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尋管理經濟學試題答案
1.B
2.A
3.B
4.B
5.C
6.A
7.A
8.C
9.A
10.A
11.D
12.D
13.C
14.A
15.C
❷ 求 <管理經濟學> 復旦大學出版社 袁志剛主編 的課後習題答案啊
管理經濟學模擬練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每小題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並將其字母標號填入題乾的括弧內。每小題2分,共30分)
1.可用於企業決策的基礎是( )
A.會計利潤 B.經濟利潤 C.正常利潤 D.最大利潤
2.影響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中不包括( )
A.產品價格 B.消費者收入 C.廣告費用 D.產品成本
3.當需求的收入彈性為負值時,則這種產品應為( )
A.低檔貨 B.高檔貨 C.正常貨 D.都有可能
4.交叉彈性為( )時,說明x產品價格的變動對y產品的需求量沒有影響,表明這兩種產品互相獨立,互不相關。
A.大於零 B.小於零 C.等於零 D.不一定
5.生產函數中的產量,是指一定的投入要素組合所可能生產的( )的產品數量。
A.最小 B.最大 C.平均 D.不定
6.某企業生產甲、乙兩種產品。在企業現有資源的條件下,當生產甲產品12000單位時,可生產乙產品9000單位;當甲產品產量提高到14000單位時,乙產品的產量最大可達6000單位。則甲產品的邊際轉換率為( )
A.0.15 B.6.67 C.1.5 D.0.667
7.如果企業能隨時無償解僱所僱傭勞動的一部分,那麼企業付出的總工資必須被考慮為( )
A.固定成本 B.可變成本
C.部分固定成本和部分可變成本 D.上述任意一種
8.企業增加單位產量反會使總利潤減少的條件是( )
A.MR>MC B.MR=MC C.邊際利潤為正值 D.邊際利潤為負值
9.完全壟斷廠商的總收益與價格同時下降的前提是( )
A.Ed>1 B.Ed<1 C.Ed=1 D.Ed=0
10.在完全競爭條件下,企業短期均衡的條件為( )
A.P=MC B.P>MC C.P<MC D.P=AC
11.以下定價方法中,( )不是以全部成本作為定價基礎的。
A.成本加成定價法 B.目標投資回報率定價法
C.最大利潤定價法 D.增量分析定價法
12.企業選擇成本作為定價基礎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成本數據比較容易獲得
B.企業對於能有多少利潤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C.企業要生存與發展,前提是收入必須大於成本
D.國家政策規定必須以成本作為定價基礎
13.某企業希望5年後得到8000萬元,假定貼現率為4%,問這筆款項的現值是( )
A.7680元 B.6576萬元 C.9733萬元 D.8320萬元
14.企業投資量水平最優化的條件是( )
A.投資邊際回報率>投資邊際資金成本
B.投資邊際回報率=投資邊際資金成本
C.投資邊際回報率<投資邊際資金成本
D. 投資邊際回報率≤投資邊際資金成本
15.如果兩個方案的期望效益不同,為了測定他們的相對風險,可用( )
A.變差系數 B.標准差 C.期望值 D.概率
二、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
1.外顯成本
2.等成本曲線
3.影子價格
4.增量成本
5.卡特爾模式
三、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基本標志。
2.影響規模收益遞增的因素分析。
3.市場結構可分為哪幾類?
4.企業的定價目標最主要的有哪些?
四、論述題:(15分)
試述市場機制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五、分析論述題:(15分)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醫療系統也在探索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環境改進醫療服務。例如,目前在北京地區部分醫院實行了「點名手術」舉措。
「點名手術」大體是指,凡住院需要手術的病人,可以採用支付費用的方式,點名要求該醫院某位醫生為自己做手術,醫院將患者支付的「點名費」按照一定的比例以獎金形式發給被點名的醫生。
據調查,絕大部分病人對實施「點名手術」方式表示贊同或接受。對此應當結合「紅包現象」來理解。「紅包現象」是病人希望得到良好的醫治服務的實際和心理需要,與目前很多醫療機構存在不良風氣相結合的產物。病人歡迎「點名手術」,很大程度上是希望用它來替代「紅包」。從另一個角度看,「點名手術」這種高透明度方式,表達了病人對被點名醫生的信任及肯定,會引發醫生之間「竟爭」,其結果是醫院整體醫療水平提高,病人受益,醫生對醫術會更精益求精。
請從管理經濟學的角度分析此案例的內涵?
