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的經濟結構失衡的五大鐵證
經濟失衡,一般是指經濟結構失衡,而嚴格說,中國目前的經濟結構還算處於比較合理的范疇之內。例如,中國製造業的比重大,是符合13億人口眾多、平均受教育程度不算太高的實際特點的。製造業的比重大,可以大量安排一般勞動力就業,有效防止社會動盪的同時穩定提高全民收入水平,不像印度那樣,工業或製造業落後,無法安排大量就業人口,社會貧窮、動盪不安,僅靠精英階層維持的軟體外包業只能安排少量高科技人員,導致國力不強、國際影響力不夠,國家生產總值不高,吸引外資能力弱,這才叫經濟結構失衡。
鑒於全球宏觀經濟百年來的上下波動,因此,以中國目前的國民經濟狀況,比起全球各大工業國或發達國家,還算結構合理或國民經濟運轉正常,發展速度也略高於絕大多數發達國家,所以還不能認為是在調整經濟結構中「倒退」了,只能說在前幾年連續固定資產投資過大、產能過剩需要幾年時間慢慢「消化」,顯得國民經濟結構不盡合理。須知過剩的產能是可以經過幾年時間化解的。例如發電廠建設的太多,暫時沒有那麼多的用電負荷,導致發電廠開工不足效益下降,但我們家庭的用電量一定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增加,社會上新增加的房地產、商場、工廠等都 會增加用電量,廣大農村的用電量也是會迅速提高,這所有的因素匯合起來,就會在幾年後使發電廠過剩的產能得到釋放。宏觀結構不盡合理的現象也就在無形中得到調整。
所以,在經濟總量和社會總財富雄厚了許多倍的今天,中國總體經濟結構調整還不至於屬於「倒退」,只是要認識到宏觀經濟的波峰波谷周期現象,穩步調整優化,未來可期。
『貳』 財務人員應具備哪些素質
財務人員應具備的素質:
1、敬業愛崗。即會計人員應當熱愛本職工作,努力鑽研業務,使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適應所從事工作的要求。
2、熟悉法規。即會計人員應當熟悉財經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並結合會計工作進行廣泛宣傳。
3、依法辦事。即會計人員應當按照會計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程序和要求進行會計工作,保證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合法、真實、准確、及時、完整。
4、客觀公正。即會計人員辦理會計事務應當實事求是、客觀公正。
5、搞好服務。即會計人員應當熟悉本單位的生產經營和業務管理情況,運用掌握的會計信息和會計方法,為改善單位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6、保守秘密。即會計人員應當保守本單位的商業秘密,除法律規定和單位領導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單位的會計信息。
職業會計人是一個專業群體,承擔了國家、僱主和社會的多重責任,而各方均對職業會計人的能力抱有較高期望值。這些能力有的是可以量化的,如工作經驗年限,有的是可以直觀取得的,如相關證書,還有的是需要在工作中檢驗出來的,如工作態度、溝通能力等。
職業會計人需具備三方面的能力。
1、專業能力。
對會計人來說,專業能力包括崗位決定的對專業知識的掌握與熟練運用,如總賬會計需要掌握會計准則、單位會計制度、稅法、經濟法等專業知識,才能把握具體業務的處理方式。專業能力的要求由行業、崗位、單位性質等因素決定,所要求的是對具體業務類型的綜合掌握。
隨著經濟的復雜化,會計工作也變得更加復雜,會計人要掌握的新知識、新技能不斷出現,如某些公允價值的計算需要用復雜的數字模型。
2、工作技能。
工作技能則是對工作工具的熟練操作,最常見的則是計算機操作技能的掌握,如EXCEL、WORD等操作技能。一方面屬於提高工作效率所需,一方面屬於提高工作質量所需。對EXCEL的熟練操作可使業務達到是辦公的效果,相應讓會計人在單位時間內有更多的產出。另外還有外語等屬於溝通范疇的技能。
3、包括職業素養等方面的軟能力,也就是德才兼備的「德」的方面。
與錢打交道的工作性質決定了這個崗位的特殊性,外部的誘惑結合內部的壓力,職業道德顯得尤為重要。工作道德主要表現為需要遵守誠信、客觀、盡職、行為合規等原則,屬於性質問題,是從事會計職業的根基。此方向根據職位的上升可擴展到溝通協調能力、團隊領導能力、人才培養能力等。
『叄』 結構性失衡的定義是什麼
是指國內經濟、產業結構不能適應世界市場的變化而發生的國際收支失衡。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