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原理生產成本有關問題

經濟學原理生產成本有關問題

發布時間:2020-12-22 04:35:55

㈠ 各位親們,求電大西方經濟學本科兩題答案,可以發我QQ郵箱[email protected]。灰常感謝。

http://wenku..com/view/813ba24c102de2bd960588aa 拿走不謝

㈡ 經濟學原理生產與成本課後復習題5怎麼寫

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到總成本的增量。這里的邊際成本是增加一位乘客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賣給這位乘客票前的總成本就是10萬美元了)——所以他的邊際成本就是這位額外的乘客將免費消費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軟飲料的的成本。
主要看括弧裡面的內容,你就會明白為什麼了。因為不會因為多賣了一張票會多燒多少油的,成本是很低的。你也可以反過來想想,如果不賣給他票會少賺了多少錢,就知道為什麼是有利可圖了。
「雖然一位乘客飛行的平均成本是5 0 0美元」,這句話有誘惑性——如果仍有10個空位就起飛的話,那麼已經賣到票//的乘客的成本就不是500了,應該是10萬/190.

㈢ 為什麼在經濟學原理中的企業單位商品製造成本會隨著數量的增加而成線性上升

成本是曲線。邊際成本與平均成本在下降階段相同,在上升階段時,邊際成本在平均成本上方。

希望採納

㈣ 用經濟學原理分析企業的利潤為0時廠商還繼續生產的原因

即使利潤為0,但是邊際成本小於他的平均可變成本,從長遠看來它還是有利可圖的,所以廠商還是會繼續生產的。

經濟學的利潤包括正常利潤和經濟利潤(經濟利潤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超額利潤,或者說是超過正常水平的利潤)。經濟利潤為0,不是說企業沒有利潤,而是說企業沒有超額利潤,也就是它的利潤水平和其他行業一樣。
在完全競爭市場中,由於企業進入或退出不受任何限制,所以當某個行業有超額利潤時,其他企業會進入該行業,以獲得經濟利潤。結果行業供給會增加,均衡價格下降,經濟利潤逐漸減少,直至為0。如果虧損(不能獲得正常利潤),那就會有企業退出該行業,行業供給會減少,均衡價格上升,直至獲得正常利潤(經濟利潤為0)。所以,完全競爭市場長期企業的經濟利潤為0。
在完全競爭市場中,長期均衡的條件是:長期邊際成本(LMC)=長期平均成本(LAC)=長期邊際收益(LMR)=市場價格(P)。根據這個條件也可以看出,完全競爭市場長期企業的經濟利潤為0。

㈤ 生活中有什麼現象能夠解釋機會成本這種經濟學原理

生活中處處都存在機會成本

比如我在回答這道題時耗用了時間,我的機會成本就是回答其他題目可以帶來的收益。

一個人花錢買一套房子,他的機會成本就是用買房子的錢做其他事情可能帶來的收益。

機會成本是指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機會成本通常包括兩部分:
1、使用他人資源的機會成本,即付給資源擁有者的貨幣代價被稱作顯性成本。
2、因為使用自有資源而放棄其他可能性中得到的最大回報的那個代價,也被稱為隱性成本。

㈥ 曼昆經濟學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第五版)。 13章生產成本:長期成本曲線怎麼由短期成本曲線形成

曼昆的抄教材我還沒有看過,不過高鴻業上面這樣解釋的:企業在長期所有生產要素都可以調整,而長期總是包括無數個短期的生產函數,對於所有短期生產曲線的包絡線就是長期生產曲線,
長期曲線和短期曲線的切點就是企業選擇的生產位置,這個切點的SMC就是長期的LMC的位置,把所有切點的SMC位置連到一塊就是LMC,至於為什麼長期成本曲線呈u型,主要是由於生產規模報酬遞減,(希望幫到你,)
第二個很簡單,很明顯邊際成本小於邊際收益,也可以比較AC以下的面積,即成本;p以下 的面積,即收益,後者很明顯大於前者
沉沒成本就相當於你潑出去的牛奶,不管怎樣都收不回來了,所以在決策的時候,不能考慮已經損失的牛奶了。

㈦ 經濟學基本原理有哪些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一:人們面臨交替關系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為了得到一件東西,通常不得不放棄另一件東西。作出決策要求我們在一個目標與另一個目標之間有所取捨。

學生面臨如何分配學習時間的交替,父母在購物,旅遊和儲蓄間面臨交替,社會面臨效率與平等的交替。

--

效率:社會能從其稀缺資源中得到最多東西的特性。

平等:經濟成果在社會成員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很多情況下,某種行動的成本並不像乍看時那麼明顯。

一種東西的機會成本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

考慮上大學的決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為即使不上大學,也要租房和吃飯。最大的成本是時間,如果把上大學的時間用於工作,能賺到的工資就是上大學最大的單項成本。

因此,很多正值上大學年齡的職業運動員如果放棄運動而上大學,可能每年少賺幾百萬美元,因此他們上大學的成本比普通人高得多。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職業運動員一定要退役後才去上大學的原因。

