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雍正王朝經濟學

雍正王朝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0-12-22 15:08:39

❶ 電視劇《雍正王朝》優秀在哪兒為什麼評價如此高

電視劇《雍正王來朝》之所以高,主源要是優秀在高潮迭起的劇情設置和環環相扣的故事格局。

(1)雍正王朝經濟學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雍正王朝》改編自二月河同名長篇小說,由胡玫執導拍攝,唐國強、焦晃、王繪春、杜雨露、徐祖明、杜志國、趙毅、李穎等主演,演繹了雍正皇帝一生的風雨經歷。

康熙皇帝駕崩,繼位者四阿哥胤禛,在當政後出現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河南罷考案」、「鐵帽子親王大殿發難逼宮」、「含淚殺親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紳斂財和宮廷內部黨爭、擠壓的歷史事件貫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

❷ 雍正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的功績

雍正在歷史上的六大功績

雍正是清代前史上提的比較少的的一位皇帝,即使是在大中學的基礎前史必修課裡面,觸及的也很少。這么就造就了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皇帝,對他的評估,眾說紛紜,褒貶不一,變成一個爭議頗大的一代帝王。
關於咱們來說,看過更多的是戲說雍正的戲,雍正王朝使我從正面了解了這么一個前史上最為勤勉的皇帝。雍正,拋開他為履行其決議計劃而採取的一些手法不談,就其方針及其效果和前史意義而言,我覺得是有功勞的。
1、整理吏治
康熙往年吏治鬆散,貪污叢生,官員墮落墮落,國庫空無;在這么一個虛偽昌盛的背面,雍正早已看在眼裡。雍正一即位,便著手整治,要求文官不貪墨,武官不剋扣軍餉,為此還專門建立會考府,對財務進行審計。准則上防止了墮落等景象出項的空間。
2、建立軍機處
原來清朝軍事上的工作主要有議政處來決議,平時國家行政事務則由內閣處理,雍正則在議政處和內閣以外建立了軍機處,設有軍機大臣5—7人,共商軍國大事,進步在朝決議計劃功率。可是軍機處權利過大,位置在內閣之上,使得內閣原有的擬旨及其批駁皇帝錯誤決議等權利形同虛設,雍正大權獨攬。
3、完善密折准則
添加能夠上奏摺人的數量,高峰時曾達1200人,擴大了信息的來歷,奏摺只需通過奏事處直接抵達雍正手中,並能夠直接下發到奏事人手中,一起也強化了皇權。
4、改土歸流
改動少數民族地區世襲的土司、頭人准則,對此中心沒有任免權。改土歸流准則在全國的推行,改動了這種狀況。流即為流官,由朝廷派遣,有任期,故而加強中心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控制。
5、灘丁入地
中國古代幾千年來,都是土地和人丁分頭交稅,雍正將人頭稅攤到土地稅中,這么就免除了困苦老百姓沒有土地還仍然繳納人頭稅的不公平局面,減輕了封建稅負及人身依服,一起客觀上刺激了人員的添加。
6、廢棄賤籍
所謂賤民即在民籍以外,不屬於士農工商之列,不能讀書,不能參與科舉考試,生生世世為奴。雍正廢棄賤籍是一件功勞。雍正四十五歲即位,在位一十三年,終身努力變革弊政,在王公大臣、地主富豪、文人墨客的譴責與責難下,銳意進取,勤政為民,煞費苦心,雍正功勞不可沒,「康干盛世」精確應當是「康雍干盛世」,其在康雍干三朝起承上啟下的效果。或許現在是為雍正平反的時分了!

❸ 如何評價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可以說是承上啟下的一個時期吧,既讓康熙王朝在政治、民生上的成就得到了發揚,也為乾隆時期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所以說,對雍正王朝我們應當是持著一種肯定態度的。

雍正帝其他不敢說,但是作為一個皇帝,他絕對是合格的。

雍正可以說是中國自從秦朝皇帝這個職業出現以來,最勤勉的一個了。

他即位到去世共13年,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日理萬機。他每天都要親自批示各個地方官員所遞上的公文,許許多多的批示比公文原本的字數還要多。

根據資料統計,雍正大約每天都要給各式各樣的奏章寫近萬字的批示。

近萬字是什麼概念?

