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觀點有哪些
1、馬克思提出了剩餘價值理論,認為勞動的付出沒有得到同樣的回報,剩餘價值被沒有付出勞動的「資本」所剝削。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和產品的社會化必然會導致產生周期性的經濟危機,解決的辦法只有實行計劃經濟。
2、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是一種社會學的觀點,是馬克思在大英圖書館中經年累月研究出來的。
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沒有提出如何實行計劃經濟的具體辦法,雖然後來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實行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偏差,甚至導致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但目前仍不能夠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有錯誤,市場經濟仍然要不斷地和周期性經濟危機作斗爭,而解決的方法仍然是要不斷地加強政府調控,即對經濟進行計劃。
需要注意的是:歷史上沒有一個經濟學家可以提出一貼萬應靈葯,人類對經濟規律的理解還只是處於一種大致定性的狀態。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地位: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理論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研究在一定生產力狀況基礎上的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理論。
其邏輯要點可以用「五個一」來概括。一個基礎、一個關系、一個中心、一個矛盾、一個結論。
一個基礎就是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一個關系就是勞資關系。一個中心就是指著重闡述剩餘價值。一個矛盾是指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的對抗性矛盾。一個結論就是社會進步。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馬克思研究政治經濟學的方法主要有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的分析方法,以及邏輯分析與歷史分析方法相結合的研究與敘述的方法等。
2.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來濟學是馬自克思恩格斯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深刻地剖析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生活,並批判地繼承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優秀思想成果,實現了經濟科學的徹底革命的產物。馬克思恩格斯從一切社會關系中分離出生產關系,闡明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在一定社會生產力狀況基礎上的社會生產關系體系機器發展運動的規律性以及與其相聯系的經濟運行機制,從而把政治經濟學真正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社會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社會生產總過程中所建立起來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方面的經濟關系的總和,或稱生產關系體系。
3.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包括四部分,即勞動價值理論、剩餘價值理論、再生產理論、資本主義發展理論。
19世紀30年代以後,庸俗主義政治經濟學不去研究經濟現象的內在聯系,放棄了斯密和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提出邊際效用價值論,描述從經濟表面現象所見到的似是而非的外在聯系,賦以學究氣味,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看作符合人的本性的、自然的生產方式,從而把它宣布為永恆的真理。
從一方面來說,庸俗政治經濟學的產生是對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反叛和批判。古典政治經濟學是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代表社會進步的,庸俗政治經濟學是反對工人階級,為資本主義辯護的;前者透過表面現象分析資本主義的本質和規律,後者以現象掩蓋本質,美化剝削。
西尼爾的「節欲論」(效用是能直接或間接產生快樂或避免痛苦的能力,價值由三因素構成,供給受三種手段制約,「勞動」是工人放棄自己的安樂和休息所作的犧牲,資本是資本家的犧牲。工資是勞動的報酬,利潤是節制的報酬。最後一小時論,評論,辯護性)。約翰·穆勒的經濟學說(折衷主義,反對經濟規律永恆不變的觀點,財富的分配取決於社會的法律和習慣,評價,把分配規律與生產規律割裂起來,把商品分為三類),巴師夏的經濟學說主要是經濟和諧論(社會就是交換,價值就是交換著的兩種服務的關系,價值即服務的尺度就是服務提供者所作的努力和服務接受者所節省的努力,勞動就是努力緊張,社會上的一切收入都只是歷史的別名。否認工資和利潤的對立,把資本和勞動的關系說成是相互交換的兩種服務的關系,是和諧的。)
歷史學派是庸俗政治經濟學的一個流派,但同英法庸俗政治經濟學比較起來具有自己的特點:第一,英法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對於國家的態度基本上是站在自由放任的立場上,德國資產階級經濟學則極力宣揚國家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第二,德國資產階級經濟學家除了為資產階級辯護外,還力圖把封建制度及其殘余理想化。第三,德國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帶有極為明顯的沙文主義色彩。德國歷史學派借口各個民族經濟都有自己的特點,否認科學政治經濟學揭示的經濟規律具有普遍的意義。
4.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以社會的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優秀成果,著重剖析了資本主義的經濟關系,創立了剩餘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和剝削的秘密,揭露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階級對立和斗爭的經濟根源,論證了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指明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就是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最終實現共產主義。
