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推薦幾本經濟學哲學類書
哲學的話 《大問題》和《蘇菲的世界》《寫給大眾的西方哲學》都不錯,我最推專薦《屬大問題》。
經濟學的話 去圖書館找一下比較暢銷的西方經濟學教科書(一定要外國人寫的哦)就可以了。不推薦看一些所謂的 百姓經濟學 身邊的經濟學之類的書,看完還是一知半解的,不成體系,還有誤導之嫌。只有看看成體系的教科書才能真正理解經濟學,而且現在的教科書(主要指西方人寫的)都很容易自學了。
B. 先學經濟學後學哲學
邏輯學 要最先學 邏輯基礎 就行 不用太深入 研究 一下 形式邏輯就可 數理邏輯 先不用專學屬
然後 心理學 和 哲學 這兩類 需要 相對應 的 網路詞典 然後需要 哲學發展史 和 心理學發展史
先在 宏觀輪廓上 了解一下 然後 按照 時代發展/思潮發展 慢慢展開 遇到不了解的 概念 就 查網路詞典.
經濟學 放在最後就行.
ps 我也是自學的邏輯 哲學 和心理學.感覺很受用.這三個學科 相互之間有聯系
C. 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經濟學基本原理
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關於勞動創造商品價值及商品生產、交換遵循價值規律的理論。其主要內容包括:第一,生產商品的同一勞動劃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而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是生產商品勞動的兩種形態,是同一勞動的兩個不同方面,不是生產商品的兩次勞動。第二,抽象勞動內在的屬性是生產商品過程中人類腦力或體力的支出(人類的一般勞動),其外在的屬性則是生產商品創造價值的勞動,其抽象勞動創造的價值則是商品經濟社會特有的經濟特徵。正如馬克思所述:在一切社會狀態下,勞動產品都是使用物品,但只是歷史上一定的發展時代,也就是生產一個使用物品耗費的勞動表現為該物的「對象的」屬性,即它的價值的時代,才使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第三,抽象勞動內化為商品的價值,外化為商品的交換價值。恰如馬克思所述:「我們實際上也是從商品的交換價值或交換關系出發,才探索到隱藏在其中的商品價值。」這種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平等交換勞動的社會關系正是以抽象勞動為內核。
很明顯,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強調了勞動在創造社會財富中的巨大作用,反映了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反映了馬克思對勞動人民的關愛和重視,這與他一貫以工農大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經濟學研究的起點和終點的階級立場和思想方法一脈相承。在馬克思研究勞動價值理論時,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革命剛剛完成,科技水平不高,社會分工不發達,生產主要依靠體力和生產資料投入,因而勞動與資本成為社會生產過程的基本要素,相應地工人階級與資本家階級構成了社會的基本經濟關系。由此可見,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關系的理論,目的在於劃清勞動與剝削的界限,揭露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對抗性矛盾的根源。
不可否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不僅揭示了19世紀中葉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行特點和基本矛盾,同時也揭示了商品經濟發展的規律。不過,它所揭示的只是商品經濟的一般規律,而不是商品經濟任何發展階段的具體規律。事實上,在商品經濟的不同發展階段,由於其所依存的生產技術水平乃至社會制度的不同,勞動價值論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同樣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條件下,勞動價值論也包括基本內容和展開內容,也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系統。但是,在經濟全球化和構建社會和諧社會的條件下,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展,科學的勞動價值論也應當「與時俱進」向前發展。一方面,和諧社會關於人與經濟的全面和諧,是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繼承與發展;另一方面,和諧社會的建設,也要以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為理論指導並不斷發展與豐富其理論體系,二者形成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發展機制。
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指以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內含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指導。
首先,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中所包含的價值決定和價值「轉形」的辯證統一思想,要求我國現實經濟中在個人收入分配上貫徹兩個原則,即堅持和貫徹按照社會主體即勞動者的權益進行分配的原則和按照客體即資本要素的貢獻進行分配的原則,並且是前者制約後者。