哪怕是如今我們現代,用上了電腦這些方便的工具。每天能堅持碼一萬字的小說作者有多少?

更別說雍正他還是寫的批示,是需要先對每一份奏章後進行細致認真的閱讀的。期間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實在不是一個沒有大毅力的人能夠做到的。

其次,雍正他也並不是單純的「瞎忙」,只懂看奏章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好皇帝的。

雍正即位以來,實行了許許多多的改革。攤丁入畝、耗羨歸公,無不是侵害了當權階級的利益而為了人民著想的。

除了稅制上的改革,對於經濟上的改革雍正也實行了不少。打擊私錢、維護官府信譽什麼的我也就不多說了。

可以說,雍正對於所謂的「康乾盛世」的貢獻,絕不下於康熙和乾隆。「康乾盛世」改稱為「康雍乾盛世」才更為恰當。

❹ 雍正王朝的主要大臣都有誰

馬齊(—1739),滿洲鑲黃旗人,萌生,康熙英武殿大學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銜。清初,沙俄不斷侵犯我國領土,燒殺搶掠,橫行無忌。為此,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亂後,即揮師北上,先後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二十五年(1686)兩次同侵略者展開激戰,最終以沙俄軍隊戰敗被困雅克薩城、請求談判解決兩國邊界爭端而結束。二十七年(1688),康熙帝答應俄方請求,准備派員參加。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時任左都御史的馬齊上書曰:「俄羅斯侵略疆土,(被)我師困之於雅克薩城,本可立時剿滅,皇上寬容,不忍加誅。今悔罪求和,特遺大臣往議,垂之史冊關系甚巨。其檔案宜兼書漢字,使臣並參用漢員。」詔如議行。康熙二十八年(1689)7月14日,兩國代表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達成協議,簽訂了我國讓出尼布楚,收回雅克薩,兩國以額爾古納河為界的平等的《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當時雖然以滿俄兩種文字書寫,但不久即將副本翻譯成漢文歸檔保存,開清初官方外交檔案由滿文翻譯漢文之先河。同時,馬齊的這一建議也為以後滿漢文化的廣泛交流以及漢文字在官方的普遍運用鋪平了道路。