--

機會成本:為了得到某種東西所必須放棄的東西。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許多決策涉及到對現有行動計劃進行微小的增量調整,經濟學家把這些調整稱為邊際變動。

假設一架200個座位的飛機飛一次的成本是10萬美元,每個座位的成本是500美元,有人會說:票價決不應低於500美元。但是當飛機即將起飛時仍有10個空座,在登機口等退票的乘客願意支付300美元買一張票,應該賣給他嗎?當然應該。如果飛機有空座,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微乎其微。雖然一位乘客飛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是邊際成本僅僅是這位額外的乘客將消費的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飲料而已。

只有一種行動的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一個理性決策者才會採取這項行動。

--

邊際變動:對行動計劃小的增量調整。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四: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貿易使每個人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通過與他人交易,人們可以按較低的價格買到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

經濟中每個家庭都與其他所有家庭競爭,但是把你的家庭與所有其他家庭隔絕開來並不會過得更好,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的家庭就必須自己種糧食,做衣服,蓋房子。

國家和家庭一樣也能從相互交易中獲益。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五: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貿易使每個人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通過與他人交易,人們可以按較低的價格買到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

經濟中每個家庭都與其他所有家庭競爭,但是把你的家庭與所有其他家庭隔絕開來並不會過得更好,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的家庭就必須自己種糧食,做衣服,蓋房子。

國家和家庭一樣也能從相互交易中獲益。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辦法

在一個市場經濟中,中央計劃者的決策被千百萬企業和家庭的決策所取代。這些企業和家庭在市場上相互交易,價格和個人利益引導著他們的決策,他們彷彿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場結果。

價格指引這些個別決策者在大多數情況下實現了整個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結果。

市場經濟:當許多企業和家庭在物品與勞務市場上相互交易時通過他們的分散決策配置資源的經濟。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政府幹預經濟的原因有兩類:促進效率和促進平等。

經濟學家用市場失靈這個詞來指市場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

市場失靈的一個可能原因是外部性。污染的例子:如果一家化工廠不承擔排放煙塵的全部成本,它就會大量排放。

另一個可能原因是市場勢力。假設鎮里只有一口井,這口井的所有者對水的銷售就有市場勢力。

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並不意味著它總能這樣。

市場失靈:市場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

外部性:一個人的行動對旁觀者福利的影響。

市場勢力:一個經濟活動者對市場價格有顯著影響的能力。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用什麼來解釋各國和不同時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別呢?答案之簡單出人意料之外。幾乎所有生活水平的變動都可以歸因於各國生產率的差別:一個工人一小時所生產的物品與勞務量的差別。同樣,一國的生產率增長率決定了平均收入增長率。

生產率:一個工人一小時所生產的物品與勞務量。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九: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通貨膨脹是經濟中物價總水平的上升。

什麼引起了通貨膨脹?在大多數嚴重或持續的通貨膨脹情況下,罪魁禍首結果總是相同的:貨幣量的增長。當一個政府創造了大量本國貨幣時,貨幣的價值下降了。

通貨膨脹:經濟中物價總水平的上升。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人們通常認為降低通貨膨脹會引起失業暫時增加。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這種交替關系被稱為菲利普斯曲線。

當政府減少貨幣量時,它就減少了人們支出的數量。較低的支出與居高不下的價格結合在一起就減少了企業銷售的物品與勞務量。銷售量減少又引起企業解僱工人,就暫時增加了失業。

菲利普斯曲線: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㈧ 山寨現象的經濟學分析及治理(也用經濟學原理)

它是一種創新 因為新的晶元 使得總成本便宜 開發也容易得多 質量和質保版做起來也安全得多權 所以很有市場競爭力
試想一人 做出一目前市場價格很貴產品的創新性產品 價格一直往下跌 那他不是發了 就跟當年袁隆平一樣.
現有的大企業 比如TCL 長紅 康佳 到那時 也是傳統企業了 他要不阻止新技術的應用,要不投入新技術的懷抱,2中結局,不然他將被淘汰出局!
國家顯然應鼓勵創新!讓這個產品沖擊世界市場佔領世界市場!於是中國人賺錢了 ,中國在這個行業崛起了!

㈨ 經濟學原理的一道題:若生產函數是Q=KL2, 其中K=100, L的價格PL=500(美元), 所以成本函數是什麼

解答:
成本來函數C=PL*L+PK*K,MPK/PK=MPL/PL(PK,PL分別是資本自和勞動的價格;MPK,MPL分別是資本和勞動的邊際產量),生產達到均衡時:MPK/PK=MPL/PL
MPK=dQ/dK=L2,MPL=dQ/dL=2KL.帶入均衡方程得:L2/PK=2KL/PL,簡化得PL*L=2PK*K.
成本函數C=PL*L+0.5PL*L=1.5PL*L=750L.(PL=500帶入)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原理生產成本有關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