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牛奶可樂的經濟學讀後感

牛奶可樂的經濟學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0-12-22 05:41:31

1. 為什麼我們不多問「為什麼」———《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這不是故弄玄虛,這是美國教授羅伯特?弗蘭克在康奈爾大學教經濟學課程的時候,收集學生課堂問題和作業而編輯的一本書―――《牛奶可樂經濟學》上面的問題,在看到解釋後的,才恍然大悟,事情原來是這樣子的。也正是這樣源於生活、妙趣橫生的問題引起了我閱讀的興趣,憑著興趣,竟一發不可收拾,一口氣讀完,現在回想起來,有點遺憾。遺憾的是,沒有在閱讀中進行仔細思考,沒有先對問題進行求解,而直接閱讀了後面的答案。這本書的內容是用經濟學的原理和方法來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的,並通過這些事例和解釋來加深對經濟學的理解。看完後,給我的啟示,就是為什麼不多問「為什麼」? 經濟學認為,人是有理性的,人能夠根據自身利益的得失來權衡自己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習慣了周邊的事物,沒有對發生在身邊事物的存在性進行思考,更沒有對其合理性進行考量,沒有對事物的表象進行深入地探究。其實,日常生活中每種事物的背後都蘊含著經濟學道理。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習慣了,認為是理所當然,這種思維方式在我閱讀這本書時,還在發揮著作用。直到看了此書後,才發現以前的認識水平有多淺,理論與實際脫離的有多大。當然,答案不是唯一的,換個角度,會有不同地見解。 也許,你會覺得這樣生活太累,象個經濟學家。看這本書,你千萬不要這樣的想法,它只是讓你覺得經濟學就是這樣簡單又實際。此書收錄了多個有趣的例子,根據具體事例理解這些原理,誰都能毫不費力地掌握它。他提取日常生活經驗中100多個事例,教會您用經濟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並在不同的環境下巧妙地應用經濟學原理,與此同時,在這種愉悅而輕松的閱讀中掌握了經濟學看似深奧的原理,認識世界的水平也就提高了,在決策時也就更加富於理性。 試用這兩個准則來解釋征管中一些現象。為何部分財務人員在納稅申報時,不備齊涉稅資料?為何稅收管理員在通知納稅人補涉稅資料時,財務人員不反對?其實,上述問題的答案在於機會成本上。日常,我們所接觸地納稅人大多是中小型企業,財務人員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其業務水平普遍不高,換句話說,就是機會成本較小。如果財務人員業務水平高,如取得中級會計師或注冊會計師等資格證書,他們的機會成本較高,在決策時,不考慮周全,損失就會大於收益,在准備納稅申報時,自然會充分准備各類資料,正確填寫申報表,准確計算稅款,否則,重復意味著損失。那為何稅收管理員不將平時工作消化在平時,而熱衷於集中整理資料?試用成本效益原則來解釋,稅收管理員是國家公務人員,雖有各類績效考核,但其收益變化並不明顯,假設這項工作收益恆定,對稅收管理員的吸引自然會降低,工作的熱情也就不會很高,而我們稅收管理員每天付出機會成本,可以根據能力大小來衡量,在理性經濟人視角下,機會成本可能大於收益。 理論來自於生活,現在回答開頭的問題:一是因為消費的習慣,可樂大多是直接就著容器喝的,所以圓柱形拿在手裡更方便,而牛奶卻不是這樣,雖然有的配了吸管。二是產品的不同特性,牛奶需要專門裝在冰櫃里,運營成本高,用方盒子裝無非就是能節省點貯存空間,我們在超市看到可樂大多放在開放式貨架上,運營成本低。冰櫃里的存儲空間相當寶貴,從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裝牛奶的收益。