張廷玉(1672—1755),清安徽銅城人,康熙進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學士、吏部尚書、軍機大臣,加少保銜,後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長期和清廷對抗的蒙古准噶爾部煽動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帝為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決定出兵征討。因戰事緊急,軍令需要迅速處理和嚴守秘密,所以,即令在隆宗門內設立「軍機房」,嗣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命怡親王允祥、張廷玉及大學士蔣廷錫領其事」,「廷玉定規制」。按照旨意,張廷玉就軍機處的性質、官職、職能、紀律等方面都作出了嚴格規定,其中涉及到檔案的地方就達多處,如:軍機處參予官員奏摺的處理和諭旨的撰擬;軍機章京負責謄寫、記檔及日常工作;軍機處設《存記簿》,「奉旨存議」事務,一律登記;「密事有件」,密封存檔,屆時折閱辦理等。這一整套嚴密的規章制度,不僅加強了皇權統治,避免了政出多門以及失、泄密現象的發生,而且更重要的是統一了辦文機構,保證了檔案的齊全、完整與安全,為利用和編撰方略(志)提供了方便。
李衛(1666—1738),江蘇桐城人,康熙捐資員外郎,雍正朝署刑部尚書,授直隸總督(同鄂爾泰、田文鏡均系雍正帝心腹)。雍正四年(1726),內閣學士、禮部侍郎、江西考官查嗣庭以《詩經》句「維民所止」命題考試,不料清廷誣稱「維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二字之首乃大不敬,逐將查捕獄問罪。不久死獄中,戮其屍,株連親屬。同年,汪景琪任年羹堯隨筆(秘書),隨年西征,因文章譏諷朝廷,被判大逆罪,立即斬決,妻發黑龍江為奴。因上述二人均系浙江人,以文字得罪朝廷,故清廷停浙江文士鄉會試。為盡早恢復鄉會試,時任浙江總督兼巡撫的李衛便經常深入下層,了解文士呼聲,調解各種矛盾;隨時跟蹤檢查受株連而未定罪文士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訓導,責令改正;表現好的文士,將其事跡一一記錄歸檔。過了一年,當朝廷派去的觀風整俗使王國棟看到這些檔案材料後,深為李衛的良苦用心而感動,為浙江人感恩悔過而高興。於是,和李衛同奏朝廷,替浙江文士說了許多好話。雍正帝一見奏摺大喜,很快就下令恢復了浙江文士的鄉會試。其次,他平時召集屬吏開會,或命某個屬員辦差,均有記錄,事後歸檔,筆筆有宗;朝廷諭旨、各部院及州府縣衙門來往文書,辦完即存檔,一清二楚;加之其它事「皆中程,民間亦無擾」,故深受雍正帝信任,被視為心腹。
田文鏡(1662—1732),漢軍正黃旗人,監生出身,康熙末年任侍講學士,雍正朝授兵部尚書銜,兼河東(河南、山東)總督。康熙末年,黃河幾次泛濫,大量農田被毀,加之不法官紳為害,盜賊猖獗,因而河南民不潦生,怨聲載道,官府檔案管理混亂,各種案件堆積如山。在這種情況下,他於雍正二年(1724)調任河南布政使,旋升河南巡撫、總督。任內,以凡事「悉秉至公,無人不可以共事」為准則,大刀闊斧,「清理積牘,剔除宿弊,吏治為之一新。」所謂積牘,即常年積壓,得不到處理的文件、檔案;所謂宿弊,即官員多年的陋規、科派虧空、州縣的逃稅、隱匿土地等。由於這兩項工作幹得出色,所以才出現了「吏治為之一新」的局面。《清史稿》(田文鏡傳)中將「清理積牘」放在首位,這就足以說明,田文鏡極為重視檔案,會管理檔案,而且通過檔案刷新吏治是他的主要政績之一。
李紱(1673—1750),江西臨川人,康熙進士,雍正朝廣西巡撫,後署直隸總督,因參劾田文鏡而被罷職。雍正帝命其纂修《八旗通志》。為此,他收集、整理了大量資料,查閱了內廷大量檔案,走訪了眾多皇戚貴胄。在此基礎上,從雍正五年(1727)開始編纂,至乾隆四年(1739),歷經13年時間,終於成書。初集250卷,二集256卷(包括卷首12卷),分八志(旗務、土田、營建、兵制、職官、學校、典禮、藝文)、八表(封爵、世職、八旗大臣、宗人府、內閣大臣、部院大臣、省直大臣、選舉)及列傳三大部分。《八旗通志》集滿族檔案、圖書之大成,為後人了解、研究和發掘清朝前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歷史提供了重要參考和憑證。
隆科多(?—1728),清滿洲鑲黃旗人,佟佳氏,佟國維子,康熙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領,雍正朝吏部尚書加太保銜。因參予奪取帝位的陰謀,事敗後於雍正三年(1727)被處永遠禁錮,次年死於禁所。年羹堯事發被處死後,都察院上書彈劾隆科多庇護年而被「削去太保銜」;嗣後,刑部又奏他挾勢貪贓,私受年羹堯籌金800兩、銀42200兩,要求立即斬決,下旨曰:「隆科多才尚可用,免其死罪,革去尚書,令往理阿爾泰邊界事務」。隆科多走後,議政王大臣等,於雍正二年(1727)又奏隆私藏玉諜於家,應拿問罪。這里所說的玉諜,即皇家宗譜檔案。按規定,官員如需查閱玉諜,先得經過皇帝批准,爾後沐浴焚香,才能取出閱讀,閱後即還。這么重要的檔案,隆科多竟然將其私藏家中(到底有無此事另當別論),當然犯了大逆不敬罪。雍正帝便以此為據,令緹騎(皇帝親信侍衛)將隆科多逮捕回京,由順承郡王錫保秘密審訊,給其定罪41條,擬斬刑。雍正帝念其昔日功勞,特加恩典,免其正法,於暢春園外附近空地,造屋三間,永遠禁錮,不沒收財產,不貶妻為奴。

