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間題是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間題是

發布時間:2020-12-22 03:16:09

Ⅰ 二、多選題 1.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 ) 謝謝了


1.D 需求增加使價格和數量同時增加,供給增加使數量增加而價格下降。兩者同時增加時,顯然,數量增加,價格是上升還是下降,取決於需求、供給增加幅度
2.C
3.C 實證經濟學是指描述、解釋、預測經濟行為的經濟理論部分,又稱為描述經濟學
4.C
5.D
6.C 彈性e>1富有彈性 e<1缺乏彈性。可求得e=5/7<1,顯然為缺乏彈性
7.D
8.B 豬肉與雞蛋是替代品,豬肉價格上升,雞蛋價格不變,豬肉變的昂貴了,因此減少對豬肉的消費而增加對雞蛋的消費
9.A 預算線表示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價格給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購買到的兩種商品的各種組合
10.C 機會成本指使用相同生產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理發既花了錢又花了時間
11.B
12.C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邊際效用先增後減,達到最大值後開始遞減,減為零時,總效用達到最大,即效用最大化。邊際效用繼續減少變為負時,總效用開始減少

1.ACD 完全理性即「經濟人」或「理性人」
2.AB
3.BCD
4.ABCD
5.BCD

謝謝墨者§學狸的指正,那個需求、供給的問題確實是疏忽了

Ⅱ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經濟學的方法,有兩個層次的含義。一是指經濟學的方法論基礎,或哲學基礎。就這個含義來說,資產階級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有著不同的方法論。一般來說,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方法論基礎是反歷史主義的、形而上學的、唯心主義或機械唯物主義的。當然,這並不排斥有些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某些內容,由於尊重客觀事實和經濟現象的本質聯系,也會不自覺地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方法論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個方法論要求實事求是地、從矛盾的發展變化中、從事物的相互聯系中研究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經濟關系。同樣,這也不排斥某些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或者某些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著作,由於對實際情況調查研究的不深入或認識上的主觀片面,有時也...

Ⅲ 經濟學研究的三個基本問題是什麼

1、生產什麼以及生產多少。生產電視還是生產電腦、生產大炮還是生產黃油(希特勒的選擇是:寧要大炮不要黃油);生產多少台電視機、多少台電腦,用多少資源生產大炮,用多少資源生產黃油。

2、怎樣生產,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生產這么多的產量與勞務,與生產方式,技術水平直接有關。

3、為誰生產。生產出來的產量和勞務用什麼樣方式分配到社會的各個成員中,即怎樣分配。

Ⅳ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生產什麼,是資源應該如何配置的問題;為誰生產,是分產品如何分配的問題;怎麼生產,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在解決問題1的前提下,如何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問題,即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問題即產出;二是從增長角度看,就是技術進步對於產出或效率提高作用問題。
經濟學是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同一的客觀規律。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研究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用科學方法自覺從整體上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新常態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新常態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新常態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Ⅳ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不同時期側重點不同,1、以個體經濟行為的"需求與資源的內矛盾"作為經濟學基本問題,發現了市容場的"邊際利益均衡機制",誕生了新古典主義經濟學; 2、以" 再生產流程問題"為經濟學基本問題,發現了社會再生產流程的"貨幣流量機制",誕生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3、以"生產關系的根源和本質"作為經濟學基本問題,導致了對資本的歷史運動規律的發現,誕生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4、以「市場資源配置」為經濟學基本問題,是現代市場經濟學。

Ⅵ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

經濟學的基本問題是經濟規律。因為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

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6)經濟學研究的基本間題是擴展閱讀:

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古代經濟學家看來,所謂經濟,就是創造價值滿足人的需要的功利活動,所謂經濟學就是教人創造價值滿足人的需要的經世致用的學問。

但隨著後來經濟的發展、貿易的出現、經濟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產生出商品經濟,發展出市場經濟,提升為知識市場經濟,衍生出虛擬經濟;經過西方古典-新古典-新興古典經濟學家與時俱進線性抽象的一路折騰一路演化,價值逐步異化為價格,異化為金錢,經濟活動逐步異化為賺錢,經濟學也就逐步異化為教人怎樣賺錢,包括怎樣投機賺錢。

