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淘寶雙十一能反映出什麼微觀經濟學原理(越詳細越好!謝謝!)
當淘寶的生意紅火了時,物流公司的物品就供過於求,導致物流公司物流壓力增大。淘寶的銷量增加則人們的所需消費品就得到了滿足,實體店裡的同類商品就會少了一部分消費者去購買,實體店的生意受到網購的沖擊就會出現生意相對慘淡,這樣商場的盈利就會減少,盈利減少了就會想法拉來顧客。可能會打折促銷,做活動促消,羊毛都是出在羊身上。。。。
❷ 求微觀經濟學各種資料
微觀經濟學
CHAP1 概論
一, 微觀經濟學的框架
微觀經濟學說的是關於資源配置的問題。主要是說資源配置的兩個方面:1資源配置的方式(市場還是計劃),微觀經濟學的觀點是價格方式,既市場配置資源;2資源配置的效率,這就包括如何使得市場配置有效率的原則,以及原則不可控制之後的:市場失靈。
這樣一來,整個微觀經濟學為看成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2到9章,說的是價格如果配置資源,這包括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第二部分,則是後面的3章。
二,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1, 均衡:一般的計算題都是利用均衡條件寫出方程式,求的所要求的值。
2, 邊際分析法:邊際利益=邊際代價
概論的內容考試一般不會涉及,但是作為在整體上把握微觀經濟學還是值得大家注意的。這對以後理解各個章節之間的聯系是有幫助的。
CHAP2 均衡價格理論(D,S,P之間定性,定量的關系)
一均衡價格的決定
1, 注意需求與需求量,供給和供給量的區別(線動還是點動)
2, 均衡條件:Qs=Qd (注意圖解)
二.彈性理論
1理解彈性的定義,不用死記
XX XX 彈性:前面的是因變數,後面的是自變數。
2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注意聯系實際)
3需求價格彈性與總收入的關系
例如:谷賤傷農,薄利多銷
4供給價格彈性的影響因素(同樣要聯系實際)
5收入彈性
由於恩格爾定律,可以得出農業的發展趨勢是向下的
三均衡價格理論的應用
支持價格與限制價格(自己看書理解吧,由於沒辦法畫圖,實在不知道怎麼描述)
無論是支持價格還是限制價格,都是不改變需求和供給水平,只改變需求量和供求量,即線不動點動。
CHAP3效用論——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原則
一, 消費者均衡條件
1, 代數分析——基數論——邊際效用分析
MU遞減規律
均衡條件:兩個等式,一個是收入限制,一個是性價比
2.幾何分析——序數論——無差異曲線
消費者偏好:完備性,傳遞性,單調性。前兩個特性體現了消費者是理性的
理解無差異曲線的位置高低所代表的含義。
均衡條件:邊際替代率=價格比
注意:1邊際替代率的含義,是誰替代誰。2理解預算線的移動(平移,斜率)
二, 需求曲線的形成(不太容易出題目)
對著課本看懂推導過程
三, 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價格變化後的結果)
分析替代效應的時候,在同一條無差異曲線上(即,替代效用是在不改變效用的前提下進行的分析)
收入效應:用價格補償線輔助分析
CHAP4生產論(要素使用量如何決定產量)
一, 短期:生產要素部分變化
原理: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確定要素合理投入區域:AP=MP到MP=0的區域。(不能確定是具體的某個點)
二, 長期:要素的最優組合
類似於消費者的效用分析
其中規模報酬——同比例改變兩種生產要素的數量。
CHAP5 成本論(產量如何決定成本)
一, 成本概念
1顯成本和隱成本的區別在於:要素的所有權是否是使用者佔有
