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第一次

經濟學第一次

發布時間:2020-12-22 03:58:50

1. 西方經濟學第一次作業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 3.0 分,共30.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經濟學中所說的長期與短期的劃分依據是
( B )
時間的長短

以所有生產要素能否得到調整為界限

以實際產量能否達到計劃產量為界限

以兩年為界限

隨著產量的增加,固定成本
( C )
始終保持不變

在開始時下降,然後上升

在開始時上升,然後下降

在開始時保持不變,然後下降

對化妝品需求的減少是指
( B )
收入減少引起的減少

價格上升而引起的減少

與需求量減少含義相同

價格下降而引起的減少

在計算國民生產總值時
( B )
包括物品和勞務的價值,包括中間產品的價值

包括物品和勞務的價值,不包括中間產品的價值

只包括物品的價值,不包括勞務和中間產品的價值

只包括勞務的價值,不包括物品和中間產品的價值

在以下三種情況中,貨幣乘數最大的是
( D )
法定準備率為0.06

法定準備率為0.05

法定準備率為0.04

法定準備率為0.03

中央銀行提高貼現率會導致
( C )
貨幣供給量的增加和利息率的提高

貨幣供給量的增加和利息率的降低

貨幣供給量的減少和利息率的提高

貨幣供給量的減少和利息率的降低

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是
( C )
資源配置

資源利用

單個經濟單位如何實現利益最大化

國民收入的決定

當汽油的價格上升時,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對小汽車的需求量將
( A )
減少

不變

增加

難以確定

均衡價格是
( A )
供給與需求相等時的價格

固定不變的價格

支持價格

限制價格

下列各種商品中價格彈性最大的是
( D )
麵粉

大米

住房

化妝品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每小題 5.0 分,共20.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富有價格彈性,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CD )
價格上升,總收益減少

不管價格怎麼變化,總需求量不變

價格下降,總收益增加

總收益與數量沿同方向變化

2. 假如黃瓜是蕃茄的替代產品,若黃瓜價格上升,則
( ACD )
黃瓜的需求曲線左移

黃瓜的供給量上升

農民會種更多的蕃茄

蕃茄的需求曲線右移

3.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BC )
廠房設備投資的利息是可變成本

商標注冊費是可變成本

購買原材料的支出為不變成本和可變成本

補償機器設備無形損耗的折舊費是不變成本

下列有可能會導致均衡價格下降的有
( ABC )
需求和供給都增加

需求和供給都減少

需求減少,供給增加

需求增加,供給減少

三、判斷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 5.0 分,共50.0分。

兩種生產要素最適組合點就是無差異曲線與消費可能線的切點。
(正確)
在任何投資決策中都要應該考慮機會成本。
(正確)
在短期內,所有生產要素均不能調整。
(錯誤)
產品有差別就會存在就會一定程度的壟斷。
(正確)
在一個較為完善的市場經濟中,價格的調節可以使資源配置達到最優狀態。
(正確)
在無差異曲線與消費可能線的交點上,消費者所得到的效用達到最大化
(錯誤)
農產品的需求一般來說是缺乏彈性的,所以當農產品價格上升時,農民總收益將增加。
(正確)
一件商品的效用就是它的使用價值,所以是可以客觀評價的
(錯誤)
只要總產量減少,邊際產量一定是負數。
(正確)
壟斷因素對市場只會存在不利,所以我們要盡量消除
(錯誤)

2. 經濟第一次綜合和第二次綜合比較

第一次經濟學理論大綜合:《政治經濟學原理》 約翰.穆勒 1848年出版《政治經濟學原理》。穆勒首先重申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研究財富的生產和分配規律,而財富則是具有效用和交換價值的物品,然後闡述了他的生產理論和分配理論。
其《政治經濟學原理》共分五編。
第一編,生產理論大體上包括三部分:生產要素論;「決定生產要素生產力程度的原因」的理論;「生產增長規律」,論述的是勞動、資本和土地的增長規律。
第二編,分配理論繼承了亞當.斯密以來把社會階級劃分為工人、資本家、地主三大階級和把收入劃分為工資、利潤、地租的傳統觀點,並依次考察了分配的決定法則和變動規律。
第三編,交換。穆勒認為價值問題是一個交換領域的問題:把價值歸結為交換價值,把價格視為價值的貨幣表示;物品的價值取決於效用和稀缺,物品的交換價值取決於供給和需求。
第四編,社會進步對生產和分配的影響。
第五編,論政府的影響。他主張由國家政策來調節收入的分配。
穆勒的理論體系大體上綜合了亞當.斯密以來的前人和同時代人的經濟學說,在《政治經濟學原理》里一方面盡量維護亞當.斯密的經濟自由理論,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改善資本主義制度的方案。換言之,穆勒字基本上維持「看不見的手」的原理的同時,提出改善資本主義運行的政策建議。自出版後的半個世紀里,被資產階級經濟學界視為經濟理論的經典而名揚海外,奠定了穆勒作為古典經濟學的集大成者的歷史地位。

