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概念的起源與發展

經濟學概念的起源與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24 17:02:19

『壹』 現代經濟學的起源

古希臘在經濟思想方面的主要貢獻中,有色諾芬的《經濟論》,柏拉圖的社會分工論和亞里士多德關於商品交換與貨幣的學說。色諾芬的《經濟論》,論述奴隸主如何管理家庭農庄,如何使具有使用價值的財富得以增加。色諾芬十分重視農業,認為農業是希臘自由民的最好職業,這對古羅馬的經濟思想和以後法國重農學派都有影響。柏拉圖在《理想國》一書中從人性論、從國家組織原理,以及從使用價值的生產三個方面考察社會分工的必要性,認為分工是出於人性和經濟生活所必需的一種自然現象。這個社會分工學說,縱然旨在為他設想的奴隸主理想國提供理論根據,但對當時的社會經濟結構提出了一個理論分析。這種分析與中國古代管仲的「四民分業」論和孟軻的農耕與百業、勞心與勞力的「通功易事,以羨補不足」的理論,基本上是一致的。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與《倫理學》兩書中有關經濟思想方面的貢獻,不僅在於他指出了每種物品都有兩種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是供與其他物品相交換,而且說明了商品交換的歷史發展和貨幣作為交換媒介的職能,指出貨幣對一切商品起著一種等同關系即等價關系的作用,從而成為最早分析商品價值形態和貨幣性質的學者。但是他對追求貨幣財富的商業資本和高利貸資本都從公正原則出發持否定態度。
古羅馬的經濟思想,部分見於幾位著名思想家如老加圖(公元前234~前149)、瓦羅(公元前116~前27)等人的著作中。
19世紀末期,隨著經濟學研究對象的演變,即更傾向於對經濟現象的論證,而不注重國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經濟學家改變了政治經濟學這個名稱。英國經濟學家W.S.傑文斯在他的《政治經濟學理論》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確提出應當用「經濟學」代替「政治經濟學」,認為單一詞比雙合詞更為簡單明確;去掉「政治」一詞,也更符合於學科研究的對象和主旨。1890年A.馬歇爾出版了他的《經濟學原理》,從書名上改變了長期使用的政治經濟學這一學科名稱。到20世紀,在西方國家,經濟學這一名稱就逐漸代替了政治經濟學。