2, 生產成本(也叫經濟成本)=顯成本+隱成本
3, 區別會計成本和經濟成本:會計成本不包括正常利潤
4, 正常利潤是企業家才能的報酬;經濟利潤=TR-經濟成本
(企業追求的利潤最大化,是指經濟利潤)
5, 機會成本:不是實際花掉的成本,是放棄的收入。只能發生在資源有多用途的時候,才有說機會成本的意義,比如,土地只有一個用途,就是提供給市場使用,所以沒有機會成本。
二, 短期成本分析
一共有七個成本:STC,SFC,SVC,SAC,SAVC,SAFC,SMC
弄清楚這7個成本之間的關系(用圖解釋),其中知道了SMC,SAVC,SAC就可以知道其他4個。
三, 長期成本分析
1,LTC:是每一個產量的最小的STC的包絡曲線。
所謂的計劃在長期,經營在短期,所有的長期都是在具體的某個短期的成本規模上實現的。
2,LAC:也是包絡曲線
形狀影響因素:A規模經濟或者不經濟B內在經濟或者不經濟
位置影響因素:A外在經濟或者不經濟,例如,行業和國家政策的影響
B,范圍經濟或者不經濟。生產產品的范圍擴大,使得原來的成本降低,則是范圍經濟,反之就是不經濟。例如,銀行業是實行分業經營還是混業經營。
3,LMC
形狀:由規模邊際報酬遞減而決定。
CHAP6完全競爭市場(利潤最大化的產量決策)
一收益規律
TR=P*Q AR=TR/Q=P MR=dTR/dQ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點:d=AP=MP=P
二短期均衡
1, 產量決策:MC=MR=P
2, 盈虧狀況分析:結合書上的圖進行分析。
注意:SFC很大會是企業虧損的原因,但是 不是企業停產的原因。
關閉點所反映的信息是兩個方面:價格和產量。
3, 供給曲線:注意定義域
4, 生產者剩餘:生產者的凈福利。
三.長期均衡 :利潤=0
條件:P=LMC=LAC=SMC=SAC
考慮為什麼利潤=0,企業還繼續生產?
分析:A經濟利潤=0,正常利潤不=0
B若整個社會都是完全競爭,生產什麼都是利潤=0
C,利潤=0是一個長期的趨勢,但短期還是有利潤大於0的機會可能,這就需要企業提高管理和技術,降低成本。
D,當P<minLAC時,不是所有的廠商都退出,由當時的SAVC來決定。
長期供給曲線:A,廠商的不存在,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但有供給行為
B,行業的存在,分成本遞增,不變,遞減三種
CHAP7不完全競爭市場
一, 壟斷市場的決策分析
1, 收益分析
MR=dTR/dQ=d(P.Q)/dQ
MR=P*dQ/dQ+Q*dP/Dq=P+Q*dP/dQ
∴如果dP/dQ=0則MR=P,如果dP/dQ《0,則MR<P
2,壟斷形成的條件(自己看書)
3,產量決策
單一產量決策:MR=MC(用圖理解)
通常壟斷廠商在一開始投入生產的時候,由於消費者對產品不了解或者是初期資本投入過大,一般在短期內會出現虧損。
由於P與SAC的切點位置不固定,所以壟斷廠商不存在一個固定的盈虧點。
壟斷廠商不存在短期的供給曲線
長期內:利潤一定大於0。
在壟斷下,有P>MC,而競爭下P=MC,所以,壟斷下的效率不如競爭市場。
4,價格決策
定價原則:A剝奪消費者剩餘
B,根據價格需求彈性的差異而制定價格
定價策略:價格歧視。對生產成本相同的產品,同時銷售時,對不同消費者實現不同價格。
(區別差別定價:成本不同)
一級價格歧視:每單位產品都按買一個單位產品的最高價格銷售。CS被全部剝奪。
實行一級價格歧視的條件:A市場中消費量較少B市場中消費者通常是一個一個的購買(比如:會計,律師,醫生)。
推論:由於有CS可以剝奪,產量會一直擴大下去,直到P=MC
二級價格歧視:按購買量差異定價(例如:大宗商品)
實行條件:消費數量容易計量的商品,例如,電話,計程車
其原理也是剝奪CS。
三級價格歧視:根據價格需求不同而定價。例如,同一場演出的不同票價。
實行條件:A有字消費者群,能有效區別消費者群體B,不同群體之間的價格需求彈性不相同。
定價原則:價格需求彈性大的價格低,反之高。
總結:價格歧視這部分比較重要,可能會有計算!
