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全國商務經濟學發展研討會

全國商務經濟學發展研討會

發布時間:2020-12-22 05:58:35

❶ 趙忠的學術交流

德國哈雷經濟研究所,勞動力市場政策和社會福利項目評價研討會,「Evaluation of the Return of the Federal Work-Study Program on Post College Earnings,」 1999年12月,德國哈雷(Halle,Germany);
第一屆中國經濟學年會,研討會論文評議人,2001年10月,北京;
第二屆中國經濟學年會,「勤工助學對畢業生收入的影響,」 2002年10月,西安;
國際衛生經濟學會第4次大會,「The Short-Term Impacts of SARS on Chinese Economy,」 2003年6月,美國舊金山(San Francisco,United States);
計量經濟學會2003年北美夏季研討會,「Using Matching to Estimate Treatment Effects: Data Requirement,Matching Metrics and An Application,」 2003年6月,美國伊雲斯頓(Evanston,United States);
計量經濟學會第58次歐洲年會,「Using Matching to Estimate Treatment Effects: Data Requirement,Matching Metrics and Monte Carlo Evidence,」 2003年8月,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Sweden);
第三屆中國經濟學年會,「中國的城鄉移民——我們知道什麼,我們還應該知道什麼?」 2003年12月,上海;
德國馬普人口研究所,中國健康長壽的決定因素研討會,「How Important is Economic Status in Determining the Health Outcome and Longevity of the Oldest Old in China,」 2004 年8月,德國羅斯托克(Rostock,Germany);
中國衛生部,2004年SARS 與禽流感國際學術研討會,「傳染病中的經濟學,」 2004 年8月,北京;
美國中西部計量經濟學第14次年會,「Data Issues of Using Matching Methods to Estimate Treatment Effect: An Illustration with the NSW Data Set,」 2004年10月,美國伊雲斯頓(Evanston,United States);
運用微觀數據研究轉型經濟國際研討會,「Changes in Househol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Urban China: 1988-1999,」 2005年5月,北京;
中國留美經濟學會2005年年會,「Self-Reported Health Status in Urban China,」 2005年6月,重慶;
第五屆中國經濟學年會,「使用自評健康數據度量中國健康的不平等,」 2005年12月,廈門;
美國東部經濟學會2006年年會,「Evaluation of the Return of the Federal Work-Study Program (FWS) on Post College Earnings,」 2006年2月,美國費城(Philladelphia,United States);
計量經濟學會2006年北美夏季研討會,「Sensitivity of Propensity Score Methods to Its Specifications,」 2006年6月,美國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United States);
中國留美經濟學會2006年年會,「Changes in Househol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Urban China: 1988-1999,」 2006年7月,上海;
計量經濟學會2006年遠東會議,「Matching Estimators and the Data from the National Supported Work Demonstration Again,」 2006年7月,北京;
計量經濟學會第61次歐洲年會,「Matching Estimators and the Data from the National Supported Work Demonstration Again,」 2006年8月,奧地利維也納(Vienna,Austria);
IZA/CEPR第八屆歐洲勞動經濟學夏季研討會,「Has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he Chinese New Generation?」 2006年9月,德國阿默爾湖(Ammersee,Germany);
第二屆世界老齡化與代際關系大會 「Analysis of Health and Longevity in Oldest-Old Population: A Health Capital Approach,」 2006年9月,瑞士聖加侖(St. Gallen,Switzerland);
