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解決方法、中心理論和研究方法分別是什麼
微觀經濟學
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解決方法: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中心理論: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研究方法:個量分析。
宏觀經濟學
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解決方法: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1)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擴展閱讀
1、宏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來源於法國魁奈的《經濟表》和英國馬爾薩斯的「馬爾薩斯人口論」。1933年,挪威經濟學家弗瑞希提出《宏觀經濟學》的概念。宏觀經濟學在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年出版後迅速發展起來。凱恩斯把國民收入和就業人數聯系作為中心進行了綜合分析。
宏觀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宏觀經濟學階段,或稱古典宏觀經濟學階段。第二階段: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30年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奠基階段。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建立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後,是宏觀經濟學進一步發展和演變的階段。
2、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賓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
標志著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它的體系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微觀經濟學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
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貳』 宏觀經濟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觀經濟學是對整個經濟行為的研究。它分析長期的經濟增長以及總產出的周期波動、失業和通貨膨脹、貨幣供給和預算赤字、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等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因素。當代宏觀經濟學,是以整個國民經濟活動作為分析對象,研究國民產出的決定與變動,以及國民產出與就業、通貨膨脹,經濟波動和周期、經濟政策、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學說。
『叄』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
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宏觀經濟學要研究家庭部門版和廠商部門如何選擇來決定消費和權投資的數量,由此形成整個社會的總需求。
我們在微觀部分研究消費者的時候總是從單個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現在把所有的消費者合起來看成一個部門,整個社會所有的消費者是一個部門,那麼這個部門的消費者在整個社會或者整個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作用是消費支出。居民通過自己的消費、支出,通過自己的購買使經濟體系不斷運行。
第二:廠商部門如何選擇供給投入以決定整個經濟的總供給。
廠商部門如何進行選擇。現在把所有的企業都看成是一個部門、一個廠商。那麼這些企業都面臨自己投資多少來擴大自己的規模的問題。
第三:經濟中的總需求和總供給決定資源總量和價格水平。
第四:資源總量和價格總水平的長期變動。就整個宏觀經濟來看,價格顯得非常重要。
從國民收入核算入手,遵循國民收入核算理論提供的線索,宏觀經濟學試圖解決的中心問題就是建立說明宏觀總量決定的理論,其中包括總消費、總儲蓄、總投資與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貨幣、利息率與國民收入的關系,就業、國民收入與價格總水平的大小,揭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規律等。
『肆』 什麼是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宏觀經濟學,英文名稱Macroeconomics,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
與微觀經濟學不同,宏觀經濟學是把經濟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大概分成三大類:收入水平問題,物價增長的問題,生產水平與失業的問題。其中還有各種宏觀的指標,例GDP, CPI等。
『伍』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
『陸』 以下哪個是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選擇A。失業率和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是典型的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問題。
『柒』 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什麼
經濟學的對象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與規律。
社會經濟發展是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動態平衡過程;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最根本動力。
因此主體創造、轉化、實現價值過程中主客體的對稱關系,就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規律,就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根本規律。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
所以在科學的對稱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7)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擴展閱讀:
理論經濟學:
由經濟學基本概念、范疇與范疇體系組成的理論體系,包括一般的理論經濟學與特殊的理論經濟學。
人類經濟學、科學經濟學是一般的理論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是特殊的理論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為分支經濟學提供理論基礎。
科學的理論經濟學是反映人類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經濟學理論,由經濟學公理、定理與定理體系組成。科學的理論經濟學不但有經濟學基礎理論,而且有經濟學基本原理。
政治經濟學只有經濟學基礎理論,沒有真正的經濟學基本原理。政治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科學的理論經濟學是整體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統一。
一般學者會把研究范圍歸納入「微觀」或「宏觀」層面。
「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個體或個體與其他個體間的決策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了經濟物品的消費、生產過程中稀缺資源的投入、資源的分配、分配機制上的選擇等等。
「宏觀經濟學」則以地區、國家層面作為研究對象,常見的分析包括收入與生產、貨幣、物價、就業、國際貿易等問題。
一般情況下,經濟學理論建基在理性的「極大化」這假設之上,每個人都會在局限下選取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在經濟學理論中的假設真假並不重要,只要假設推論出來的可被驗證含意,能夠解釋及推測現實世界,我們就接受這個理論。
但是奧地利經濟學的理論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動的行動公理基礎之上。其學派旗幟鮮明的反對把理性狀態和極大化作為經濟學的邏輯前提。
凡是有解釋能力的理論,都一定有被事實推翻的可能性(refutable by facts),但未被事實推翻。 我們永遠不能證明一個理論,因為下一次的事件總會有機會推翻該理論。
日常中經濟問題主要分為兩點:
1、研究人預期在不同的選擇下「將會怎樣」;
2、探討人在選擇下「該要怎樣」。
前者稱為「實證經濟學」,後者稱為「規范經濟學」,而日常在學校教授的經濟學課程屬於「實證經濟學」。
『捌』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個是什麼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國民經濟
『玖』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是妹紙那 我就給答!
經濟學是研究資源的稀缺性與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的問題!
『拾』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得研究對象分別是什麼
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企業和個人 主要詞彙是邊際收益 邊際成本 邊際效用 平均成本 等等
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 主要詞彙有財政政策:稅收 政府支出 貨幣政策 以及匯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