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這道微觀經濟學計算題怎麼做
1第一個問題 Qs=Qd 得到p
2第二問一樣的Qs=新的Qd 得到p丿=40
第三問,騷年 我沒看懂,你是不是少了幾個關鍵詞和數據啊?
⑵ 微觀經濟學計算題,求計算過程!
已知生產函數Q=KL-0.5L2(2是平方)-0.32K2。Q表示產量,代表資本,L代表勞動,若K=10,求:
① 勞動的平均產量函數和邊際產量函數。
② 計算當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達到極大值時,廠商僱傭的勞動量。
③ 證明當平均產量達到極大值時,APL=MPL=2(L是下標)已知某完全競爭行業中的單個廠商的短期成本函數為STC=0.1Q3-2Q2+15Q+10 試求:
(1) 當市場上產品的價格為P = 55時,廠商的短期均衡產量和利潤;
(2) 當市場價格下降為多少時,廠商必須停產;
(3)廠商的短期供給函數①勞動的平均產量AP(L)=Q/L=K-0.5L-0.32K²/L=10-0.5L-32/L
勞動的邊際產量MP(L)=әQ/әL=K-L=10-L
②當Q=KL-0.5L²-0.32K²=10L-0.5L²-32=-0.5(L-10)²+18達到最大,即L=10
當平均產量AP(L)=Q/L=10-0.5L-32/L達到最大時,即0.5L=32/L,解得L=8
當勞動的邊際產量MP(L)=10-L達到最大時,即L=0
③ 如上題,當L=8時,AP(L)最大,此時AP=10-0.5*8-32/8=2,MP(L)=10-8=2
所以AP(L)=MP(L)=2
(1)SMC=dSTC/dQ=0.3Q²-4Q+15,MR=P=55
當SMC=MR時達到均衡,即0.3Q²-4Q+15=55 解得Q=20或Q=-2/0.3(略去)
利潤=PQ-STC=55*20-310=790
(2)SAC=0.1Q³-2Q²+15Q
平均可變成本AVC=SAC/Q=0.1Q²-2Q+15=0.1(Q-10)²+5
所以當Q=10時,AVC最小為5
因此,當市場價格P≤AVCmin=5時,廠商必須停產
(3)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就是位於平均可變成本AVC曲線以上的那一部分短期邊際成本曲線SMC,又因SMC曲線必通過AVC曲線的最低點
因此,廠商的短期供給函數為P=0.3Q²-4Q+15(Q≥10)
⑶ 微觀經濟學計算題8.9
解答:8.(1)由第一個市場的需求函數Q1=12-0.1P1可知,該市場燃岩的反需求函數為=120-10Q1,邊際收益函數為MR1=120-20Q1.
同理,由第二個市場的需求函數Q2=20-0.4P2可知,該市場的反需求函數為P2=50-2.5Q2,邊際收益函數為MR2=50-5Q2.
而且,市場需求卜段絕函數Q=Q1+Q2=(12-0.1P)+(20-0.4P)=32-0.5P,且市場反需求函數為P=64-2Q,市場的邊際收益函數為MR=64-4Q.
此外,廠商生產的邊際成本函數MC= .
該廠商實行三級價格歧視時利潤最大型姿化的原則可以寫為MR1=MR2=MC.
於是:
關於第一個市場:
根據MR1=MC,有:
120-20Q1=2Q+40 即 22Q1+2Q2=80
關於第二個市場:
根據MR2=MC,有:
50-5Q2=2Q+40 即 2Q1+7Q2=10
由以上關於Q1 、Q2的兩個方程可得,廠商在兩個市場上的銷售量分別為:Q1=3.6,Q2=0.4 可求得P1=84,P2=49.
在實行三級價格歧視的時候,廠商的總利潤為:
л=(TR1+TR2)-TC
=P1Q1+P2Q2-(Q1+Q2)2-40(Q1+Q2)
=84×3.6+49×0.4-42-40×4=146
(2)當該廠商在兩個上實行統一的價格時,根據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即該統一市場的MR=MC有:
64-4Q=2Q+40
解得 Q=4
以Q=4代入市場反需求函數P=64-2Q,得:
P=56
於是,廠商的利潤為:
л=P.Q-TC
=(56×4)-(42+40×4)=48
所以,當該壟斷廠商在兩個市場上實行統一的價格時,他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銷售量為Q=4,價格為P=56,總的利潤為л=48.