❺ 《北平無戰事》中的經濟學常識:解放區當時怎麼樣

劉和來平近六年磨一劍之作,自光從陣容上看,此劇堪稱豪華級別。導演孔笙(《生死線》豆瓣8.9分),編劇劉和平(《大明王朝1566》)豆瓣9.1分,《雍正王朝》豆瓣8.2分),主演:劉燁、陳寶國、廖凡、焦晃(《雍正王朝》飾康熙帝)、倪大紅(《新三國》飾司馬懿)、王慶祥(《大明王朝》飾胡宗憲)、祖峰(《潛伏》飾李涯)、馬少驊(《走向共和》飾孫中山)、李晨、董勇等。

❻ 雍正王朝的主要大臣

馬齊(1652-1739),滿洲鑲黃旗人,萌生,康熙英武殿大學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銜。清初,沙俄不斷侵犯我國領土,燒殺搶掠,橫行無忌。為此,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亂後,即揮師北上,先後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二十五年(1686)兩次同侵略者展開激戰,最終以沙俄軍隊戰敗被困雅克薩城、請求談判解決兩國邊界爭端而結束。二十七年(1688),康熙帝答應俄方請求,准備派員參加。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時任左都御史的馬齊上書曰:「俄羅斯侵略疆土,(被)我師困之於雅克薩城,本可立時剿滅,皇上寬容,不忍加誅。今悔罪求和,特遺大臣往議,垂之史冊關系甚巨。其檔案宜兼書漢字,使臣並參用漢員。」詔如議行。康熙二十八年(1689)7月14日,兩國代表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達成協議,簽訂了我國讓出尼布楚,收回雅克薩,兩國以額爾古納河為界的平等的《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當時雖然以滿俄兩種文字書寫,但不久即將副本翻譯成漢文歸檔保存,開清初官方外交檔案由滿文翻譯漢文之先河。同時,馬齊的這一建議也為以後滿漢文化的廣泛交流以及漢文字在官方的普遍運用鋪平了道路。 張廷玉(1672-1755),清安徽銅城人,康熙進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學士、吏部尚書、軍機大臣,加少保銜,後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長期和清廷對抗的蒙古准噶爾部煽動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帝為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決定出兵征討。因戰事緊急,軍令需要迅速處理和嚴守秘密,所以,即令在隆宗門內設立「軍機房」,嗣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命怡親王允祥、張廷玉及大學士蔣廷錫領其事」,「廷玉定規制」。按照旨意,張廷玉就軍機處的性質、官職、職能、紀律等方面都作出了嚴格規定,其中涉及到檔案的地方就達多處,如:軍機處參予官員奏摺的處理和諭旨的撰擬;軍機章京負責謄寫、記檔及日常工作;軍機處設《存記簿》,「奉旨存議」事務,一律登記;「密事有件」,密封存檔,屆時折閱辦理等。這一整套嚴密的規章制度,不僅加強了皇權統治,避免了政出多門以及失、泄密現象的發生,而且更重要的是統一了辦文機構,保證了檔案的齊全、完整與安全,為利用和編撰方略(志)提供了方便。李衛(1666-1738),江蘇桐城人,康熙捐資員外郎,雍正朝署刑部尚書,授直隸總督(同鄂爾泰、田文鏡均系雍正帝心腹)。雍正四年(1726),內閣學士、禮部侍郎、江西考官查嗣庭以《詩經》句「維民所止」命題考試,不料清廷誣稱「維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二字之首乃大不敬,逐將查捕獄問罪。不久死獄中,戮其屍,株連親屬。