望採納,謝謝
5. 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
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是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理論。
馬克思創立了勞動二重性學說,揭示了價值的源泉,揭示了商品價值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關系,從而為剩餘價值理論等其他理論奠定了基礎。
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過渡性的揭示,都離不開馬克思所闡述的勞動二重性學說的理論基礎。
勞動二重性理論正確地解釋了價值和價值量、價值本質和價值形態、以及商品貨幣關系,從而創立了剩餘價值學說;科學地說明了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資本積累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等等,它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樞紐。
(5)馬克思主意政治經濟學擴展閱讀:
勞動二重性理論為理解剩餘價值論奠定了理論基礎。生產商品的勞動區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以後,就可以把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區分為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作為勞動過程,工人的具體勞動轉移生產資料的價值;作為價值增殖過程,工人的抽象勞動一方面創造了勞動力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也為資本家創造了剩餘價值。
根據勞動二重性理論,可以把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不變資本就是由具體勞動轉移的生產資料價值的資本;可變資本就是轉化為勞動力並在生產過程中通過抽象勞動能使價值增殖的資本。
這就區分了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價值增殖過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從而為理解剩餘價值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6. 在馬克思主義體系中政治經濟學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不可內分割的容三個主要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為認識歷史和時代問題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深刻剖析,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和被社會化主義代替的歷史命運;
科學社會主義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指導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科學理論
7.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特徵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爭取解放和建設新社會的理論武器,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行動指南,還是我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導向儀。在當前思想文化多元化發展、東西方經濟理論交互混雜的情況下,為了更好地學習、把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就應當弄清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究竟有哪些特徵。弄清這些特徵,將使我們進一步明白到底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一重要問題。
特徵一:客觀性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以社會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具有客觀性。
特徵二:階級性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生產關系,就是生產過程中人與人的關系。在階級社會里生產過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階級關系,因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階級性。
特徵三:邏輯性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具有很強的哲理性和邏輯性。任何一門科學都必須有科學的研究方法,倘若方法有誤,就難以正確地剖析它的研究對象,闡發相關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完整的科學研究方法,這方法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它既是研究的方法,又是研究的世界觀。
8.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根本任務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根本任務是揭示經濟規律 。
經濟規律是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經濟規律的客觀性: 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一樣,具有客觀性:
1、經濟規律是在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基礎上產生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這里講的經濟條件包括生產力水平、生產關系、市場條件等等。
2、經濟規律的作用是客觀的,無論人們對它認識或不認識,它都會按照自己的要求發揮作用。
人們在經濟規律面前可以發揮主觀能動作用:
1、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按經濟規律的要求辦事;