(3)比較以上(1)和(2)的結果,可以清楚地看到,將該壟斷廠商實行三級價格歧視和在兩個市場實行統一作價的兩種做法相比較,他在兩個市場制定不同的價格實行三級價格歧視時所獲得的利潤大於在兩個市場實行統一定價時所獲得的利潤(因為146>48).這一結果表明進行三級價格歧視要比不這樣做更為有利可圖.
9.1.
TC=積分MC=Q^3-15Q^2+100Q+C
TC=TVC+TFC
把Q=10 TC=1000帶入得TFC=C=500
2.
TC=Q^3-15Q^2+100Q+500
TVC=Q^3-15Q^2+100Q
AC=Q^2-15Q+100+500/Q
AVC=Q^2-15Q+100
⑷ 微觀經濟學計算題
MU=dU/dq=0.5q^-0.5
入=dU/dM=3
入=MU/P
得(dU/dM)=(dU/dq)*p
得3=(0.5q^-0.5)/p
⑸ 微觀經濟學的計算題例題及詳解
1.把40元的收入用於購買兩種商品A和B。A每單位需10元,B每單位需5元。
(1)寫出預算方程。
(2)若把收入全部用於購買A,能買多少單位A?
(3)若把收入全部用於購買B,能買多少單位B?
(4)假設商品A的價格降為5元,而其他商品價格不變,寫出預算方程。
(5)又設收入降到30元,兩種商品價格都是5元,寫出預算方程。
1.解:(1)預算方程為:10A+5B=40或B=8-2A
(2)把收入全部用於購買A,即B=0。這時,10A=40,由此得A=4
(3)同理,把收入全部用於購買B,即A=0。這時5B=40,由此得B=8
(4)預算方程為:5A+5B=40或B=8-A
(5)預算方程為:5A+5B=30或B=6-A
⑹ 微觀經濟學計算題怎麼做,急 求詳細的 做的好分都給你。。謝謝了
1、「谷賤傷農」是經濟學的一個經典問題。農民糧食收割後到底能賣多少錢取決於兩個因素:產量和糧價,是二者的乘積。但這兩個變數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其關聯性由一條向下傾斜的對糧食的需求線來決定。也就是說,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還要注意的是,糧食需求線缺少彈性,也就是說,需求量對價格的變化不是很敏感。當糧價下跌時,對糧食的需求量會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於,糧食是一種必需品,對糧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對糧食的生理需求所決定的。
https://gss0..com/-4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pic/item/.jpg
如圖所示,需求曲線D是缺乏彈性的(斜率陡峭),當糧食豐收時,供給曲線從S下移到S`,價格從p1降到p2,總收入從OP1E1Q1減少到OP2E2Q2。農民就賠了。
政府措施:
第一,政府保護價收購或者支持價格。政府設定農產品收購保護價,這就保證了農民可以以較高的價格出售農產品,國家收購存入糧庫,從而減少供給。
第二,對農業生產進行補貼。政府可以採取直接補貼的形式,對進行農業生產的農民進行財政補貼,實質上降低了農業生產的成本。現在我國取消農業稅、給予種植補貼。
第三、休耕政策:輪流休耕或者比例休耕,減少供給、提高質量,保護收入。美國。
2、轎車進入居民家庭既是一個宏觀經濟問題,也是一個微觀經濟問題。從宏觀上說,轎車能否進入居民家庭,什麼時間進入居民家庭,以多大規模進入居民家庭等問題,涉及到國家產業政策、消費政策的制定與調整;從微觀上說,轎車進入居民家庭是涉及居民家庭消費結構改善、消費決策選擇和生活質量提高的問題。
在我國,轎車進入居民家庭絕不簡單是由購買力決定的,而是涉及轎車供給、需求、市政設施建設水平、燃料資源、環保及消費政策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問題。雖然不同因素影響程度大小不同,但都是影響轎車進入居民家庭的重要因素。
一、轎車供給因素
轎車生產決定轎車供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汽車工業得到了較大發展,汽車產量逐年提高,1998年我國汽車總產量達到162.8萬輛,其中轎車產量為51萬輛,分別比1980年增長63倍和84倍。現有產量雖然還不及國外一個中等轎車廠的規模,但無論是從現有的生產能力和供給數量,還是從轎車進入家庭的發展規模,簡單從數量上看,供給是有保障的,這也正是我國將汽車(包括轎車)作為支柱產業的重要依據。
