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信息經濟學試題及答案

信息經濟學試題及答案

發布時間:2020-12-20 02:38:24

① 信息經濟學論述題!

這是由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
在二手車市場上,存在兩種價格不同的二手車,而且買者只知道有兩種不同的二手車但不知道單個車輛屬於那種。在這種情況下,買者只願意出兩種車的平均價格來購買二手車,在這種價格下,賣者只願意賣出劣質車而不願意賣出好車,而買者如果是理性人的話就會考慮到賣者只會賣出劣質車從而雙方只會按劣質車的價格成交,這樣就使好車失去了市場,造成經濟運行的低效率。

② 西科大信息經濟學考試問題答案

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客觀世界中各種事物的變化和特徵的最新反映,以及經過傳遞後再現,是通過一定物質載體形式反映出來的事物存在的狀態,運動形式,運動規律及其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表徵。
2、固定成本、可變成本、邊際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不隨產出水平的增加而變化的成本,用於生產的啟動。可變成本: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隨產出增加而增加的成本,用於增加一定時期內產出量。邊際成本是指增加一單位的可變成本。
3、什麼是信息商品的差別定價?所謂信息商品的差別定價,是指質量品種完全相同的同一信息商品對不同用戶和消費者其價值的不同現象。
4、信息搜尋成本:信息是有代價的,獲得信息要付出金錢和時間,這就是尋找信息的成本。
5、信息選擇:是指對大量的原始信息以及經過加工的信息材料進行篩選和判別,對各種信息進行技術處理和論證分析,從中得到科學的論斷或假設,作為決策的依據,從而排除其它無效信息,選取所需要的信息。
6、價格離散:這種同質商品的不同價格現象被稱為價格離散。
7、信息市場:從狹義上說,信息市場是進行信息商品交換的場所。也就是說,信息市場是把信息商品納入整個經濟活動中,和其他商品一樣進行流通、交換。從廣義上說,信息市場不僅是指信息商品交換的場所,而且還包括購買信息商品的用戶及其與信息生產者、經營者之間的關系,即信息商品從生產到消費之間的整個流通過程和領域,是信息商品供求關系的總和。
8、信息資源的含義:狹義的信息資源是指信息及其載體。廣義的信息資源是指信息活動的各種要素總和,包括信息內容、技術、設備、資金和人等要素。具體為:信息及其載體;信息採集、傳輸、加工、存儲和利用的各類軟硬體;各種方法、技術、法規;技術及管理人員。
9、元信息、本信息、表信息:元信息資源是信息生產者或信息產生者的集合。本信息資源是指信息內容本身,是信息的集合。表信息資源是指信息的收集、存儲、加工、處理、傳遞、開發。利用而運用的一切技術和設備的集合。
10、信息化:狹義的信息化是指社會生產工具的信息化。即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社會活動各領域,普遍存在手工勞動和機械化操作向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智能工具操作轉變的過程。廣義的信息化是指通過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社會活動各領域的廣大勞動者,普遍掌握基於信息技術的智力工具,充分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從而大大提高社會整體生產和社會整體活動的能力,是國家綜合實力迅速增強、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改善、社會物質文明得到高度發展的歷史進程。總之包括:(1)信息網路體系,它是信息資源、專用信息系統及其公用通信網路平台的總稱。(2)信息產業基礎,即信息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製造和信息服務。(3)社會支持環境,即現代工農業基礎、管理體制、政策法律、規章制度以及文化教育、道德觀念等產生關系和上層建築。(4)效用積累過程,即勞動者素質、國家的現代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不斷獲得進步的過程。
11、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資金、資源的投入來增加產品的數量,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
12、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是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來增加產品的數量和提高產品的質量,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
13、信息資源配置:是以人們的信息資源需求為依據、以信息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果為目標,來調整當前信息資源分布和分配預期的過程。
14、信息產業:信息產業是社會經濟活動中專門從事信息技術開發、設備、產出的研製生產以及提供信息服務的產業部門的統稱,是一個包括信息採集、生產,檢驗、轉換、存儲、傳遞、分配、應用等門類眾多的產業群。
15、對稱信息;非對稱信息:對稱信息是指在某種相互對應的經紀人關系中,對應的雙方都掌握有對方所具備的信息,也就是說雙方都了解對方所具有的知識和所處的環境。
非對稱信息是指在相互對應的經紀人之間不作對稱分布的有關某些事件的知識或概率的分布。主要原因:①社會分工越來越細②私人信息的存在
16、參與約束 、激勵相容:代理人履行合同責任後所獲得的收益不能低於某個預定收益額,是為參與約束。 代理人以行動效用最大化原則選擇具體的操作行動,即所謂激勵相容。參與約束條件說明代理人履行均衡合同後所獲收益不能低於某個預定收益額。激勵相容約束條件說明,代理人以行動效用最大化原則選擇具體的操作行動,代理人獲得預期效用最大化的同時,也保證了委託人預期收益最大化。
17、四種激勵機制如何運作及特點。租金、勞動工資、目標產量承包、分成制。