2. 牛奶可樂經濟學 讀書筆記

妙趣橫生的經濟學讀物這幾年大行其道,2006年的《魔鬼經濟學》,2007年的《貨幣戰爭》,今年的《在星巴克要買大杯咖啡》、《性越多越安全:顛覆傳統的反常經濟學》、《牛奶可樂經濟學》等等,觀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經濟現象成為一種時尚。這是對傳統經濟學的一種「反其道而行之」,《日常經濟學》的作者羅斯?吉廷斯說,「經濟學往往從飛機的角度看待經濟,也就是從上往下鳥瞰,這樣一來,經濟制度的輪廓倒是看清楚了,可地上棲居的人卻變得如螻蟻一般大小。」而上述的這些書不同,它們穩穩站在紅塵萬丈之中,用興致盎然的眼神看待周遭的現象,思索現象背後的原因,人的慾望、人的生存狀態不再渺小如螻蟻。
《牛奶可樂經濟學》是今年備受關注的一本書,原名叫做《經濟博物學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碼》。作者羅伯特?弗蘭克教授著有最暢銷的中級經濟學教材《微觀經濟學和行為》,他教的微觀經濟學入門課程每年都會吸引6000多名學生,他布置過這樣的書面作業:「利用經濟學原理,探討你親身觀察到的事件或行為模式中的有趣問題。」而且不要長篇大論,字數限制在500字以內。「文章裡面不要摻雜復雜的技術,要假設你是在給一個從沒上過經濟學課的親戚講故事。」
《牛奶可樂經濟學》就是一本這樣的故事合集。問題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卻相當簡單——成本效益原則。當一個行動帶來的收益大於成本時,人們就會採取行動。這是絕大多數舉動的根源。
比如,為什麼最暢銷的書常常打折銷售,而最熱門的電影卻不打折?
因為對電影院來說,最稀缺的資源不是電影本身,而是座位。大受歡迎的電影即使不打折也會滿座,出於收益最大化的考慮,電影院有理由不給票價打折。但是書不一樣,如果預見到哪些產品更熱門,賣家往往可以提前准備好充足的庫存。賣家給書打折以促進銷量,是更有利的做法。
為什麼機票現賣價格更高,而演出門票現買卻更便宜?
因為航空業主管們發現,出公差的商務人士更傾向於臨時決定出行安排,而他們往往是高收入者,要麼很富裕,要麼可報銷,對價格並不敏感。而演出不一樣,高收入者一般不願意到最後一刻才買票,臨時買票畢竟要面對不知道能不能買到、也不知道還有什麼樣的座位等不確定因素。事到臨頭才在售票口買票的,大多是對價格比較敏感的人。
為什麼「維多利亞的秘密」要提供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鑲鑽胸罩,雖說從來沒人買過?
因為鑲鑽胸罩顯然是個很能夠吸引眼球的新聞噱頭,而且成本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它的主要價值在於鑲鑽,而鑽石很容易回收,可以重復使用。但是,它起到的作用卻非常明顯。它改變了人們對送禮物該花多少錢的參照系,把「別人花了幾百萬美元」的想法悄悄灌輸到人們的意識里,於是,花幾百美元買上一款高級胸罩就顯得沒那麼荒謬了。
為什麼男性立法者也贊成廢除一夫多妻制呢?
很多人覺得一夫多妻制對女人不利、對男人來說倒是件好事。其實,對於一部分男士來說,一夫多妻制的確是有利的,但是,多妻制會造成男女比例失衡,女性供應量持續短缺,不少男人完全結不上婚,男人面臨的壓力更大,所以,禁止多妻制的法律實際上充當了一種限制惡性競爭的協議,以免男人過得太辛苦。
為什麼某企業獎勵員工一輛豪華轎車,而不是等值的現金?
經濟學家有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觀點:最好的禮物,往往是我們想要但是又不捨得買的東西。被獎勵,等與別人幫著自己做出了選擇,自己可以開開心心享受獎品,又無需為自己的奢侈行為感到愧疚。
為什麼很多酒吧喝一杯清水賣四塊錢,但咸花生卻可隨意索要?
理解這種做法的關鍵在於,花生的生產成本雖然比水高,但花生和酒是互補的。客人花生吃得越多,要點的酒或者飲料也就越多。水雖然幾乎沒有成本,但是客人水喝得越多,點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成本更低,酒吧還是要給它定個高價,打消顧客的消費積極性。
書中提出了100多個這樣的問題,全部來自於日常生活經驗,涉及產品設計、供求關系分析、公用品、人際關系、心理學、職場風雲等等各個方面,作者說「這些生活中的問題不是公式和概念,它們並沒有標准確切的答案,每個人都有可能給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釋。」這也許正是此書的魅力所在。人人都可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經濟生活現象,我思故我在,人生因此充滿樂趣。作為一個「從沒上過經濟學課的親戚」,這種書讓人讀得真是高興。別出手眼,獨特的觀察角度,如同一場美妙的智力探險,情趣盎然。不枝不蔓,一個圈子也不繞,盡量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沒有高深的數學模型,成本效益原則,邊際效益分析,機會成本分析……都是最基礎的經濟學概念。如同高手,無招勝有招,手中不需藏利器,拈花飛葉,皆可傷人,何必非要倚天劍、屠龍刀?
灑家依葫蘆畫瓢,也舉出兩個故事來試試看。
第一,限塑令一出,為什麼大超市積極響應,農貿市場的商販卻我行我素?是他們缺乏環保意識嗎?
這不是素質問題,是成本收益對比問題。通過限塑令的實施,大超市不但可以節省下每年幾十萬元的的免費塑料袋,而且還可以從幾毛錢一個的環保塑料袋、幾元一個的無紡布袋中獲取利潤,同時還營造了環保的正面形象,當然積極得多。而農貿市場的多家商販們面臨激烈的同質化競爭,不能提供免費塑料袋的,可能就把顧客趕到隔壁那家菜攤去了。
第二,為什麼買盜版書會有內疚感,而從網上在線收看、下載視頻,大多數人完全不內疚?
首先,是書籍往往是個人作品。我們買盜版書侵害到了這個人的利益,一個具體的受害者很容易引起我們的內疚感。而電影背後往往是一個團隊、一個實力雄厚的大公司,我們就不太容易慚愧。而且,很多小眾電影,在院線市場和碟片市場根本無法看到,因為這種電影的市場太小,商家無法從上映和出版碟片中獲利。這種即使想花錢買正版也無處可買的無奈也沖淡了負疚感。
這樣觀察、分析身邊的現象,著實很有趣。德謨克利特說,寧願找到一個因果的解釋,也不願獲得波斯的王位。我們沒有德謨克利特那麼偉大,能一生以探求事物之間的因果必然性為至大樂趣,但起碼,了解我們置身其中的這個世界,了解身邊發生的事情背後的原因,總是有意義的吧?積極地思考,總勝過渾渾噩噩,不是嗎?
當然,如果你拒絕動這類腦筋,堅信只要存在的事物必定有它的道理,然後心安理得地接受,然後見怪不怪,當然也是一種活法,也未為不可。
======================================================================

