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理解工程,經濟,工程經濟學的概念
工程一般就是項目工程啊等等。
經濟就是經濟活動。
工程經濟學:研究如何使工程技術方案(或投資項目)取得最佳經濟效果的一種科學的評價體系
B. 工程經濟學簡答題什麼是折舊,折舊費
固定資抄產折舊指一定時期內為彌補固定資產損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資產折舊率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或按國民經濟核算統一規定的折舊率虛擬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它反映了固定資產在當期生產中的轉移價值。各類企業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實際計提並計入成本費中的折舊費;不計提折舊的政府機關、非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資產折舊是按照統一規定的折舊率和固定資產原值計算的虛擬折舊。
C. 工程經濟學終: 簡述常用的幾種折舊法的區別
1、平均年限法(基於入賬原值和預計使用期間): 該公式是一種靜態直線折版舊法,固權定資產每期折舊額是根據建立卡片時的 入賬原值、入賬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期間計算的。公式計算沒有考慮入 賬前的累計折舊及已提折舊期間數的影響。在以後使用期間,折舊要素的 變動也不會影響各月計提的折舊金額。該折舊方法計算簡單,能夠保證月 折舊額一直保持不變,但如果在固定資產使用期間內發生了折舊要素的調 整,需要同時將折舊公式調整為動態平均法。
2、平均年限法(基於入賬凈值和剩餘使用期間): 與公式一相同,區別是該公式計算折舊時是基於入賬凈值和入賬剩餘使用 期間考慮的。如果你在使用過程中發生了原值等折舊要素的調整,並且希 望相應的調整各月折舊額,請在變動的同時選擇動態平均法。
3、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固定資產每期實際完成的工作量來計算各期折舊額的。每 期提折舊前必須錄入當期工作量。另外,自定義的工作量法公式必須選擇 「按工作量法折舊」。
4、年數總和法: 一種加速折舊法,注意使用該法一定要選擇「以年為計算基礎」。
5、雙倍余額遞減法: 一種加速折舊法,注意使用該法一定要選擇「以年為計算基礎」。
D. 工程經濟學和技術經濟學有什麼區別
工程經濟學(EngineeringEconomics)是工程與經濟的交叉學科,是研究工程技術實踐活動經濟效果的學科。即以工內程項目為主容體,以技術一經濟系統為核心,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資源,提高經濟效益的學科。工程經濟學研究各種工程技術方案的經濟效益,研究各種技術在使用過程中如何以最小的投入獲得預期產出或者說如何以等量的投入獲得最大產出;如何用最低的壽命周期成本實現產品、作業以及服務的必要功能。
技術經濟學是一門,研究技術領域經濟問題和經濟規律,研究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科學,是研究技術領域內資源的最佳配置,尋找技術與經濟的最佳結合以求可持續發展的科學。
E. 固定資產折舊與折耗的概念分別是什麼他們二者有什麼具體的區別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損耗而轉移到商品或費用中去的那部分價值,也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由於使用固定資產而在其使用年限內分攤的固定資產耗費。確定固定資產的折舊范圍是計提折舊的前提。
折耗是指遞耗資產是指通過開采、採伐、利用而逐漸耗竭,以致無法恢復或難以恢復、更新或按原樣重置的自然資源,如礦藏、礦產、油井、森林等自然資源。這些資產特點為經採伐而減少。
因此這些資產在開采前,在資產負債表上列為長期資產,資產中的遞耗資產,開采後則轉為流動資產中的存貨。
固定資產折舊與折耗的區別:
1、折耗只是在採掘、採伐等工作進行時才發生,而折舊不一定只是在固定資產使用時才會發生。
2、折耗是自然資源實體上的直接耗減,而折舊是固定資產使用價值的減少,不是固定資產實體的耗減。
3、遞耗資產大多不能重置,只有象森林一類資產可以通過造林予以補植,而應計折舊的固定資產則大多可以重置。
4、遞耗資產由於採掘或採伐而生產出來的生產物,直接成為企業可出售商品,而折舊的資產則屬於生產手段,它有助於產品的生產,而不直接構成商品的一部分。
(5)工程經濟學折舊的概念擴展閱讀
遞耗資產估價考慮的因素主要有:
1、擁有數量,如礦藏的儲藏量、森林的面積;
2、存有物的質量,即存有物的有效價值,如礦藏的礦質、成份等;
3、存有物的價格;
4、勘探資源所發生的各種費用;
5、所處的地理位置等。遞耗資產應按資產成本入帳。
由於市價上升發生的增值,除對資產進行重估價外,帳上一般不予反映。但資產取得以後,又發現了新的自然資源蘊藏或經勘探發現蘊藏量比原來取得時的估計量為多,因而增加了資產的價值,應根據這些事實,增記遞耗資產的帳面價值。
遞耗資產必然置有房屋和機器等應計折舊的固定資產,如果遞耗資產估計可供開採的年限比這些固定資產的耐用年限為短,習慣上都以遞耗資產的年限作為計提折舊的年限,其折舊可以像折耗一樣,使用相同的基礎計算。
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是用來生產產品的,也是有成本的。它的價值,就是他的成本,需要計入到產品的成本中去。需要攤銷。這就是固定資產為什麼要計提折舊的原因。
但是,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他的成本攤銷的期限不應該僅僅是一年,而是他的使用期限。因此需要合理估計每個期限要攤銷的成本,這就是每年的折舊額和攤銷額。
如果在購買時直接全部攤銷,則當年費用很高,利潤減少,而以後年度利潤高估。這都是會計所不允許的。