其次,勞動價值論是宣揚「以人為本」的理論。因此,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構建和諧社會體現在我國發展戰略的指導思想上,就要求改變一些地方單純追求增長率的指導思想,而形成以「富民」為根本特徵的新型戰略指導思想。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在經濟學說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崇高的歷史地位,是科學性,革命性和理論性的統一。但任何先進的科學理論,都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因而必須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作為科學的理論,必須新情況與時俱進,不斷進行豐富和發展,使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和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永不枯竭的理論之源。
深化對社會主義社會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的認識是時代的需要,它的重要的實踐意義之一,在於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我們黨已經是一個掌握著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執政黨要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必須具備堅定的階級基礎和廣泛的群眾基礎,也就是說,要能夠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並不斷壯大黨的隊伍,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正確認識我國社會階級結構的新變化,科學理解「勞動者」即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內涵。
D. 求哲學與經濟學的關系
在經濟學發展的早期階段, 經濟學和哲學是一體的,經濟學是哲學的, 哲學也是經濟學的。比如就經濟學的鼻祖亞當·斯密個人而言, 他首先是一位哲學家, 然後才是經濟學家, 最先為其贏得聲譽的著作是《道德情操論》, 先於經濟學名著《國富論》。亞當·斯密的好友休謨的《人性論》對《國富論》有著的深刻的影響, 《國富論》中著名的「 理性人」 假設就是基於哲學對人性的認識。「 理性人」 假設是現代經濟學研究的起點, 體現著亞當·斯密對人和社會的理解和認識, 有著深厚的哲學基礎。另一經濟學巨匠馬克思也是從學習哲學入手, 既是哲學家又是經濟學家。馬克思在經濟學意義上探討價值理論, 發展了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理論, 闡明私人佔有和社會化大生產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得出必須推翻資本主義以及一切私有制的邏輯性結論。其經濟學分析是為哲學意義上的社會結論服務的。此外功利主義的鼻祖邊沁也對經濟學產生過影響。比如經濟學中效用這一概念就是直接出自邊沁的理論。除此之外, 在邊際主義占據經濟學主流地位之前, 數學工具在經濟學研究中很少使用, 經濟學家對經濟的研究多是採用哲學性思維方法。可以說哲學一直是與經濟學相伴而行的。
現代學者通常認為, 經濟學最直接的哲學基礎是科學哲學。比如數理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就源於邏輯實證主義強調數量和計量表示的思想。「 波普爾哲學」 進入經濟學之後, 哲學上的邏輯保守方法論發展到一個高峰, 假說——— 演繹模型成為科學發現邏輯分析的重點, 理論、問題、命題、假說、輔助條件、初始條件的實證意義都被認真研究了, 經濟學研究側重於經濟學結論的推理和證偽過程, 經濟學結論應是可證實的或可證偽的, 或是不可證實或不可證偽的。之後, 科學哲學發展的過程中的每一次理論上的變革, 如歷史主義、庫恩的范示、科學實在論與反實在論、後現代科學哲學等, 都在經濟學研究的問題和研究方法上體現出來。科學哲學在工具主義批判、抽象前提的批判、邏輯符號主義批判、實證主義批判、行為主義批判、人本主義批判等方面顯示了哲學牽動經濟學範式革命的張力。科學哲學所研究的思維方法不斷滲透到了經濟哲學的思維中, 特別是當前後現代哲學的許多觀點直接溶入了經濟學思維, 許多大牌經濟學家已公開接受科學哲
學對經濟學的方法論指導。至此, 哲學對經濟學的指導變成了直接的、手把手的指導。
但是科學哲學又限制了經濟學的發展。在科學哲學的引導下, 從「 邊際革命」 開始, 經濟學的主流逐步背離了古典經濟學的學術精神和理論傳統,變得越來越技術理性化, 致力於建立更加簡化、更加精美的數理體系。結果經濟學雖然邏輯結構更加精緻, 但由於忽視了對人的本性的重視, 研究變得機械生硬, 缺乏哲學思維, 缺乏人文精神。客觀來講, 經濟學的數學化是一種科學進步, 為經濟學研究提供了強有力分析工具, 有助於更加深入地分析紛繁復雜的經濟行為和現象,因此不能否定數學工具在經濟學發展史上的巨大作用。但簡單地把人歸結成數學符號、用效率邏輯和數學計算來涵蓋社會經濟生活全部的做法, 顯然是值得反思的。
由此當今經濟學就面臨一個問題:經濟學和哲學怎樣耦合才能符合現實需要呢?法國學者博索特根據學科之間不同形式的結合, 將跨學科的類型分成三類:一是線性跨學科, 就是把某一學科的原理運用到另一門學科中去;二是結構性跨學科, 就是在兩門或兩門以上的學科的結合中產生出新的學科;三是約束性跨學科, 即在某一具體目標要求的約束下,實現多學科的協調和合作。
E. 什麼是經濟哲學
經濟哲學是對經濟生活和經濟學進行哲學反思的一門學科。
旨在通過經濟學和哲學的聯盟,發揮兩門學科的優勢,對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社會存在和發展問題進行整體性的綜合研究。經濟哲學的興起是經濟學和哲學相互融合和範式變革的產物。馬克思是將哲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的典範,他從哲學與經濟學的結合走向歷史的深處。
對於經濟哲學的學科性質,仍有不同認識:有的學者主張經濟哲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經濟系統;有的學者認為其研究對象是經濟理論的發展規律、經濟學的前提和基本概念;有的學者認為政治經濟學就是經濟哲學。