1、信息的特性:信息具有普遍性,客觀性,無限性,動態性,依附性,可度量性,傳遞性。
2、信息商品的特性:①在形態上,信息商品一般是通過一定的實物載體表現出來,在傳播過程中,其轉移價值永遠高於物質商品中的轉移價值。②信息商品的使用價值具有間接性,參與性和多元性。③信息商品在價值上具有可積累性,再生性和排他性,在流通中具有很強的時效性。
3、簡述信息商品化的條件:由於信息商品也是商品,也具備商品的三個基本條件: 1、必須是勞動的產物,具有價值屬性; 2、要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即具有使用價值屬性; 3、必須用於交換。同時信息商品是信息產品的商品化的產物,也就是說信息商品一定是信息產品。所以信息商品既包含著一定量的信息,也同時需要依附一定的物質產品為載體。
4、信息商品使用價值的特性:1.共享性和非對稱性2.潛在性3.層次性,4.時效性。
5、信息商品的供給特點?①生產信息商品的勞動主要是知識密集型的復雜勞動,專業性強。②信息商品生產的風險性。③信息商品生產的控制性。④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一體化。
6、信息商品的需求特點?信息商品消費的非損耗性和積累性。②信息商品消費的再生性。③信息商品消費的在創造性。④信息商品消費的時效性。
7、影響信息商品供給與需求的因素?供給:①社會信息需求②信息生產力③信息商品的價格④信息的商品化程度。需求:①消費者的支付能力②社會經濟發展水平③信息技術手段。
8、信息搜尋與選擇的必要性:①提高信息服務工作的針對性②提高信息的吸收效率③提高信息服務的效率④信息社會需要進行信息選擇⑤數字時代公共決策的必然要求
9、價格離散的原因?①市場是變化和分散的,而非集中統一和穩定靜止的②市場經營過程中銷售條件的差別③商品的差質性
10、市場參加者是否採取搜尋行為和哪些因素有關?與邊際搜尋成本和搜尋前所處的戰略地位有密切關系。
11、信息市場的基本特徵:①交易市場的非實體性②交易對象的社會性③交易對象的流動性④交易對象的商品性⑤交易對象的轉化性⑥交易對象的時效性⑦交易過程的服務性⑧交易過程的反饋性
12、信息市場的基本功能:①市場信息傳導功能②信息資源優化配置功能
13、信息市場的內部功能:①信息商品價值實現功能②信息市場利益分配功能③信息市場各要素橫向聯系功能
14、信息市場的外部功能:①促進社會技術進步②提供社會信息服務③橫向聯系各市場
15、信息市場管理的作用:①使信息商品生產與信息需求相適應②限制和誘導信息商品的范圍和市場結構③合理組織信息資源,使人、財、物發揮更大的效用。④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⑤有效的溝通供求信息
16、信息市場管理的內容(了解):①質量管理②價格管理③合同管理④組織管理⑤人員管理⑥法制管理⑦資金借貸管理⑧稅收管理⑨商品交易內容和范圍控制10,反市場壟斷11、經營注冊12、管理信息反饋13、商品轉讓使用權管理14、商品交易規范。
17、信息市場管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經濟方法)①價格②稅收③信貸和利率④利潤
18、信息有哪些因素促成其轉化為信息資源的?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信息的供給與需求達到相當規模,因而對於信息的組織與開發有了現實的需要。②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為大規模的信息流動和發揮提供了可能。③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信息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19、信息資源的利用模式與傳統資源的利用模式有什麼不同?信息資源的利用模式是一個「雙螺旋模式」,也就是說利用和積累是一個相互纏繞、螺旋上升的過程,再利用信息資源的過程中生產了新的信息,在積累信息的同時也在利用著已有的信息。所以說,信息資源的利用模式和其他不可再生的物質資源、能量資源的利用模式不同。後者都是單一消耗式的,利用和積累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利用只能導致存量的減少,而不是增加,總有一天會枯竭。
20、信息資源對經濟增長方式的影響。由於信息資源在經濟活動中所起的作用逐步加大,使得經濟增長方式逐步向集約化發展。在信息經濟條件下,就人力資源而言,一方面,信息資源與人力資源相互作用。增加了其他要素資源的信息含量,從而提高了生產力系統的素質水平和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又可以節約人力資源。智能機器人的使用是信息資源替代人力資源的最好例證。就物力資源而言,信息資源的加入給物力資源帶來了革命性變革,信息經濟時代的勞動工具之一是由電子計算機控制的信息化、智能化的機器體系。
21、信息經濟時代的經濟增長方式具有怎樣的特點:①信息資源是信息經濟條件下經濟增長最關鍵的因素,是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②人力資本是信息經濟條件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和依託。③信息產業等高科技產業是信息經濟時代中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
22、運用行政手段實施信息資源配置應注意哪些問題?①要明確行政手段使用范圍和條件②要提高運用行政手段的決策水平③要注意防止「多頭管理」現象的發生。④要注重原則性和靈活性的有機結合。
23、信息產業形成的動因:①信息產業形成的動因是人們處理日益復雜的生產系統和社會系統的需求。②信息產業的發展也是工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③社會消費結構的變化也拉動了信息產業的形成和發展。
24、信息產業收益遞增形成的原因(內部原因;外部原因)一、發展依賴的主要資源的共享性。二、企業內部原因:①高固定成本②學習效應。三、企業外部的原因:①合作效應②深度的顧客適應③信息蔓延④注意力經濟。
25、收益遞增機制的影響和對策:收益遞增機制也會對信息產業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如產品或技術選擇中可能的低效率、路徑依賴、鎖定等。對此,在信息產業的發展以及產業政策的制度中應考慮以下幾個問題:①適度扶持和鼓勵聯合政策②突破鎖定③防止潛在的低效率④開放的技術創新發展戰略⑤改變營銷觀念,致力於開拓市場。
26、信息產業管理有哪幾種模式:①集中式②分散式③混合式
27、范圍經濟形成的原因:①合成效應②內部市場③減少經營風險④擴大發展空間
28、信息經濟學將達成委託——代理均衡合同的條件概括為哪兩個?參與約束和激勵相容
1、信息商品的效用價值、費用價值、效益價值;效益價值與效用價值的關系
效用價值:是指其貨幣化的使用價值,即在有無信息情況下產生的決策結果在經濟所得上的比較。費用價值:也稱勞動價值。效益價值:是指信息商品的使用者在應用信息後所得到的絕對數用價值減去對這種信息商品的投資後的所得,及信息商品的效用與費用的比較,是信息商品實用價值的一種相對表現。
信息商品的實用價值不同於一般商品,他同時具有效用價值和效益價值。信息商品的效用價值是指信息商品的使用者在應用某種信息商品前後,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上的差異,是信息商品實用價值通過使用者使用所產生的一種絕對性的效益。但實質上,信息商品的效益價值和效用價值都是指信息商品的貨幣化的使用價值,其效益價值在絕對量上比效用價值小,原因在於前者扣除了成本,即效益是信息商品在消費中實現的凈效益。