二, 壟斷競爭的決策
產品差別—導致壟斷---短期表現
同類產品——導致競爭——長期表現
1需求曲線
有兩條:D和d
2,短期均衡(能用圖分析)
3長期均衡:利潤趨於0(注意圖示)
4,效率比較
與完全競爭市場相同的:A廠商多,產品多;B長期均衡都是利潤趨於0
不同點:A生產效率,Q1<Q2,有多餘生產力,未達到最大潛在生產力。
B,價格,P1《P2;
C,規模 ,LAC1》LAC2
D,經濟效率,P》LMC
三.寡頭壟斷
1,特徵:決策相互影響,沒有需求曲線,均衡不確定。
2,納什均衡(博弈的方法,可考性不大)
每一個廠商做到當其他廠商不變的情況下,自己可能做到的最好情況的選擇
3,古諾模型
假設:兩個廠商,相同產品,成本為0等等。
掌握這個模型的計算方法,給定一個需求函數,能確定每個廠商的產量和價格。
4,思威齊模型——價格剛性
理解折彎的需求曲線
5,卡特爾——價格聯盟,鬆散協議,典型的「囚犯困境「,很不穩定。
卡特爾悖論:當無協議的時候,達成協議比不遵守協議有更大利潤;存在協議的時候,當其他人都遵守協議的時候,自己不遵守,自己有更大利潤。
CHAP8要素需求
一要素需求特點:聯合需求,引致需求
二,生產要素需求原則:邊際的得=邊際的失
1, 使用要素的邊際利益
MRP=dTR/dL=dQ/dL*dTR/dQ=MP*MR
VMP=MP*P
∴P=MR,VMP=MRP(完全競爭市場)
P>MR,VMP>MRP(非完全競爭市場)
2,使用要素的邊際成本
MFC=MP*MC
MFC=W+L*dW/dL
所以,完全競爭,MFC=W。不完全競爭MFC>W
3,原則:MRP=MFC
三,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
1,生產要素市場是競爭的
生產者和供給者都是W的接受者,W給定(dW/dL=0)
⑴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
P=MR,所以有VMP=MRP,MFC=W
使用原則:VMP=W。VMP曲線即為需求曲線。
⑵非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賣方壟斷)
P>MR,VMP》MRP
使用原則:MRP=W。MRP即為需求曲線
總結:只要要素市場是競爭的,總存在一條負斜率的需求曲線,位置受產品價格的MP影響,斜率受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影響。
2,要素市場是非完全競爭的
廠商是要素價格的決定者,dW/dL》0,所以有MFC》W。
⑴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買方壟斷)
原則:VMP=MFC。不存在需求曲線。
⑵不完全競爭市場
原則:MRP=MFC
總結:要素市場非競爭,就不存在要素的需求曲線
CHAP9要素供給
一, 要素供給特點:總量固定,機會成本決定供給量。
二, 要素供給原則:自用的邊際效用=市場用的邊際效用
1, 市場使用的邊際效用
MU=W*A(用A代表貨幣的邊際效用)
2, 自己使用的邊際效用(完全主觀的,個人情況不同)
MU=dTU/dL
3,供給原則:AW=MU
三,供給曲線——無差異曲線的推導
1, 勞動力供給曲線形狀(向後彎曲的原因:用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分析)
2, 資本供給曲線
若所說資本是存量則是垂直供給曲線。
而這里指的是流量,即資本存量的差額。
3, 土地的供給曲線(沒有機會成本,只可以被市場用)
垂直供給曲線
三, 要素價格決定
注意租金的含義:不影響供給量的,供給者得到的報酬。這個時候價格只由需求決定
例如,原來的工資2000元/月,現在換公司,工資至少是2000元。3000,4000,5000等都可以使得人們願意換工作,那假定現在定在5000,那5000-2000=3000就是經濟租金。
五,收入分配結果的分析
1, 均等性:洛倫茨曲線和基尼系數(記得結論就可以)