2、人們可以研究各種經濟條件下經濟規律的作用,結合現存的經濟條件,選擇和利用經濟規律對自己有利的實現形式。
(8)馬克思主意政治經濟學擴展閱讀:
馬克思研究政治經濟學的方法主要有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的分析方法,以及邏輯分析與歷史分析方法相結合的研究與敘述的方法等。
1、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
辯證唯物主義是建立在唯物論基礎上的辯證方法。在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就是運用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來分析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矛盾運動及其發展變化過程,從而揭示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本質及其發展運動的本質。
2、從具體到抽象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
研究政治經濟學,還必須運用科學的抽象法。科學的抽象法是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敘述方法的統一,它是在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進行的。
3、科學思維邏輯方法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
科學思維邏輯方法,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時,按照經濟范疇的邏輯關系,從比較簡單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逐步上升到比較復雜的具體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闡明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邏輯發展進程。
歷史方法,則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時,按照它的歷史發展的真實進程來把握其規律。
9. 怎樣看待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引進和借鑒西方經濟學方面取得很大進展。那麼,還要不要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它是不是應該退役,下課了呢? 一 政治經濟學的名稱並不是馬克思的首創,它最早出自法國重商主義經濟學家蒙克萊田的《獻給國王王太後的政治經濟學》一書。政治經濟學誠然與政治有著密切關系,但是它是研究涉及國家和社會的經濟問題的學說,並不是政治加經濟的意思,更與極左的突出政治無關。所以政治經濟學也可稱經濟學,但不必諱言甚至廢棄政治經濟學這一名稱。 馬克思生在德國,在當時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完成了《資本論》這部政治經濟學的偉大著作,從而在批判地繼承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資本論》的副標題和該著的前身都叫「政治經濟學批判」。所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從地域上說也是一門西方經濟學,一門西方的無產階級經濟學。不過它後來在俄國、中國等東方國家傳播、發展,並取得全國的指導地位。我們現在所說的西方經濟學則是指古典的、庸俗的、當代的非馬克思主義的資產階級不同流派的經濟學。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的重要部分,它是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的運用和體現,也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就不能不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著作。馬克思用畢生精力撰寫的,由恩格斯編篡完成的巨著《資本論》,是政治經濟學的歷史總結,系統、嚴密、完整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是經濟學發展至今最偉大的理論著作、最高水平的學術成果。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就不能離開「老祖宗」,不能不學習《資本論》和其他馬克思主義的原著。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不清楚,還談什麼創新和發展。由於《資本論》這部巨著博大、精深,很多人包括理論家和領導人在它面前望而卻步,是可以理解的。對於不是專門研究政治經濟學的人選讀一些馬克思著作和嚴謹的政治經濟學教材,來掌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也是可行和有效的。 政治經濟學是一門高度概括的、綜合性的理論經濟學,它是研究生產關系發展規律的科學。要求他直接回答一切具體經濟問題,顯然是不合理的。如同自然科學中的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的關系一樣,政治經濟學是所有經濟學科的基礎學科。除了政治經濟學,經濟科學還有各類分枝,有部門經濟學、經濟管理和經濟核算方面的應用經濟學、計算經濟學、技術經濟學等。政治經濟學和這些經濟學科是基礎和分枝的關系,它們又各自擔負著不同的使命。拿經濟統計學來說,它的目的是用統計數字來說明經濟的實際狀況和發展規律,它要研究的是如何提供科學的統計方法和數學模式。這當然是政治經濟學不可能也不必要解決的任務。但是經濟統計學離不開政治經濟學基礎理論的指導。經濟成分的統計分析,離不開所有制理論;對商品價格的統計分析,也離不開價值規律的理論,離不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有人因浮躁之風和從實用出法,急功近利,當然覺得政治經濟學無用,這顯然是一種誤解。自然科學領域不是也存在忽視基礎理論研究的傾向嗎?理論要結合實際,基礎理論要為實用科學服務並不是要輕視理論、不要基礎科學。 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切科學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理論和科學方法是一切經濟學科的基礎。但是,它不可能直接回答應用經濟學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也不可能在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中隨手找到回答今天實際問題的現成答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產生在19世紀,《資本論》第一卷出版於1867年。