大學演講集》,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
《厲以寧經濟評論集》,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
《厲以寧論文精選集》,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
《厲以寧改革論集》,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8年。
《厲以寧自選集》,北京,學習出版社,2008年。
35.1998年 中國非國有經濟年鑒創刊成立 厲以寧擔任顧問
7. 西方經濟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觀經濟學 -- 研究家庭、廠商和市場合理配置經濟資源的科學 -- 以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為對象;以資源的合理配置為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價格理論為中心理論;以個量分析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
宏觀經濟學 - 研究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中充分利用經濟資源的科學 — 以國民經濟整體的運行為對象;以資源的充分利用為解決的主要問題;以收入理論為中心理論;以總量分析為方法,其基本假定為市場失靈、政府有效。
[編輯本段]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山西農業大學經貿學院張建華先生在其所著《經濟學——入門與創新》(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年8月)中比較系統完整地介紹了西方經濟學研究方法,並根據其個人研究成果,作了相當的補充和完善,構成了一個有一定獨創特色的比較完整的經濟學方法論體系。
1.觀察與實驗
觀察與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開始,其中,「觀察」是指在不進行人為干預的前提下,將實際發生的經濟現象及其過程客觀地記錄下來。「實驗」則是在某種人工控制條件下,小范圍模擬現實經濟現象,並據此對現實經濟現象進行分析和推斷。
一般來說,經濟現象是不可逆的隨機過程,因此,經濟學研究只宜使用觀察法,而不宜使用實驗法。例如,一個農民率先栽種蘋果發了財,於是推而廣之,號召廣大農民群起效仿,結果並不會使所有農民都發財,而是導致市場供過於求,價格下跌,大家都賠錢。不過,有時候經濟學家也進行實驗。例如,一個農民率先栽種蘋果發了財,於是在周圍局部范圍內推廣,結果許多農民都跟著富了起來。奧妙在於,一個較小的局部范圍內,各種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比較相似,外部大環境相對穩定,從而經濟過程的可重復性比較大。
在觀察和實驗時,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學調查統計技術,如全面普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等。由於經濟信息常常涉及到人的切身利益,當事人常常會有意無意、或多或少地隱瞞甚至假造數據和事實,因而為了獲得確切的事實材料,還需要掌握必要的訪談技巧,一般的原則是拉近感情、隱蔽企圖、旁敲側擊、催人入眠、多方印證。此外,還要注意有意識地發現問題。所謂問題,主要是一些與眾不同或違反常理的奇異現象。如一個村經濟發展很快,或很慢,與周邊村莊形成顯著的對照,就值得研究一下,這個村為什麼發展這么快或這么慢?善於發現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功。其中,最主要的是保持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不輕信他人,不迷信權威。
2.個人探索與文獻研究
]通過觀察與實驗發現問題之後,下一步就是分析和探討問題的原因及其內在機制。從根本上來說,這只能靠個人探索,並提出自己獨立的見解。但是,強調個人探索,並不等於將自己封閉起來單干獨闖。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前人已經做了大量研究,積累了大量文獻資料,這使得後人能夠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更有效率地開展研究。因此,在開始分析某一個現象或問題時,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下工夫查閱有關文獻資料,了解前人研究成果,這已經成為現代科學研究的基本範式。
3.理論模型
科學研究從形式來看,就是對通過觀察與實驗得到的經驗數據材料,加以概括和抽象,建立相應理論模型(Theoretical model)的過程,也就是要抓住現實對象最主要的本質特徵,忽略其它非本質的細枝末節,將現實對象予以簡單化、理想化。例如,「市場經濟」就是一個最基本的理論模型,它包括一系列假設:如假設廠商和居民都是有理性的,都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假設市場上具有眾多的廠商和居民戶,從而每一個廠商和個人都是既定市場價格的接受者,都不能操縱市場價格;假設資源可以自由流動;假設廠商和個人能夠及時、方便、輕易地獲得所有各種市場信息等等。