目前,我國汽車生產的產品結構不盡合理,世界汽車生產以轎車為主,轎車產量約占汽車總產量的3/4,而我國汽車工業主體是貨車,轎車仍處於從屬地位。由於我國轎車工業發展基礎水平低,尚屬幼稚工業,從技術來源分析,引進技術產品達到80年代水平的佔30%,技術落後的產品佔40%,我國自主開發能力較低,目前僅有兩種是純國產品牌。從汽車質量指標上看,國產汽車自重約比國外同類產品重10%~20%,耗油高10~30%;汽車首次故障里程一般為1000~2000公里,而國外達到了1.5萬~2萬公里;國產汽車經濟壽命一般為10~15萬公里,只及國外同類車的一半。此外,在轎車的車型設計等方面也不盡合理。
國產汽車雖然質量不高,但價格卻不低,普遍高於國外同類汽車價格,尤其是載客車中的轎車價格比國外同類車高25%~100%不等,如果加上各種價外收費,實際價格更高。因此,在我國人均收入水平較低的情況下,較低的轎車質量和不合理的價格比,很難滿足大多數國人對轎車的需求。目前,即使是小部分高收入居民,也會在相當程度上重視國產轎車的質量和價格因素。
二、轎車需求因素
轎車進入居民家庭的原動力來自居民對轎車的需求。對轎車的需求主要取決於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涉及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價格兩個具體因素。依照國際經驗,當人均國民收入達到500~800美元時,轎車出現爆發性需求,時間持續長達10年左右;家庭貨幣收入相當於轎車價格時,居民開始有購買慾望。而在我國,人均國民收入尚未達到500美元時,轎車就進入部分富裕家庭,說明我國購車的經濟標准低於傳統的國際經驗標准。我國1997年全國千人平均擁有轎車2.9輛,城鎮千人平均擁有轎車也只有9.69輛,這又說明在同等收入條件下,我國居民家庭的轎車擁有量又低於國際標准。
如果按家庭貨幣收入與轎車價格的比較推算,1998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425元,按每個家庭3.19口人計算,家庭年收入為17306元,按8%的年收入增長率,2000年城鎮居民家庭的平均收入為20185元,2010年城鎮居民家庭的平均收入為43578元。按國產微型轎車現行價格4萬~6萬元,國產中檔轎車8萬~10萬元價格,其收入價格比也無法讓轎車進入居民家庭,到2010年也只是剛達到轎車進入居民家庭的經濟標准。因此,盡管轎車已經進入少數富裕家庭,每百戶家庭不足一輛,也遠未達到轎車進入居民家庭的規模。收入和價格因素決定的購買能力是決定轎車進入居民家庭的最根本因素。
三、市政設施因素
道路交通、停車場等市政設施的建設水平和保障程度,也是影響轎車進入家庭的重要因素。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道路交通的發展一般是先於汽車工業的發展,屬於先行產業。而我國雖然在近年來加大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但由於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長期落後於國民經濟的增長,成為制約國民經濟增長的「瓶頸」。從我國道路交通的緊張狀況來看,城市大於農村,大城市大於小城市,買得起車的多為大城市的居民,而大城市的交通問題也最嚴重。因此,國外許多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仍注重發展公共交通。
停車場地不足是影響轎車進入居民家庭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我國的城市建設雖然也在向郊區擴展,並在這種擴展過程中逐步改善了居民居住條件,但我國城市住宅建設和商業街區建設尚未從整體上考慮停車場的配套建設,特別是大中城市以高層建築為主的住房結構,居民買了車無處存放。這些因素肯定會影響轎車進入居民家庭和進一步普及。
四、石油資源因素
轎車工業的發展,要以石油資源和石油加工業的發展為基礎。我國從總量上是石油資源大國,已探明儲量和年產量居世界前幾位,但人均資源擁有量、人均年產量、人均消費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9、1/5、1/7。雖然我國的石油及石化工業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和能力,但仍不能滿足國內市場日益增長的需要。從60年代中期石油產品基本自給到80年代末,基本上都是石油凈輸出。90年代後,石油市場需求增長較快,而國內生產能力未能跟上,又成為凈輸入國。到1998年,我國進口原油354.97萬噸,進口輕柴油737.3萬噸,其他燃料油1267.17萬噸。因此,無論是人均石油資源數量,還是石油行業的短期開發與加工能力,都很難保證轎車進入家庭和進一步普及的不斷擴大的需要,這至少是轎車進入居民家庭的重要影響因素。
