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土地經濟學研究意義
土地經濟學的基礎理論與學科前沿
2005年05月24日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內系黃賢金
土地經濟容學首先是由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教授T.Ely在其1922年出版的《土地經濟學大綱》中提出的。此後,社會經濟運行所帶來土地問題的日益復雜化,以及 經濟科學理論與方法體系的不斷創新,有力地促進了現代土地經濟學理論和方法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Ⅱ 什麼是土地經濟學
土地經濟學(Land Economics)抄 土地經濟學襲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其研究領域為土地資源經濟、 土地財產經濟、土地資產(資本)經濟問題,分別涉及到土地實物、 土地財產以及這二者的貨幣表現。 土地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經濟活動中的人與地關系(生產力) 和與此相關的人與人關系(生產關系),或土地經濟運行, 即與土地相關的生產力運行和生產關系運行。土地經濟學是一門 應用 經濟學、生產要素經濟學,又是「土地科學」(含土地經濟學、 土地管理學、土地法學等多門學科)中居於重要地位的學科。
Ⅲ 《土地經濟學》論文可以寫些什麼
1社會需求:從表抄面看是因為"只經營劣等地無法滿足社會需求,不得不開發優等地,來滿足社會需求。否則就會有人餓死,產生社會動盪。"但是這只是假象,因為這個答案的前提是為了不交地租而耕地。對於利潤來說資本是均權的,等量的資本應取得等量的利潤。在交了級差地租後等量地租後,相等的資本獲得相等的利潤。所以對租地農場主來說耕種劣等地和好地是沒有區別的。(這里不考慮價格波動,因供求關系產生的耕地面積擴大和土地的改良)故不存在"搶優等地和中等地來經營"這一說法。 2地理因素:土地是一片一片開發的不可能專挑好的或者壞的去耕種。同樣,如果優等土地在深山裡而中等土地在鐵路邊,人們就會優發中等土地。在這里地理起決定性因素而不是土地肥力。 3社會歷史因素:1在早期的公社人們只是為了獲得穀物而耕種,所以他們會選擇最好的土地去耕種。2在奴隸制社會和封建社會,統治者為了獲得更多的實物產品也會讓奴隸或者佃農去耕種優等地。而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將會有大批的優等地被留下來。這時如果開墾新的土地比現有最差土地還要差且供求已平衡,它將因無法產生利潤而被淘汰。 回答者: 貝吉塔4代 - 一級 2008-6-24 19:47
Ⅳ 土地經濟學
今年的考試時間是09年1月10日至1月11日,
1月10上午考政治,下午英語
1月11上午考數學,下午專業課(回也就是你的土地經濟答學)
南京農大的土地經濟學試卷由學校自主命題。
參考書是《土地經濟學》 劉書楷、曲福田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3版
給你個鏈接吧!
Ⅳ 經濟學主要研究哪些領域
按研究主題和應用領域不同,可以有很多彼此交叉的劃分:農業經濟學、產回業經濟學、金答融經濟學、政府經濟學、管制經濟學、管理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第三部門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公共經濟學、福利經濟學、制度經濟學、法律經濟學、國防經濟學、生產經濟學、消費經濟學、信息經濟學、人口經濟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土地經濟學,等等,舉凡你想得到的主題,大概都有一門經濟學與之對應,或者採取了經濟學方法來研究,則可稱為「**經濟學」。
按研究性質劃分,這也是國外(新古典)經濟學培養體系的三門核心課程:
微觀經濟學:價格理論(供給理論/生產者理論、需求理論/消費者理論、市場均衡理論)
宏觀經濟學,兩者彼此交叉,也有學者反對將經濟學人為割裂為微觀和宏觀兩大門類,進而探索兩者的融合,更有學者提出中觀經濟學(如Monash大學的黃有光教授)。
目前通行的實證研究工具主要是經濟計量學(國內翻譯計量經濟學是不準確的)
Ⅵ 土地經濟學和經濟地理學的區別在哪裡
經濟地理主要是研究不同區域的地理條件對經濟發展有什麼樣的影響,而經濟學討論的經濟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Ⅶ 土地經濟學問題
去看看這個吧土地經濟學原理》亞馬遜編輯推薦:《土地經濟學原理》以探索土地經濟理論問題為主,其中對土地產權、土地價值、地租與地價等問題的理論及其應用的探索相對深入。《土地經濟學原理》內容簡介 :本書除緒論外包括土地資源經濟、土地財產經濟和土地資產經濟三編,比較全面系統地論述了土地利用、土地產權、土地市場等方面的經濟理論問題,並涉及到現現階段中國主要的土地經濟問題。本書以探索土地經濟理論問題為主,其中對土地產權、土地價值、地租與地價等問題的理論及其應用的探索相對深入。《土地經濟學原理》作者簡介 :周誠(原名劉起儒),男,1927年出生於遼寧義縣。北京大學原農學院肄業,中國人民大學原計劃系研究生班結業,曾為美國康奈大學訪問學者(1982-1983)。現為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土地學會顧問。主要著作有(含獨著、主編、主譯校)《社會主義農業經濟管理問題》、《美國農業經濟學》、《土地經濟學》、《土地經濟研究》、《城鎮不動產市場經濟問題》等10部。曾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亞馬遜目錄 :
第一編緒論
第一章對土地的經濟學剖析
第二章土地經濟學概說
第二編土地資源經濟
第三章土地資源經濟概論
第四章土地資源的供給、需求與可持續利用
第五章土地區位經濟
第六章土地集約經濟
第七章土地規模經濟
第三編土地財產經濟
第八章土地財產經濟概論
第九章土地所有制與土地所有權
第十章土地使用制與土地使用權
第十一章土地財產的國家管理制
第十二章農村土地財產制度
第十三章現階段中國農村土地財產制度
第十四章城市土地財產制度
第四編土地資產經濟
第十五章土地資產經濟概論
第十六章地租與地價概論
第十七章土地價格的空間差別與時時差別
第十八章中國城鎮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
第十九章中國城鎮地價的政府管理
第二十章土地金融
第二十一章土地稅收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Ⅷ 土地經濟學的基礎性作用
土地經濟學的基礎性作用主要表現在土地學科建設、發展與實踐的全過程。 邊際內效用則是指從消費一件商品容的一個額外的數量中所獲得的額外的滿足。在邊際效用理論應用中存在兩個重要原則,一是邊際效用遞減原則,即一種商品的消費越多,那麼額外數量的消費給效用帶來的增加也越來越小;二是相等邊際原則,即只有當消費者使花在所有商品上的單位投資所帶來的效用相等時,才會使效用最大化。這兩個原則,對於合理確定土地利用規模以及產業部門之間土地資源的分配關系具有實踐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