2、信息商品的成本類型:7.信息商品的成本類型:根據不同的標准,可將信息商品成本分為以下幾類:①從信息商品的生產和利用過程考察,可將信息商品成本分為生產成本、用戶成本和外在性成本。②根據成本的性質,可將信息商品成本劃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③根據成本變化情況,可將信息商品成本劃分為可變成本、半可變成本和固定成本。④按成本的功能,可將信息商品成本劃分為開發成本、初始成本,操作成本和維修成本。⑤根據成本的變化周期,將信息商品成本劃分為重要性成本和非重要性成本。
3、信息商品有怎樣的成本結構,對實踐有怎樣的指導意義?
信息商品的成本結構與一般物質商品不同,它具有高固定成本和地邊際成本的特性,因此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務能以極低的邊際成本進行再生產。
指導意義: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都是影響規模經濟的重要因素。如在有線電視、光纖通信和晶元等信息商品的生產中,固定成本相當大,而要連同一個額外用戶的成本就相對低得多。在該行業中,將易於出現壟斷現象,國家必須通過相關的法律進行調節,並對其價格進行必要的限制。而在物質資源依賴型經濟產業中,隨著企業產量的擴大,可變成本將會大幅度增加,最終必然導致受益增減。在信息商品的生產中,可變成本幾乎忽略不計,這樣,平均成本總是隨著產量的增加而下降,但下降的速度將會越來越慢。這種情況說明,在可變成本非常小的行業,雖然固定成本可能不太大,但規模經濟效益也是很明顯的,這在軟體行業中表現的非常明顯。因此,對於信息商品來說,其成本將隨著產量的增加不斷下降,價格也能夠隨之下降。
4、用信息商品的成本結構特性解釋盜版猖獗現象?信息商品的最初生產需要相當高的固定成本,而非法盜版者可以以極低的邊際成本進行該種產品的「再生產」。這樣盜版者就可以用很低的價格向市場提供信息商品,進而影響到合法的信息商品的正常流通,使其投入的成本難以回收,投入的工作得不到相應的市場回報,最終將會影響到信息商品生產者的生產積極性,不利於信息市場的成長。因此,國家應通過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政手段對信息產品實施保護,加大打擊盜版的力度,從而有效地推動信息商品的生產和流通。
5、為什麼說信息商品的收益不確定?由於信息商品的平均成本與市場需求量的大小相關,即根據其最終打開的市場有多大而定,是不確定的,同時,其成交價格也始終在買賣雙方提出的基本價格相重合的區域內變動,這就決定了信息商品的定價不可能像普通的有形商品那樣,完全以成本加利潤方式確定其價格。另外,信息商品本身的特性,如時效性,共享性以及對消費者自身素質的要求等因素,也使得信息商品最終發揮的效用是不確定的,即其效用價值也具有不確定性,這就決定了信息商品收益具有不確定性。
6、舉例說明信息產品有怎樣的外部效應。所謂外部效應,是指未能適當的反映市場中的活動主體間的相互影響,沒有在正常的價格體系中得到反映的一個經濟活動者對其他活動這福利的影響。即一方對另一方的非市場的影響。外部效應是普遍存在的,且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負。信息商品或服務可能具有負外部效應,如各種傳媒中的黃色畫面等,若強加給那些不希望消費該信息的消費者時,即為一種負外部效應。但大多數信息商品或服務常常具有正外部效應,如發明創造等。當某人完成了一種新的發明,並由此產生更大生產力時,其他人或企業會從中獲利,社會得到了正的外部效應。這種正的外部效應常常會因供應者未獲得相應的報酬而失去繼續生產動力,從而使信息商品或服務的生產或供給不足。
7、市場信息的離散有怎樣的經濟意義?①市場信息的離散產生了市場信息的不完備性,也導致了市場代理人之間的信息差別②市場信息的離散產生了有利可圖的信息搜集行為,如市場信息的收集、儲存、傳播和利用等。③市場信息的離散誘發了信息搜尋的動機並提供了信息搜尋的可能,或者說,市場信息的離散刺激了搜尋行動的出現。
8、試藉助搜尋理論分析為什麼討價還價最激烈的地方是在菜市場,而不是在購買大件耐用消費品的商場?首先,在菜市場,買主與賣主之間對商品質量和成本的信息非對稱程度遠低於購買耐用消費品的市場。其次菜市場上的搜尋是多次重復進行,買主通常積累較多的搜尋和談判經驗,在耐用市場買主即使有搜尋,也不會到每日進行搜尋的程度,其對耐用消費品的搜尋經驗和信息將小於前者。最後,購買蔬菜是幾乎每日都採取的交易活動。其搜尋的邊際成本較低。購買耐用消費品往往只交易一次,搜尋的邊際成本較高,因而談判的戰略地位較弱。
9、信息市場的風險機制(理解):市場風險是各類市場普遍存在的特徵,而信息市場的風險又大大超過其他市場。具體地講、;其一,信息用戶要承擔風險。其二,信息生產者要承擔風險。其三,信息經營者在信息交換過程中,不可能獲得全面而准確的市場信息,加之信息商品本身不能體現效用,這也增加了信息經營者的風險。
一、信息生產者要承擔的風險有:①信息商品本身不能直接體現效用②信息研究方法本身的誤差③由信息生產者工作失誤造成的誤差。二、信息經營者承擔的風險有:①由信息供給方帶來的風險②由信息需求方帶來的風險。三、信息用戶要承擔風險有:①由信息商品的隱形效應帶來的風險②由信息商品共享性帶來的風險。
10、試述信息市場價格機制同其他機制的相互關系。「一、在價格機制與競爭機制的作用中,競爭會引起價格的波動。競爭越激烈價格波動越大,市場越不穩定。反過來,價格的上下波動也會刺激市場的競爭。價格上漲,回事生產者之間的競爭加劇,價格下跌,則需求者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二、利潤機制通過價格機制起作用。價格中主要包括成本和利潤兩部分,因而價格的高低決定了利潤的多少。而所獲的利潤可以刺激生產者調整生產方向和生產規模,從而影響整個市場的供求關系。三、價格機制和風險機制的關系,表現在價格的高低會影響風險的大小。產品如果賣不出去,生產者和經營者所遭受的損失就大。如果價格就高,則效益與成本的比率小,所以風險大,對於供給方來說,風險越大的產品,希望價格越高;而對於需求者來說,風險越大的產品,希望價格越低。所以風險制約著產品的價格。
11、舉例說明什麼是逆向選擇?什麼是道德風險及其產生的原因。?
阿克洛夫發表於1970年的舊車市場模型了逆向選擇的理論先河。在舊車市場,高質量的汽車被低質量的汽車排擠在市場之外,市場上只有低質量的汽車。也就是說,告知來那個的汽車在競爭中失敗,市場選擇了低質量的汽車。這違背了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的選擇法則。平常人們說選擇都是好的,而這里卻是選擇了差的,所以把這種現象就做逆向選擇。
道德風險是指代理人在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時損害委託人利益的行為。道德風險發生的原因之一在於信息非對稱。要避免道德風險,委託人必須獲得代理人的私人信息,以消除信息的非對成性。
12、試述人們對非對稱信息條件下的信息激勵機制的設計思路是怎樣的?
委託人設計一套信息激勵機制,能夠使代理人在決策時需要參與原有的信息,這種信息能夠使代理人不會因為隱瞞私人信息或顯示虛假信息,或隱瞞私人行動而獲利,甚至有損失,從而保證代理人無論是否隱瞞信息或是否採取「信息欺騙」行為,最終也能保證委託人的利益,即達到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的激勵相容。激勵相容的信息機制不能完全解決非對稱信息產生的各種市場失靈問題,但有可能是社會資源配置達到次優狀態。
13、.四種激勵機制如何運作及特點。租金、勞動工資、目標產量承包、分成制。
判斷題:
1.價格離散幅度大的市場的價格離散率未必比價格離散幅度小的市場的價格離散率高。103
2.市場價格離散率不受市場平均價格的影響。103
3.價格離散程度越高,每次搜尋所獲節省額就越大,有效搜尋次數就越多。105
4.購買的商品價格越高,或購買商品的數量越多,就越值得進行搜尋。105