同年,汪景琪任年羹堯隨筆(秘書),隨年西征,因文章譏諷朝廷,被判大逆罪,立即斬決,妻發黑龍江為奴。因上述二人均系浙江人,以文字得罪朝廷,故清廷停浙江文士鄉會試。為盡早恢復鄉會試,時任浙江總督兼巡撫的李衛便經常深入下層,了解文士呼聲,調解各種矛盾;隨時跟蹤檢查受株連而未定罪文士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訓導,責令改正;表現好的文士,將其事跡一一記錄歸檔。過了一年,當朝廷派去的觀風整俗使王國棟看到這些檔案材料後,深為李衛的良苦用心而感動,為浙江人感恩悔過而高興。於是,和李衛同奏朝廷,替浙江文士說了許多好話。雍正帝一見奏摺大喜,很快就下令恢復了浙江文士的鄉會試。其次,他平時召集屬吏開會,或命某個屬員辦差,均有記錄,事後歸檔,筆筆有宗;朝廷諭旨、各部院及州府縣衙門來往文書,辦完即存檔,一清二楚;加之其它事「皆中程,民間亦無擾」,故深受雍正帝信任,被視為心腹。田文鏡(1662-1732),漢軍正黃旗人,監生出身,康熙末年任侍講學士,雍正朝授兵部尚書銜,兼河東(河南、山東)總督。康熙末年,黃河幾次泛濫,大量農田被毀,加之不法官紳為害,盜賊猖獗,因而河南民不潦生,怨聲載道,官府檔案管理混亂,各種案件堆積如山。在這種情況下,他於雍正二年(1724)調任河南布政使,旋升河南巡撫、總督。任內,以凡事「悉秉至公,無人不可以共事」為准則,大刀闊斧,「清理積牘,剔除宿弊,吏治為之一新。」所謂積牘,即常年積壓,得不到處理的文件、檔案;所謂宿弊,即官員多年的陋規、科派虧空、州縣的逃稅、隱匿土地等。由於這兩項工作幹得出色,所以才出現了「吏治為之一新」的局面。《清史稿》(田文鏡傳)中將「清理積牘」放在首位,這就足以說明,田文鏡極為重視檔案,會管理檔案,而且通過檔案刷新吏治是他的主要政績之一。李紱(1673-1750),江西臨川人,康熙進士,雍正朝廣西巡撫,後署直隸總督,因參劾田文鏡而被罷職。雍正帝命其纂修《八旗通志》。為此,他收集、整理了大量資料,查閱了內廷大量檔案,走訪了眾多皇戚貴胄。在此基礎上,從雍正五年(1727)開始編纂,至乾隆四年(1739),歷經13年時間,終於成書。初集250卷,二集256卷(包括卷首12卷),分八志(旗務、土田、營建、兵制、職官、學校、典禮、藝文)、八表(封爵、世職、八旗大臣、宗人府、內閣大臣、部院大臣、省直大臣、選舉)及列傳三大部分。《八旗通志》集滿族檔案、圖書之大成,為後人了解、研究和發掘清朝前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歷史提供了重要參考和憑證。隆科多(?-1728),清滿洲鑲黃旗人,佟佳氏,佟國維子,康熙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領,雍正朝吏部尚書加太保銜。因參予奪取帝位的陰謀,事敗後於雍正三年(1727)被處永遠禁錮,次年死於禁所。年羹堯事發被處死後,都察院上書彈劾隆科多庇護年而被「削去太保銜」;嗣後,刑部又奏他挾勢貪贓,私受年羹堯籌金800兩、銀42200兩,要求立即斬決,下旨曰:「隆科多才尚可用,免其死罪,革去尚書,令往理阿爾泰邊界事務」。隆科多走後,議政王大臣等,於雍正二年(1727)又奏隆私藏玉諜於家,應拿問罪。這里所說的玉諜,即皇家宗譜檔案。按規定,官員如需查閱玉諜,先得經過皇帝批准,爾後沐浴焚香,才能取出閱讀,閱後即還。這么重要的檔案,隆科多竟然將其私藏家中(到底有無此事另當別論),當然犯了大逆不敬罪。雍正帝便以此為據,令緹騎(皇帝親信侍衛)將隆科多逮捕回京,由順承郡王錫保秘密審訊,給其定罪41條,擬斬刑。雍正帝念其昔日功勞,特加恩典,免其正法,於暢春園外附近空地,造屋三間,永遠禁錮,不沒收財產,不貶妻為奴。

❼ 怎麼評價電視劇《雍正王朝》

老劇最匠心的地方就是他們把精力都放在說故事上面,而不是製造各種內噱頭,《雍正王容朝》就是眾多良心老劇中的翹楚。胡玫導演加二月河原著再加劉和平編劇,這個高度是現在許多電視劇無法比肩的。更值得贊賞的是,這部史劇不僅有扎實的劇本、豐富的角色人設、實力派演員,還有一顆還原歷史的心。

