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曼昆經濟學原理
假如你要坐長途公共汽車回家,車票的價格是100元,而你不巧在買車票的時候專發現錢包掉了,身上只剩屬50元。而此時車也到了要開的時間,車上還有空坐位。如果你這時向車站說明了你的情況並告訴車站里的負責人說你只有50元了,他們如果同意以50元的價格載你:
他們的邊際成本就是0,而邊際利潤是50元。因為他們的車是按時必須開出的,沒載你也沒損失什麼,載上你就多賺50元。與長途汽車相同的是,航空公司多載一名等退票的乘客就多賺300美元(邊際利潤)。不同的是,航空公司在飛機飛行的過程中要提供軟飲料糕點等服務(這些服務即是邊際成本),而汽車不需要其他服務,所以汽車的邊際成本是0元,利潤是50元。
B. 《經濟學原理》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的主要內容
《經濟學原理》的主要內容包括:
1. 人們是如何決策的。這其中包括四個原理:
原理一,人們面臨著權衡取捨。此原理典型的注釋 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為了得到某個你喜歡的東西,通常就不得不放棄另一個喜歡的東西,因此,作出決策要求在一個目標與另一個目標之間,或者幾個目 標之間有所取捨。認識到生活中的權衡取捨的重要,因為人們只有了解自己可以得到的選擇,才能作出良好的決策。
原理二,一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當作出任何一項決策時,決策者應該認識到伴隨每一種可能的行動而帶來的機會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生活中許多決策,涉及到對現有行動計劃進行微小的增量調整,經濟學界稱這些調整為邊際變動。在許多情況下,個人和企業通過考慮邊際量,將會作出更好的決策。只有一種行動的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一個理性決策者才會採取行動。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由於人們通過比較成本與收益作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收益變動時,人們的行為也會改變,這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因此,在分析任何一項政策時,不僅應該考慮直接影響,而且還應該考慮激勵發生作用的間接影響。如果政策改變了激勵,它將使人們改變自己的行為。
2、曼昆《經濟學原理》中的消費思想
一、關於消費、儲蓄和經濟增長的關系
按照傳統的觀點, 儲蓄是決定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消費和儲蓄, 從而和生產又是一對矛盾, 要想經濟高速增長, 就不得不壓低現期消費,增加儲蓄。許多人在講到儲蓄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時,往往以日本為例來論證這一觀點。日本的儲蓄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許多人認為, 日本的高增長是因為它的高儲蓄帶來的,因此,「一個落後國家要想實現經濟高速增長,就要像日本那樣實行高儲蓄的政策」,成為一時的熱門話題。曼昆在《經濟學原理》的「經濟增長與公共政策」一節中, 對儲蓄和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深刻的論述。
二、關於人力資本投資和教育消費
現代社會的發展, 主要已不是依靠物質資本,而是依靠人力資本。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曼昆在《經濟學原理》中,十分強調人力資本的作用, 認為在發展中國家,人力資本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三、關於社會公平和擴大消費需求
曼昆在《經濟學原理》一書中指出, 看不見的手並沒有保證每個人都有充足的食品, 體面的衣服和充分的醫療保健。許多公共政策(例如所得稅和福利制度) 的目標就是要實現更平等的經濟福利分配。
