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一種批判的經濟學史

一種批判的經濟學史

發布時間:2020-12-24 17:47:57

⑴ 一種批判的經濟學史怎麼樣

徐瑾也許正是一種歷史感使優劣經濟學相互區分開來。 ——J.K.加爾布雷斯 黑格爾曾經說過哲學就是哲學史,那麼對於經濟學史,意義何在呢?這是一個麻煩的問題。汪丁丁曾經有意調侃說:既然經濟學以崇尚「工具理性」自居,故而,經濟學「不思」。那麼一門不打算思想的學問,何來思想史?不過幸好經濟學大師熊彼特已經在他的天鵝之作《經濟分析史》中為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認為學習經濟學史可以讓後人在教學方法上有所獲益,獲得新的觀念以及了解人類的思維方法。不過,作為一名英國經濟學者,約翰61米爾斯更在意的卻是經濟學史中觀念的演進。他通過對經濟學的成長發展的全部回顧梳理,對經濟學前世今生提出了不少批判的看法,要點不在於記載並敘述實際發生的經濟事件,而在於從人們據以作出種種判斷的那些變幻不定的信仰和概念框架著眼,描述和分析經濟學觀念本身的事情。他講述的是一種經濟觀念史,卻是在一種批判的眼光觀照下的經濟觀念史。畢竟,一切理性主義的首要原則就是勇於接受批判,經濟學亦不能豁免。 根據人類學家的考證,大約在十萬年前,人類剛有語言,幾乎同時就產生了賣方和買方的交流話語,而經濟學一詞據說來自古希臘的家庭治理。雖然經濟學在人類歷史中看起來源遠流長,但是經濟學取得長足發展卻是在十五世紀之後。荷蘭學者安格斯61麥迪森把1500-1820年定義為商人資本主義年代,此間技術進步,資本主義形成,國際貿易、專業化逐漸成形,經濟學藉此一躍成為新興而時髦的話題在歐洲傳播開來。不過在當時,經濟學家的身份尚曖昧不明,他們往往首先是政治家,物理學家,數學家,哲學家,博物學者;且不談對經濟學有巨大貢獻的霍布斯、洛克、牛頓、配第、休謨這些網路全書式的巨人,即使是公認得經濟學祖師亞當61斯密,當時也被認為是一個倫理學者,為他最早贏得聲譽的著作是《道德情操論》。不過在1870年前後,學界終於起了變化,經濟學的學科名稱由「政治經濟學」換為「經濟學」,經濟學也終於掌握在學院派手中,成為一個獨立系統的學科。 轉眼到了二十世紀,經濟學無疑占據科學智力的支配地位,學術地位與研究領域不斷上升,所謂經濟學帝國主義的議論也由此誕生,可見眼下經濟學極一時之盛。隨著經濟學地位的上升,對經濟學家的刻薄也見諸報章,比如「五個經濟學家有六種觀點,其中有兩個是凱恩斯的」。雖是玩笑,卻說出了經濟學觀念上的蕪雜。在二十世紀,經濟學最為明顯的兩次變革分別由凱恩斯與弗里德曼在不同的方向上展開,他們的學術觀點除了在學術領域得到承認之外,也極為廣泛的地影響了公共政策。凱恩斯師承馬歇爾,卻最終叛離古典經濟學,催生了宏觀經濟學。或許是信奉「長期來看,我們全都會死」的理念,凱恩斯關注最多還是在於如何解決在他的年代最為重大的大蕭條以及經濟混亂問題,所以,《凱恩斯革命》作者評價凱恩斯「特別務實,關注的幾乎都是政策問題」。 近四分之一世紀以來,由於凱恩斯主義被認為應該為美國的通貨膨脹以及大政府模式得出現負責而被人詬病。在60年代弗里德曼發表《美國貨幣史》時就指出如果政府減少干預的話,大蕭條或許可以倖免,隨後三十年貨幣主義的觀念逐漸成為政策主流。弗里德曼認為凱恩斯理論根本性的影響在於鼓勵政治家們去做他們喜愛做的事:花錢但不增加稅收,因此促成了七十年代的通貨膨脹。約翰61米爾斯雖然不完全認同凱恩斯的理念,但是他指出並非因為凱恩斯沒有遠見才導致七十年代的經濟滑坡,恰恰是因為凱恩斯之後缺乏像他那樣的繼任者才出現了諸多經濟問題。對於晚近頗為占據優勢的貨幣主義,約翰61米爾斯批評貨幣主義起家的簡明真理「貨幣供應與貨幣供應之後不久出現的通貨膨脹說之間有一種嚴格的相互聯系」已經大打折扣,各國政府也在逐漸放棄那些實行得過了頭的貨幣主義政策。 約翰61米爾斯認為經濟學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就如何統籌兼顧地實現為大多數人所明顯期望實現的經濟政策目標形成普遍而有啟發性的理論。在最為重大的經濟問題上,經濟學家卻一直沒有達成一致見地,比如經濟增長率為什麼會在西方各發達國家那樣極端不穩定?為什麼失業問題會在許多國家成為一個頭痛的問題?為什麼盡管目前物價上漲這么慢,但通貨膨脹的陰影卻仍然在人們心頭揮之不去?在當今世界上,為什麼無論是收入的分配還是財富的分配都已變得這么不均等?在他看來,左派經濟學家和右派經濟學家的區別只存在於分割蛋糕的方式不同而已。總之,一句話,他認為經濟學走了不少彎路,原本經濟學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他的書的開篇就是「經濟學是本書認為需要對之予以嚴肅指責的一門學科」。 還是熊彼特說的一句話道出實情,任何時候,以各個階段的需要作為立足點來進行判斷,經濟學的績效總是低於人們的合理期望,並有加以適當批判的必要。由此不難理解經濟學何以長期以來在公眾視野中總要為經濟衰退,失業,蕭條,通貨膨脹買單,但是我們不能忘記,經濟學畢竟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能夠解釋世界已實屬不易,不能過多期望它去改造世界。 [英]約翰61米爾斯:《一種批判的經濟學史》,高湘澤譯,商務出版社2005年11月,22元。

