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過對西方經濟學這門課程的學習,請談談你有哪些收獲、體會和感悟。
了解到人是理性的。讓我學會了用經濟學思想思考問題。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將會成為我日後做決策的重要參考,也使我在與他人博弈中更易勝出。
2. 《經濟學》讀後感1000字
寫作思路及要點:首先根據整體的內容作出一定的分析與判斷,然後再結合實際情況寫出自己的感想。
社會和家庭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合適的社會分工才能決定合理的社會法則。資源的稀缺,使得資源日益的缺乏和緊張,更好的管理就顯得更為重要。於是具有稀缺性,社會不能分給每個人相同的東西和資源。
而經濟學就是來研究社會應該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的資源。而這樣的資源調配不是一家一戶能都辦到的,它需要千家萬戶一起才能分配。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是經濟學十大原理的第一條。在面臨取捨的時候,天下是沒有免費的午餐的,想要一樣東西只能用另一樣東西去換取。做目標的時候也是一樣的,目標與目標之間也要取捨平衡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社會的取捨在於效率與平等之間。
效率是指社會能從稀缺資源中得到最多的東西。而平等是將這些資源的成果公平的分配給社會成員。所以政府對成功人士的支持更多。使得創造的財富或是資源不能平等地分在社會的每個人身上。只有意識到取捨的平衡性,才能做到合理分配蛋糕。
行動的成本比起制定目標的時候顯得模糊。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成本。為了在餐廳做兼職而放棄了上課,但在這其中的成本是上課所得到的知識和上課成本學費,而在餐廳吃飯的費用會比這兩樣高,所拿到的報酬會比這兩樣貴嗎?只有貴了的地方才是成本。
在經濟學中有一種叫機會成本,就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所必須放棄的東西。所以,只有思考最合適的利益回報,再做決定。
3. 舉一個生活中的經濟現象,用經濟學的原理進行解釋並詳細闡述,談談自己的感想和得到的啟發。
當生活遇見經濟學
幾個有意思的經濟學案例
第一個案例
牛和小麥的沖突。左邊農場養的是牛,右邊農場種的是小麥,牛要跨過護欄去吃小麥,是阻止牛還是不阻止牛?
第二個案例
爭奪陽光。有一個酒店有一個陽光游泳池,吸引了很多客人。但是另外一個酒店要在那裡再蓋一幢高樓,如果蓋高樓會擋住游泳池的陽光,進而影響收入,這個酒店就起訴了另外一個酒店。
第三個案例
誰的責任。美國很多新修的鐵路,是徵用農民的土地而來的,農民們認為鐵道旁邊的土地也是屬於自己的,所以就在鐵道邊上曬小麥,當火車開過去的時候,火車輪與鐵軌擦出的火星,燒毀了這些小麥,於是農民們就起訴了這個火車公司。
這三個案例如果你是法官,你會怎麼來判斷?
這其中涉及到很多問題,我們可以用經濟學的一個理論來解決這個問題,即科斯社會成本理論。
科斯的理論:在這么多看似很復雜的案子里,做一個最簡單的假設,假如這兩個東西都屬於同一個人的情況,下面這個人會干什麼?
第一個案例:當牛和小麥屬於同一個人的時候,他會不會讓牛去吃這個小麥?這就變成一個很簡單的經濟學問題,計算牛吃了小麥以後,牛能賣多少錢?小麥不被吃掉,小麥可以賣多少錢?算清楚這個也就很容易得出答案了。
第二個案例:游泳池與高樓的這個沖突,只要計算蓋了高樓能夠帶來多少收益,遮擋游泳池的陽光會對酒店產生多大影響?