③ 西方經濟學復習資料、試題及答案

第二章
1.影響商品需求、需求量、供給、供給量的因素(簡答題)
1)影響商品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數
2)影響商品的需求量的因素: 1.商品自身的價格。 2.消費者的偏好。
3.消費者的收入水平。 4.相關商品的價格。 5.人們對未來的預期。 P21
3)影響商品供給的因素:供給函數
4)影響商品的供給量的因素: 1.商品自身的價格 2.生產要素價格 3.相關商品的價格 4.生產者對未來的預期 5.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 6.考查時間的長短 P24
2.影響需求價格彈性大小的因素:(簡答題)1)商品的可替代性 2)商品用途的廣泛性
3)商品對消費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4)商品的消費支出在消費者預算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 5)所考察的消費者調節需求量的時間 P49
3.計算題(類型:給出需求函數、供給函數求均衡價格、均衡數量、點彈性、價格彈性等)
例題:P67 1,2,5,7,9
註:計算題的答案參考發的那份電子版的課後習題答案呀
第三章
1.(名詞解析)與邊際效用相關的名詞
1)總效用: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從一定數量的商品的消費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總和。
2)邊際效用: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加一單位商品的消費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3)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 P72,P74
4)消費者剩餘: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願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 P80
5)無差異曲線: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或者說它是表示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 P81
6)邊際替代率: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某一單位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時所需要的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被稱為商品的邊際替代率。 P85
7)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的連續增加,消費者為得到一單位的這種商品所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是遞減的。P86
8)預算線:又稱預算約束線、消費可能線和價格線。預算線表示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給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購買到的兩種商品的各種組合。 P88
9)替代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稱為替代效應。 P99
10)收入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稱為收入效應。 P99
2.(簡答題)效用最大化,需求曲線,無差異曲線
1)效用最大化 P75,P92
2)需求曲線 P78
3)無差異曲線的特徵: P84
1,在同一坐標平面上的任意兩條無差異曲線之間,可以有無數條無差異曲線。
2,在同一坐標平面圖上的任何兩條無差異曲線不會相交。
3,無差異曲線是凸向原點的,即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的絕對值是遞減的。
4,無差異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為負值。
5,無差異曲線上的某一點的邊際替代率就是無差異曲線在該點的斜率的絕對值。
3.(計算題)(類型:已知效用函數,結合效用最大化的條件求商品的價格、數量、總效用)
例題:P119 4

第四章
1.(簡答題)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等產量線的特點
1)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P131
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在連續等量地把某一種可變生產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種或幾種數量不變的生產要素上去的過程中,當這種可變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小於某一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連續增加並超過這個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即先增加後遞減)
2)等產量線的特點: P136
1,在同一坐標平面上的任意兩條等產量曲線之間,可以有無數條等產量曲線。
2,同一平面坐標上的任意兩條等產量曲線不會相交。
3,等產量曲線是凸向原點的。
4,等產量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等產量曲線的斜率為負值。
5,等產量曲線上的某一點的邊際技術替代率就是等產量曲線在該點斜率的絕對值。
3.(計算題)(類型:已知生產函數,求最優要素組合)
例題: P154 8

第五章
(名詞解析)對成本的理解(經濟成本,機會成本,顯成本,隱成本,利潤) P156
1)機會成本: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顯成本: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他人所擁有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
3)隱成本:指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
4)經濟成本:指顯成本與隱成本的總和。
5)經濟利潤:指企業的總收益和總成本之間的差額,簡稱企業的利潤,也稱為超額利潤。
6)正常利潤:指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支付。
7)邊際成本:廠商在短期內增加一單位產量時所增加的總成本。
第六章
1.(簡答題)
1)完全競爭主場的特徵(條件)P185,186
1,市場上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
2,市場中的每一個買者和賣者都是市場價格的被動接受者。
3,市場上每一個廠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質的。
4,所有的資源具有完全的流動性。
5,信息是完全的。
2)為什麼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是沒有利潤的? P198,199
在長期中,各個廠商可以根據市場價格來調整全部生產要素和生產,也可以自由進入或退出該行業。這樣整個行業供給的變動會影響市場價格,從而影響各個廠商的均衡。最終價格水平會達到各個廠商既無超額利潤又無虧損的狀態。這時,整個行業供求均衡,各個廠商的產量也不再調整,於是就實現了長期均衡。如下:
當P>AC,有盈利時,原有廠商擴大生產規模,並有新廠商加入該行業:導致產量增加,價格下降,利潤消失。當P<AC,有虧損時,原有廠商縮減生產規模、甚至退出該行業,更不會有新廠商加入該行業:導致產量減少,價格提高,虧損消失。直到P=AC時,即利潤為零時,整個行業既沒有廠商進入,也沒有廠商退出時,行業內各個廠商都實現了長期均衡。
綜上,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是沒有經濟利潤的。
2.(計算題)(類型:已知成本函數求達到均衡(即利潤最大化)時的產量等)
例題: P211 1