『貳』 誰能幫我整理一下會計學與經濟學的起源、發展、區別、聯系。謝謝

一、會計學與經濟學的關系
1.會計學與經濟學的起源。根據會計史學家的研究,人類最早的會計行為始於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產生的原因在於出現了剩餘物品。會計學的建立一般有以下幾個標志:會計實踐活動逐漸豐富、會計理論有了較大發展、會計理論著作逐步問世。一般認為會計學正式建立的標志是義大利數學家帕喬利於1494年在其著作中首次記載了復式簿記法。西方會計史學界認為,該著作的問世使整個會計界從純實務性的研究中擺脫出來,開始朝著會計理論研究的方向發展,以此為起點,會計才逐步成為一門學科。事實上,僅憑此就認為會計學科已經創立是不合理的,因為這並不是獨立的會計學著作,而更多的是一種描述。Peragallo通過研究發現,在1559年至1795年間,西方出現了關於簿記的評論文章,也正是在這個期間,復式簿記法的應用擴展到了其他類型的組織,人們開始將簿記作為一個學科進行理論研究。庫恩提出「科學共同體」概念的前提就是要有一批科學家就科學問題進行專門研究,這說明會計研究是會計學產生的必要條件。因此,可以把18世紀中後期作為會計學形成的標志。
自從人類的生產活動出現以來,經濟活動就出現了。我國的經濟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以前,西方的經濟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埃克倫德和赫伯特把經濟理論的發展分為四個時期:前古典經濟學時期、古典經濟學時期、新古典經濟學時期和20世紀,考察范圍的上限就是古希臘時期。把前古典經濟學時期的相關理論作為經濟思想來源進行考察是合理的,但作為經濟學進行研究是有問題的,原因在於這些思想僅僅是一些商人或實業家的實踐經驗和政策主張,並沒有上升到作為理論進行專門研究的層面。一般認為,亞當·斯密在1776年發表的《國富論》是經濟學成為一門學科的標志,從此經濟學脫離哲學、政治學正式成為一門學科。
因此,從起源上來看,會計學的創立至少不會晚於經濟學。會計學在經濟活動中依賴數學和統計學得以發展並獨立,經濟學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依賴哲學、倫理學得以發展並最終獨立,經濟學並未對會計學造成直接的影響。葛家澍研究了會計學與經濟學的關系,他認為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學是從理論上研究人們的經濟活動,會計學是從數量上運用名義貨幣來描述人們的經濟活動,經濟學注重質的研究,會計學注重量的描述。
2.經濟學成為會計學的學科來源。從起源上看,經濟對會計學沒有造成影響,作為簿記的會計學獨立成科不比經濟學晚;從發展結果來看,經濟學一開始就著眼於經濟活動中的微觀和宏觀兩方面,而會計學主要著眼於經濟活動的微觀方面;經濟學的目標是富國強民,主要關心收入和價格是如何形成的,而會計學的目標是真實記錄和反映經濟過程和結果,並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微觀主體的管理活動。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這是一種邏輯關系,但「經濟學越發展會計學越重要」顯然不是一種邏輯關系。專家們一直在爭論會計學是屬於管理學還是經濟學,現在一般採用折中的辦法來定義:會計是通過收集、處理和利用經濟信息,對經濟活動進行規劃、組織、控制和指導,促使人們權衡利弊、比較得失、講求經濟效果的一種管理活動。最早明確地把經濟學引入會計學和會計工作的應該是美國經濟學家坎寧,他主要運用經濟學的觀點來研究會計問題。利特爾頓認為:「從本質上看,會計學不容置疑地帶有經濟學屬性,而它又明顯具有統計學的特徵。」瓦茨和齊默爾曼的《實證會計理論》就是建立在經濟學基礎上的經驗性會計文獻的重要理論和方法;司各特的《財務會計理論》就是基於信息經濟學來構建的;馬克思的《資本論》對我國早先會計學基本理論的研究有決定性影響;劉峰的《科斯定理與會計准則》、伍中信的《產權與會計》等著作都是應用西方現代經濟理論研究會計學的成果
經濟學之所以成為會計學的學科來源,是與經濟學的迅速發展密切相關的。從19世紀開始到20世紀末,經濟學迅速發展成為一門學科,也成為一門爭議頗多、議題越來越廣泛的學科。而會計學由於受其自身性質的影響,它的發展遠沒有經濟學發展快