我是被」妙趣橫生」四個字所吸引的,才讀了這本書.剛開始讀時,感覺到翻譯文的弊病,文句不太流暢,還好有些有趣的故事彌補了它的缺陷,吸引我繼續往下讀.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例子是,產品設計的幾何學應用.要是易拉罐矮一些,胖一點,能省下不少鋁材料,但為什麼廠家還是選了高一點的呢,由於存在錯覺,消費者會覺得矮胖易拉罐裝的飲料容量較小,而不願購買.為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賣,而可樂裝在圓瓶子里賣?圓柱形瓶子要浪費一定的貨架空間,但可樂要直接拿著喝,圓柱形物體更稱手.機會成本,也是一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概念.我們經常會作出一定的選擇,而怎樣的選擇更劃算呢,那就要衡量一下,選擇的事情的價值是否比放棄的事情的價值大.時間成本告訴我們,有些事情是否值得你排長隊去獲得它,也啟發了我們,那些事情是可以外包給別人乾的.供求關系實踐.為什麼很多酒吧喝水要錢,卻又提供免費花生米?簡單來說就是,酒水互為替代品,對一方的需求量的增多,將減少對另一方的需求量,而酒吧是靠賣酒賺錢的;而花生與酒水是互補商品,對一方的需求量的增多,將導致對另一方需求量的增多.經濟生活中的折扣.賣家允許顧客以折扣價購買,但前提條件是顧客必須首先躍過某種門檻.門檻是各式各樣的,關鍵在於我們在生活中要善於發現,同時也要自己有條件去躍過這樣的門檻,比如說要等足夠長的時間.為什麼許多超市(小鎮上的也不例外)24小時營業?大多數顧客會選擇最適合自己要求的商店,以後大多數時間也都到這間店買東西.這也就意味著商店有強烈的動機要成為盡量多顧客的第一選擇,不惜24小時營業.為什麼股票分析師很少推薦賣掉某家公司的股票?分析師除了分析股票之外,也要考慮其他分析師的判斷,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做出跟其他分析師一樣的推薦,更何況買進推薦,即可以討好公司,又對一隻股票未來的價格,並未提供有用的信息.回歸平均.我們經常誤以為,這是某種方法的績效.新任領導一般是在環年景之後才上任的,這意味著,即便新任領導並不比原來的領導更出色,第二年的績效也會好一些.為什麼維羅利亞的秘密要提供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鑲鑽胸罩,雖說從來沒人買過?但這可以吸引更多的目光.為什麼人們在有了異性朋友之後,更容易找到另一個異性朋友?光看一個人的外表,很難判斷他到底夠不夠好.一個有魅力的姑娘,對一個認識的男性給予這么親密的關注,顯然說明,這個男的沒問題.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失調.對每一個有志於躋身頂尖大學的高中生來說,參加應試復習是必不可少的,但從總體上來看,花在這些復習上的大量時間和金錢其實也沒什麼用.爭取被錄取,這本質上是一場競賽,而在這場競賽中,不管人們競爭有多激烈,獎牌的數量總是有限的.沒有免費的午餐.桌上要真擺著免費的午餐,總不會一直沒人去吃吧.諸如此類的例子,讓我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有了更多的了解.

