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經濟學專業都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
看題主最後一句問到了學經濟學對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我覺得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現在學了經濟學兩年吧,講一講我的觀點。
經濟學在本科階段的課程,基本上都是一些經濟方面的理論基礎,比如西方經濟學的宏觀和微觀部分,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等等。有同學看到我的志願以後跟我說,經濟學不好,學的東西太寬泛了,這種學科一般在就業的時候都不吃香。
但是我在學習以後覺得這句話是錯的,雖然經濟學本科確實學得很廣泛,但是研究生就開始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研究,並且比起那些從大一就開始專攻某個方向的學科,學得多就意味著以後就業時其實可以提供更多的方向(雖然說你不一定擅長,但最起碼學過)。也會教一些比較實用的課程,比如初級會計學、博弈論、統計學等等。
你能把這些功課都學好,找工作的時候是有加分的,在工作過程中,也會獲得知識的必要的幫助。對你提高工作能力,獲得升職和加薪都是有益的。
希望我的答案能給你幫助。
B. 西方經濟學為什麼那麼難學,各種函數和圖表關系那麼混亂,記都記不住
你好,去看西經濟原理,曼昆寫的,沒這么復雜
C. 關於微觀經濟學中的收入效應在圖表中該如何表示
這樣子理解啊:
在收入水平不變的情況下,x商品價格上漲,y商品價格不變,那麼預算線就由a-j3變動到了a-ji,新的預算線與無差異曲線相切於E0點,此時很好理解q0-q2就是總效應。這個總效應是包含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
這怎麼理解呢:這就是補償預算線的作用了,補償預算線a1-j1與原本的預算線a-j3平行,就是預算線的平移,與收入有關,收入變少了就往左移。只考慮收入變化而作的補償預算線與代表新效用的無差異曲線相切於E1,那麼q1-q2就是收入引起的,就是收入效應。
在新的效用水平的無差異曲線上,由於兩個商品x和y的相對價格發生了變化,那麼按照原本的預算線的比例購買兩種商品組合,消費者在兩種商品上的邊際效用就不一樣了,那麼在新的無差異曲線上移動,調整兩種商品的購買比例,最終達到邊際效用一樣,達到新的均衡,那這部分就是替代效應,就是圖中由E1點移動到E0點。
注意:新的預算線斜率發生了變化,那麼必須考慮購買兩種商品的邊際效用變化了,與新的無差異曲線的切點形成的新的均衡點,就包含了替代效應,因為在均衡點購買兩種商品的邊際效用是相等的,其中一個商品價格變化了,原本均衡時的邊際效用也就不相等了,要重新回到新的均衡點,那必然就有替代效應了。
D. 經濟學中造成短缺和過剩的原因及圖表
什麼短缺?什麼過剩?
E. 一個經濟學問題(英語)最好英語回答還要圖表~~回答得好追加200分
圖沒法畫上來,就用語言描述吧,反正也不復雜,橫軸是貸款數量,縱軸是利率,中間是兩條交叉的斜線,斜向右上的那條是存款的供給曲線,它向左平移,同時斜向右下的投資需求曲線向右移動,與新供給曲線交在新均衡點上.
As the savings is running down, the supply curve of the saving moves to the left.While the investment appetite is growing, that means the demand curve of the loan shifts to the right.In the new equilibrium, the rate is larger,and the quantity of the loan can not be decided in this model.In one hand the decrease of supply getting the quantity down.In other hand, the increase of the demand of loans makes the quantity of loans large.So we could not decided the quantity without any others conditions.
F. 計量經濟學圖表中z:statistic的含義
它的圖標還有很多的含義,因為他的圖表中有含義的一種提升能力,就是非常不錯的一件事情
G. 依據圖表信息,做經濟學計算題,請教。
164.8+非公司企業收入120.3+紅利66.4+社會保險稅253+個人所得稅402.1+消費者及政府支付的利息169.5=3341.4
國內生產凈值版=國民收入3341.4+間接權稅266.3=3607.7
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凈值3607.7+折舊(資本消耗補償)356.4=3964.1
個人收入=國民收入3341.4- 社會保險稅253- 公司稅前利潤164.8- 企業及政府支付的利息370+政府轉移支付的個人所得部分(設定表列數字全部為個人所得)347.5=2901.1
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收入2901.1- 個人收入所得稅402.1=2499
個人儲蓄=個人可支配收入2499- 個人消費支出1991.9=507.1
國民收入=雇員酬金+企業支付的利息+個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潤+非公司企業主收入+紅利+社會保險稅+個人所得稅+消費者支付的利息+政府支付的利息
國內生產凈值=國民收入+間接稅
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凈值+資本消耗補償
個人收入=國民收入-社會保險稅-公司利潤+政府轉移支付
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收入-個人所得稅
個人儲蓄=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消費支出
H. excel怎麼製作像經濟學家雜志圖表
可以看下《Excel圖表之道》裡面會有詳細的步驟怎樣可以做出經濟學家雜志之類的專業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