2, 歐拉定理(一般不會有證明,理解就可以):若企業是規模報酬不變行業,則分配凈盡,無剩餘,廠商無剝削的假象。
這里可以得到一個推論:若企業是規模報酬遞增,則分配有剩餘,所以企業進一步擴大規模直到規模報酬不變;反之則縮小規模
CHAP10一般均衡理論
一般均衡的概念和實現
CHAP11帕累托最優
一,P.O的含義
二,P.O的實現條件(兩個市場內部,兩個市場之間)
三,完全競爭市場和P。O條件
這兩章基本都是圖解和公式,在這就不多寫了,請大家自己看書吧。老師上課說的和書本一樣。有具體不明白的,請大家直接發到論壇上,上過課的同學可以一起討論討論。
CHAP12市場失靈和微觀處理
一市場失靈的原因
1市場不充分:外部影響(缺少產權市場)
公共產品
2競爭不充分:生產壟斷,信息壟斷
3制度不健全:法律,政策等
二壟斷及其對策
1原因:P>MC,資源配置太少
2影響:無謂損失,社會福利下降
在生產上看,效率低;壟斷利潤可以看成壟斷租,那麼企業就會進行「尋租」行為,使得效率更低。
尋租是競爭的,直到所有壟斷租都用於尋租,則停止尋租。
3解決:法律,行政干預,但是效果都不怎麼好。
三外部影響
含義:某人的行為對非當事人造成的損害或者是利益,不可以由價格補償。
影響:私人成本小於社會成本,造成外部不經濟;私人利益小於社會利益,造成外部經濟。
如果私人成本〈私人利益〈社會成本,則資源配置過多;
如果私人利益〈私人成本〈社會利益,則資源配置過少。
解決方法:征說或者補償;內部化。
四, 公共產品
1含義,排他性和競爭性
區別公共品和私人品
2影響:免費搭車。P=MC=0
3政府提供純公共品不等於政府生產
即使是政府提供公共品也不一定就可以達到P。O
五信息不完備及其影響
主要是指信息不對稱,不 充分
1, 逆向選擇:壞的產品驅逐好的產品,原因是在購買前的信息不對稱
例如:A老年人的健康保險,越是不健康的越要買保險
B勞動力市場,只有勞動力本人更了解勞動力自己。
解決:發送信息
2道德風險,
交易行為已經發生,一方不守約,而使得另一方受害。
例如:汽車全險,制訂免賠條款,使得投保人更加小心駕駛
宏觀經濟學
CHAP1概論 1,總收支模型(r,p都不改變)—商品市場均衡
2,IS—LM模型(P不變,r可變)—商品和貨幣兩個市場的均衡
3,IS-LM-BP模型(開放經濟,匯率的因素)
總需求方面引起的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在開放條件下還有外貿,外匯政策,以及蒙代爾•弗萊明模型
總供給方面的政策:短期一般有收入政策,長期有經濟增長政策。但是總供給 方面的宏觀政策不是我們通常說的宏觀經濟政策,因為這些政策在短期內都很難見效。
宏觀上說的長期一般是指影響價格的所有因素都全部發揮作用,價格完全做出反應,又完全彈性。
短期則是說那些因素沒有全部發揮作用,價格反應不充分,有粘性。
傳統正統的流派都認為有長期和短期之分,而新古典則認為沒有。
CHAP2國民收入核算(不用細究)
一關於GDP
1, 一個國家——區別GNP
2, 一段時期:GDP是流量,是當年的產出(注意存貨投資)
3, 商品勞物:最終產品(價值不增加的商品)
4, 市場價值——注意名義和實際之分
另:政府的轉移支付不計入GDP
❸ 網上哪裡可以買到平狄克的微觀經濟學第九版的
淘寶吧,還有當當網你也可以看看
❹ 淘寶商城事件 與經濟學(微觀,宏觀)還有財政學哪些原理相關
淘寶把提高保證金作為選擇優質賣家,這種信號選擇是否有效?
❺ 微觀經濟學
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
❻ 高鴻業的宏微觀經濟 兩本書是在淘寶上買么 他有沒有什麼配套的習題呢呢
高鴻業的宏微觀經濟學是中國使用范圍最廣的經濟學基礎教材,所以無論在淘寶還是書店都很容易買到,都有配套習題,但作用不是很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❼ 淘寶上 賣的經濟學原理 曼昆的 宏微觀兩本舊書才2塊 是真的嗎
淘寶最初級的購物理念就是:不要買太便宜的那些店的東西
盜版就別去買了,畢竟是作者的心血.花個幾十塊買個正版舊書也沒有多貴.
