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中人與人的關系

經濟學中人與人的關系

發布時間:2020-12-19 07:04:40

『壹』 為什麼恩格斯說,經濟學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怎麼理解。

生產關系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意義在於,它把人和人之間的經濟關系從一般的社會關系中抽象出來作為自己專門的研究對象,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中,揭示社會經濟的內在規律,由此揭示整個人類社會發展和變化的規律。
正是在生產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生產關系)構成了一個社會的經濟基礎,而經濟基礎又決定了上層建築,從而決定著整個社會的性質和發展規律,這也正是經濟學所研究的。

『貳』 什麼叫管理

1、指一定抄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劃、組織、人員配備、指導與領導、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使別人與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2、照管並約束。

(2)經濟學中人與人的關系擴展閱讀

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中最核心的問題是對人的激勵問題激勵不是操縱,不是牽制,而是對人的需要的滿足,是通過滿足需要對人的行為的引導和對人的積極性的調動。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認識人性的特點,適應人性的特點,是激勵有效性的保證。

人的心理和行為具有共同點只有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才能贏得員工的真心,人是千差萬別又不斷的變化的,對張二適用的激勵方法,對李四未必有效,因此,必須有區別有借鑒的意義和作用,又因為人的差異性。照搬理論和模仿他人不可有效激勵員工。

管理是以工作目標為前提,組織所有的資源,組織所有的人,按計劃工作,使用控制和考核的方法,使工作效益最大化。

『叄』 人與人自然的關繫上,我們應該堅持什麼樣的觀點

人與自然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關系
首先自然觀的定義為:人們把人類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對自然界的總的看法、總的觀點稱為自然觀.,即對自然界的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大體包括人們關於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規律、結構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自然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認識的基礎,因而任何一種系統的哲學必然包含與之相適應的系統的自然觀。
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發展大體經歷了3個階段:1最初轉變:以馬克思為代表,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自然界在人類出現之前已存在,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發展的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為人的這一過程的一部分。2 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建立,以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的中心思想為代表:1)物質和運動之不可分離(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態);2)運動的各種在性質上不同的形態以及研究這些形態的各種不同的科學(力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3)從一種運動形式辨證地過渡到另一種運動形式以及相應地從 一種科學辯正地過渡到另一種科學。在辯正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發展階段,列寧提出了與恩格斯相近的思想(《唯物論與經驗批判論》),而這些被物理學革命所證實;即運動是物質存在的形式,世界具有物質的統一性,物質和運動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運動著的物質的一種形態可以轉化為另一種形態。
唯物主義認為自然界是不依賴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物質世界。唯心主義認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產物。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自然界是處在永恆運動、變化、發展中的物質世界;自然界一切現象都是對立統一的,它們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自然界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人對自然界認識的基礎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變化,同樣,自然的變化反過來又會影響人類。
因此,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人只有在與自然互動中才能達到認識自然的目的。在這一相互作用過程中,人們形成了對自然界本質的認識。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不只消極地適應而是積極地作用於自然界。因此,自然觀既不象唯心主義所說的那樣,只是人的思維的自由創造;也不象機械唯物主義所說的,只是思維對自然界的消極反映。構成自然觀基礎的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變化,而不只是自然界本身。

『肆』 經濟學研究().A.人與物的關系 B.人與人

價值的含義如下,價值是人類對於自我本質維系與發展,為人類一切實踐要素本體,包括任意的物質形態。價值是定義人本身存在的核心概念,其是人這一存在與發展的本質。人類一切自我解放行為,即本質規律(人性)下對於自我的創造及再創造並最終達成對於這一規律的本質以維持及發展,簡單的表述就是人類一切實踐中具有對於自我的維持及發展所在的本質,一切價值形態都脫離不了此一范疇,不能脫離此一范疇。價值在很多領域有特定的形態,如社會價值,個人價值,經濟學價值,法律價值等等。這些價值的存在是人在不同領域發展中范疇性規律性本質存在。同時由於意識上存在一些概念化的維系與發展人類的思想沒有形成實際的物理力量,此類價值單獨定義為名義價值。價值包涵人的意識與生命的雙重發展,包涵人與外在自然的統一發展。人創造自我世界的一切發展即有價值。價值的核心本質內涵是自由人,人創造自我的存在即為自由人。人本身是價值的根本對象,人即價值本體,人的行為即價值源泉,人的發展既為價值結果。人的發展是人的內在矛盾與外在矛盾的統一發展,是人的意識與人的生命的整體發展,也是人與自然的整體發展。即人內在的自我創造及外在以自然的創造的統一,創造此一自由皆為還有價值行為,那麼整體的說價值就是自由的實現。

『伍』 傳播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主要包括: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播、機構傳播和大眾傳播。而其中又以大眾傳播版為主。權

研究傳播學其實就是研究人:研究人與人,人與其它的團體、組織和社會之間的關系;研究人怎樣受影響,怎樣互相受影響;研究人怎樣報告消息,怎樣接受新聞與數據,怎樣受教於人,怎樣消遣與娛人。首先了解人與人怎樣建立關系。

