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下屬於微觀經濟學的問題是a通貨膨脹問題b白糖價格
以下屬於微來觀經濟學的問題是
b白糖源價格
a通貨膨脹屬於宏觀經濟學的研究范疇
微觀經濟學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
2. 為什麼發行國債能夠降低通貨膨脹,如何用經濟學原理解釋
發行債券是為了回籠貨幣,將消費者手中的貨幣回籠,減少市場中流通的貨幣,抑制專經屬濟過熱的狀況。同時,把貨幣看作一種商品,貨幣供給少了,他的價格會增加,也就是利率會上升,也會抑制過度投資的現象,也就是說,發行國債是為了抑制經濟的快速增長,從而降低通貨膨脹率的。當然,國債是政府向百姓借錢,但在高通脹率的情況下,他不會用來投資。
3. 通貨膨脹是屬於微觀經濟還是宏觀經濟
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個人、家庭和企業這些微觀個體的,宏觀經濟專學是屬研究整體經濟運行的。通脹是整體問題,所以屬於宏觀經濟學。通常在教科書中,通脹都是放在宏觀經濟學 或 貨幣銀行學(宏觀金融)里學習的。
4. 「一國的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之間有什麼關系」這是宏觀還是微觀經濟學問題
研究「一國的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之間有什麼關系?」這個問題,比較著名的是菲利普斯曲線(表示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交替關系的曲線),即失業與通貨膨脹存在一種交替關系的曲線,通貨膨脹率高時,失業率低;通貨膨脹率低時,失業率高。具體的可以參考網路中的詳細介紹
http://ke..com/link?url=_
當然,現實中的情況還是要因情況而異。
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單個市場,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微觀經濟政策等。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國民收入就業決定理論、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因此,此問題屬於宏觀經濟學。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5. 運用宏觀經濟學原理解決通貨膨脹與失業問題
第一,有必要從貨幣政策的總量調控轉為總量調控與結構性調控並重。我國通過採取調整存款准備金率、調整利率政策以及調控信貸規模等貨幣政策的總量調控來應對通貨膨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局限性也很大。貨幣政策的結構化,會更加適合我國現階段的國情。
第二,從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轉向從緊的貨幣政策,要分階段推進,避免急轉彎。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採用「松緊搭配」的方式可能更加有效。
第三,政府採取打擊商品炒作行為的措施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抑制非正常的需求和有序地增加供給應當雙管齊下,而且有序地增加供給相對更加重要。
【補充】:
一、我國通貨膨脹現象
我國目前的通貨膨脹(價格連續的上漲)是由於人民銀行大量的信貸投放造成的。由於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為提振我國經濟,我國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2009年全年投放信貸9.6萬億,並且有4萬億的財政刺激計劃出台。這一系列措施導致我國經濟體中存在大量的錢,即所謂的流動性過剩。錢多了物價就應聲上漲,首先表現為資本市場在經歷了2008年的低谷後反彈,其次表現為2009年房價急速上漲,最後表現在實體經濟中的價格上漲。
二、引起通貨膨脹的原因
用一個邏輯鏈條來表示的話,分配結構失衡造成了消費不足,消費不足使得生產出來的產品沒人買,導致產能過剩,產能過剩又使得多餘的錢花不出去,從而形成流動性過剩,最終使得貨幣貶值,物價上漲。
三,表面上看起來,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是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貨幣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因此,要防止通貨膨脹特別是惡性通脹的發生,似乎可以從緊縮貨幣入手,發揮貨幣政策的調控作用。比如,提高銀行利息率和 證券的收益率,防止居民從銀行和證券市場大量變現,導致大量現金流入市場;收縮貨幣供應,減少信貸額度,控制基建投資;鼓勵進口,減少出口,增加國內市場對貨幣的需求,等等。
6. 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A經濟增長理論 B國民收入理論 C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D通貨膨脹理論
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國民收入,所以又被稱為收入理論,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價格,又被稱為價格理論。所以其它3項是錯的。
凱恩斯是當代宏觀經濟學之父,他1936年發表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創立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實現了西方經濟學演進中的第三次革命,這在西方經濟學史上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另外,在書中他創造性地提出了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所以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是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而該理論的主要中心內容是有效需求原理。
7. 政府如何在控制通貨膨脹與高失業率中抉擇(*微觀經濟學知識回答)
從短期來看來,兩者只能源取其一。
為了控制高通脹,政府一般會實行緊縮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這會導致實際總產出的減少,引起失業率的增加--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根據奧肯定律的說法(產出缺口總是大於周期性失業率),如果政府的緊縮政策引起的實際GDP減少量很小,失業率很可能不會受影響。
為了減少失業,政府傾向於使用擴張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這又會導致通貨膨脹加劇。
表面上看,政府確實面臨一個兩難的選擇。但是要注意的是,為了降低失業率而採取的擴張政策在長期並不會增加就業,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通脹帶來的痛苦遠比一個宏觀的高失業率數據要更大,而且對個人來說,失業狀況是可以通過自身努力改善的。
在高通脹下有兩種做法可以借鑒,一種是擴張財政政策結合緊縮的貨幣政策(比如日本就是這么乾的,不過實際效果好像不是很理想),我個人覺得這兩種方向相反的政策會相互抵消彼此的作用而不是起作用
還有一種是只盯住一個目標,比如只管控制好通貨膨脹,德國在這方面做得很成功。個人覺得這種方法簡單,目標明確。有的時候太復雜的做法反而只是無用功
8. 關於通貨膨脹的問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通貨復膨脹的利弊其實比制較好分析.通貨膨脹相當於貨幣貶值,那麼對於持有通貨的人來說,擁有的錢少了,就是弊;而對於借款的人來說,借的錢少了,就是利.
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來考慮呢,通貨膨脹的產生,實質上是發生了利益的再分配.持有大量通貨的人利益受損,而對於借貸者有利.然而對於持有固定資產和以固定資產來還貸的人來說,影響不大.
對於消費者來說,通貨膨脹意味著價格水平的提高,所以其利益是受到損害的.然而即使這樣,企業的利潤也不會因為價格的升高而升高.加工型企業面臨的是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和因價格上漲而萎縮的需求,其利益是受到損害的.所以社會整體是受到損害的.以上是較嚴重的通貨膨脹的分析.
我們現在的經濟中,也存在著輕微的通貨膨脹.然而,由於人們對未來的價格都有預期,所以對未來的通貨膨脹的預期可以拉動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推動社會的經濟發展.所以說,現實社會中,通貨膨脹並不都是有害的.
在理想的經濟學狀態,每個人都是理性人,對於未來的經濟都能作出理性的預期,那麼通貨膨脹也可以被理性預期的效用中和.
以上個人見解,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