❽ 試從微觀經濟學理分析論淘寶網向「天貓」發展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1、首先,消費者的收入決定了消費者的可支付購買力。當下國內的主要消費群體是中低端收入的人群,面對淘寶和天貓在「雙十一」活動中的瘋狂攻勢消費者根本就無法理性的去面對,五折包郵、搶紅包、贈送優惠券、限時秒殺、限時限量購買、一元秒殺、支付寶充值送錢、抽獎等一系列優惠活動都刺激著消費者去消費;
2、網購的主要消費群體主要是年輕人。這類群體容易接受新鮮事物,而「宅」元素逐漸在年輕人中擴散,宅在家裡或學校或公司時,低成本、高效率的網購成為了他們的主要消費方式,而雙十一的促銷活動正好提供了這類群體的消費或者說是儲備(現在不需要,提前購買以備後期需要)的一個機會;
3、社會環境的變化導致網購成為時尚的一種。在既能突顯時尚,而且又有便宜可占的情況下,人們當然不會放過,而阿里巴巴公司正好借著「雙十一」給人們提供了這么一個機會,7天無理由退貨的優質售後服務又給人們提供了保障,這更加刺激了消費者的消費慾望;
4、受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對於大部分的群體來說,他們對價格都比較敏感,在網購中「貨比三家」可能無法做到(只有圖片信息和其他買家的評價信息),但是「價比三家」還是很容易做到,半價的優惠足以讓他們為之吸引,以前在實體店看到想買而不捨得的東西有機會出手,當然不會就這么放過;
5、受大眾媒體的廣告、宣傳和報道的影響。大多數的消費者對大眾傳媒都有或多或少的依賴性,認為只要經常出現於大眾媒體的商城或品牌,就有一定的品質保障。於是,大多數消費者在這種信息不對稱的市場環境中,總愛選擇知名度較高的淘寶天貓來減少風險,也減少了自己的交易成本。
❾ 請問一下淘寶上有哪裡賣這種微觀經濟學我是大一的 請把鏈接地址發給我一下
在搜索頁面應該能夠搜出來,一看就是好學生
❿ 用微觀經濟學說跨境電商的優勢和劣勢
2014年被很多業內人士稱為跨境進口電商元年。這一年裡,傳統零售商丶海內外電商巨頭丶創業公司丶物流服務商丶供應鏈分銷商紛紛入局,跑馬圈地。而接下來,跨境進口電商的態勢如何,未來又將如何演變,從宏觀環境丶現存模式丶產業鏈優劣勢和投資趨勢等幾方面分析,有如下幾個觀察:
一丶宏觀環境解讀
1.政策紅利窗口期
2.用戶需求潛力巨大
3.行業有待完善
4.資本驅動,各路玩家即競爭又共生
二丶跨境電商模式詳解
下面來剖析各類跨境進口電商模式的優劣:
一丶M2C模式:從廠商到消費者,平台負責招商
典型玩家:天貓國際
優勢是用戶信任度高,因為這些商家需要有海外零售資質和授權,商品從海外直郵,並且可以提供本地退換貨服務;痛點在於,它們的性質大多為第三方代運營,所以價位高丶品牌端管控力弱,正在不斷改進完善模式中。
二丶B2C模式:保稅自營+直采
典型玩家:京東,聚美,蜜芽
優勢在於平台直接參與貨源組織丶物流倉儲買賣流程,銷售流轉高,時效性好,通常B2C玩家還會附以「直郵+閃購特賣」等模式補充SKU豐富度和緩解供應鏈壓力。
而痛點在於品類受限。目前此模式還是以爆品丶標品為主,有些地區商檢海關是獨立的,能進入的商品根據各地政策不同都有限制,比如廣州就不能有保健品和化妝品入境。同時還有資金壓力,因為不論是搞定上游供應鏈,還是提高物流清關時效丶在保稅區自建倉儲,又或者做營銷打價格戰丶補貼用戶以及提高轉化復購,都需要大量資本,爆品和標品的毛利空間極低,卻仍要保持穩健發展,資本注入在此刻尤為意義重大。在現階段,有錢有流量有資源談判能力的大佬們紛紛介入,此模式基本已經構建了門檻,不適合創業企業輕易入場了。
這里單獨談一談大火的母嬰垂直品類,前線玩家有蜜芽等。母嬰品類的優勢是,它是最容易贏得跨境增量市場的切口,剛需丶高頻丶大流量,是大多數家庭單位接觸海淘商品的起點。母嬰電商大多希望能在單品上縮短供應鏈丶打造品牌丶獲得信任流量,未來逐步拓展至其他高毛利或現貨品類,淡化進口商品概念。