當時社會主義制度遠未產生,資本主義最為發達的英國與今天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也相差甚遠。現在要求馬克思的著作回答今天市場經濟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當然是不可能的。由此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不靈,不是太不公平了嗎?不可否認,馬克思主義的某些具體結論,由於歷史條件的發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實際。一系列新現象、新問題也不可能在一百多年前就有現成的答案。這正是要我們用馬克思的觀點去著力研究的。馬克思、恩格斯去世以後,馬克思主義的繼承人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在俄國、中國等地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進行了長期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走了不少彎路,在一些問題上產生了對馬克思主義的誤解和歪曲。有些理論和觀點,雖然為進一步探索提供了基礎,但是由於有的不符合社會主義的客觀規律,給社會主義實踐帶來了負面效應。今天,我們應該努力澄清、正本清源。不過,這些問題是學生沒有學習好、理解好,加上歷史條件的限制產生的,怎麼能歸咎於馬克思主義和它的創始人,甚至因此否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呢? 二 西方經濟學在當前我國是否已經成為、是否應該成為主流經濟學,有各種不同看法。但是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經濟學廣為引進和傳播是不爭的事實。應該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如何正確對待西方經濟學呢? 引進和傳播西方經濟學是改革開放的客觀需要。過去對西方經濟學說也進行過介紹和研究。不過主要是為了加深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解,圍繞馬克思所引用和批判的古典經濟學和庸俗經濟學進行的。所以當時大學經濟系開設的課程叫「經濟學說史」。介紹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批判,不存在吸收和借鑒的意思。對於當代西方經濟學說則很少過問。 改革開放以來,在大量引進東歐經濟改革理論之後,當代西方經濟學隨之更多更快地被引進和傳播。長期封閉的國門打開以後,大量人員的交流,留學生的派遣,外國經濟學著作的翻譯出版,外國企業和外國管理模式的引進,為西方經濟學的引進和傳播創造了條件。首先,為了了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狀況和政府的經濟政策,必須學習和掌握西方當代的經濟學。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運行和經濟政策都是在一定的經濟學說指導下進行的。當代西方經濟學說流派林立,眾說紛紜。資本主義不同國家、不同時期處於主導地位的經濟學說和實行的經濟政策也各有不同。而且西方經濟學其實是各種理論經濟學、部門經濟學、實用經濟學的總稱。所以西方經濟學的引進介紹,顯得量大面寬,也是可以理解的。其次,為了學習借鑒西方國家長期實行市場經濟的經驗和方法,需要學習和引進西方經濟學。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學習引用的是與蘇聯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經濟學說和經濟方法(如綜合平衡法、經濟核算體系)。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深化,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它們已經不再適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長期實行市場經濟,形成了完整的市場經濟體制,積累了系統的經驗,實行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當代西方經濟學的不同流派,正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上總結了西方國家市場經濟的經驗,形成了各自的理論和一系列具體的方法和模式。這些對我們缺乏市場經濟經驗的國家來說,無疑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有的則是實用有效的。在和西方國家經濟交往和開展國際競爭當中,更是必須了解和掌握的。 不過,在借鑒、引用西方經濟學說和管理模式的時候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對它們進行科學的評估、鑒別和實事求是的分析。這是因為西方當代經濟學是從資產階級的立場和資本主義的實際出發的,各派學說本身既有為資本主義服務的共同性,又有各自不同、相互矛盾的方面。它們既包含了正確反映市場經濟規律的內容,也存在著重大的缺陷和偏頗。要拿西方經濟學來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就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他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評估和鑒別,更要從我國實際出發來借鑒和吸收。西方資本主義不同國家、不同時期推崇和奉行的經濟學說也是不一樣的。他們實行的市場經濟也有自由市場經濟、社會市場經濟、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等的區別。新古典綜合派也好,貨幣主義、供給學派和理性預期學派也好,他們的觀點既有共同點,又各有差異,在經濟舞台上是你唱罷來我登場。發達的西方國家、亞洲的日本和「四小龍」、拉丁美洲和亞非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道路和政策趨向也各有不同。何況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正處在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怎麼能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現成做法,不加鑒別的崇尚西方經濟學呢?為了正確評估和鑒別西方經濟學,就必須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因為它反映了客觀經濟規律,它是評估鑒別各種經濟學說的科學天秤。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人,也應了解西方經濟學,學習研究西方經濟學的更必須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有些基本觀點是共同的,是和馬克思主義對立的,我們不應該吸收。一個觀點是「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經濟人的一切經濟活動是由此出發的。