第三個案例:處理的方式更簡單,想辦法說服農民不要在鐵路邊上曬小麥了,對於已經燒毀的小麥協商處理。
如果從社會成本的理論來看,把所有的人都看成是大社會整體利益,所有的案例,就會變成很簡單的經濟案件。
在交易費用為零或者足夠低的情況下面,所有的產權都歸屬於同一個人的假設的前提下,或者是說他們之間的交易費用特別低,比如把牛賣給那個小麥的主人,或者把小麥賣給牛的主人,不管資源最初的主人是誰,資源都會流到價值最高的用途上面去。
有關戰俘營的故事
在戰俘營,有很多經濟學的現象和理論會完全顯現出來,會產生非常市場化的現象。
一個最極端的例子,有一個牧師他手裡面拿了一個乳酪、五根香煙,然後他在戰俘營裡面轉了一圈,手中多了一個麵包,其他東西都沒有少。這個就是典型的商人在社會中的一個作用。
比如在戰俘營中,會在一些固定的地方進行交易,然後價格會寫在一個公告板上,縮短是由於時間或者地理的因素導致的價格扭曲。
然後就會呈現出很意思的價格波動,比如麵包,一星期發兩次麵包,周一周四發,然後到了每次發麵包的前一天晚上麵包的價格就會飛漲,因為前一晚大家基本都把麵包吃完了。所以麵包的價格高點是在周三和周日的晚上。然後到周一和周四新的麵包來了以後,麵包的價格又會下降。
戰俘營中,還會自發的產生的貨幣,比如剛剛說的香煙。用香煙來計量每一個東西的價值,比如一個麵包價值兩個香煙。
產生了貨幣以後,就會對應產生了服務,很多人會提供洗衣服的服務、畫肖像的服務等,在這個戰俘營里慢慢形成了一個比較有效的經濟體,同時還會有劣幣驅逐良幣的事情。
比如香煙,有些人會拿比較殘次的香煙來冒充好的香煙,逐漸越來越多的人也會用劣質的香煙來進行交易。
同時,戰俘營裡面也會有通脹、通縮,當你發生空襲的時候,大家把香煙抽完了,就會產生通貨緊縮。然後,如果傳說外面會有一批新的香煙來的情況下,就會產生通脹,相應的價格也會大幅度下降。
在戰俘營這樣的一個集中化管控的大背景下,其實還是產生了一些新的市場制度,符合經濟學產生的一些體制,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其實經濟學就是來源於生活,很多理論也可以生活中各方面被應用,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體驗經濟學帶來的樂趣。
4. 微觀經濟學學習心得
通過對微觀經濟學的學習!我的看法是微觀經濟學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可能我剛開始學習,對體系的感覺不是那麼深刻,在壟斷以及壟斷競爭和消費者理論以及後面的一般均衡論理解還不是那麼不甚明白!
微觀經濟學的出發點應該是產品、勞務和生產要素的供求平衡,一般的規律是產品價格提高,則對產品需求量減少,而產品供給量增加;(貴了人就不買了,那麼就會使供給的數量增加)產品價格下降,則對產品需求量增加,而產品供給量減少。但供求量的變化對價格變化的反映程度如何?這就是價格彈性問題。為什麼對不同商品需求彈性不同,這就要研究消費行為理論,一般稱為效用理論,(效用不是越多越好,吃一個饅頭覺得很舒服,吃十個就難受了)這也是需求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什麼不同商品供給彈性不同,這就要研究生產要素組合和成本分析,這就是生產理論和成本理論。如果考慮到不同市場類型條件下的廠商最佳產量,就是廠商均衡,亦稱市場理論。分配理論是指生產要素價格問題,因為生產要素價格——工資、地租、利息和利潤的確定就是分配問題。除上述五個基本問題外,微觀經濟學的目標是使市場均衡,即實現福利最大化——這就是福利經濟學理論,包括帕累托最優和市場失靈條件下的微觀經濟政策問題等。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對微觀經濟學的大概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老師能深入減出,把抽象的一些問題都說的明白一點!我也會加倍努力的學習!
5. 生活中的行為經濟學有何感想
每個人每天都在面臨選擇和決策,但這些選擇並非全都是「理性」的,恰恰相反,人們過去的經驗、滿足的假想、不精確的參照系等因素的影響,時常會做出有損最大利益的「非理性」選擇。行為經濟學更深地洞悉了人們思維深處的奧秘,指出生活中「荒唐」決策的本質,探究非理性行為的規律,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會連續授給行為經濟學家的原因。
人們很多看似荒誕的經濟行為,其實背後都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縱,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比起亞當·斯密那隻著名的「看不見的手」,這只手更加敏感、細膩,帶著濃濃的人情味兒。研究人的行為規律,本來就是經濟學永恆不變的主題,所以。行為經濟學跟每個人相關,跟每個企業相關。它有時候像那個說出皇帝沒有穿衣服的孩子,雖然道明了真相,但是人在面對真相的時候多少有點尷尬。
6. 經濟學到底是不是科學的感悟
經濟學是不是科學,事實上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我在學習經濟學說史的時候老師也向我們提出來過,我認為當時老師的意見以及我後來思考的心得可以為這個問題提供一種答案.