(5)經濟學中人與人的關系擴展閱讀

傳播學研究體系的構建可以首先從它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繫上找到依據和坐標。因為,它的構建,同眾多相關學科對它的哺育和催動是分不開的。

傳播學與政治學、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語言學、語義學等眾多學科都有交叉,研究范圍非常廣泛。傳播學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在培養的過程中,注重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兩個方面的培養。學生不僅要學習具備傳播學、新聞學等學科的理論知識,還強調其他社會學科知識的教育。

『陸』 (這是一個多選題) 社會生產力() A.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 B.反應著人和自然的關系

生產力是對所有自然的一切變化行為和人的一切社會活動的全部概括和總體規范專。
C 生產力決定屬生產關系
D 生產力就是人類改造、利用自然的能力
B 我感覺有問題,可能是說不同的生產力階段,,人和自然的關系不一樣吧。從開始的和諧共處到破壞再到可持續發展吧。

『柒』 學政治經濟學,有什麼作用

1.思想重視是學好該課程的第一步。要做到思想重視,首先要了解課程的性質與要求,即要了解政治經濟學是研究什麼的,為什麼要學習政治經濟學,學習政治經濟學有什麼作用和意義,政治經濟學課程與其他課程是什麼關系等,了解了這么一點,就可以從思想上重視政治經濟學課程的學習。
2.充分利用該課程的現有教學資源進行有效學習。該課程目前的教學資源主要有文字主教材、課程導學、電大在線、課程網頁、cai課件、錄像教材等,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並在輔導教師的指導或建議下,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教學資源、教學媒體進行自主學習。必須注意的是,同學們在使用各種教學資源進行學習時,應處理好各種教學資源的關系。
3.通讀與精讀文字主教材。在各種教學資源中,文字主教材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學習資源,其他的教學資源屬於輔助性資源,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同學們應以文字主教材為主。對於文字主教材最好是通讀一遍,然後對照文字主教材各章開頭的學習導航和學習提示,精讀、領會和掌握其中之重點。另外,各章結尾有一段小結,回顧與概括了各章的要義。通過這段小結,既能從總體上,又能做到有側重地掌握本章的學習內容。
4.完成各章的習題。本課程的教學資源比較豐富,但學習仍以文字主教材為主,在學習文字主教材的基礎上,應完成各章的習題,以消化和鞏固已學習的內容,同時加深對問題的認識,達到深化學習的目的,有利於今後對知識的運用和在工作中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實現個人價值的提升。
5.開展小組學習活動。建立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學習活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形式。某些習題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通過學習小組的討論,集體完成,效果會更好些,也有利於節省學習者的學習時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研究性學習。把某些習題作為課題進行研究性的學習,同樣也是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集體討論完成,這有利於學習者之間的交互,也有利於開拓學習者的視野,拓展學習的深度,如:「關於政府經濟職能」這個問題,作為研究性的課題,在學習小組上聯系實際討論,其學習效果可能要比個人單獨完成要好。

『捌』 用經濟學智慧解讀中國 人與人的差別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因是什麼

用經濟學智慧解讀中國人與人的差別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因是人生起點上的差異 。

『玖』 作品《白毛女》中的楊白勞和黃世仁是債務人和債權人的關系嗎試用政治經濟學觀點

現在的女大學生65%認為喜兒應嫁給黃世仁。楊白勞欠債,東躲西藏,信用第一呀!穆仁智臘月三十還在清收盤活,精神可嘉啊!

『拾』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一句話:「人們之間的關系最根本的是物質利益關系。」怎麼解釋

to to 樓上樓上兄,都有見地,俺也繼續來發表拙見
其實同樣的話題早在亞當斯密的時候就有論及了,只不過馬克思把它公式化了,這與他更徹底的唯物主義世界觀有很大的關系,「人們之間的關系最根本的是物質利益關系」這一句話可以有兩個方面的理解

1.第一,從內涵入手,確定無疑的,關鍵詞「最根本」,最根本的關系是物質利益關系。按照馬克思主義來理解其實很容易的,因為它主要的分析對象是「人類」(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和「社會」,從這兩個對象來看,這論點是很正確的。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社會發展的金定律,比較客觀的見解。

2.第二,從外延入手,它在確定「最根本」的同時並沒有否定其他存在,以感情為基礎的家庭存在在這里雖沒有突顯出來,但也並沒有否認。在馬克思看來,能維系家庭之存在的必是有相應的物質基礎,否則便不成一家,用其經濟學觀點來看,「利益」也是始終貫穿其間的,「利益」的表現形式有多種,有赤裸裸的,有隱藏的,有近在眼前的,有積蘊長久如利息一樣的,父子、母子關系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交易,交易的代價也有多種表現形式,即便是你,或父母之「溫馨」的心理感覺,也是一種獲得補償或付出的價碼。這是屬於良性的,也是家庭之所以存在並發展的根本原因。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中人與人的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