管理經濟學模擬練習題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B 2.D 3.A 4.C 5.B
6.C 7.C 8.D 9.B 10.A
11.D 12.D 13.B 14.B 15.A
二、名詞解釋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外顯成本是指企業實際的支出,通常能在會計賬上表現出來。
2.等成本曲線是指在這條曲線上,投入的幾種要素的組合方式,都不會使總成本發生變化。
3.如果企業增加某種投入要素投入量1個單位,會使企業利潤增加,這一利潤增加額就是該投入要素的影子價格。
4.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決策而引起的總成本的變化量。
5.幾家寡頭壟斷企業聯合起來,共同規定一個價格,它們就有可能像壟斷企業一樣定高價,使整個行業的總利潤最大,這種聯合是公開的正式協議叫卡特爾模式。
三、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供求平衡(即社會上各種商品的供給量等於需求量),此時,價格上漲,能刺激生產,抑制需求;價格下跌,能抑制生產,刺激需求,從前對各種商品的有效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同時又沒有造成生產能力的過剩和資源浪費,資源的分配獲得了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2.(1)工人可以專門化;
(2)專門化的設備,先進的技術;
(3)其他(大規模生產便於實行聯合化和多種經營等)。
3.(1)完全競爭;
(2)完全壟斷;
(3)壟斷競爭;
(4)寡頭壟斷。
4.企業的定價目標最主要的有四種:
(1)以盈利作為定價目標;
(2)以擴大銷售作為定價目標;
(3)以穩定價格作為定價目標;
(4)以應付競爭作為定價目標;
❸ 《管理經濟學》應用性習題答案
我也在尋求答案呀,有人知道了告訴我一下
❹ 管理經濟學答案還有嗎,十分感謝
這個叫做求偏導是高數裡面學的 MPL就是對L求導 MPK就是對K求導即取不同的自變數進行求導
❺ 管理經濟學課後習題答案
❻ 管理經濟學案例分析題和答案
甘肅省南部某鄉鎮企業與八十年代初,為適應城市生活水平提高,對牛奶需要量不斷增加的趨勢,開辦一個向城市居民提供高質奶粉為主要產品的奶牛廠,由於該廠地處畜牧區,當時該地區牧場較少,奶粉市場供不應求,該企業經濟效益較好,奶牛數量從開始的20頭發展到50頭。到了八十年代中後期,皮革業發展迅速,皮革原料緊缺,皮革原料價格高速上漲,各地的皮革工廠經濟效益大幅上漲,該廠廠長決定將原有奶牛全部宰殺,用原奶牛廠所獲全部積累利潤和50萬元貸款,於兩年內將原工廠改建為當地較大規模的皮革加工廠。但進入九十年代後,輕工業日益疲軟,企業財務入不敷出,開工率從原來最高的95%下降到40%,工人工資拖欠達一年以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回收率不到60%。為盡快扭轉企業虧損面貌,廠長決定以購價30%的價格(設備折舊率累計達40%)出售製革設備,重新興辦奶牛廠。
(一)試選擇以下題目之一,對上述案例進行分析:
(1)從供需均衡角度看,該廠長的決策是否正確?為什麼?
(2)以邊際分析方法,分析該廠長的決策有何值得借鑒之處?為什麼?
(3)從機會成本角度分析,該廠長的決策是否正確?為什麼?
(二)如果你是該廠廠長,如何從事上述決策?
--------------------------------------------------------------------------------
一、機會成本的定義
經濟學中對"機會成本"是指由於選擇一種方案而放棄另一方案的收益,又稱擇機代價或替換成本。它反映不選擇最佳方案或機會的"成本",或者說是因選擇某一經營項目所犧牲的另一機會可獲得的利益。他不同於會計成本,即使你所作的決定表面上能取得收益,但由於你所放棄的另一個機會可獲得更大收益,所以實際上你還是虧損。
二、結合案例分析
1.第一個決策不妥
從本例來看,八十年代初,隨著城市生活水平提高,對牛奶需求量不斷增加,結合當地牧場較少,奶粉市場供不應求,興辦奶牛廠能夠滿足市場需求,應該是可以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的。事實上,如文中所描述「該企業經濟效益較好,奶牛數量從開始的20頭發展到50頭」,可見奶牛廠的確是有利可圖的。「八十年代中後期,皮革業發展迅速,皮革原料緊缺,皮革原料價格高速上漲,各地的皮革工廠經濟效益大幅上漲」。俗話說「船小好掉頭」,小型企業生產靈活,易於轉行,對市場需求反應靈敏。GE傳奇CEO傑克·韋爾其,在其擔任通用電器的CEO期間,就努力使象通用電器這樣的大企業能夠象中小企業一樣,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生產和經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通用電器成為世界企業20強之一。所以像牛奶廠這樣的小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生產是必要的,也正是其長處所在。該廠長看到皮革工廠經濟效益好,考慮是否轉行是無可厚非的,甚至是可以說明智之舉。但是在作出賣掉奶牛廠,新建皮革廠之前,有必要搞清楚下面這個問題:奶牛廠和皮革廠誰能獲得更大的收益?
從案例中可以看到,在當地發展奶牛場是有優勢的,一來牛奶需求日益增長,二來當地處於畜牧區而牧場又較少,市場是供不應求的,遠未達到飽和。相關材料表明,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內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對牛奶市場的需求量將大增。中國奶業協會2005年6月發表的中國奶業發展戰略研究成果表明,中國人均牛奶佔有量增長速度與人均GDP增長速度呈正相關,關系達到0.93,乳製品是城鎮居民收入需求彈性最大的動物性消費品,需求彈性系數達到了0.674,也就是說,收入增長1%,乳製品消費增長0.674%。國際乳業聯合會主席吉姆·貝格近日在上海表示,中國乳品的消費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0%,今後的市場潛力足以使產品更加多元化。解決奶源問題、提升消費者能力、生產新鮮乳製品將是中國乳業未來的方向。據相關數據顯示,去年中國人均奶類佔有量僅21.7千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0%左右。據規劃,中國計劃到2010年把人均佔有的奶量提升至28千克,到2020年再提升至42千克以上。
乳品在二十一世紀初依然還有如此巨大的上升空間。更何況,在八十年代末,中國乳品市場正處在方興未艾,蓬勃發展階段,興辦乳品生產加工企業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在80年代中期,中國皮革業迅速發展,皮革原料緊缺,市場的需求大於供給,皮革原料的價格高漲。由於當時皮革市場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將導致大量的投資者投資該市場。由於更多的生產者爭奪這一市場份額,隨著工廠的增加和產量的擴大,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牛皮原料的市場供給開始出現供給大於需求,超過了供需平衡點,發生了生產過剩,導致牛皮原料市場開始出現疲軟,利潤開始下滑,部分小企業開始虧損。皮革製品對於當時的中國普通老百
❼ 求管理經濟學答案!
1D 2A 3C 4D 5B 6D 7B 8B 9D 10D 11C 12A 13D
❽ 《管理經濟學》課後習題答案
可以給分享給我嗎,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