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科學.有沒有人為科學下定義,有沒有公認的科學的定義?在我所知,關於「科學」尚未形成普遍接受的定義,但是有幾個較有影響的說法,一般可以作為衡量一門學科是不是科學的標准.一個是馬克思的,一門學科只有在熟練的運用數學時才能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這里要解釋一下,馬克思強調數學在科學中的作用,我認為,實際是在告訴我們只有達到了對於研究對象的嫻熟的定量研究,一門學問才達到了科學的境界.那些對自己的研究對象的認識還停留在抽象的定性的階段、尚未精確化的學問,還沒有步入科學的殿堂——這里要注意的是,不是科學的學問不一定不是知識,既然還是知識,就還有價值.舉一個例子來說,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的心理,對於這一對象的研究還只是停留在人的心理是什麼,怎麼樣的階段,而無法普遍精確到人的心理是多少,到什麼程度會怎樣的地步,因而可以說心理學還不是科學,有待於更為深入和精確的研究.
還有一個說法是庫恩的著名的科學範式,庫恩認為,科學就是一個範式,這個範式是大多數人認同並遵循的範式.可能有人要問,範式是什麼?範式就是定式,或者說模式、規范.庫恩在他的名著《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並未對它作嚴格的、 統一的定義,只是給出了範式的二十一種用法,其中包括:範式是「看待世界的運用科學的不同方式」、「盛極一時的科學理論」、「專業教育所規定的思想框架」、「科學實驗活動中某些公認的範例—包括定律、理論、應用以及儀器設備系統 在內的範例」、「共同的信念」、「基本原則」,相信這些說法有助於讀者理解「範式」的涵義.現在回到庫恩對於科學的定義,庫恩顯然也無法對「科學」作出科學的界定,但是從他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樣幾層意思:首先,能夠成為科學的學問必須是一個範式,即系統的、相對穩定的架構,這是科學的必要依託;其次,這個範式要獲得大多數人、至少是大多數關注者的認可,這個指標看似很「軟」,但仔細想想,對於一個研究對象的認識成為大多數的知情者的共識,這對這一認識無論從邏輯上還是實踐上都提出多麼高的要求;再次,信奉者要以其所信奉的範式為准則來行事,這也決非易事,而且這本身是對範式的極大考驗.
庫恩之後,另一位天才波普又對科學提出了證偽的觀點,他說科學永遠是只能被證偽而不能被證實的,什麼怪論?波氏的意思是我們無法證明它是對的,而只能證明它是錯的.這話是有道理的,他實際上指出了科學的致命弱點,至於為什麼,要講起來話就多了,難免脫離本次討論的話題太遠,這里打住.
同時我們也打住關於科學本身的討論,現在要看看經濟學到底算不算科學了.
其實,我把這些關於科學的見解講完以後,讀這大概業已有了結論.經濟學是最成功地運用數學的社會學科,也是最成功地運用數學的學科之一.這里穿插一個故事,開世界科學大會的時候,物理學家和經濟學家在一起交流的時候,他們都非常驚訝於對方的數學水平,因為物理學家發現經濟學家居然比他們懂得更多的數學,而經濟學家則發現原來物理學家在數學如此的無知.另外對於經濟學的範式——市場、價格、貨幣等等——無疑完全是為大多數同行所認同和遵循的——盡管他們在幾乎所有的細節的問題上都不同意彼此.
我開頭提到的二文的作者,前者是一個搞文學的,後者才是搞經濟的.看樣子只有真正搞這行的人才能夠較好地理解經濟學,這或許可以看出科學和非科學的一個區別.
7. 學完《微觀經濟學》後,你有哪些感想和收獲
學完微觀經濟學後,你有哪些感想和收獲?影響和收獲很多,比如說現在的社會如果不不經濟獨立的話,就無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