馬克思主義並不否定個人利益。不過人的「本性」、人的利益是客觀社會歷史條件決定的,是發展的。為什麼奴隸主、封建主用極其殘酷的剝削手段來實現他的個人利益,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條件下用平等交換的手段來實現自己的個人利益,資本家要在勞動力等價交換的形式下剝削無產階級的剩餘勞動呢?而且,個人利益不能離開他人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必須服從集體利益,目前利益必須服從長遠利益。商品生產者為獲得個人利益,光靠坑蒙捌騙、假冒偽劣終究是不行的,還要靠優質商品、優質服務。就是說為了「人人為我」,還得「我為人人」。至於為了社會的集體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的志士仁人和英雄人物,既是道德精神高尚的表現,也是有客觀社會的基礎的,他們更無法用「人都是自私的」來解釋。另一個觀點是主張「私有化」,反對公有制。馬克思「剝奪剝奪者」,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其實現形式和歷史進程還有待進一步實踐。資本主義國家其實也有過私有變國有的實踐,雖然國家性質不同,國有化還是發揮了一定的作用。股份制的出現雖未改變資本主義所有制,但也說明私人資本與社會化大生產的矛盾,必須實行這種「揚棄」。我國國有企業存在的弊病並不能作為取消公有制的證明。其實私有企業的弊病也可以羅列一大堆。社會主義公有制將在改革中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可以有多種實現形式,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也在進行改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應實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搞得好的國有企業也不乏實例。不過從理論上進一步論證這個問題,不是說些老話套話就能服人的,還須作深入的研究和充分的論述。另一個問題是否定勞動價值論。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透過市場現象把握了事物的實質,被現象迷惑就無法理解勞動價值論,這是資產階級經濟學的通病,根子是要否認建立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的剩餘價值論。承認按要素分配,決不是承認要素價值論。他們所講的「價值」,有的其實是「價格」,什麼「價值工程」、「土地價值」,都是講的價格,認清這層,西方經濟學進一步推導出的公式、定律,有的還是可用的。 評估鑒別西方經濟學的另一個方面,就是要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分清哪些是我們可以直接採用的,哪些是可以借鑒的,哪些是不能採用的。要從西方經濟學的大師斯密、李嘉圖、凱恩斯那裡搬用現成的公式來解決今天的具體問題也是要碰壁的。要是把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公式定律生搬硬套到當前我國的經濟生活中,也會「水土不服」。一位教授在談及有關貧富差別的基尼系數這個西方經濟學的概念時說:「都說0.4是貧富差別的警戒線」,「其實這是西方經濟學者根據他們的經濟社會發展經驗統計和總結出來的,在中國很可能更高或更低」。不結合中國實際,即使在國外是合理可行的,拿到中國來也會行不通。 對待西方經濟學,馬克思進行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給我們樹立了輝煌的榜樣。他在浩繁的經濟學手稿、三大卷《剩餘價值理論》和《資本論》中對他以前和同時代的資產階級經濟學進行了系統、全面、深刻、科學的分析和評價,在批判和繼承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今天需要新的「政治經濟學批判」。 三 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尤其是二十多年改革開放的歷史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包括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和廣闊的前途。 在歷史新時期,正是馬克思主義,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引我們撥亂反正,指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從我國現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界定到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確立,從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改革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建立,無不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運用和發展。這些年來關於生產資料公有制和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的改革、按勞分配和多種分配形式,經濟效率和社會公平、勞動和勞動價值論等問題的探討,無不是圍繞著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展開的。至於「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等一系列新的理論課題又怎麼能離開馬克思主義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進展和成果,都是馬克思主義、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運用和創新的成就。 可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非但不能退役,而且任重道遠。 首先,要准確掌握、正確詮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經典理論。要澄清對它的誤解和歪曲,准確分清它們的原意和後人的附加。要深入挖掘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今天有用的科學預見。拿市場經濟來說,馬克思的《資本論》既把商品作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細胞作了詳盡的解剖,也對細胞組成的整個機體作了深入的分析。《資本論》就是一本市場經濟的網路全書,對今天的指導意義是無可限量的。馬克思對社會主義確實有過不再存在商品、貨幣的設想。但是,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交換關系的形式上也為後人留下了空間。在《評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