IFAU/IZA勞動力市場政策評估研討會,「Labor Supply Response to Work Incentive Programs: Evidence from Three Randomized Experiments,」 2006年10月,瑞典烏普薩拉(Uppsala,Sweden);
東亞經濟學協會第10次會議,「Returns to Ecation in Chinese and Indian Formal Sectors: Implications for Skill Shortage,」 2006年11月,北京;
國際西部經濟學協會第七次環太平洋會議,「Earnings Instability and Earnings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 2007年1月,北京;
IZA Topic Week: Nonmarket Time in Economics,「Bargaining Power and Intra-Household Time Allocation in Rural China,」 2007年5月,德國波恩(Bonn,Germany);
首屆經濟學和金融國際研討會,「A Tale of Vouchers and Caseworkers in Public Training Programs,」 2007年6月,希臘特里波利斯(Tripolis,Greece);
華沙2007年經濟學國際會議,「Returns to Ecation in Chinese and Indian Formal Sectors: Implications for Skill Shortage,」 2007年7月,波蘭華沙(Warsaw,Poland);
計量經濟學會2007年遠東會議,「A Tale of Vouchers and Caseworkers in Public Training Programs,」 2007年7月,台北;
中國留美經濟學會2007年年會,「Bargaining Power and Intra-Household Time Allocation in Rural China,」 2007年7月,長沙;
計量經濟學會第62次歐洲年會,「The Fertility Effect of Catastrophe: U.S. Hurricane Births,」 2007年8月,匈牙利布達佩斯(Budapest,Hungary);
IZA第3次勞動力市場項目評估研討會,「A Tale of Vouchers and Caseworkers in Public Training Programs,」 2007年10月,德國波恩(Bonn,Germany);
第4屆IZA Prize研討會: 勞動經濟學的前沿,「Earnings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Indian Wage Earners,1987-2004: Trends and the Impact of Ecation,」 2007年11月,德國柏林(Berlin,Germany);
中國留美經濟學會2008年年會,「Earnings Instability and Earnings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 1989-2006,」 2008年4月,天津;
中國留美經濟學會2008年年會,圓桌討論成員,「Workers for Tomorrow: Human Capital Formation,Proctivity Growth and Population Aging,」 2008年4月,天津;
第3次IZA/World Bank就業與發展會議,「Bargaining Power and Intra-Household Time Allocation in Rural China,」 2008年5月,摩洛哥拉巴特(Rabat,Morocco);
第7次 IZA/SOLE跨大西洋勞動經濟學會議,「Labor Supply Response to Work Incentive Programs: Evidence from Three Randomized Experiments,」 2008年5月,德國阿默爾湖(Ammersee,Germany);
歐洲人口經濟學協會第22次年會,「Earnings Instability and Earnings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 2008你6月,英國倫敦(London,United Kingdom);
國際西部經濟學協會83次年會,「Urban-Rural Consumption Inequality in China from 1988 to 2002: Evidence from Quantile Regression Decomposition,」 2008年7月,美國檀香山(Honolulu,United States);
IZA研討會:行為經濟學,「Personality Traits and World War II Destruction,」 2008年10月,德國波恩(Bonn,Germany);
IZA研討會:運用大型微觀數據研究轉型和新興經濟勞動力市場,「Bargaining Power and Intra-Household Time Allocation in Rural China,」 2008年11月,德國波恩(Bonn,Germany);
第5屆IZA Prize研討會: 勞動經濟學的前沿,「Bargaining Power and Intra-Household Time Allocation in Rural China,」 2008年12月,德國波恩(Bonn,Germany);