但是《雍正王朝》不同,他在盡量還原的情況下把各種勢力、事件描寫的非常精彩,是一部觀眾能看得津津有味的史劇,做到這一點真的很難。目前史劇中,《雍正王朝》絕對是把歷史與戲劇化整合最好的作品。

❽ 雍正王朝的主要大臣

馬齊(1652—1739),滿洲鑲黃旗人,萌生,康熙英武殿大學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銜。清初,沙俄不斷侵犯我國領土,燒殺搶掠,橫行無忌。為此,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亂後,即揮師北上,先後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二十五年(1686)兩次同侵略者展開激戰,最終以沙俄軍隊戰敗被困雅克薩城、請求談判解決兩國邊界爭端而結束。二十七年(1688),康熙帝答應俄方請求,准備派員參加。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時任左都御史的馬齊上書曰:「俄羅斯侵略疆土,(被)我師困之於雅克薩城,本可立時剿滅,皇上寬容,不忍加誅。今悔罪求和,特遺大臣往議,垂之史冊關系甚巨。其檔案宜兼書漢字,使臣並參用漢員。」詔如議行。康熙二十八年(1689)7月14日,兩國代表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達成協議,簽訂了我國讓出尼布楚,收回雅克薩,兩國以額爾古納河為界的平等的《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當時雖然以滿俄兩種文字書寫,但不久即將副本翻譯成漢文歸檔保存,開清初官方外交檔案由滿文翻譯漢文之先河。同時,馬齊的這一建議也為以後滿漢文化的廣泛交流以及漢文字在官方的普遍運用鋪平了道路。