在研究中建立理論模型,可以使問題大大簡化,提高研究效率。但同時也會導致理論常常與現實脫節。因此,經濟學研究結論一般不能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直接套用。如西方經濟學理論研究結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能夠實現最佳資源配置」,就與現實不完全相符。
理論模型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數學公式(Mathematics formula)表達。現代西方經濟學一般傾向於應用數學公式,其基本做法是:將所有研究對象都稱為「變數」(Variables),然後先做出一定的假設(Hypothesis),通常假定除所要研究的少數幾個主要變數外,其它所有變數和外部條件都不變(Other things constant,或Ceteris paribus),在此假設前提下,再以有關數據材料為基礎,通過邏輯分析和統計檢驗,建立主要變數之間的邏輯關系。
建立理論模型時要注意「合理假設」。原則上只有無關緊要的因素,才可以忽略不計,或假設為不變。但究竟哪些因素可以忽略不計,哪些因素不能忽略?需要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研究一塊石頭的下落運動,可以將空氣阻力忽略不計;但如果研究羽毛的下落,就不能將空氣阻力忽略不計了。
4. 規范經濟學與實證經濟學
所謂規范經濟學(Normative ecnonomics),是首先確立一個倫理價值判斷標准,然後據此評價經濟活動的結果是否符合標准,研究經濟活動怎樣才能達到所確立的標准,最後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簡言之,也就是回答「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的問題。如以經濟增長問題為例,若用規范經濟學來分析,就是:首先確立一些理想的經濟增長標准,如經濟增長應該「穩定」、「可持續」、「促進充分就業」、「保持物價穩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等,然後再看現實經濟增長是不是符合這些標准,如果不符合,再考慮應該怎樣進行調整,等等。
所謂實證經濟學(Positive economics),是試圖摒棄一切價值判斷,只研究經濟現象各變數之間客觀存在的相互聯系和規律,分析、預測各種經濟行為可能帶來的各種後果,據此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議。它要回答的是「是什麼,不是什麼」的問題。如仍以經濟增長為例,按實證經濟學方法,就是首先搜集一些歷史統計資料,然後用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探討經濟增長是怎樣實現的?哪些因素促進了經濟增長?等等,至於這種經濟增長是好還是壞,則置之不理。
目前,西方經濟學家一般傾向於實證經濟學方法,但並不完全排除規范經濟學,一個最基本的事實是,他們擁護資本主義制度。
8. 厲以寧是保險界的什麼人物啊
一個傻【逼】博士生導師,還北大的呢,7老80的人了,冢中枯骨爾
9. 厲以寧是中國的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代表嗎
是。
厲以寧是和吳敬璉老先生齊名的經濟學家,他們倆都是在上世紀80年代出名的。當時中國正在進行如火如荼的經濟改革,厲以寧和吳敬璉當屬經濟改革的先鋒,吳敬璉因主張實行市場經濟體制而被稱為「吳市場」,厲以寧因主張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革而被稱為「厲股份」。在當時他們的主張是非常前衛和大膽的,因為市場經濟和股份制都是西方經濟學所倡導的經濟制度,而中國當時還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一統天下。
PS:吳敬璉和厲以寧是老一輩的西方經濟學代表了,其實現在很多年輕學者已經超越他們成為中國西方經濟學的代表人物了,比如林毅夫、許小年、鄒恆甫、錢穎一、田國強、樊綱、張維迎、陳志武、李稻葵、胡鞍鋼等等。
個人感覺現在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都是學習西方經濟學出身的,而且他們所謂的政策措施幾乎都出自西方經濟學,而馬克思政治經濟學除了被國家奉為正統外沒什麼影響力了。
10. 西方經濟學在中國宏觀基礎上的創新是什麼 趙治俠
中國宏觀經濟學的來範式轉換源與體系構建始於80 年代中期 , 此後 20 多年的創新發 展主要表現在 : 吳敬璉、胡汝銀、張曙光、樊綱等從中國經濟實踐出發確立了宏觀經濟學的研 究對象與分析角度 ; 厲以寧、貝納西、吳曉求、楊瑞龍等引入非均衡概念 , 並致力於將宏觀經 濟結論置於合理的微觀分析基礎之上 ; 樊綱、張曙光、王利民等引入了制度分析 ; 李拉亞、宋 國青、薛萬祥、陳學彬等引入預期與博弈分析; 陳東琪等系統化了在 80 年代末與 90 年代初形成 的微調理論; 鄭超愚嘗試構造一個一致的能夠在其支持下開展競爭性研究的宏觀經濟分析理論 框架。經過上述發展 , 中國宏觀經濟學已初步形成了融總量分析與結構分析、需求分析與供給 分析、波動分析與增長分析、技術分析與制度分析、均衡分析與非均衡分析於一體的理論構架 與體系。依據理論基礎與政策主張的差異 , 還形成了分別以劉國光、厲以寧、吳敬璉為代表的 三支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