固定資產的一個主要特徵是能夠連續在若干個生產周期內發揮作用並保持其原有的實物形態,而其價值則是隨著固定資產的磨損逐漸地轉移到所生產的產品中去,這部分轉移到產品中的固定資產價值,就是固定資產折舊。
對於企業來說,有一個簡單的公式,收入-支出=利潤,固定資產實際上也是企業花錢買來的,所以也是一種支出,但是往往這種支出金額很大,而且受益期很長。
如果將此支出一次性計入某個月,會導致當月明顯虧損,而實際上當月從該固定資產得到的受益不會這么多,同時,其他受益的月份,又沒有體現應有的支出,所以,將固定資產入賬後,在受益期內平均其支出,按月列支。
F. 關於工程經濟學年折舊額的計算
這個你去查一下《施工概算定額》,
年折舊額的計算有四種
工作量法
A.按照行駛里程計算折舊計算公式如下:單位里程折舊額=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總行駛進程
B.按工作小時計算折舊計算公式如下:每工作小時折舊額=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工作總小時
C.按台班計算折舊的公式
每台班折舊額=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工作總台班數
舉例按工作小時計算折舊資產的原值100萬殘值1萬預計總共工作量為10000小時今年的工作量有1000小時那麼預計凈殘值率=1/100=0.01每小時應該計提的折舊額=100*(1-0.01)/10000=0.0099本年應該集體的折舊額=0.0099*1000=9.92.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年折舊額=資產凈值*年折舊率其中後兩年平攤資產余值舉例某資產原值為100萬殘值為1萬可使用5年那麼它的年折舊率=2/5=40%第一年應計提的折舊額=100*40%=40萬第二年應計提的折舊額=(100-40)*40%=24萬第三年應計提的折舊額=(100-40-24)*40%=14.4萬第四.五年應計提的折舊額=(100-40-24-14.4-1)/2=10.3萬注意雖說是資產凈值但是計算的時候不考慮殘值
3.直線法(平均年限法)
年折舊額=(資產原值-殘值)/預計使用年限預計凈資產殘值率=殘值/資產原值年折舊率=年折舊額/資產原值舉例某資產原值為101萬殘值為1萬可使用5年每年應計提的折舊額=(101-1)/5=20萬
4.年數總和法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數/年數總和×100%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年折舊率
舉例某資產原值為101萬殘值為1萬可使用4年
第一年折舊率=4/(1+2+3+4)*100%=4/10*100%=40%
第二年折舊率=3/10*100%=30%
第三年的折舊率=2/10*100%=20%
第四.年折舊率=1/10*100%=10%
那麼第一年應計提的折舊額=(101-1)*40%=40萬第二年應計提的折舊額=(101-1)*30%=30萬第三年應計提的折舊額=(101-1)*20%=20萬第四年應計提的折舊額=(101-1)*10%=10萬備注其中第三年和第四年(最後兩年)的年折舊額也可以按資產余值平均分攤在這四種方法中後三種比較常用其中直線法是最簡單也是最最常用的方法希望以上資料對您有用
G. 工程經濟學: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方法有哪些
1.按經濟用途分為生產經營用和非生產經營用兩類
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是指直接服務於生產經營全過程的固定資產,如廠房、機器設備、倉庫、銷售場所、運輸車輛等。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是指不直接服務於生產經營,而是為了滿足職工物質文化、生活福利需要的固定資產,如職工宿舍、食堂、托兒所、幼兒園、浴室、醫務室、圖書館以及科研等其他方面使用的房屋、設備等固定資產。
2.按使用情況分為使用中、未使用、不需用三類
使用中固定資產是指企業正在使用的各種固定資產,包括由於季節性和大修理等原因暫時停用以及存放在使用部門以備替換使用的機器設備。未使用固定資產是指尚未投入使用的新增固定資產和經批准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不需用固定資產是指企業不需用、准備處理的固定資產。
3.按產權歸屬分為自有、接受投資和租入三類
4.按實物形態分為房屋及建築物、機器設備、電子設備、運輸設備及其他設備五大類
5.按固定資產最短使用期限分為5年、10年、20年
最短使用期為5年的如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固定資產;最短使用期限為10年的如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最短使用期為20年的如房屋、建築物等固定資產。企業在對固定資產最短使用期限分類時,不能將不同使用年限的固定資產劃為一類,以免影響固定資產折舊計提的正確性。
H. 工程經濟學 關於折舊
工程經濟學是土木工程專業、工程管理專業的主幹課程之一,它是由技術科學、版經濟學與管理科權學等相互融合滲透而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科學,具有理論面寬、實踐性強、政策要求高的特點。本教材採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工程技術經濟分析的理論與方法,內容包括:工程經濟學概述,基本建設與國民經濟中的建築業,建築產品的價格、成本、折舊與利潤,現金流量與資金時間價值計算,工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工程項目投資的經濟效果評價,工程項目技術經濟分析方法,工程項目的資金籌措與融資分析,建築企業經營預測方法與決策技術,工程設計與施工中的經濟問題分析,價值工程及在建設工程中的應用。
狄兆逖旋熟哉毅偁沐菲胤笫京爰勝涪淇汛滔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