⑵ 名人的讀書方法有哪些

一、諸葛亮的「觀其大略」讀書法

諸葛亮隱居荊州隆中之時,與穎州石廣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並一起拜師游學。其他三人

讀書學習「務於精熟」。諸葛亮讀書卻與諸生不同,他他沒有鑽進書堆,死記硬背,而是泛讀大

概,擷取精華。

二、陶淵明的「會意」讀書法

晉代文學家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曾寫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讀書時注意抓住重點,去繁就簡和獨立思考。

三、蘇軾的「八面受敵」讀書法

蘇軾在他的《又答王庠書》里,介紹了他首創並實踐的一種讀書方法。他說:「書富如入海,百貨

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並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為書籍

豐富地如同在海洋中遨遊。人的精力,不能夠全部收取看盡。只要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書就行。

四、鄭板橋的「精當」讀書法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的「求精求當」讀書法中的「求精」,是讀書要有選擇,選好書,讀精品;「求

當」就是恰到好處,要適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

五、錢鍾書的筆記讀書法

錢鍾書先生淵博、古文功底之深厚、著述中引用之廣博。常人所不知的是,錢鍾書的博學,不僅與

他的天才有關,更與他的勤奮有關。據錢鍾書夫人楊絳回憶,錢鍾書做筆記的習慣是在牛津大學圖

書館讀書時養成的,歷時十餘年的時間。

(2)一種批判的經濟學史擴展閱讀:

閱讀方法是理解讀物內容,從中接受信息所採用的手段或途徑。有不同類別和層次。

1.綜合類,有朗讀法、默讀法、精讀法、略讀法、速讀法等;

2. 分項類,有解詞、釋句法,文章結構分析法,文章中心思想歸納法等;

3. 與思維方法結合,有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歸納和演繹閱讀法等;

4. 閱讀筆記方法,有劃重點、寫標題,編寫讀書提綱,寫讀後感及讀書心得等方法;