3. 寫一篇讀後感,讀的書是《牛奶可樂經濟學》,希望各位幫忙想一個新穎點的標題。懸賞分會在最後給的。

授之以漁的經濟學
——讀《牛奶可樂經濟學》有感
經濟學?!並不是我們司空見慣的披著恐怖外衣的鋪天蓋地的令人費解的公式和概念,在這本書中,羅伯特·弗蘭克教授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讓我們了解了一個不一樣的經濟學。平日里,我們總是抱怨課堂上的經濟學早已經拋棄生活,百無一用。閱讀了這本書,我發現,其實經濟學正生動地編織著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身邊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經濟學原理來一一破解。
教授在前言中提到自己志願參加和平隊到尼泊爾,出發前的尼泊爾語訓練中,他的尼泊爾語老師用13周的時間採用模仿嬰兒學說母語的方式教會他們講尼泊爾語。這是一種訓練思維的方式。講師從常見語境中找一個簡單的例子,讓他們反復朗讀,然後稍加變化,再反復朗讀。等到能在當前程度進行對話時,再教更深的內容。其目標是讓他們能不家思索的作出回答。這種「教的少,學的多」的方式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使弗蘭克教授,將此方法應用於學習經濟學的核心概念,教授給學生的不只是書本上大部頭的經濟學原理,更多的是教授一種思維模式。
弗蘭克教授喜歡在自己的課堂上給學生布置「博物經濟學作業」,讓學生寫小短文,提生活中的問題,並以經濟學的視角做出回答。正如他書中的例子,都是我們司空見慣而又未注意到的現象。比如,為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里賣,可樂卻裝在圈瓶子里賣?為什麼打開冰箱時,冷藏櫃會亮,冷凍拒卻不會亮?為什麼自動販賣機賣報紙的時候,允許顧客付一份錢拿若干份報,賣飲料的時候卻不是這樣?這是因為產品設計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費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滿足賣方保持低價、便於競爭的需求。這也就是說,產品設計必須在兩者之間實現平衡。產品設計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則。製造商對某一設計功能(此功能對產品的使用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的戰略決策,會反映在產品身上。為什麼很多酒吧喝水要錢,卻又提供免費花生米?為什麼印度高層建築里最貴的房間在靠上的樓層,而低層建築里最貴的房間卻在靠下的樓層呢?為什麼一輛售價 2 萬美元的新車租金為 40 美元一天,而 500 美元一件的晚禮服租金卻要90美元一天?這是因為要考慮各種經濟現象中實際的供求關系。酒吧的免費花生可以刺激對酒水的需求;高層建築中的靠上樓層可以在安靜的環境下欣賞到更美的風景,而低層建築中即使最高層也無法隔去聲音,反而可以享受靠下樓層的便利;供於出租的汽車可以折舊轉售,而禮服折舊出售的可能行很低。
職場中利用收人與貢獻之間的關系考慮為什麼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利用折扣中的經濟學思考為什麼很多餐廳都為飲料提供免費續杯?經濟學中產權明晰的重要性告訴我們為什麼鯨魚瀕臨滅絕,雞卻沒有繁衍之憂。以信息不對稱理論為中心的信息經濟學又解釋了市場信號揭密為什麼幾乎全新的二手車比真正的新車便宜得多。各國的文化與其他差異對經濟行為的影響又闡釋了為什麼大多數亞洲國家手機短消息的使用遠比美國更普遍?行為經濟學把心理學引人經濟學來分析為什麼在單行道上,謙讓有時反而會導致效率降低的問題。本書告訴我們可以用經濟學解釋各種社會行為,包括愛情、婚姻。
然而現在的經濟學課堂上,老師們多數是將書本上的經濟學原理原封不動的復述給我們,並不注重敘述,更多的是將我們淹沒在經濟學書本中的公式和圖表裡。現在的經濟學教材中多數依託於數學,但是對於初涉經濟學的我們來說,數學並不是一個有效載體。就我這種文科生而言,漫天的公式和圖表並不能有一種感性的認識,也不可能真正的掌握「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的思維方式。我們大多把精力花在理解數學細節上,而忽視了藏在經濟學概念背後的常識。人的大腦都是極端靈活的,可以吸收各種形式的新信息,但是大多數的大腦吸收信息都會存在一種較為輕松的方式。因此我們吸收公式和圖表會比較吃力,但由於我們這個物種進化的過程中變得樂於聽故事,幾乎每一個人都能很輕松地吸收以敘述形式表達的相應信息。本書中弗蘭克教授另闢蹊徑,從日常生活經驗中提取例子,運用經濟學原理解釋說明,用淺顯的語言講述生活中的故事,讓每一個人都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將原本在人們心中高深神秘的經濟學平民化。弗蘭克教授這種「授之以漁」的方式給我們灌輸了「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的思維模式,遠比傳統經濟學課堂上「授之以魚」的填鴨式教學要好的多。
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在這本書中接觸到的經濟學原理依託於我們每天看到卻從未問過為什麼的現象,使我的興趣盎然,引導著我不知不覺的讀下去。曾經深奧的經濟學在這本書中卻以一種親切的形式出現,讀後使我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同時也對經濟學原理有了一些了解,知道了如何去運用這些原理解釋更多的生活現象。此時,也許我已經潛移默化的成了經濟學的「粉絲」。這種愉悅而輕松的閱讀使我掌握了看似高深的原理。認識世界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4. 牛奶可樂經濟學寫作背景是什麼呀