而痛點在於,母嬰品類有其特殊性,國內用戶目前只認幾款爆款品牌,且媽媽們還都懂得看產地,非原產地不買。幾款爆品的品牌商如花王等,國內無法與其直接簽約供貨,母嬰電商們的現狀都是在用復合供應鏈保證貨源供應,如國外的經銷商丶批發商,國外商超電商掃貨丶買手丶國內進口商等。這樣一來,上游供應鏈不穩定,價格基本透明,且無毛利,部分玩家甚至自斷雙臂來大促戰斗。目前基本所有實力派電商大佬都以母嬰品類作為吸引轉化流量的必備品類,而創業公司們則逐漸降低母嬰比例或另闢蹊徑,開始不同方向的差異化競爭。
三丶C2C模式:海外買手制
典型玩家:淘寶全球購,淘世界,洋碼頭掃貨神器,海蜜,街蜜
海外買手(個人代購)入駐平台開店,從品類來講,以長尾非標品為主。全球購目前已經和一淘合並,雖然看來是跨境進口C2C中最大的一家,但也有很多固有問題,比如商品真假難辨丶區分原有商家和海外買手會造成很多矛盾等等,在獲取消費者信任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優勢來看,C2C形態是目前筆者比較喜歡和看好的模式,構建的是供應鏈和選品的寬度。電商發展至今,不論進口出口還是線上線下,其本質還是商業零售和消費者認知。從工業經濟到信息經濟,商業零售的幾點變化是:消費者主導化丶生產商多元化丶中間商信息化,而商品核心競爭力變成了個性需求和情感滿足。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群的垂直細分讓同類人群在商品的選擇和消費能力上有很大的相似度,人與人之間相互的影響力和連接都被放大了,流量不斷碎片化是由80後丶90後這一代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消費方式決定的,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是這一代人的基本消費需求邏輯,因此移動電商應當更加場景化。其次,面對商品豐富度如此之高的現狀,節約選擇成本也尤為重要——Dontmakemethink。而C2C達人經濟模式可以在精神社交層面促進用戶沉澱,優秀買手可以通過自己的強時尚感丶強影響力打造一些品牌,獲得價值觀層面的認同和分享,同時也建立個人信任機制。
當然C2C的模式還是有它固有的痛點。傳統的靠廣告和返點盈利的模式,服務體驗的掌控度不太好,個人代購也存在法律政策風險,買手制平台的轉化目前普遍只有2%不到。早期如何獲得流量,提高轉化,形成海淘時尚品牌效應,平衡用戶與買手的規模增長,都是難點。
四丶B2B2C保稅區模式
跨境供應鏈服務商,通過保稅進行郵出模式,與跨境電商平台合作為其供貨,平台提供用戶訂單後由這些服務商直接發貨給用戶。這些服務商很多還會提供一些供應鏈融資的服務。優勢在於便捷且無庫存壓力,痛點在於,BBC借跨境電商名義行一般貿易之實,長遠價值堪憂。
五丶海外電商直郵
典型玩家:亞馬遜
優勢在於,有全球優質供應鏈物流體系和豐富的SKU;痛點是,跨境電商最終還是要比拼境內轉化銷售能力,對本土用戶消費需求的把握就尤為重要,亞馬遜是否真的能做好本土下沉還有待考量。
六丶返利導購/代運營
典型玩家:么么嗖,Hai360,海貓季
一種是技術型,玩家有么么嗖丶Hai360丶海貓季。這些技術導向型平台通過自行開發的系統自動抓取海外主要電商網站的SKU,全自動翻譯,解析語義,提供海量中文SKU幫助用戶下單,這也是最早做跨境電商平台的模式。
還有一種是中文官網代運營,直接與海外電商簽約合作,代運營其中文官網。
這兩種方式有著早期優勢,易切入,成本低,解決了信息流的處理問題,SKU豐富,方便搜索。而痛點在於中長期缺乏核心競爭力,庫存價格實時更新等技術要求高,蜜淘等一些早期以此為起點的公司已紛紛轉型。
七丶內容分享/社區資訊
典型玩家:小紅書
內容引導消費,形成自然轉化。優勢在於天然海外品牌培育基地,流量帶到福利社轉化為交易,但長遠還是需要有強大的供應鏈能力。
三丶跨境電商「玩家群像」
1.品牌商:合作,探索,觀望,平衡。對於海外一線(爆品)品牌商而言,除了要維護自己原有線上線下零售體系穩定和品牌形象,部分品牌商也在自主積極探索以何種方式在中國這個大增量市場中分得一杯羹。一些特殊品牌如花王,不願意電商渠道破壞其品牌信譽和供應鏈(比如花王曾警告過某平台,毀壞花王十餘年經營出的高端品牌形象與口碑);而對於二三線中小品牌商丶電商丶大型商超,它們的合作動機更強,更積極主動地希望把自己的品牌帶入中國市場,再加上在中國並沒有原有合資公司和零售體系影響,合作方式可以更加直接靈活。