❷ 運用國際經濟學相關理論,比如:絕對優勢相關貿易理論;發現你一個你身邊的以經濟現象並解答。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主編的《戰略性貿易政策和新國際經濟學》保羅·克魯格曼:《戰略性貿易政策和新國際經濟學》(海聞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31頁。在全球經濟學理論界享有盛譽。該書是美國商務部在20世紀80年代初召開的一次研討會的理論成果,初版於1986年,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發行,至1995年已重印七次。該書共收錄了15位經濟學家撰寫的12篇有關國際貿易新理論的力作,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國際貿易理論的「新思路」。 一、新貿易理論的基本思想 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其代表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及原因的研究》(1776年)中提出的「絕對優勢說」堪為自由貿易理論之濫觴。鑒於亞當·斯密「地域分工論」存在著明顯缺陷,大衛·李嘉圖對其進行了修正,創立了「相對優勢說」,標志著國際貿易理論的重大突破。但該理論仍然不能完全解釋國際貿易的發生機制。1933年,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及其學生俄林以「資源稟賦說」科學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戰後國際貿易理論成了赫俄理論的一統天下。 (一)戰略性貿易理論。20世紀80年代初,國際貿易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實際上已經不再是古典理論所設想的那種交換了,如資本要素豐裕的國家傾向於出口資本密集性產品,有熟練勞動力的國家傾向於出口技術密集型產品,而不發達國家則出口原材料,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雖然國家的技術差異和資源稟賦仍然主要決定了國際貿易的基本模式,但相當部分國際貿易不可簡單地歸因於出口國的自然優勢,相反,越來越多的貿易來源於規模經濟和因技術創新而形成的人造優勢。 這說明國際貿易形態的歷史性變遷對經濟學家提出了挑戰。只有在現有貿易思想基礎上發展一套新理論,才能重新解釋國際貿易領域里正在發生的巨大變遷。70年代發展起來的產業組織學提出了分析寡頭競爭產業的新方法,從而催生了國際貿易新理論。 古典貿易理論建立在市場不會偏離「完全競爭」太遠的假設之上,市場上有許多生產者,每個生產者力量都很小,不會試圖去影響價格或其競爭對手未來的行為。然而,戰後以來產業內貿易和發達國家之間貿易的迅速增長說明完全競爭的假設是不合適的,現在相當一部分貿易是由大規模生產的優勢、積累的經驗和通信技術的創新所決定的,由眾多小企業之間展開的原子狀的競爭已經難以看到,而少數幾家大型企業之間的不完全競爭卻隨處可見。例如,大型客機市場基本上由「波音」和「空中客車」兩家寡頭航空公司所壟斷,每一方都有影響價格的能力,它們做出戰略性的行動,以期影響競爭對手的行為。 古典貿易理論在於證明自由貿易是最好的。古典理論假定市場競爭是完全的。一國在某一產業的比較優勢是貿易發生的根本原因,每個國家都因其各自的要素稟賦而參與國際分工。因此,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經濟中,「租」非常少,因而經濟中不存在「戰略性」部門,自由貿易政策是各國最好的選擇,在各國都支持自由貿易的情況下,每個國家都能從貿易中獲益,且一國的收益並不以他國的損失為代價,自由貿易不是零和博弈。古典理論甚至認為,即使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奉行自由貿易原則,其他國家都一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該國仍能從自由貿易中獲益。因此,自由貿易是古典理論的鐵律。 在產業組織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貿易理論對古典貿易理論提出挑戰。新理論既是對古典貿易理論的繼承,又有所超越。它認為,國際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歷史的偶發性,是一國特定的歷史、某個偶發事件和經濟政策的產物,並不是完全由各國資源稟賦差異所決定的。新理論最有意義的創新在於引入了不完全競爭和規模經濟理論,從而使國際貿易理論從完全競爭這一假定條件的束縛下擺脫出來,市場中不完全競爭是普遍現象,完全競爭才是特例。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下,產業領域存在著規模經濟報酬遞增的現象,這個理論有力地挑戰了古典貿易理論所認為的規模經濟報酬不變的傳統觀點。由於市場競爭是不完全的,「租」不可能因競爭而完全消失,在一些產業,資本和勞動有時會獲得比其他產業高得多的回報率,因而經濟中存在著「戰略性」部門。如果政府能夠識別出這些戰略性部門,就有可能採取戰略性貿易政策。所謂戰略性貿易政策,是指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中,政府積極運用補貼或出口鼓勵等措施對那些被認為存在著規模經濟、外部經濟或大量「租」的產業予以扶持,擴大本國廠商在國際市場上所佔的市場份額,把超額利潤從外國廠商轉移給本國廠商,以增加本國經濟福利和加強在有外國競爭對手的國際市場上的戰略地位。政府參與國際經濟競爭顯然會從根本上改變國際貿易的通行規則,因而被視為提升其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活動。 (二)選擇戰略性產業的基本標准。如果說經濟中存在著戰略性部門,那麼企業家或經濟學家該怎樣識別它們?克魯格曼提出了識別戰略性部門的兩項標准,一是看該部門是否有大量的「租」存在,即該部門的資本或勞動回報率是否特別高;二是看該部門是否存在著外部經濟,即某一企業的研究開發活動或經驗對其他企業會產生技術外溢。然而,由於外溢是沒有市場價格的,根據這項標准去衡量戰略性部門有一定難度。 (三)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幾種形式。一旦選定某些產業為戰略性產業,政府應該採取什麼措施保護這些優選產業的發展呢?克魯格曼和詹姆斯·布蘭德(James Brander)提出了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幾種可能的應用形式。 1.以轉移利潤為目的的補貼。這項戰略性政策涉及到運用補貼來加強在有外國競爭對手的國際市場上的戰略地位,其基本思想是要把利潤從國外廠商轉移給國內廠商。政府補貼可能使本國廠商降低產品成本,從而在有利可圖的國際市場上佔有更大份額。由於成本補貼迫使外國競爭對手削減產量,使本國廠商得到額外利潤,這些利潤超過政府的補貼數額,即廠商的受益超過納稅人的損失。這說明出口補貼(或生產補貼)增加了國內經濟福利。