牛奶可樂經濟學寫作背景是什麼?我也不是很清楚

5. 牛奶可樂經濟學 這本書怎麼樣 好看嗎

《牛奶可樂經濟學》簡單易懂,是一本很好的書。
《牛奶可樂經濟學》是2008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擾罩書中千奇百顫前怪的例子,讓學生寫小短文,提生活中的問題,並以經緩洞鬧濟學的視角做出回答,它的基本原理簡單又實際。

內容簡介:
一部「博物經濟學」著作,它非學術大部頭,而只是生活小智慧。其實經濟學正生動地編織著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身邊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經濟學原理來一一破解,這就是博物經濟學。
作者羅伯特·弗蘭克教授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管理學院的教授。他喜歡在自己的課堂上給學生布置「博物經濟學作業」,讓學生寫小短文,提生活中的問題,並以經濟學的視角做出回答。經過幾年的積累,這些問題被收集成冊,就成了此書的藍本。在接受《商業周刊》采訪時,弗蘭克教授被問及,為什麼對「博物經濟學」情有獨鍾時,他回答道,「你只需掌握五六個基本的經濟學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關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就如同生物進化論,只要你理解了它,什麼物種、組織、結構,都會變得簡單起來。這也會使你對這門學科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在談到這些博物經濟學問題的答案時,弗蘭克教授的觀點顯然不同於傳統經濟學課堂的要求。「請不要急於去書中找尋答案。這些生活中的問題不是公式和概念,它們並沒有標准確切的答案,每個人都有可能給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釋。雖說,不是每一個人都是經濟學家,但至少,我們可以更積極地去思考,並把思考用於生活。這樣,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名博物經濟學家。」

6. 牛奶可樂經濟學中所闡述的經濟學道理

牛奶可樂經濟學:最妙趣橫生的經濟學課堂》,書中千奇百怪的例回子,加上妙趣橫答生的分析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經濟學家羅伯特·弗蘭克另闢蹊徑:讓每位讀者都成為經濟學家。他在自己的經濟學概論課上,布置了一篇書面作業:「利用經濟學原理,探討你親身觀察到的事件或行為模式中的有趣問題。」他在課堂上說,「文章字數有限制,500字以內。很多出色的論文比這還要短得多。文章裡面不要摻雜復雜的技術。要假設你是在給一個從沒上過經濟學課的親戚講故事。最好的論文,普通人一看就明白了,而且一般都不用什麼公式和圖表。」