二、經濟學對會計學的影響
1.理論方面的影響。葛家澍認為,從歷史上看,一些較早的會計理論都與經濟學分不開。最早的會計理論是受到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的影響,後來又受到制度經濟學分支的重要影響。但這只是他的主觀判斷,尚未找到確鑿證據。「至少從現代經濟學誕生之日起,經濟學便與會計學有著密切的聯系。會計學的每一次思想創新及新理論學派的創立,都與經濟學中的新概念、新思想的出現有著時序上的對應性和內容上的關聯性。」經濟學對會計學理論方面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管理經濟學催生了「管理活動論」會計理論學派,信息經濟學催生了「信息系統論」會計理論學派,管制經濟學催生了會計干預主義思想,新制度經濟學催生了制度主義會計理論學派。葛家澍從西方會計理論中引入了經濟學的相關概念,他認為會計學主要從經濟學中移植了一些可用貨幣量化的概念,包括資本、資產、負債、收入、成本和收益等。目前流行於西方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基本上來自新古典經濟學,後來會計學中的一些概念(如資產、無形資產、重要性等)都受到制度經濟學的顯著影響。事實上,管理會計的概念(如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機會成本等)都來自經濟學,但是管理會計的理論基礎並不是經濟學。現代管理會計是20世紀50年代以後發展起來的、以現代管理科學為基礎的、吸收了高等數學、運籌學、經濟學和行為科學的成果的綜合性交叉學科。
2.方法方面的影響。鮑爾和布朗於1968年將實證研究方法引入西方會計的理論研究中。1986年瓦茨和齊默爾曼出版的《實證會計理論》可以看成是運用經濟學實證方法研究會計實務的代表性著作。其實,經濟學的實證方法又受哲學的影響,實證方法並非經濟學原創。從總體上來看,經濟學最早對會計學產生影響的時間應該在20世紀20年代。自從坎寧在1929年發表《會計中的經濟學》後,經濟學理論開始進入會計學的研究領域。經濟學對會計學產生重要影響的時間應該在20世紀60年代以後,其標志是鮑爾和布朗在《會計研究》雜志上發表的經典文章;我國則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以1996年劉峰發表的《會計准則研究》一文為標志。西方經濟學理論對我國的會計學產生了巨大影響。我國正處於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制度變遷的現實需要我們向西方學習,因而代理理論等經濟理論被大量引入會計研究,契約理論、人力資源理論也不甘落後。可見,經濟學對會計學造成了巨大影響。
三、會計學對經濟學的影響
根據強勢學科吸引律和學科間的學習律可知,經濟學並不是單方面強勢影響會計學,會計學也會對經濟學產生一定影響,筆者擬對此進行探析。
1.會計學對經濟學方法的影響。會計學對經濟學最主要的影響是在經濟學理論中引用了會計學的研究方法,並產生了國民經濟會計(或稱國民會計、總量會計或社會會計)。希克斯認為可以將會計學中把握企業經濟活動全貌的思路用於社會會計學的研究;20世紀30年代,理查德·斯通等人在凱恩斯的直接指導下,運用賬戶體系等對英國的國民收入進行估算,這種工作成為後來《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的重要核算基礎。SNA主要採用復式記賬等會計方法,並運用企業會計報表對整個國家的經濟業務進行核算。余緒纓認為,國民經濟會計的內容雖然綜合性較強,但可看做是微觀經濟會計的「延伸」和「廣泛運用」,把其納入會計學科體系是恰當的。其實,一開始主要是由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研究國民經濟核算,其核算范圍也是經濟學所涉及的內容。西方經濟學的傳統均衡思想來源於經典力學,但總量分析方法應該來源於會計學的平衡原理。
2.會計學對經濟學其他方面的影響。會計學的核心是計量,計量的本質是精確或盡量精確地定量反映交易實質。經濟學從籠統的定性研究發展到力圖進行定量研究,可以推測是受到了會計學的影響。綜上所述,會計學對經濟學還是有一定影響的。丁庭選等認為,「總體上講,與經濟學對會計學的影響相比,會計學對經濟學的影響是相當微小的」。這明顯是過低估計了會計學對經濟學的影響。