2.物流供應鏈服務商:趁「市」而上,服務前端。這一類玩家很多擁有多年的跨境貿易,物流,分銷,供應鏈服務的經驗積累,趁著行業整體向好的趨勢,大家既有危機感又積極擁抱紅利,為提高行業整體服務體驗努力往前跑。部分大佬如順豐丶韻達也開始利用物流優勢積極探索前端市場。阿里於5月5日正式宣布旗下1688.com將正式上線全球貨源平台。
3.國內電商巨頭:維系原有江湖地位,爭取更大市場。2014年開始,電商巨頭們紛紛以不同形式涉水跨境,一邊坐擁大流量,一面不敢懈怠積極發展跨境業務維護自身地位穩定。天貓國際丶京東海外購丶蘑菇街丶聚美急速免稅店丶唯品會丶一號店丶網易考拉等等,基本你想得到的大佬們都已經開始發揮固有優勢積極部署。流量,資金,供應鏈,海外BD能力是跨境電商早期發展的必備要素,但大佬們自身也面對困境重重,一方面原有團隊對海外產業鏈認知度整合力並不高,負責跨境業務線的團隊並不見得有創業公司強,即便有流量,轉化也不理想。而供應鏈問題是所有跨境電商的共有困境。從去年各位大佬的交易數據來看,各家都並不滿意,再加上和原有業務沖突頻發,各方利益平衡也需要不斷磨合探索,跨境方向的精力和團隊投入也受制於很多因素,行業人才也需要在行業成熟發展過程中逐步培育,在這一點上大家的起步分別並不大,其實也為創業公司的成長留下了機會。幾年過後,巨頭們或許還是領跑者,但市場足夠大,相信優秀的創業公司還是有機會占據自己的一席之地。
4.創業公司:在混戰中求生。巨頭們的加入進一步推進了價格戰的提早到來,很多初創企業模式還在摸索,海外正在拓展,供應鏈正在構建,資金還沒到位,就像一群還沒有穿好裝備的士兵被硬著頭皮拽上了戰場,死傷慘烈估計是避免不了。能活下來的要不就是選擇了比較聰明的方向,要不就是已經穿好了裝備,又或是後來居上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
5.傳統零售商:轉型已成必然。面對持續上漲的電商規模,傳統零售業績卻一路下滑。《2014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13.4萬億元,同比增長31.4%。其中,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2.82萬億元,同比增長49.7%。但根據東方財富數據,截至4月9日,A股零售板塊已經公布業績的29家上市公司中,16家營業收入出現下滑,佔比達55%,凈利潤也大降。傳統零售商,也看到跨境這個大市場,正在轉型O2O,積累線上數據。雖然在技術丶流量和人才方面都不佔優勢,但其加入還是加劇了跨境領域的競爭態勢。
6.中小微商:毛利低,傍大腿。中小微商包括買手,朋友圈代購,和一些中小貿易商家。隨著各路實力大平台的加入,大部分主做日韓標品丶尤其是韓國中小微商的生存毛利空間會越來越薄,紛紛依靠各類平台的策略紅利入駐合作,共同教育用戶培育市場。
7.消費者:認知提升,帶動市場壯大。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跨境網路購物研究報告》,2014年中國網購用戶中,跨境網購比例僅為15.3%,還有很大空間可以開拓。從消費者層面來看,海淘人群構成一部分是80丶90的媽媽大軍,以母嬰領域作為起點培養了自己海購的消費習慣,另一部分是海歸和有海外旅行購物經驗的人,除了有自用需求外還輻射到周邊的親友逐步接受國外質優價廉的商品品牌。現在提到海淘,消費者並不能馬上想到一個合適的購買平台,需求層面要保真,豐富,價廉,物流快,就看各路玩家誰可以最快滿足這些需求,形成品牌效應首先佔據消費者的意識。
跨境進口電商也許是國內電商最後一次混戰中,改寫國內電商格局的機會和新增長點,我期待在戰役中「剩」出的那一兩家創業企業。行業洗牌將以實力玩家的加入和價格戰作為開端,體量規模小的電商會轉型差異化競爭,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業公司將活下來在這個足夠大的增量市場中站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