7. 書要這么讀——《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書要這么讀——《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版權聲明:轉載時請以超鏈接形式標明文章原始出處和作者信息及本聲明
http://huangguo.blogbus.com/logs/39543429.html

大學的時候曾經自學薩繆爾森的《經濟學》,買了好厚的上下兩冊,一路看過來,也沒什麼人和自己進行探討,自己琢磨著學習,書要這么讀——《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在看到投資和儲蓄這兩個概念的時候就有一些迷糊了,後面當學到需要數學知識的「乘數」概念的時候,我就決定放棄了。
後面做媒體,看到汪丁丁寫的那些專欄文章,我覺得那簡直不是人看的,於是對經濟學敬而遠之,但同時,我沒有減少對經濟學的興趣,當看到有諸如《生活中的經濟學》之類的書的時候,我都會拿來翻一翻。
當我看到《牛奶可樂經濟學》這個可愛的書名的時候,當我看到如同《貨幣戰爭》一樣設置謎題的宣傳方式,我已經決定要讀這本書了。
什麼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樂的瓶子是圓的;
為什麼酒吧中不值錢的水要收費而花生米卻免費;
為什麼女模特的收人高於男模特;
為什麼許多年後的飲料可以免費續杯;
為什麼許多超市 24 小時營業;
為什麼鯨魚瀕臨滅絕,而雞卻不會;
為什麼幾乎全新的二手車比新車便宜的多;
為什麼 DvD 制式各地不同,而 CD 一樣;
為什麼單行道上謙讓反而降低效率;為什麼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更為聰明,等等
看了之後,說老實話,可能因為我期望值比較高的緣故,覺得沒有找到能夠吸引到我的地方。
雖然提出的這些問題很有趣,但解釋卻很簡單,我們平時也可以自己做出合理的解釋,不過是作者用了一些經濟學的概念,讀後感《書要這么讀——《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當我不是很看得上這本書的時候,突然想到了陳寅恪大師是如何指導學生的:
姜亮夫在清華時曾寫了一篇批評容庚的文章,發表在《燕京學報》上,容庚把這篇文章送給陳寅恪看。陳寅恪對姜亮夫說:「你花這么大的精力批評別人,為什麼不把精力集中在建立自己的研究工作上。」姜亮夫聽了,大受震動,從此不太願意寫批評文章了。
所以,其實我們在看書的時候,要多看別人的優點,沒有完美的事,什麼作品都有缺陷,重要的是在於我們能從中學到哪些好的方面。
仔細想想這本書還是能給我帶來不少啟發的:
其一,主題與角度很重要。
雖然都是生活中簡單的例子,雖然解釋起來也不見得有什麼高明之處,但本書勝在接近性,和我們日常生活的接近,此外就是以博物經濟學來總括所有的案例,確定書籍的范圍。
其二,我們往往在進入一個新領域的時候,總想學習得快些,但卻忽略了一些基本的概念,而這些概念往往卻是一個學科成立的基礎。
比如在經濟學課程中「機會成本」的概念,作者就設置了一個問題,並且用這個問題去向經濟學的學生與業內人士提問:
如果你上過經擠學課程,至少聽說過「機會成本」這個詞吧。從事一項活動的機會成本,是指你為了從事這件事而放棄的其他享情的價值。舉個例子,假設你森了一張美國大歌星埃里克
· 克萊普頓 ( Eric Clapton )今晚演唱會的免費門票。注意,你不能轉售。可另一美國大歌星鮑勃 · 迪倫( Boh
Dylan )今晚也在開演唱會,你也很想去。迪倫的演唱會票價為 40 美元。當然,你別的時候去看他的演出也行,但你的心理承受價格是
50 美元。換言之,要是迪倫的票價高過 50
美元,你就情願不看了,哪怕你沒別的事要做。除此之外,看兩人的演出並無其他成本。試問,你去看克萊普頓演唱會的機會成本是多少?去看克萊普頓的演唱會,惟一必須犧牲的事情就是去看迪倫的演唱會。不去看迪倫的演唱會,你會錯失對你來說價值
50 美元的表演,但同時,你也省下了買迪倫演唱會票所需支付的叨美元。所以,不去看迪倫演唱會,你放棄的價值是 50 一 4D 二 10
(美元)。如果你覺得看克萊普頓的演唱會至少值 10
美元,那你就應該去看;要不然,就去看迪倫的演唱會。按一般的看法,機會成本是經濟學概論課上要介紹的兩大(或三大)重點概念之一。但根據我們現在手邊的可靠證據,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來看,大多數學生都沒有掌握這個概念。鼓近,經濟學家保羅
· 費雷羅(Paul Ferraro )和勞拉 · 泰勒( Laura Taylor
)向幾組學生提出了上述克萊普頓/迪倫問題,看看他們能否做出正確回答。他們出的是選擇題,只有 4 個答案: a . 0 美元 b ,
10 美元 c . 40 美元 d . 50 美元
你的選擇呢?