四、會計學的發展趨勢分析
拉卡托斯主張用「科學研究綱領」作為標准來劃分不同的理論體系、評價科學的進步。科學研究綱領的內容包括「硬核」、「保護帶」、「反面啟示法」和「正面啟示法」四個相互聯系的組成部分。這四部分組成的理論結構就像一個原子結構一樣,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硬核是原子的內核,保護帶是圍繞原子核運動的電子層,正面啟示法和反面啟示法是連接原子核與電子層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運用科學研究綱領理論,筆者認為會計學的發展應該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學內容的深化。會計學內容的深化就是對會計學「硬核」研究的深入。會計學的硬核就是計量,計量是會計學的基本屬性。從會計學的實踐來看,會計計量經過了實物計量和貨幣計量兩個階段。實物計量階段就是原始的計量階段,當時其並沒有與統計工作分開;在進入貨幣計量階段後,中間還夾雜著實物計量的內容,但是開始以貨幣計量為主,並逐漸有了獨立的會計工作。張文賢認為,會計正醞釀著從物本主義到人本主義的飛躍。也有學者認為,會計正在進入電腦會計、人力資源會計和社會責任會計的發展階段。把人力作為資源看待,並研究其計量方法,這是計量對象從物擴展到人的反映。管理會計的基本屬性也是計量,因而計量對象、計量方法、計量手段、計量結果以及會計信息的披露等就構成了會計學的硬核。會計學的核心概念有資產、負債、權益、成本、現值、記錄、報告等。從學科的硬核出發,信息系統論比管理活動論可能更接近會計的學科屬性。西方主流經濟學自阿馬迪亞·森把倫理學思想引入後,其研究范圍已被大大擴展,並引起人們對「經濟人」假設的種種思考。這可能預示著經濟學的根本性變革,但是經濟學的這種變化並沒有引起會計學的關注。這一方面說明經濟學對會計學的影響並不是全方位的,另一方面也說明會計學硬核的相對穩定性。
會計學的保護帶就是那些可以修改和調整的內容,具體包括記賬方法、組織程序、會計報表、附註、核算手段、會計政策等。其目的是保護計量屬性不受到侵害。許多學者運用實證會計理論對會計政策選擇展開了研究,他們通過剔除不符合會計目標的政策來得出合理的結論,這是試圖規定「反面啟示法」內容的反映。而規范研究則藉助歷史方法、倫理方法等把研究領域大多集中在「哪些政策是合理」的方面,這是試圖規定「正面啟示法」內容的反映。
馬克思無疑是最重視「人力」的學者,他認為價值是由勞動力創造的,勞動可以分為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而復雜勞動是簡單勞動的疊加。但是馬克思並沒有深入研究如何測算復雜勞動和簡單勞動。會計學將研究對象從物擴展到人是一個進步,但是把人作為「資源」進行研究,確定人力的價值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這方面,會計學應該發揮其在計量方面的優勢,深入研究人力價值的確定方法。
2.會計學發展的基礎。會計學發展的基礎無疑是會計實踐。閻達五等(2002)認為,未來會計理論的研究只有兩個出路:一是依靠資本市場;二是結合企業的實踐,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拉卡托斯把科學研究綱領分為進步的科學研究綱領和退化的科學研究綱領,並認為科學研究綱領的科學性是動態的、歷史的,是和發展聯系在一起的。「科學史一直是也應當是一部相互競爭的研究綱領的歷史,而不是也不應當變成一連串的常規科學時期:競爭開始得越早,對進步便越有利。『理論多元論』要優於『理論一元論』,在這一點上,波普爾和費耶阿本德是對的,而庫恩是錯的。」拉卡托斯運用哲學的語言正確地闡述了理論的漸變過程,同時他認為庫恩理論對漸變的重視不足。但筆者認為,關於漸變的紛爭遲早會轉變為一場革命,只有將拉卡托斯和庫恩的理論結合在一起才能描述唯物辯證法的質量互變規律。理論在漸變(量的變化)的過程中必然會發展成革命性的變化(質的變化),會計理論變化是常態,不變倒是例外。有些人把保護帶的變化列入革命性變化,筆者認為把硬核的變化稱為革命性變化更合理。以硬核的變化來看,會計只有兩次革命,即以實物數量為計量手段的會計革命和以貨幣為計量手段的會計革命。