張廷玉(1672—1755),清安徽銅城人,康熙進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學士、吏部尚書、軍機大臣,加少保銜,後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長期和清廷對抗的蒙古准噶爾部煽動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帝為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決定出兵征討。因戰事緊急,軍令需要迅速處理和嚴守秘密,所以,即令在隆宗門內設立「軍機房」,嗣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命怡親王允祥、張廷玉及大學士蔣廷錫領其事」,「廷玉定規制」。按照旨意,張廷玉就軍機處的性質、官職、職能、紀律等方面都作出了嚴格規定,其中涉及到檔案的地方就達多處,如:軍機處參予官員奏摺的處理和諭旨的撰擬;軍機章京負責謄寫、記檔及日常工作;軍機處設《存記簿》,「奉旨存議」事務,一律登記;「密事有件」,密封存檔,屆時折閱辦理等。這一整套嚴密的規章制度,不僅加強了皇權統治,避免了政出多門以及失、泄密現象的發生,而且更重要的是統一了辦文機構,保證了檔案的齊全、完整與安全,為利用和編撰方略(志)提供了方便。
李衛(1666—1738),江蘇桐城人,康熙捐資員外郎,雍正朝署刑部尚書,授直隸總督(同鄂爾泰、田文鏡均系雍正帝心腹)。雍正四年(1726),內閣學士、禮部侍郎、江西考官查嗣庭以《詩經》句「維民所止」命題考試,不料清廷誣稱「維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二字之首乃大不敬,逐將查捕獄問罪。不久死獄中,戮其屍,株連親屬。同年,汪景琪任年羹堯隨筆(秘書),隨年西征,因文章譏諷朝廷,被判大逆罪,立即斬決,妻發黑龍江為奴。因上述二人均系浙江人,以文字得罪朝廷,故清廷停浙江文士鄉會試。為盡早恢復鄉會試,時任浙江總督兼巡撫的李衛便經常深入下層,了解文士呼聲,調解各種矛盾;隨時跟蹤檢查受株連而未定罪文士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訓導,責令改正;表現好的文士,將其事跡一一記錄歸檔。過了一年,當朝廷派去的觀風整俗使王國棟看到這些檔案材料後,深為李衛的良苦用心而感動,為浙江人感恩悔過而高興。於是,和李衛同奏朝廷,替浙江文士說了許多好話。雍正帝一見奏摺大喜,很快就下令恢復了浙江文士的鄉會試。其次,他平時召集屬吏開會,或命某個屬員辦差,均有記錄,事後歸檔,筆筆有宗;朝廷諭旨、各部院及州府縣衙門來往文書,辦完即存檔,一清二楚;加之其它事「皆中程,民間亦無擾」,故深受雍正帝信任,被視為心腹。
田文鏡(1662—1732),漢軍正黃旗人,監生出身,康熙末年任侍講學士,雍正朝授兵部尚書銜,兼河東(河南、山東)總督。康熙末年,黃河幾次泛濫,大量農田被毀,加之不法官紳為害,盜賊猖獗,因而河南民不潦生,怨聲載道,官府檔案管理混亂,各種案件堆積如山。在這種情況下,他於雍正二年(1724)調任河南布政使,旋升河南巡撫、總督。任內,以凡事「悉秉至公,無人不可以共事」為准則,大刀闊斧,「清理積牘,剔除宿弊,吏治為之一新。」所謂積牘,即常年積壓,得不到處理的文件、檔案;所謂宿弊,即官員多年的陋規、科派虧空、州縣的逃稅、隱匿土地等。由於這兩項工作幹得出色,所以才出現了「吏治為之一新」的局面。《清史稿》(田文鏡傳)中將「清理積牘」放在首位,這就足以說明,田文鏡極為重視檔案,會管理檔案,而且通過檔案刷新吏治是他的主要政績之一。
李紱(1673—1750),江西臨川人,康熙進士,雍正朝廣西巡撫,後署直隸總督,因參劾田文鏡而被罷職。雍正帝命其纂修《八旗通志》。為此,他收集、整理了大量資料,查閱了內廷大量檔案,走訪了眾多皇戚貴胄。在此基礎上,從雍正五年(1727)開始編纂,至乾隆四年(1739),歷經13年時間,終於成書。初集250卷,二集256卷(包括卷首12卷),分八志(旗務、土田、營建、兵制、職官、學校、典禮、藝文)、八表(封爵、世職、八旗大臣、宗人府、內閣大臣、部院大臣、省直大臣、選舉)及列傳三大部分。《八旗通志》集滿族檔案、圖書之大成,為後人了解、研究和發掘清朝前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歷史提供了重要參考和憑證。
隆科多(?—1728),清滿洲鑲黃旗人,佟佳氏,佟國維子,康熙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領,雍正朝吏部尚書加太保銜。因參予奪取帝位的陰謀,事敗後於雍正三年(1727)被處永遠禁錮,次年死於禁所。年羹堯事發被處死後,都察院上書彈劾隆科多庇護年而被「削去太保銜」;嗣後,刑部又奏他挾勢貪贓,私受年羹堯籌金800兩、銀42200兩,要求立即斬決,下旨曰:「隆科多才尚可用,免其死罪,革去尚書,令往理阿爾泰邊界事務」。隆科多走後,議政王大臣等,於雍正二年(1727)又奏隆私藏玉諜於家,應拿問罪。這里所說的玉諜,即皇家宗譜檔案。按規定,官員如需查閱玉諜,先得經過皇帝批准,爾後沐浴焚香,才能取出閱讀,閱後即還。這么重要的檔案,隆科多竟然將其私藏家中(到底有無此事另當別論),當然犯了大逆不敬罪。雍正帝便以此為據,令緹騎(皇帝親信侍衛)將隆科多逮捕回京,由順承郡王錫保秘密審訊,給其定罪41條,擬斬刑。雍正帝念其昔日功勞,特加恩典,免其正法,於暢春園外附近空地,造屋三間,永遠禁錮,不沒收財產,不貶妻為奴。

❾ 雍正王朝的歷史事件

1、攤丁入畝

攤丁入畝,又稱作攤丁入地、地丁合一,中國封建社會後期賦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將歷代相沿的丁銀並入田賦徵收的一種賦稅制度,標志著中國實行兩千多年人頭稅(丁稅)的廢除。

是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雍正時期開始實行。這一制度的實行,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

勞動者有了較大的人生自由,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賦稅規則的簡化減少了官府打馬虎眼任意加稅的可能。