第七章
1.(名詞解析)三種不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相關)
1.壟斷市場:整個行業中只有惟一的一個廠商的市場組織。 P213
2.價格歧視:以不同的價格銷售同一種產品。 P221
1)一級價格歧視:廠商對每一單位產品都按消費者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出售。P221
2)二級價格歧視:對不同的消費數量段規定不同的價格。 P222
3)三級價格歧視:壟斷廠商對同一產品在不同的市場上(或對不同的消費群)收取不同的價格。 P223
3.壟斷競爭市場:一個市場中許多廠商生產和銷售有差別的同種產品的市場組織。P226
4.寡頭市場:又稱為寡頭壟斷市場,是指少數幾家廠商控制整個市場的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的這樣一種市場組織。 P234
2.(簡答題)三種不完全競爭市場各自的特點
壟斷市場: P213
1, 市場上只有唯一的一個廠商生產和銷售產品。
2, 該廠商生產和銷售的商品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3, 其他任何廠商進入該行業都極為困難或不可能。
壟斷競爭市場:P226
1,市場中存在著較多數目的廠商,彼此之間存在著較為激烈的競爭。
2,廠商所生產的產品是有差別的,或稱「異質商品」。
3,廠商進入或退出該行業都比較容易,資源流動性較強。
寡頭市場: P234
1,行業中只有少數幾家大廠商,它們的供給量均佔有市場的較大份額。
2,廠商的決策互相影響,因而任何一家廠商在作出決策時都必須考慮競爭對手對其作出的反應。
3,廠商的競爭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但市場價格相對穩定
3.(計算題)(類型:已知成本函數,求壟斷廠商的均衡(利潤最大化))
例題: P257 3

第八章
(簡答題)對生產要素的需求的特點,並解釋 P260
生產的要素需求是一種派生或引致需求。廠商購買生產要素,不是為了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為了生產和出售產品以獲取收益。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是因為用它可以生產各種可供消費的物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就是說,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是由對消費物品的需求產生的 。
生產的要素需求是一種聯合或共同需求。任何一種產品都必須有許多生產要素共同合作才能生產出來。廠商對某一生產要素的需求,不僅取決於該要素價格,也受其他要素價格的影響
第十章
(名詞解析)帕累托標准、改進、最優 P330
帕累托標准:如果至少有一人認為資源配置狀態A優於B,而沒有人認為A劣於B,則從社會的觀點看有A資源配置狀態優於B。這就是帕累托狀態標准,簡稱帕累托標准。
帕累托改進:如果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的改變使得至少有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沒有使任何人的狀況變壞,則認為這種資源配置狀態的變化是「好「的;否則認為是」壞「的。這種按照帕累托標准來衡量」好」的狀態改變稱為帕累托改進。
帕累托最優:如果對於某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所有的帕累托改進均不存在,即在該狀態上,任意改變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狀態變壞,則稱這種資源配置狀態為帕累托最優狀態。
第十一章
1.(名詞解析)公共物品、公共資源、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敗德行為
1.公共物品:一類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競用性的物品 P386
2.公共資源:一類不具有排他性但卻具有競用性的物品 P386
3.信息不對稱:市場主體進行交易時,由於商品本身的信息不易獲取,獲取的方法渠道、搜集成本等原因使得雙方擁有的交易信息不完全對等的狀況。信息不對稱一般性影響可分為: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P398
4.逆向選擇:由於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和市場價格下降產生的劣質品驅逐優質品,進行出現市場交易產品平均質量下降的現象。 P398
5.敗德行為:又稱道德風險,指在協議達成後,信息多的一方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來損害對方的利益。 P403
2.(簡答題)市場失靈的4種情況與其對資源配置的影響(舉例說明)P373
1)市場失靈:市場機制在很多條件下不能導致資源的有效配置,不能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
2)市場失靈的情況:壟斷、外部影響、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3)壟斷對資源配置的影響: P374,375
1,在壟斷的情況下,廠商的邊際收益小於價格,因此,當壟斷廠商按照利潤最大化原則(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確定產量時,其價格將不是等於而是大於邊際成本,這就出現了低效率的情況。
2,為獲得和維持壟斷地位從而得到壟斷利潤的尋租活動是一種純的浪費,這進一步加劇了壟斷的低效率情況。
3,舉例:
4)外部對資源配置的影響: P380,381
1,如果某個人採取某項行動的私人利益小於社會利益,當這個人採取該行動私人成本大於私人利益而小於社會利益(即存在外部經濟),他就不採取這項行動,盡管從社會的角度來看,該行動是有利的。
2,如果某個人採取某項行動的私人利益小於社會利益,當這個人採取該行動私人利益大於私人成本而小於社會成本時(即存在外部不濟),他就採取這項行動,盡管從社會的角度看,該行動是不利的。
3,上述兩種情況均導致了資源配置失當,還存在有帕累托改進的餘地,前者是生產不足,後者是生產過多。
4,舉例:
5)公共物品對資源配置的影響: P387,388
1,公共物品不具備消費的競爭性,任何一個消費者消費一單位公共物品的機會成本是0。這意味著,沒有任何消費者要為他所消費的公共物品去與其他任何人競爭。因此,市場不再是競爭的,如果消費者認識到他自己消費的機會成本為0,他就會盡量少支付給生產者以換取消費公共物品的權利,如果所有消費者都這樣行事,則消費者們支付的數量就將不足以彌補公共物品的生產成本。結果便是低於最優數量的產出,甚至是0產出。
2,舉例:免費乘車者。
6)不完全信息對資源配置的影響:P396,398,403,405
1.不完全信息會導致資源配置不當,減弱市場效率,其主要原因在於信息不對稱會引起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委託—代理問題
2.逆向選擇的存在使得市場價格不能真實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導致市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一般在商品市場上賣者關於產品的質量、保險市場上投保人關於自身的情況等等都有可能產生逆向選擇問題。
3.道德風險的存在不僅使得處於信息劣勢的一方受到損失,而且會破壞原有的市場均衡,導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
4.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性,委託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採取什麼行動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採取某種行動,也不能觀察和測度代理人從事這一行動時的努力程度,同時兩者之間存在的利益分割關系,通常會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託人的意圖行事,這也會導致的效率損失,造成市場失靈。