F. 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專業,這是啥!
政治學、經濟學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分析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相關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該學科涉及到整個社會發展極其重要的三個領域:哲學關繫到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經濟是社會發展的命脈,政治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核心方面之一。它要求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文化修養和身心素質教育,掌握基本的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知識,打好認識和研究方法論基礎,為今後的進一步學習提供支撐,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可持續發展。為政府機關、社會管理部門、財富創造部門和國內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輸送優秀人才。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專業就業方向該專業要求學生熟悉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的基礎知識和理論,了解經濟學、政治學與哲學的基本法律法規,了解相應學科的發展動態,且該專業畢業生可以到政府機關、社會管理部門、財富創造部門和國內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從事相關學術研究、教學、銷售經營、管理、咨詢策劃服務等工作。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就業前景本學科是一個受歡迎的跨學科本科和研究學位,課程內容由三個學科組成。首家提供PPE學位的高等院校是牛津大學,而這個科目更培養了一大批知名的畢業生,如澳大利亞總理托尼·阿博特、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和英國反對黨領袖艾德·米利班德。在1980年代,約克大學根據牛津的模式創立了自己的PPE學位;隨後,華威大學、曼徹斯特大學以及其他英國大學也爭相仿效。目前本專業為2010年新增專業,現國內只有北京大學(10001)元培學院開設了此專業。北京大學的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專業是北大為滿足中國高層次領導型人才的需要而設置的招生新專業,專業不對高考學生招生,只在北大元培學院內設立。
G. 政治經濟學和哲學的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最初出現的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如何使財富增長以及財富的生產和分配的規律。例如,斯密的《國富論》就是把國民財富的性質及其產生和發展的條件作為研究對象的。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人口和財富的比例問題是人們的物質福利問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由於它的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使得它們總是撇開財富的社會形式去研究財富的生產、分配和交換,研究物與物之間的關系。 馬克思和恩格斯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革命,科學地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明確指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不是物,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社會生產關系。社會生產關系的內在結構,即社會生產關系運動中生產和交換、分配、消費之間的關系,不是並列的,也不是互不相關的,而是辯證地運動著的。「生產既支配著與其他要素相對而言的生產自身,也支配著其他要素。」「一定的生產決定一定的消費、分配、交換和這些不同要素相互間的一定關系。」當然,生產就其單方面形式來說也決定於其他要素。但是,政治經濟學對社會生產關系的研究,必須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中去研究。 政治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生產關系(經濟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用馬克思自己的話說,就是:「從最廣的意義上說,是研究人類社會中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和交換的規律的科學」。在《資本論》第一卷序言中又指出:「我要在本書中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合同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為什麼政治經濟學要義研究生產關系為其研究對象呢? 1、物質資料的生產是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 ①、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我們知道,人們要生存,就要吃飯、穿衣、住房,就需要各種生活用品,但是,要得到這些東西,就要經過人們的生產活動,正如馬克思所說:「任何民族,如果停止了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所以,物質資料的生產是社會生活的基礎,也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只有在這個基礎上,人們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等其他方面的活動。這就是說,人類的一切活動都依賴於生產活動。因此,我們說:「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正因為如此,物質資料的生產就是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 ②、生產過程三要素 人們要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就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人的勞動、勞動對象、勞動資料。 人的勞動:就是指勞動者運用自己的體力和腦力改變自然使之適合人類需要的活動,或者可以說是勞動力的支出,也可以說是勞動是人的腦力和體力的耗費。這一要素是進行生產的主觀條件。 勞動對象:就是指被勞動加工的一切東西。勞動對象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界原來就有的東西,如,原始森林中的樹木,地下埋藏的礦石化石油等;另一類是以被人們加工過的東西,這一類也叫原材料,如織布廠用的棉紗,化工廠用的催化劑等。 勞動資料:也叫勞動手段,是指人們在勞動過程中,用來改造勞動對象的一切物質資料和物質條件。即除勞動對象以外的一切物質條件。它包括生產工具、生產建築物、道路、河流、倉庫等。在勞動資料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生產工具。生產工具的發展水平,是人類控制自然能力的尺度,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物質標志。正如馬克思所說:「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於生產什麼,而在於怎樣生產」。 從上述三要素,我們可以看出,任何一個生產過程,都是人使用勞動資料,對勞動對象進行加工的過程。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我們把它們統稱為生產資料,它是進行生產的客觀條件。
H. 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的是 A.馬克思主義哲學 B.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C.科
選D。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是哲學,因此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都是哲版學,而馬克思主義哲權學的基礎就是唯物辯證法,也就是唯物主義的辯證法。
答題不易、
滿意請果斷採納好評、
你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
祝你學習愉快、
>_<|||
I. 索羅斯的經濟學知識和哲學思維的基礎是怎麼獲得的
應該說,索羅斯的經濟學知識和哲學思維的基礎,是在倫敦經濟學院打下的。在這里,他經受了一生中最痛苦的磨難,也享受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高等教育機會。
J. 經濟學與哲學是何種關系
只有馬克思的政復治經濟學制和馬克思哲學 聯系很大 不懂馬克思哲學也就讀不懂馬克思政治經濟學
傳統的經濟學的學習並不需要哲學基礎 當然 學了哲學可以看透經濟裡面的現象本質 不學哲學 也並沒有太多影響 只是沒有學過哲學那些人看得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