攤丁入畝的實施,直接導致中國人口的暴增,乾隆六年(公元1740年),中國人口歷史上首次突破1億大關,以後人口增長的勢頭越來越猛,到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0年)突破3億。

2、火耗歸公

火耗歸公又稱耗羨歸公。火耗是地方官徵收錢稅時,會以耗損為由,多征錢銀。雍正二年七月推廣全國,將明朝以來的「耗羨」附加稅改為法定正稅,並制度養廉銀,用意在打擊地方官吏的任意攤派行為。

此舉集中了征稅權利,減輕了人民的額外負擔,增加了外官薪給,對整頓吏治、減少貪污有積極作用。但州縣於額征火耗之外,又暗中加派,未能從根本上改善吏治。

3、成立軍機處

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准備對准噶爾部用兵,雍正七年(1729年)正式出兵。與此相配合,雍正帝設立軍機處,協助他處理軍務。

軍機處設有軍機大臣,雍正帝從大學士、尚書、侍郎以及親貴中指定充任,如怡親王胤祥、大學士張廷玉、戶部尚書蔣廷錫、大學士鄂爾泰等,都是以親重大臣兼任軍機大臣。

還有軍機章京,由內閣、翰林院、六部、理藩院等衙門官員中選充。所有這些人都是兼職,他們的升轉仍在原衙門進行。因此,軍機處設立之初,沒有專門的官員。

軍機處沒有正式衙署,有值班房,在隆宗門內,靠近雍正帝寢宮養心殿,以便於軍機大臣被召見議事。無專官,無衙署,就使軍機處成為一種特殊的機構。

召見時,雍正帝指示各項事件應如何辦理,有時向軍機大臣詢問情況,聽取他們的意見,以作出裁決。軍機大臣根據旨意,草擬文書。上諭形成後,不經過內閣,由軍機處直接發給有關官員。

4、清平羅卜藏丹津之役

清雍正元年(1723),青海蒙古親王羅卜藏丹津乘康熙帝去世,脅迫青海諸台吉附己反清。10月,清廷以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四川提督岳鍾琪為奮威將軍,分軍布隆吉爾、西寧、松贊、甘州4路進剿。

清雍正二年二月,岳鍾琪率部抵達青海湖東北岸哈爾蓋,得知叛亂頭目巴爾珠爾阿喇卜坦就在距哈爾蓋不遠的烏蘭搏爾克地方,當夜分兵3路進擊。巴爾珠爾阿喇卜坦與阿爾布坦溫布一起逃循。

岳鍾琪令關正安率兵1500名由北路,黃喜林、宋可進率兵1500名由中路,岳鍾琪與待衛達鼎率兵1500名由南路追擊,王嵩、紀成斌等各率兵500名搜索山野。

岳鍾琪連夜追至伊克哈爾吉(今哈爾蓋河流域),阿爾布坦溫布逃入哈爾吉山中,旋即被擒黃喜林追擊30里,擒巴爾珠爾阿喇卜坦並其叔伊克喇布坦。

岳鍾琪領兵繼續追擊至席爾哈色(今剛察境內吉爾孟河),擒獲吹拉克諾木齊部下都喇爾台吉、扎錫敦多布之母。在不間斷追擊中又擒獲羅卜藏丹津之母阿爾太哈屯及妹夫克勒克濟農藏巴台吉等人。

羅卜藏丹津乘白駝逃脫,率殘部200餘人經格爾木、可里亞地方,過噶爾遜河逃入准噶爾。

5、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古代收稅,只到老百姓家,官紳自外。老百姓還要當差,即服兵役和徭役,官紳是屬於統治階級,不必當差不交稅。

「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就是讓他們也交稅當差,當然不是真要他們服兵役和徭役,可用銀兩兌買。但由於觸及官紳利益,因此實行起來有較大難度。

但為了鞏固王朝的統治,必須暫時犧牲官僚士大夫的利益,而官僚士大夫的這種暫時的利益犧牲是為了王朝鞏固之後能夠享受到更多的利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雍正王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軍機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攤丁入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火耗歸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平羅卜藏丹津之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閱讀全文

與雍正王朝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