習題集錦
選擇題:
1.線性需求曲線中點的點彈性為單一彈性,中點以下部分任何一點的點彈性為( B )。
A.富有彈性; B.缺乏彈性; C.完全彈性; D.完全無彈性。
2.如果某商品價格變化引起廠商銷售收入反方向變化,則該商品是( A )。
A.富有彈性 ; B.缺乏彈性; C.完全彈性; D.完全無彈性。
3.如果一條線性需求曲線與一條曲線型的需求曲線相切,則在切點處兩條需求曲線的價格彈性系數( B )。
A.不相同; B.相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D.根據切點位置而定。
4.在下列價格彈性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 )。
A.需求量相對變動對價格相對變動的反應程度;
B.價格變動的絕對值對需求量變動的絕對值的影響;
C.價格的變動量除以需求的變動量; D.需求的變動量除以價格的變動量。
5.假如生產某種商品所需原料的價格上升了,這種商品的( B )。
A.需求曲線將向左方移動; B.供給曲線向左方移動;
C.供給曲線向右方移動; D.需求曲線將向右方移動

6.當消費者的收入增加80%時,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40%,則該商品極可能是( A )。
A.必需品; B.奢侈品; C.低檔商品; D.吉芬商品。
7.當計程車租金上漲後,對公共汽車服務的( B )。
A.需求下降;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下降; D.需求量增加。
8.對大白菜供給的減少,不可能是由於( C )。
A.氣候異常嚴寒 B.政策限制大白菜的種植;
C.大白菜的價格下降; D.化肥價格上漲。
9.假設某商品的需求曲線為Q=3-9P,市場上該商品的均衡價格為4,那麼,當需求曲線變為Q=5-9P後,均衡價格將( A )。
A.大於4; B.小於4; C.等於4; D.無法確定。
10.某類電影現行平均票價為4元,對該類電影需求的價格彈性為1.5,經常出現許多觀眾買不到票的現象,這些觀眾大約占可買到票的觀眾的15%,採取以下( B )項方法,可以使所有想看電影而又能買得起票的觀眾都能買到票。
A.電影票降價10%;B.電影票提價10%;C.電影票降價15%;D.電影票提價15%。
11.一種商品價格下降所引起的該商品需求量變動的總效應可以分解為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兩部分,總效應為負值的商品是( C )。
正常物品; B.低檔物品; C.吉芬物品; D.必需品。
12.已知一元錢的邊際效用為3個單位,一支鋼筆的邊際效用為36個單位,則消費者願意用( A )來買這支鋼筆。
A.12元; B.36元; C.3元; D.108元。
13.若消費者消費了兩個單位某物品之後,得知邊際效用為零,則此時( B )。
A.消費者獲得了最大平均效用; B.消費者獲得的總效用最大;
C.消費者獲得的總效用最小; D.消費者獲得的總效用為負
14.若商品X的價格發生變化,X的替代效用小於收入效應,則X是( C )。
A.正常品或低檔品 B.低檔品 C.正常品或吉芬商品 D.必需品。
15.根據可變要素的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之間的關系,可將生產劃分為三個階段,任何理性的生產者都會將生產選擇在( B )。
A.第Ⅰ階段; B.第Ⅱ階段; C.第Ⅲ階段。
16.對應於邊際報酬的遞增階段,STC曲線( B )。
A.以遞增的速率上升; B.以遞減的速率上升;
C.以遞增的速率下降; D.以遞減的速率下降。
17.下面情形表示生產仍有潛力可挖的是( C )。
A.生產可能性邊界上的任意一點;B.生產可能性邊界外的任意一點;C.生產可能性邊界內的任意一點。
18.等成本曲線繞著它與縱軸Y的交點向外移動表明 ( C )。
A.生產要素Y的價格下降了; B.生產要素x的價格上升了;
C. 生產要素x的價格下降了; D. 生產要素Y的價格上升了。
19.AC曲線呈U型特徵是( B )作用的結果。
A.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 B.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C.邊際生產率遞減規律。
20.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向右上方傾斜的部分相切於短期平均成本曲線( C )。
A.向右下方傾斜的部分 ; B.最低點;
C.向右上方傾斜的部分; D.向左下方傾斜的部分。
21.已知產量為8個單位時,總成本為80元,當產量增加到9個單位時,平均成本為11元,那麼,此時的邊際成本為( B )。
A.1元;B.19元;C.88元;D.20元。
22.對應於邊際報酬的遞增階段,STC曲線( C )。
A.以遞增的速率上升; B.以遞增的速率下降;
C.以遞減的速率上升; D.以遞減的速率下降。
23.市場上廠商的數目很多,廠商之間各自提供的產品有差別,廠商對價格有一定的控制權,廠商進入或退出一個行業比較容易,以上描述的是( B )市場的特徵。
A.完全競爭; B.壟斷競爭; C.壟斷; D.寡頭。
24.在短期內,( A )是完全競爭廠商的收支相抵點。
A.SAC曲線與SMC曲線的交點; B.MR曲線與SMC曲線的交點;C.AVC曲線與SMC曲線的交點。
25.在MR=MC的均衡產量上,企業( C )。
A.必然得到最大利潤; B.必然得到最小利潤;
C.若獲利,則利潤最大;若虧損,則虧損最小; D.不可能虧損。
26.在( A )條件下,廠商的AR曲線、MR曲線和需求曲線d三條線是重疊的。
A.完全競爭; B.壟斷競爭; C.壟斷; D.寡頭。
27.在成本不變的一個完全競爭行業中,長期中需求的增加會導致市場價格( B )。
A.提高; B.不變; C.降低; D.先增後降。
28.某企業生產的商品價格為6元,平均成本為11元,平均可變成本為8元。則該企業在短期內( A )。
A.停止生產且虧損; B. 繼續生產且存在利潤;
C. 繼續生產但虧損; D.停止生產且不虧損。
29.在西方經濟學中,( A )市場模型通常被用來作為判斷其它類型市場的經濟效率高低的標准。
A.完全競爭; B.壟斷競爭; C.壟斷; D.寡頭。
30.壟斷條件下,當商品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小於1時,廠商的邊際收益( C )。
A.大於0; B.大於1; C.小於0; D.小於1。
31.壟斷利潤屬於( C )。
A.經濟成本; B.正常利潤; C.經濟利潤; D.隱成本。
32.在一種只有固定成本的生產活動中,四個寡頭廠商面臨的市場需求曲線為P=100-Q,在古諾模型的條件下,每個廠商實現最大利潤,那麼,下面論述正確的是( B )。
A.每個廠商生產25單位產品; B.市場價格為P=20;
C.行業供給量為60單位; D.以上均不對。
33.土地的供給的價格彈性( A )。
A.等於零; B.無窮大; C.小於1; D.等於1。
34.生產服務源泉的供求是指( B )。
A.買和賣生產服務本身; B.買和賣生產和服務的載體;
C.買和賣生產服務本身和生服務的載體; D.都不是。