❸ 企業管理專業要學哪些課程

企業管理專業是指高等學校的一個系裡的企業管理這個學業門類,旨版在針對一定的職業背景的權學員培養高層次、應用型的企業管理人才。
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大型工商企業、金融企業和政府綜合經濟管理部門的中、高層管理工作,也可以從事相關的科研教學工作。
其課程內容主要有:
(一)公共基礎課
1.職業道德
2.鄧小平理論
3.應用文寫作
4.經濟應用數學
5.基礎英語
6.計算機應用基礎

(二)專業基礎課

7.政治經濟學原理
8.工業經濟管理學
9.西方經濟學
10財政與金融
11.公共關系學
12.財務會計
13.經濟法
14.統計學原理,

(三)專業課
15.專業英語:
16.企管原理
17.管理心理學
18.生產管理
19.經營管理
20.工業財務分析
21.合資企業管理
22.市場營銷學
23.企業技術經濟學
24.對外經濟貿易與實務

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❹ 中國空間經濟學國際研討會(2016)徵文

一盞照亮前進的燈就是夢想。最終。」他通過自已的努力,成了頂尖的武術演員,為人民服務。我的夢想是中國夢,生活平淡如水,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放棄,要為社會盡到的責任和義務。一個人怎能沒有夢想,另一隻手,中國的夢是我們的夢,作為祖國的希望;沒有夢想,勇往直前的精神。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者馬雲,使學生汲取的文化知識,獻出愛心。著名的武術演員李連傑;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但卻失敗了:夢想;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實現我的夢想。但他有堅持不懈,俗話說。不知因何而求,要用感恩的心去為我們承擔炎黃子孫,因為我認為教師可以教育學生,最終成功了,想要將武術傳播到全世界去,更不知求之為何,使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沒有夢想,讓武術發揚光大。而且,從小就開始追求夢想,教她們寫字畫畫,在黑板上面寫字畫畫:一隻手去努力完成自已的夢想,便沒有奮斗的目標:「寶劍鋒從磨礪出,對夢想從不放棄。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強則中國強。有空,是全國人民共同擁有的東西,我小時候很喜歡收集一些五顏六色粉筆,有夢想並不難,通過自已不懈的努力,他創了慈善公益金,梅花香自苦寒來。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他說,要從小樹立一個遠大的理想,還給妹妹她們當老師。我一定要努力學習。黑暗中。他號召我們用雙手去托起中國夢,要腳踏實地,編織自已的教師夢,承擔一個公民,使他們成為世上有文化的人;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我的夢想是當一名老師,刻苦練武。其實夢想

❺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和本校區有什麼區別

1、錄取均要參加

港中大(深圳):

學校在錄取方面仍以高考為主要錄取依據,同時第一年在廣東省實行綜合測評,最終錄取則參考高考成績、綜合測評成績和面試成績,按照考生的分數由高到低錄取。此外,由於學校採取中英雙語教學,報考學校的考生,英語高考單科成績至少要達120分。是否在提前批次中錄取仍有待批復。

港中大本部:

報考本部的內地考生,高考成績應達到本科一批高校錄取控制分數線,單科成績原則上應達到及格水平。在符合香港中文大學提檔要求的情況下,香港中文大學依據考生高考成績擇優而錄。考生報考的外語語種必須為英語,以150分為滿分計算,自費生的英語成績須達120分或以上。獎學金基礎班的成績要求較高,須達130分或以上。在內地為提前批次錄取。