看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是每本書都有它的優點與缺點,多看優點部分,擇其善者而從之。
〔書要這么讀——《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8. 《牛奶可樂經濟學》為哪些日常生活中問題提供了經濟學的解答

舉例:

1.為什麼筆記本電腦能在任何國家的供電標准下運作,其他大部分電器卻不能?

在筆記本的生產初期,其購買者大多是需要帶著它們國內外到處出差的商務人士。對這些人來說,在國際航班上帶著沉重的變壓器,實在是一種無法接受的負擔。所以,筆記本電腦生產商從一開始就在電腦里內置了變壓器。

2.為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里賣,可樂卻裝在圓瓶子里賣?

原因之一可能是,軟性飲料可樂類大多是直接就著容器喝的,所以,由於圓柱形容器更趁手,抵消了它所帶來的額外存儲成本。而牛奶卻不是這樣,人們大多不會直接就著盒子喝牛奶。

在超市裡,大多數軟性飲料都是放在開放式貨架上的,這種架子便宜,平常不存在運營成本。但牛奶則需專門裝在冰櫃里,冰櫃很貴,運營成本也高。所以,冰櫃里的存儲空間相當寶貴,從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裝牛奶的收益。

3.為什麼硬幣上的人像都是側面像,紙幣上的人像卻是正面像?

簡單的說,盡管畫家大多偏愛正面肖像,可金屬雕版中存在的技術難題,使得人們難以在硬幣上畫出辨識度高的正面肖像。硬幣上可供作畫空間一般不過4厘米見方,由於精細度不夠,很難畫出一張能叫人輕易辨識的正面肖像。反之,如果只畫側面像,要認出主體來就容易多了。要在硬幣上畫出足夠精細的正面肖像,技術上辦得到,但費用極為可觀。同時,隨著硬幣的流通,精緻的細節很快就會磨損掉,且正面肖像的精細和復雜,能防止製造偽鈔。


《牛奶可樂經濟學》是2008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管理學院的教授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H Frank,他喜歡在自己的課堂上給學生布置「博物經濟學作業」,讓學生寫小短文,提生活中的問題,並以經濟學的視角做出回答。經過幾年的積累,這些問題被收集成冊,作者便從中提取了100多個事例編輯成本書,教會讀者用經濟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並在不同的環境下巧妙地應用經濟學原理,與此同時,體驗到作為「經濟學家」美妙之處。

9. 《牛奶可樂經濟學》對於我們有什麼現實價值

閱讀價值:

《牛奶可樂經濟學》將枯燥無味的經濟學理論原理變得通俗易懂、詼諧有趣,深入淺出地引入知識,引發讀者對經濟學的興趣並教會讀者嘗試著以書中所講的方法深入地觀察和思考身邊的問題,對於人們來說,能教給我們知識的書有很多,但是教會我們思考方式的書並不對,《牛奶可樂經濟學》就是這樣一本為數不多的書籍,書中內容並不會僅僅展示給我們幾個簡單的案例,作者會進而從成本效益原則、法律法規定律、市場競爭機制等各個方面入手,再進一步深入探討問題的根源。


10. 牛奶可樂經濟學到底怎麼樣~

如果只是想大體了解一下經濟學的話,《牛奶可樂經濟學》或《弗里德曼的生活經濟學》,這兩本書都介紹了經濟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因而比較有趣

網路有介紹:http://ke..com/view/1615620.htm

可供下載鏈接方式
http://jb.sznews.com/page/1161/2008-04/19/C05/20080419C05_pdf.pdf

閱讀全文

與牛奶可樂的經濟學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