古希臘在經濟思想方面的主要貢獻中,有色諾芬的《經濟論》,柏拉圖的社會分工論和亞里士多德關於商品交換與貨幣的學說。

色諾芬的《經濟論》,論述奴隸主如何管理家庭農庄,如何使具有使用價值的財富得以增加。色諾芬十分重視農業,認為農業是希臘自由民的最好職業,這對古羅馬的經濟思想和以後法國重農學派都有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現代經濟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學



Ⅶ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

人的慾望及其滿足說。
西斯蒙第和羅雪爾都曾提到過經濟學研究的是「人」。但他們所講的人的概念比較含糊。
主觀經濟學派的先驅者馬斯夏在(經濟和諧)中明確指出,「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是人」,並解釋說,「慾望、努力、滿足,這就是經濟觀點中的人」。
奧地利的門格爾則明確把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規定為人的慾望及其滿足。他把經濟學分為應用經濟學、歷史統計經濟學和理論經濟學,他在(國民經濟學原理>中指出,理論經濟學研究的是人類為滿足其慾望而展開其預籌活動的條件。龐巴維克和維塞爾依然都把人的慾望及其滿足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傑文斯也指出,經濟學為人快樂與痛苦的微積分學。

Ⅷ 經濟學研究的兩大基本經濟問題是什麼

其實,這個問題不大好回答。不妨這樣理解。西方經濟學基礎就是微觀回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答
可以認為是經濟學研究的兩大基本問題。
其中,微觀經濟學就是資源配置問題。
而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經濟的增長與穩定。
兩者構成了西方經濟學的整個框架,所有經濟學問題基本圍繞以上的問題來進行。