5.按文體閱讀,有散文閱讀法、小說閱讀法、詩歌閱讀法、劇本閱讀法、科技文閱讀法等。

⑶ 絕對優勢和相對優勢的定義

絕對優勢:如果一個國家生產某種產品的直接成本即會計成本比別的國家低,專就說這個國屬家在這個產品的生產上具有絕對優勢。

相對優勢:是指某種革新與其所替代的舊的技術相比,其先進的程度。

(3)一種批判的經濟學史擴展閱讀

絕對優勢理論和相對優勢理論區別

共同點

A:無論是絕對優勢理論還是比較優勢理論都屬於技術差異論的范疇。技術差異論,是指各國在生產同一產品時勞動生產率不同所造成的國際分工。

B:都採用了比較的方法來闡述原因。

C:都建立在勞動生產率的差異上,勞動生產率的引進使國際貿易的原因從自然要素領域轉到了生產領域,如果沒有差異,則沒有比較,因此差異是基礎。

D: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並有待於進一步發展。

⑷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根本任務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根本任務是揭示經濟規律 。

經濟規律是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經濟規律的客觀性: 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一樣,具有客觀性:

1、經濟規律是在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基礎上產生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這里講的經濟條件包括生產力水平、生產關系、市場條件等等。

2、經濟規律的作用是客觀的,無論人們對它認識或不認識,它都會按照自己的要求發揮作用。

人們在經濟規律面前可以發揮主觀能動作用:

1、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按經濟規律的要求辦事;

2、人們可以研究各種經濟條件下經濟規律的作用,結合現存的經濟條件,選擇和利用經濟規律對自己有利的實現形式。

(4)一種批判的經濟學史擴展閱讀:

馬克思研究政治經濟學的方法主要有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的分析方法,以及邏輯分析與歷史分析方法相結合的研究與敘述的方法等。

1、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

辯證唯物主義是建立在唯物論基礎上的辯證方法。在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就是運用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來分析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矛盾運動及其發展變化過程,從而揭示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本質及其發展運動的本質。

2、從具體到抽象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

研究政治經濟學,還必須運用科學的抽象法。科學的抽象法是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敘述方法的統一,它是在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進行的。

3、科學思維邏輯方法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

科學思維邏輯方法,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時,按照經濟范疇的邏輯關系,從比較簡單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逐步上升到比較復雜的具體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闡明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邏輯發展進程。

歷史方法,則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時,按照它的歷史發展的真實進程來把握其規律。

⑸ 怎樣認識資本主義被社會主義取代的歷史必然性和長期性

一、資本主義被社會主義取代的歷史必然性:

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包含著現代的一切沖突的」;資本積累推動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不斷激化並最終否定資本主義自身;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社會化的更高形式,將成為社會主義的前奏,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著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階級。

二、資本主義被社會主義取代的長期性:

任何社會形態的存在都有相對穩定性,從產生到衰亡都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跨度;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性決定了過渡的長期性;

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還顯示出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容納的空間,說明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尚需要長期的過程。

(5)一種批判的經濟學史擴展閱讀:

馬克思和恩格斯對社會主義發展出了他們的理論體系,亦認為社會主義社會是資本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社會形態,奉行共產主義意識形態;

而資本主義是資本屬於個人所擁有的經濟制度,以私有制為基礎。私有制是資本主義最主要的內容,沒有私有制就不能稱為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區別於封建主義的主要特點之一是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依附形式發生變化,依附程度減弱,且無產階級完全不擁有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的根本特點是少數剝削階級通過掌握生產資料來控制社會分配,使財富流入資產階級手中;

小資產階級是所謂的市民階層,俗稱小市民,這一階層包括小商人及小作坊主等,大都參加勞動,是獨立的經營者;從剝削關繫上看,他們主要依靠自己的勞動或者只輕微地剝削他人,是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有些人認為其不屬於資產階級;

但是其擁有一定的資產,希望通過發展資本主義以擴大自己的產業,由於在經營上受封建制度的阻礙,因此在政治上和其他資產階級有共同的利益和要求,那就是要求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建立民主政治;