35.某人在工資率為每小時2美元時每周掙80美元,每小時3美元時每周掙105美元,由此可斷定( A )。
A.收入效應起著主要作用; B.替代效應起著主要作用;
C.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都沒發生作用; D.無法確定。
36.經濟租金等於要素收入與其( C )之差。
A.固定成本;B.變動成本;C.機會成本;D.平均成本。
二、判斷題
1.需求曲線的斜率就是需求彈性。錯
2.消費者在某商品上的消費支出在預算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越大。該商品的需求彈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對
3.在其它條件不變情況下,需求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對
4.無差異曲線上任何一點的商品邊際技術替代率等於無差異曲線在該點斜率. 錯
5.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供給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的反方向變動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變動。對
6.收入效用表示消費者效用水平發生變化,替代效用不改變消費者的效用水平。對
7. 價格下降時,任何商品的替代效應都是正數。對
8.需求曲線上與每一價格水平相對應的商品需求量都是給消費者帶來最大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的需求量。對
9.只要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邊際產量就把平均產量拉上。對
10.邊際技術替代率等於兩要素的邊際產量之比。對
11.當總產量在開始時隨著勞動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時,總產量曲線的斜率為負。當總產量在以後隨著勞動投入量的增加而減少時,總產量曲線的斜率為正 錯
12.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的關系表現為:兩條曲線相交於平均產量曲線的最高點,在此點之前,邊際產量曲線高於平均產量曲線,在此點之後,邊際產量曲線低於平均產量曲線。對
13.當廠商的經濟利潤為零時,廠商仍然得到了全部正常利潤。對
14.只有在LAC曲線的最低點上,LAC曲線才相切於相應的SAC曲線的最低點對
15.企業所追求的最大利潤指的就是最大的超額利潤。 對
16.總可變成本不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即使產量為,零總可變成本也仍然存在 錯
17.LAC曲線和SAC曲線都呈先降後升U型,兩者形成U型的原因是相同的 錯
18.廠商的收益就是廠商的銷售收入。 對
19.在任何情況下,只要廠商實現了MR=MC,廠商就一定能獲得利潤。錯
20.如果企業沒有經濟利潤,就不應當生產。錯
21. 任何行業都應該引進競爭機制。錯
22市場的競爭程度越高,則經濟效率越高;市場的壟斷程度越低,經濟效率越低錯
23.壟斷程度越高需求曲線越陡峭;壟斷程度越低,需求曲線越平坦。 對
24.如果壟斷廠商在短期內獲得利潤,那麼,在長期內他會保持利潤的。 對
25.壟斷廠商在長期內通過對生產規模的調整一定能獲得利潤。錯
26.完全壟斷企業是價格的制定者,所以它能隨心所欲地決定價格。錯
27.要素市場上的完全競爭廠商與產品市場上的完全競爭廠商沒有區別。錯
28.在使用一個生產要素的情況下,完全競爭廠商對要素的需求曲線與要素的邊際產品價值曲線是完全重合的。對
29.任意一種資源,如果它在某種用途上的機會成本等於零,則它對該種用途的供給曲線就垂直。對
30.任意一種資源,如果只能用於一種用途,則該資源對該種用途的供給曲線就一定是垂直的。 對
31.要素供給曲線總是向右上方傾斜的。 錯
32.對於不同的資本來說,它們的價值或者年收入可能不同,但年收入與資本價值的比率卻趨於相等。 對

④ 信息經濟學

信息經濟學

信息經濟學是信息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一門研究信息的經濟現象及其運動變化特徵的科學,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1)信息的經濟作用。主要研究信息的經濟屬性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功能;信息技術的發展完善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信息與社會生產的規模、結構形式、組織管理的關系;信息經濟模式在經濟結構中的應用過程和作用,等等。

(2)信息的成本和價值。主要研究信息價值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信息的價值和成本的關系;信息價值的表現形式;信息價值的計量標准和計算方法,等等。

(3)信息的經濟效果。主要研究信息的使用價值量與勞動消耗量的比例;信息的經濟效益計算和考核;信息工作在社會生產中的最佳投資和投資效果;影響信息經濟效果的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提高信息經濟效果的途徑和方法,等等。

(4)信息產業結構。主要研究信息產業結構及其發展規律和趨勢;信息產業與部門經濟結構、服務性行業結構、教育機構的關系;信息產業結構對就業結構的影響;國民經濟結構變化的信息因素和非信息因素的分析,等等。

(5)信息系統。包括如何建立和發展完善的信息系統;信息系統的聚集與分散對信息系統價值的影響;從經濟角度考察信息系統評價的標准和方法;信息系統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及其相互關系;信息系統經濟的管理;最優化信息系統的選擇,等等。

(6)信息技術。用技術經濟原理研究信息技術對提高信息經濟效益的作用;比較各種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出採取新信息技術的最佳方案了;了解信息技術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等等。

(7)信息經濟理論。包括對信息經濟學的對象、內容、性質、方法、作用、歷史等基本問題的研究。

信息經濟學起源於40年代,發展於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發展成熟。在創建初期,研究重點多種多樣,有的學者側重於基礎理論研究,有的學者則側重於應用研究,也正是這兩種研究的互相補充和互相促進,才奠定了信息經濟學的理論基礎。進入70年代以後,信息經濟學的學的發展基本上達到了成熟其標志就是有大量信息經濟的論著問世,如:美國霍羅威茨的《信息經濟學》,英國威爾金森的《信息經濟學-計算成本和收益的標准》,日本曾田米二的《情報經濟學》等等。