『叄』 經濟學發展史

經濟學發展史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科學。
經濟活動是人們在一定的經濟關系的前提下,進行是生產、交換、分配、消費以及與之有密切關聯的活動。在經濟活動中,存在以較少耗費取得較大效益的問題。經濟關系是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在各種經濟關系中,佔主導地位的是生產關系。
經濟一詞,在西方源於希臘文,原意是家計管理。古希臘哲學家色諾芬的著作《經濟論》中論述了以家庭為單位的奴隸制經濟的管理,這和當時的經濟發展狀況是適應的。
在中國古漢語中,「經濟」一詞是「經邦」和「濟民」、「經國」和「濟世」,以及「經世濟民」等詞的綜合和簡化,含有「治國平天下」的意思。內容不僅包括國家如何理財、如何管理其他各種經濟活動,而且包括國家如何處理政治、法律、教育、軍事等方面的問題。
包括在「經世濟民」內的「經濟」一詞,很早就從中國傳到日本。西方經濟學在19世紀傳入中、日兩國。日本的神田孝平最先把economics譯為「經濟學」,中國的嚴復則譯為「生計學」。 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學已逐漸成為各門類經濟學科的總稱,具有經濟科學的含義。
現代經濟學在研究方法上大量運用現代數學方法和現代計算機技術,進行經濟數量關系的分析,這是由於現代經濟發展日益錯綜復雜,在此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需要運用這些新的方法進行精確的描述和解釋。經濟學各門學科依據本身的特點,適當運用現代數學和計算機技術的新方法和新成果,對於增強經濟科學的精確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經濟學發展簡史
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是在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在資本主義社會出現以前,對當時的一些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形成了某種經濟思想,但是並沒有形成系統。
在以歷史和文明悠久著稱的民族和國家中,以中國、古希臘、古羅馬及西歐中世紀保存的歷史文獻最為豐富。它們是兩個獨立發展的文化系統,在經濟思想方面都有重要的貢獻。
......

『肆』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由來和演變是怎麼樣的呢

西方經濟學說經歷了重商主義、古典經濟學、庸俗經濟學的發展後,逐步演變為現代的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我們一般通稱為西方經濟學,直接來源於馬歇爾創立的微觀理論和凱恩斯創立的宏觀理論。
阿弗里德·馬歇爾(英 Alfred Marshll 1842——1924),是現代微觀經濟學的奠基人。1870年代,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法國經濟學家瓦爾拉斯、奧地利經濟學家門格爾幾乎同時提出邊際效用價值論。1890年代,馬歇爾綜合了這一時期各學家,特別是上述三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較為系統的微觀經濟理論,成為有代表性的、廣泛流行於西方的經濟思想。特別是運用一系列數學方法從供求角度分析市場價格,以解決資源配置、資源報酬等問題,主張市場自發調節,頌揚資本主義制度的完善、和諧、高效率。
自馬歇爾提出微觀經濟學後,已經經歷了多次的補充。由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的形成,使原來的以完全競爭市場類型為條件的微觀理論受到挑戰,於是在1933年,英國的羅賓遜、美國的張伯倫提出了不完全競爭經濟學和壟斷競爭理論,填補了微觀研究中的一大漏洞。另外,1930年代以後希克斯、瓦爾拉斯、帕累托等提出的一般均衡理論、序數效用論、福利經濟學等,進一步補充了傳統的微觀經濟學理論體系。之後關於市場失靈與微觀政策調節的研究可以說是對微觀經濟學的總結。當然,戰後直至當今的由對寡頭壟斷市場分析引申的博弈論以及與企業產權分析相聯系的制度經濟學可以說是微觀經濟研究的最新發展或成果。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英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創始人。1930年代大危機使傳統的自由市場經濟理論受到挑戰,凱恩斯於1936年發表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提出並全面論述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思想,這既是對傳統微觀經濟學的一大補充,也標志著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產生。當然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新的經濟問題的不斷出現,也有不少學者提出新的觀點和政策主張,出現了對傳統宏觀理論進行抨擊、責難的不同學派——貨幣主義、供給學派、新劍橋學派、理性預期學派等等。

『伍』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由來和演變是怎樣的

演變形式如下:抄

1、西方經濟學說經歷了重商主義、古典經濟學、庸俗經濟學的發展後,逐步演變為現代的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我們一般通稱為西方經濟學,直接來源於馬歇爾創立的微觀理論和凱恩斯創立的宏觀理論。