五、政策因素
在政策因素方面,涉及環保政策、消費政策等不同方面。在發達國家,汽車對空氣的污染總量佔40%左右,成為最大的空氣污染源。而我國的大中城市在家庭轎車尚未普及的情況下,汽車尾氣對空氣環境的污染程度就已經很大,如果在各方面條件尚不完全具備時發展微型轎車進入家庭,將會造成更大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因此,環境保護等政策的推行,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轎車進入家庭。
轎車產品對我國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還屬於「頂級」耐用消費品。改革前的幾十年時間,居民根本不存在轎車消費的概念,也禁錮了居民的轎車消費觀念。雖然在改革開放後,轎車已經逐步進入居民消費領域,直至信用消費政策出台,鼓勵轎車進入家庭,但一些限制消費的舊政策在今天還在產生影響,比如各種購買轎車的附加費、維修費、汽油費、養路費和年檢費等,一輛國產車每年在這上面的費用都在12000元左右,進口車的年費用可達20000元。對於大多數居家家庭,這顯然是必須考慮的經濟因素。
六、「入世」因素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必然會降低現有汽車進口的高關稅,撤除眾多的非關稅壁壘。據中美WTO談判達成的協議,我國承諾汽車進口關稅到2006年將從目前的80%~100%降至25%,零部件關稅由50%降至10%,並允許美國機構提供購車貸款。2006年前還將逐步取消進口許可證和進口數額。關稅的降低意味著我國居民可以更接近於國際市場的價格購買轎車,無論從哪個角度,對轎車進入家庭都是一個利好因素。從時間上講,在加入WTO初期可能會出現進口轎車突然增加的現象,但規模不會很大,時間也不會太久。由於收入水平的差異,在國外暢銷的普通車型、中低檔車,對我國居民也是比較昂貴的。「入世」後進口轎車價格也不會馬上出現大幅度下降,進口轎車除了正常價格外,還有稅款,更主要的是有較多的價外稅費,這部分價外稅費在最終消費價格中佔有較大比例,而且這部分費用不會隨進口汽車價格的下調而降低,這就使進口汽車關稅下調對汽車價格的影響大打折扣。因此,在一個時期內,價格對轎車進入家庭仍會起重要的影響作用。
如果您滿意我的答案,請獎勵金幣,謝謝!
⑺ 微觀經濟學計算題
令:貨幣的邊際效用為慶源升R
則:R=MUx/Px=MUy/Py
由題意知MUx=Y MUy=X Px=2 Py=4
所以Y/2=X/4 即X=2Y
另由題意可知2X+4Y=120
由以上兩式解得:X=30 Y=15
所以貨幣的邊裂孝際效用R=30/4=7.5
該人的總效用U=XY=30*15=450
該人月收入貨幣的總效用譽老=120*7.5=900
⑻ 微觀經濟學計算題。。很簡單的
(1)12-2•P=2•P
解出 P=3,Q=6
即均衡價格是3,均衡數量是6
剩下的不知道該怎麼答了,電腦上也不好寫出來專,不好意思,都是套用屬課本上的公式的.自己去圖書館找本練習題看例題做吧,如果不幸微觀掛了,明年可要好好聽課. 看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可能會比你現有的課本容易懂些.俺已經畢業了.
⑼ 高分求解微觀經濟學計算題
解:根據題意有抄C=2L+K,則有
勞動的邊襲際產量MP(L)=(2/3)*L^(-1/3)*K^(1/3)
資本的邊際產量MP(K)=(1/3)*L^(2/3)*K^(-2/3)
邊際技術替代率MRTS(LK)=MP(L)/MP(K)=2K/L
1.為了實現既定成本條件下的最大產量,廠商必須選擇最優的生產要素組合,使得兩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於兩要素的價格比例。所以,有
MRTS(LK)=2K/L=w/r=2,則K=L,又因C=2L+K=3000,
解得L=1000,K=1000,此時Q=1000^(2/3)*1000^(1/3)=1000
2.為了實現既定產量條件下的最小成本,廠商必須選擇最優的生產要素組合,使得兩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於兩要素的價格比例。所以,有
MRTS(LK)=2K/L=w/r=2,則K=L,又因Q=L^(2/3)*K^(1/3)=800
解得L=K=800,C=2L+K=2400
註:^表示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