⑤ 信息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在國內,對信息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一直有兩種意見。

一種觀點源自版於西方經濟權學,認為信息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不對稱信息。
另一種觀點來源於西方的宏觀信息經濟學,並且加入了信息學、信息管理學等學科的內容。

從大多數此類學者對信息經濟學研究對象的認識來看,可以大致分為三類,各自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如下:
1、從經濟學角度研究信息和信息活動
2、從信息科學的角度研究經濟和經濟活動
3、信息經濟學是研究與信息活動有關的經濟問題以及與經濟活動有關的信息問題

⑥ 信息經濟學作業

風險是指在某一特定環境下,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內,某種損失發生的可能性。風險是由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風險損失等要素組成。換句話說,是在某一個特定時間段里,人們所期望達到的目標與實際出現的結果之間產生的距離稱之為風險。
風險有兩種定義:
一種定義強調了風險表現為不確定性;
而另一種定義則強調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

一般說來,風險轉移的方式可以分為非保險轉移和保險轉移。
非保險轉移是指通過訂立經濟合同,將風險以及與風險有關的財務結果轉移給別人。在經濟生活中,常見的非保險風險轉移有租賃、互助保證、基金制度等等。
保險轉移是指通過訂立保險合同,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保險人)。個體在面臨風險的時候,可以向保險人交納一定的保險費,將風險轉移。一旦預期風險發生並且造成了損失,則保險人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責任范圍之內進行經濟賠償。

囚徒困境最早是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家阿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1950年提出來的。他當時編了一個故事向斯坦福大學的一群心理學家們解釋什麼是博弈論,這個故事後來成為博弈論中最著名的案例。故事內容是:兩個嫌疑犯(A和B)作案後被警察抓住,隔離審訊;警方的政策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如果兩人都坦白則各判8 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10年;如果都不坦白則因證據不足各判1年。

代理人也叫經紀人或「授權代表」。指自然人根據代理契約或授權書或口頭約定,向被代理者收取一定傭金(或者免費),全權或在一定的授權范圍內,代表被代理人或者授權單位,在代理期限內行使被代理者的權力,完成相關的使命或者任務。
委託人是指委託他人為自己辦理事務的人。在證券經紀業務中,委託人是指依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進行證券買賣的自然人或法人。 是指委託公司拍賣其享有所有權或處分權的拍賣物品或財產權利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亦稱賣家)。

⑦ 求大神解答,信息經濟學作業,求答案,題目見圖~

2008年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全套考研復習資料

【資料介紹】:

2008年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考試科目代碼為413建設項目管理基礎,適用於土木工程系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全套考研復習資料,本套資料為07年全套資料的更新版。本套精品資料在去年購買資料的考生中享有很高的贊譽,並對幫助大家取得專業課考試的成功起著巨大的作用。2007年1月份考試結束後,我們在第一時間獲得了關於413考試題目的信息。目前,我們已經對資料進行了全新的修訂,使其更好的反映出最新信息與考試針對性。今年的修訂與往年的最大不同就是:今年該套資料完全出自我們團隊成員自己編寫,在編寫的過程中,我們充分考慮了站在一個考生角度該用什麼樣的復習資料以及怎樣使用復習資料最有效的問題。不可否認,目前市場上出售建設管理系考研資料的很多,裡麵包含的內容也是魚龍混雜,那些資料對掌握知識肯定有所幫助,不過對於要即將參加研究生考試的同學來講,卻十分缺乏針對性與有效性!

此套資料目前為市場上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考研最具有直接考試針對性、最全面的一套,具有市場唯一性!

全套資料包括如下:

1、2008年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管理科學與工程考研復習大全,該書是團隊為2008考生精心編寫的一套復習資料,包含項目管理與工程經濟學。我們在編寫資料時,充分參考了清華歷年試題、本科生期中期末試題、主講教師的講義、課件以及《工程經濟學》劉曉君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清華本科生工程經濟學課程指定教材)以及《工業技術經濟學》 傅家驥、仝允桓編,清華大學出版社等。內容全面、重點突出,是考生復習必備的資料。

2、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期中期末2004-2006試題(共6套);

3、土木團隊《工程經濟學名詞解釋專項訓練》及參考答案

4、土木團隊《工程經濟學簡答題專項訓練》及參考答案

5、土木團隊《工程經濟學計算題專項訓練》及參考答案

6、土木團隊《項目管理名詞解釋專項訓練》與參考答案

7、土木團隊《項目管理簡答題專項訓練》及參考答案

8、土木團隊《項目管理計算題專項訓練》及參考答案

9、土木團隊《工程經濟學與項目管理選擇題專項訓練》及參考答案

[適用專業]: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

購買全套的同學還可以立即免費獲贈如下資料:

1、政治、英語超全電子版輔導材料一套,FLASH格式,圖文並茂,聲色俱全,令公共課復習更容易

2、李小冬工程項目管理講義,含案例分析、課程大綱、作業習題;

3、鄧曉梅工程項目管理講義,含案例分析、課程大綱、作業習題;

4、強茂山項目管理概論講義;

5、強茂山工程項目管理案例講義;

5、陳傳項目管理講義,含課程大綱、案例分析、作業習題;

6、華文全建築施工技術講義;

7、鄭思齊工程經濟學講義,含課程大綱、作業習題,歷年試題中不少題目出自作業題中,值得重視;

8、王守清項目計劃與控制講義。

9、王守清項目融資講義;

10、張智慧建築經濟學講義;

11、區域和城市經濟學講義,授課教師:龍奮傑;

12、劉洪玉房地產投資講義;

13、劉洪玉房地產投資項目評估與案例分析講義;

14、項目人力資源管理講義。

友情提示:

請購買資料的同學在購買後於我們保持經常的聯系,一方面我們會隨時解決您在復習過程遇到的一切問題,另一方面我們會將最新的信息以及考前模擬試題(非常有價值)發送給您

在這里購買

閱讀全文

與信息經濟學試題及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