四、關於消費環境和經濟福利
C. 曼昆經濟學原理問題!
所謂看不見的手就是市場自發調節價格,某商品價格高於價值時,生產者增加,供應量增加,價格回歸價值。反之亦然。
市場本身有自發調節價格的功能,這正是市場經濟制度的理論基礎。但市場自發調節也有先天不足:價格反饋的滯後、生產過程時滯導致市場調節滯後,使價格波動頻繁,幅度較大;完全的市場經濟必然形成壟斷,而市場無法調節壟斷商品的價格等等。
政府阻止價格自發調整有兩種情況:1、政府引導價格回歸價值,這是對市場機制的校正,有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價格調節。但做到這一點很難,需要有系統的理論研究還要有及時的信息支持。2、政府想引導價格回歸價值,但方法不對,導致價格調節機制紊亂,不利於經濟發展和價格調節。
稅收對資源配置具有計劃性,有利於經濟可持續發展。看不見得手只能調節同一時間的價格,不具有前瞻性和計劃性。假如完全依靠市場調節資源產品價格,資源會以很低的價格(略高於開發成本)賣出,但資源貧乏時,價格又會很高,高到等同於經濟生產的所有收益。當然稅收有一個合理性,這需要系統的經濟理論指導。根本的是不能違背價值規律。
租金控制這類直接控制價格的政策是不對的,會扭曲價格調節。租金是租用房產、設備所附帶費用。而房產設備是不能創造價值的,知識一種資本得利。經濟發展過程中通過資產公有來剔除租金這一塊,經濟發展會更健康。
現在還談不上共產主義的失敗,因為還沒有出現過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公有制和計劃經濟的失敗是由於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和詳盡的價格信息以及人人自覺遵循價值規律的意識。
當前的經濟發展中既需要看不見得手,也需要看的見的手,但要用好看到見的手,不使其違背價值規律,使看不見得手和看的見的手相得益彰。
D.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上幾個問題
問題1:市場均衡時的價格代表了完成交易的消費者中對該商品的最低評價,也代表了廠商在均衡產量下生產最後一單位的邊際成本。事實上你可以將供求達到均衡看作一個消費者和廠商相互談判出價的過程,廠商會首先將產品賣給評價最高的消費者,而消費者會首先選擇生產成本最低(也即可以賣出最低價格)的廠商。考慮到生產的邊際成本遞增和消費者評價逐漸降低,市場將最終達到一個穩定狀態,即最後一個完成交易的消費者對商品的評價恰好等於廠商售出這最後一單位產品的邊際成本,這就達到了均衡,產生了均衡價格。所以在均衡價格下,除了最後一個消費者和生產者外,其他完成交易的消費者和生產者都有剩餘,總剩餘不為0。問題2:如問題1所述,總剩餘最大化只是表示在這個市場中所有可能進行的交易所達到的剩餘總和最大,不管買者評價和賣者成本如何,只要最高的消費者評價不低於最低的賣者成本,均衡總能達到。問題3:數量大於均衡數量時,你可以在供求兩條線之間畫出四個直角三角形,即作出斜向上的供給線、斜向下的需求線、水平的均衡價格線和豎直的數量線(是完成交易的數量,不是均衡數量)。消費者剩餘等於左上方的三角形面積減去右下方的三角形面積,生產者剩餘等於左下方的三角形面積減去右上方的三角形面積,那麼總剩餘就是左側兩個三角形面積和減去右側兩個三角形面積和。之所以要減去右邊是因為超過均衡數量的部分,消費者和生產者的剩餘都是負的。
E. 曼昆 經濟學原理 中文版 電子書
找專業類的電子書樓主可以去盛大文學協作網站的雲中書城啊
這里電子書門類很全的
而且更新快都是正版書籍
沒有刪節問題的存在
樓主可以瞧瞧看啊
如果滿意請加分哈!
F. 曼昆經濟學原理中文版
http://emuch.net/html/200608/300288.html
這個要注冊
http://blog.zenme.org/?action=show&id=218
這個可以直接下,還有其他很多教材書
G. 《經濟學原理》 (曼昆)的介紹
本書特色這本書的特色首先在於簡明性。曼昆在寫這本書時依據的原則專是:「寫作最重要的是簡單明了屬,而不是事無巨細包羅萬象,讀者的時間是稀缺資源。」這也就體現了經濟學本身的「經濟」二字。第二個特色是趣味性。曼昆通過日常生活中人們熟悉的事例、故事經歷、政策分析、新聞摘錄這些素材來介紹經濟學,這就讓讀者在有趣的閱讀中輕松地了解 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經濟學的趣味化是許多經濟學家追求的目標,曼昆是成功者,這也正是這本書的影響遠遠超出學術界的原因。書目結構全書總共34章,前23章是微觀部分,後11章是宏觀部分,該書第一章提出了經濟學的十大原理,以此作為全書的中心。在全書中,曼昆盡可能地經常回到應用與政策方面的問題上,大多數的章節也包括了如何應用經濟學原理的案例研究。
H.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考研如何復習
那就去把那些概念都漲過一遍,然後他們再多刷一點相關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