2、自馬歇爾提出微觀經濟學後,已經經歷了多次的補充。由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的形成,使原來的以完全競爭市場類型為條件的微觀理論受到挑戰,於是在1933年,英國的羅賓遜、美國的張伯倫提出了不完全競爭經濟學和壟斷競爭理論,填補了微觀研究中的一大漏洞。另外,1930年代以後希克斯、瓦爾拉斯、帕累托等提出的一般均衡理論、序數效用論、福利經濟學等,進一步補充了傳統的微觀經濟學理論體系。

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以薩繆爾森為代表的經濟學者,把微觀理論和宏觀理論綜合在一起,構成了現代流行的西方經濟學主流的思想體系,隨著歷史條件的變遷,而不斷改變其說法,本身表明理論的演變性質,理論總是要隨著經濟現實的變化而不斷發展。

『陸』 經濟學的概念

經濟學說明點就是一門科學.其任務是利用有限的資源盡可能持續地,長久的.
開發人們所需求的商品及其合理分配,只要由: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兩個方面。
經濟學的發展是由二十世紀40年代後期.在西方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經濟學分支學科。

『柒』 經濟學的起源

古希臘在經濟思想方面的主要貢獻中,有色諾芬的《經濟論》,柏拉圖的社會分工論和亞里士多德關於商品交換與貨幣的學說。色諾芬的《經濟論》,論述奴隸主如何管理家庭農庄,如何使具有使用價值的財富得以增加。色諾芬十分重視農業,認為農業是希臘自由民的最好職業,這對古羅馬的經濟思想和以後法國重農學派都有影響。柏拉圖在《理想國》一書中從人性論、從國家組織原理,以及從使用價值的生者。但是他對追求貨幣財富的商業資本和高利貸資本都從公正原則出發持否定態度。
古羅馬的經濟思想,部分見於幾位著名思想家如大加圖(公元前234~前149)、瓦羅(公元前116~前27)等人的著作中。
19世紀末期,隨著資產階級經濟學研究對象的演變,即更傾向於對經濟現象的論證,而不注重國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經濟學家改變了政治經濟學這個名稱。英國經濟學家W.S.傑文斯在他的《政治經濟學理論》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確提出應當用「經濟學」代替「政治經濟學」,認為單一詞比雙合詞更為簡單明確;去掉「政治」一詞,也更符合於學科研究的對象和主旨。1890年A.馬歇爾出版了他的《經濟學原理》,從書名上改變了長期使用的政治經濟學這一學科名稱。到20世紀,在西方國家,經濟學這一名稱就逐漸代替了政治經濟學。
除了學科內部的縱深發展外,經濟學領域的學科交叉與創新發展的趨勢非常明顯,涌現出許多引人注目的新興邊緣學科,如演化經濟學(Evolutionary Economics)就是二十一世紀興起的介於生物學和經濟學的一門邊緣科學,演化證券學則是介於生物學和證券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捌』 誰能介紹一下現代經濟學的誕生和發展以及代表各階段人物,拜託了

------1.古典經濟學。從17世紀中期開始到19世紀70年代為止,包括英國經濟學家斯密、李嘉圖、西內尼爾、穆勒、馬容爾薩斯,法國經濟學家薩伊。以斯密為代表,其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被稱為經濟學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放任為中心的經濟學體系,他標志著經濟學的誕生。代表性的教科書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及其在社會哲學上的應用》流行了20年。
2.新古典經濟學。從 19 世紀的「邊際革命」開始到20世紀30年代為止。包括英國經濟學家傑文史、馬歇爾,法國經濟學家瓦爾拉斯—邊際效用價值論的提出被說成是經濟學上的第二次革命,他標志著新古典經濟學的開始,馬歇爾在1890年發表的《經濟學原理》是其代表性的教科書。
3.現代經濟學 。開始於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主義的產生。包括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瓊·羅賓遜、斯拉伐,以及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弗里德曼和盧卡斯。其中凱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標志著當代經濟學的產生,該書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馬克思的《資本論》被人們稱著改變世界歷史的四大著作。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概念的起源與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