第二次經濟學理論大綜合:《經濟學原理》 阿爾弗里德.馬歇爾1890年出版《經濟學原理》是劍橋學派(新古典學派)創始人馬歇爾的代表作,被認為是繼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之後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之一。20世紀30年代以前,支配著英美經濟學論壇。
《經濟學原理》,宣傳漸進改良,採用折衷主義方法,綜合各種經濟學理論,尤其在英國古典經濟學的形式下,吸收邊際效用學說,因而其理論被稱為新古典經濟學。
全書分六編。
第一編,導言。把經濟學定義為研究財富及人類慾望關系的一門應用科學,認為其目的在於解救貧困和增進福利。
第二編,若干基本概念,說明財富、價值、土地、所得、工資、地租、利息、利潤等基本概念。
第三編,論慾望及其滿足,論述消費理論。
第四編,生產要素——土地、勞動、資本和組織,論述生產理論。
第五編,需求、供給與價值的一般關系。
第六編,國民收入的分配,論述分配理論。
《經濟學原理》的核心是均衡價格論。馬歇爾以英國古典經濟學中生產費用論為基礎,吸收邊際分析和心理概念,論述價格的供給一方;又以邊際效用學派中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為基礎,對其進行修改,論述價格的需求一方,認為商品的市場價格決定於供需雙方的力量均衡,猶如剪刀之兩刃,是同時起作用的,從而建立起均衡價格論。馬歇爾分析了均衡價格的三種形式:暫時的、短期的和長期的均衡價格,研究了生產成本的三種情況:遞增成本、遞減成本、不變成本,提出了「彈性」理論、生產者剩餘和消費者剩餘概念,並建立了供給曲線、需求曲線及其公式。馬歇爾還用均衡價格分析方法論述了工資、利息、利潤、地租,它們分別是勞動、資本、企業家能力和土地的均衡價格。馬歇爾的均衡價格論是靜態局部均衡分析的典型。《經濟學原理》集19世紀70年代以後西方經濟學發展之大成,並為西方經濟學中的微觀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3. 《西方經濟學》第一次作業

1、李雷的收入減少了,結果他買了更多的土豆,土豆是無法確定。回
2、供給曲線是表示一種物品答價格與供給量之間關系的圖形。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是因為在其他因素不變時,價格上升,供給量上升。

3、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是因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價格上升,需求量會減少。
4、如果政府對豪華轎車徵收5000元的稅,那麼一般說來,消費者所支付的價格的上漲幅度是大於 5000元

4. 經濟學第一次綜合指什麼

經濟學的源頭是"古典經濟學" 代表人物是亞當斯密 提出了"看不見的手"
古典經濟學的很多分歧 在穆勒那裡得到綜合 這是經濟學歷史上第一次綜合 成果是"勞動價值論"

5. 經濟學第一次作業答案

同學,各個專業的作業,要是需要做,加一下本人。俺做。

6. 在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第一次提出勞動價值論的基本觀點的是誰

在馬克思之前關於勞動創造價值這一思想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的古典經濟學家,其中以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威廉·配第(W. Petty)、亞當·斯密(A. Smith)、大衛·李嘉圖(D. Ricardo)的研究成果最具代表性.
威廉·配第在《賦稅論》(1662)中,首次提出了「自然價格」、「自然價值」、「政治價格」、「實際的市場價格」術語,其中,「自然價值」指的就是價值.他認為,自然價格就是用貨幣表示的自然價值,即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它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並開始用勞動時間來測量商品價值量.威廉·配第最先提出了勞動價值論的一些根本命題,第一次有意識地把商品價值的源泉歸於勞動,奠定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但他只是提出了關於價值范疇最初形態的概念,相關范疇和不同概念之間仍存在混淆.例如,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區分,交換價值與價格的區分,創造價值的勞動和創造使用價值的勞動等.
亞當·斯密在其所著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1776)中,對勞動價值論做了更加深入的微觀分析,進一步發展了勞動價值論.他明確區分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概念,並確認勞動決定商品的價值,認為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但他同時又提出了三種收入價值論,其本質為生產費用論,脫離了勞動價值論的體系,他認為商品的價值不由耗費的勞動決定,而是由能購買到的或能支配的勞動決定,並且「工資、利潤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換價值的三個根本源泉」.這種錯誤的觀點一度被後來的很多主流經濟學家奉為圭臬,故被馬克思稱為「斯密教條「.
大衛·李嘉圖在1817年發表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發展了勞動價值論的科學體系,首先他接受了斯密關於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區分,但批評了他同時用耗費勞動和購買勞動說明價值決定,並批評了三種收入決定價值的觀點.他在勞動決定商品價值的基礎上,分析了勞動量與商品價值量間的關系,區分了直接勞動與間接勞動,另外,他認為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可以說,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在價值論方面的最高成就,被馬克思稱為「用勞動時間確定價值的學派領袖」.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第一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