Ⅸ 政府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政府經濟學有新、舊之分。所謂舊政府經濟學就是財政學,財政學的研究范圍主要集中在政府的財政收支上,特別是專注於稅收問題。新政府經濟學是指嚴格意義上的政府經濟學,是從財政學發展過來的,「是拓展了財政學,或者說,政府經濟學是從更高、更廣的視野來研究的財政學」。因此,財政學是政府經濟學的前身,政府經濟學是財政學的繼承與發展。政府經濟學的產生表明比財政學更完整和更系統的學科體系已經形成。因此,政府經濟學必然包括財政學的研究內容,二者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但是,二者又有以下明顯的不同:(1)在學科體繫上,傳統的財政學無法把市場機制和非市場機制的資源配置統一到帕累托效率狀態,事實上是忽略甚至排斥市場機製作為先決條件研究政府的經濟行為。在政府經濟學中則建立起了兩者結合的理論模型。(2)傳統財政學把政府決策作為既定事實予以首肯,國家和政府被擬人化了,因此,國家的意志和政府的決策是被作為外生變數來研究的。在政府經濟學中,國家(政府)則是一個組織系統,國家的意志和政府的決策是由一套政治程序決定的,並且運用新古典分析方法分析政治程序的經濟效應。(3)傳統財政學側重對政府財政收支形式和過程的研究,尤其對財政收入予以的關注。政府經濟學重視政府財政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的研究,並特別強調政府財政支出的經濟分析,因為政府支出是政府行為的成本,更能體現政府決策和行為的意圖。財政學是政府經濟學的起點。追溯財政學的發展過程,有助於加深對政府經濟學的了解。財政分配現象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就出現了,它隨著國家的產生而形成。隨著財政分配活動的不斷進行,古代的中外理財學家提出過許多精闢的財政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中國古代理財學家的經典論述匯集成了內容豐富的中國財政思想史冊,形成了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如,關於財政與經濟的關系,古代理財學家的認識即頗為深刻,周朝即有對國家理財之道的闡釋,「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漢代總結秦王朝橫征暴斂、民不聊生、政權傾覆的慘痛教訓,論證並實施「輕徭薄賦」的政策,造就了「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而不可食。」的民安國富的盛世。在稅收調節方面,有「寓禁於征」的稅收調節生產流通的思想。在財政收支管理方面,既有周公的「量入為出」的原則,也有唐代楊炎的「量出為入」的主張。但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制,這些財政思想是不系統、不完整的,尤其是沒有把財政分配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進行研究,而僅僅作為「官房學」、國家理財學存在。正如馬克思所說,在亞當·斯密之前,「全部財政學都純粹是國家的;國家經濟被看作全部國家事務的一個普通部分,從屬於國家本身」。把財政分配作為專門的研究對象,形成系統的財政學說,至今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威廉·配第(W.Petty,1623-1687年)於1663年出版了《賦稅論》,詳細論述了各種公共經費,各種征稅方法,政府籌集資金的方式和手段,為財政學的創立奠定了基礎。古典學派的傑出代表亞當·斯密(AdamSmith,1723-1790年)在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及其原因的研究》(亦稱作《國富論》)中,在運用價值、貨幣、價格、社會分工、交換、工資、利潤、地租等一系列經濟范疇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進行分析說明的基礎上,專門列出一篇(「第五篇」)研究財政問題,論述了君主或國家的費用(「經費論」)、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收入論」)和國債問題(「國債論」或「平衡論」),從而創立了財政學。亞當·斯密之後,財政學從政治經濟學中逐步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學科。這一時期的財政學也被稱為舊公共經濟學。財政學因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而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重點研究的是財政收支本身及財政收支對經濟的有限影響,而對財政收支的研究又集中於對稅收的研究,這是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密切聯系的。18世紀是新興的資產階級開始興起,逐步登上政治舞台的時代。亞當·斯密等人所創立的古典經濟學是自由資本主義的學術結晶,其理論基礎是「自由經濟」,主張「最好的政府便是最少的干預」。這反映了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封建殘余對其的制約,放手擴展市場的內在需要。20世紀初,自由資本主義演變為壟斷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逐漸暴露。經濟危機開始周期性地襲擊和破壞資本主義經濟,克服和消除危機成了西方國家經濟學家孜孜以求的研究目標。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使經濟學發生重大變革。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M.Keynes)在其名著《利息、就業與貨幣通論》一書中對自由經濟提出質疑,主張國家(政府)對經濟的全面干預。美國羅斯福總統推行的新政(NewDeal)為凱恩斯的國家干預論提供了完整的注釋和成功的典範。在理論和實踐的推動下,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政府的經濟活動和作用日益擴大,從單向的財政收支擴展到對經濟的管理和調控,政府直接介入生產領域並形成一定規模的公共企事業和公共生產,政府收支規模也較前大大擴大。這為財政學提出了許多新的研究課題。這些課題主要有:第一,要搞清公共部門應該從事哪些活動以及這些活動是如何組織的;第二,盡可能地理解和預測政府經濟活動的全部結果;第三,評價政府的各種經濟政策。很顯然,這都不是財政學所能回答的。於是公共(政府)經濟學便應運而生。上述三個問題也就成為公共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內容。1959年,美國經濟學家馬斯格雷夫(RichardA.Musgrave)出版了《財政學原理:公共經濟研究》(TheTheoryofPublicFinance:AStudyonPublicEconomics)。該書首次引入了「公共經濟」這一概念。馬斯格雷夫在該書的一開始就指出:「的確,我一開始就不願把本書看作是對財政理論的研究。從很大程度上說,問題不是財政問題,而是資源利用和收入分配問題……因此,最好把本書看成是對公共經濟的考察。圍繞著政府收入—支出過程中出現的復雜問題,傳統上稱為財政學。……雖然公共家庭(政府)的活動涉及到收入和支出的傾向流量,但基本問題不是財政問題。它們與貨幣、流動性和資本市場無關,而是資源分配、收入分配、充分就業以及價格水平穩定與經濟增長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把我們的經驗看成是研究公共經濟的原理,或者更准確地說研究的是通過預算管理中出現的經濟政策問題」。在馬斯格雷夫的帶動下,許多著名財政學家如費爾德斯坦(M.S.Feldstein)、斯蒂格利茨(J.E.Stiglitz)、阿特金森(A.B.Atkinson)、傑克遜(P.M.Jackson)等紛紛將自己的著述改稱為公共經濟學或公共部門經濟學。近幾十年來,西方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福利經濟學的發展為政府經濟學的發展提供了理論的支持。政府經濟學的發展不僅體現在內容上比傳統的財政學有很大拓展,如研究公共經濟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合理范圍的界定,研究政府選擇和政府決策的內容及其政治程序的經濟效應,注重具體分析政府收支的社會經濟效應,重視研究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調控與管理,重視政府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把公共生產及其定價、公共提供與公共生產的關系等問題引入政府經濟學的研究等等,而且體現在研究方法的改進、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結合,注重數理分析,增加實證考察和案例分析等方面,使研究更為具體深入。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研究的基本間題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