而對於香港本地學生的錄取,2013年起,香港學生在中學六年級時參加全港統一的文憑考試,即HKDSEE,高校按照考生成績由高到低錄取。大(深圳)的學生是否與本部學生同樣享有香港交通優惠的疑問,目前沒有定論。

2、學歷認證

本部發英式單證;深圳校區發中式雙證;

3、學費

港中大本部:約9.6萬/年

港中大(深圳):每年學費至少9萬元人民幣

4、就業

面向國際高端崗位和國際大企業。

港中大(深圳):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批本科專業為市場營銷、國際商務和經濟學。培養的畢業生主要面向國際的高端崗位,有的專業還會通過北美、歐洲及國內深圳、香港四個校園的實習機會,培養學生在跨文化的環境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並積累國際性的實際工作經驗。

同時,因學校設置的升學途徑和各種學術交流機會,學生畢業後就業渠道廣泛,除可在本地就業外,還可到海外知名學府繼續進修,或進入國際企業任職。

港中大本部:

因學生持有香港居民身份證,可以在香港本地求職,進入國際大企業的幾率較大。事實上,從2008年起,香港特區政府為鼓勵內地畢業生留港服務,所有內地本科生畢業後可留港12個月,期間可工作或就學。而內地生連續七年在港居住,可向香港政府申請成為香港永久居民。

過往在港中大本部畢業的內地本科學生無論在就業或進修方面,均有較好發展。當中有不少畢業生為跨國企業聘任,也有學生任職內地政府機構。而大部分內地學生畢業後留港或到海外知名學府繼續進修。

(5)全國商務經濟學發展研討會擴展閱讀:

辦學模式

1、書院制度: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始於1963年崇基、新亞、聯合三所書院合並,隨後逸夫書院於1986年成立,晨興書院、善衡書院於2006年創立,繼有敬文書院、伍宜孫書院與和聲書院於2007年創立,到了2012年,中大校園共有九所書院。

中大是全港唯一實行書院制的大學。所有中大全日制本科生都可選擇一所書院,成為該院的一分子。每所書院都是獨樹一幟的,有各自的文化,但匯聚在一起,卻塑造了中文大學的精神面貌。

書院是和諧融洽的群體,各有宿舍、飯堂及其他設施,並舉辦各種活動,這些活動包括海外交流及外訪計劃,研討會,師友計劃,社區服務,語文、資訊科技和領袖才能訓練,還有多種學生社團組織的課外活動。

書院提供眾多非形式教育機會,與正規課程相輔相成,旨在培養學生的人際關系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責任感。學生更可善用獎學金和經濟援助計劃發揮個人成長的潛力。[63]

2、通識教育:

世界級的大學教育除了著重專科訓練外,還應培養學生慎思明辨的能力和文化意識,後者更是現代及未來世界公民的特質。通識教育是香港中文大學學士課程重要的一環,兼融中國人文理想和西方博雅教育,均衡而多方面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從而達至全人教育。此外該校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分為以下4個必修范圍:中華文化傳承,自然、科學與科技,社會與文化,自我與人文。

中大提供二百多個通識選修科目,內容與現代社會息息相關。課堂以外,大學舉辦學術會議、退修活動、讀書會、通識沙龍等活動,為學生提供砥礪學問,交流思想的環境。另外書院亦提供多元化的通識課程及學習機會。

3、培育計劃:

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培育計劃包括:寰宇暑期實習計劃、師友計劃、暑期計劃、領袖培育課程計劃。

4、雙語並重:

中大五十年來一直堅持中英雙語(兩文三語)的教育方針,鼓勵學生以兩文三語作為學習、學術交流以及師生溝通的媒介,以培養他們終身學習、就業和社會參與的能力。提高雙語的能力有助學生增加對自己的認識,拓寬他們的國際視野,讓他們更關心世界事務,認識世界文化的多元性,為他們在全球化的社會中生活和工作,打下必須具有的文化和語言基礎。

閱讀全文

與全國商務經濟學發展研討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