需要注意的是,資本主義必然為社會主義所代替,並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社會將在短期內自行消亡。它向社會主義的轉變會觸及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必然會遭到阻撓和反抗,因而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必然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歷史過程。

⑹ 馬克思主義的直接思想來源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的直接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兩國的空想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來源

馬克思主義是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產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而創立的嶄新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經接受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從1841年下半年起轉向L.A.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他們吸取G.W.F.黑格爾哲學中辯證法的合理內核而擯棄其唯心主義,吸取費爾巴哈哲學中唯物主義而擯棄其形而上學和社會歷史問題上的唯心觀點,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

(6)一種批判的經濟學史擴展閱讀:

1、德國古典哲學

18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的德國哲學。創始人為康德,黑格爾為集大成者,費爾巴哈為第一個走出德國古典哲學的人,而不是最後的代表。德國古典哲學不僅僅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之一更是在哲學史占據著樞紐的位置,將傳統形而上學推向頂峰的同時,黑格爾又是第一個對現代性展開批判的哲學家,為現代西方哲學的興起奠定基礎。

2、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是英國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代表新興產業資產階級利益的理論體系。它反對封建制度和重商主義,主張經濟自由,以生產領域為研究對象,試圖闡明資本與經濟的內在聯系。產生於17世紀中葉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完成於19世紀初的工業革命初期。

3、空想社會主義

空想社會主義是現代社會主義思想的來源之一,准確的譯法為烏托邦社會主義,流行於19世紀初期的西歐,著名代表人物為:莫爾、康帕內拉、歐文、聖西門和傅立葉,主張建立一個沒有階級壓迫和剝削以及沒有資本主義弊端的理想社會。

⑺ 官本位是什麼意思

「官本位」是一種以官為本、以官為貴、以官為尊為主要內容的價值觀。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文化致使這種思想意識深入中國社會的層層面面,甚至可以說是中華文化中「糟粕」的那部分。中國封建社會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封建社會和「官本位」內在聯系有三個方面的基本特徵:

1、從經濟基礎和生產關繫上看,封建社會推行土地分封制,皇帝任命官員,官員按照級別分封土地。與皇帝同父異母的人都定為同姓親王,擁有皇帝分給他們的大量土地,土地分封制度也是封建制度的核心。

2、封建制度是中央集權體制,從州、郡、縣到中央,通過官來集權,實行金字塔結構,這樣的社會必定導致「官本位」。

3、封建社會推崇皇權至上,普天下皆為皇土,一切都是皇帝的,一切都由皇帝說了算。封建社會把「官本位」推向上了極致,社會上「官本位」的土壤就是來自中國三千年的封建社會。

(7)一種批判的經濟學史擴展閱讀:

計劃經濟強調「官本位」的表現:一是在管理機制上過於集權,二是片面突出政治,淡出經濟效益和利益,三是只講公平而沒有效率,平均主義慢發展,造成短缺經濟。

排隊憑票購物這些都是計劃經濟的典型特徵。最後嚴重束縛生產力發展,造成了「兩個不適應」,即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上層建築不適應經濟基礎,這也是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要告別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一個主要原因。

⑻ 馬克思的生平簡介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經常看到有人問這個問題,那就是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對於這個問題的話,人們的說法很多,但是我看到像國學大師,季羨林,人家90多歲所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就是說人生其實是沒有意義的,人生本身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但是你可以賦予你的人生意義。

也就是說如果說你碌碌無為的話,那麼你的人生可能真的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意義,但是如果說你能夠發光發熱,對你的外部環境做出一些重大的影響,那麼你的人生就極其的有意義。

而在世界的近代史上,有這么一個人對於整個地球的影響非常的大,他就是馬克思。

追隨愛妻而去

馬克思與燕妮成婚於1843年,在1881年,他的妻子燕妮去世,而對於馬克思來說也經受了非常大的打擊,在1883年馬克思積勞成疾去世了。

閱讀全文

與一種批判的經濟學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