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問題
1、改革開放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本階段義務教育規模迅速普及,中等教育發展迅速並取得一定成就,高等教育發展比較緩慢。
2、九十年代中期以後到二十一世紀頭十年。九年義務教育普及並成熟,中等教育由盛轉衰,高等教育大發展,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學前教育開始興起。
3、二十一世紀近幾年。九年義務教育雖然普及,但問題重重,並有日趨嚴重之勢;部分中等教育轉向職業教育,但發展緩慢;部分中等教育通過合並等方式擴大規模,轉向高等教育,但畢竟是中等教育水平;少數中等教育轉向高中教育;高等教育進一步擴大規模,但教育質量參差不齊,高質量教育仍佔少數;學前教育快速發展,但發展之初便問題重重,就像一出生就有先天疾病的嬰兒。
如果僅從教育規模和一些數據來看,我們教育事業的發展速度和成果足以讓人歡欣鼓舞,但我們著實高興不起來,廣大教育界同仁在各種成就和各種問題之間迷茫、思考、探討,從教育理論到教學方法不斷尋求改革嘗試,然而問題卻更多更棘手。需要舉例子嗎?德育缺失、教育資源不均衡、城市班額過大、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幼兒教育步應試教育後塵、教師厭教、學生厭學、上學無用論興起、高考指揮棒下的應試教育如火如荼……
與此同時,很多教育界同仁,教育學者們,各級門,都在積極探索解決問題之道,然而形勢並不樂觀,很多問題還未得到解決,新問題又層出不窮。似乎我們永遠追不上時代的步伐,以至於很多教育工作者感到力不從心,從而失去信心,變得得過且過,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
就像本文開頭講的,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各行各業就得到迅速發展,出現問題也是不可避免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也是客觀存在的。但我們不應失去信心,我們只有一條路——抱著必勝的信念去追趕時代的步伐,所以本文將從經濟學角度去討論我們的教育發展,是不是真的如字面上這樣成就斐然,有沒有發展的必然和人為的失誤。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一方面一些經濟學理論是體現物性和工具性的,然而教育學更多的是研究人,本文一些地方並非把人等同於工具,僅僅是因為經濟學理論的表述方式是這樣的,而我們也沒有必要因為這個問題再造一種表述方式或進行過多的解讀;再者,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人也是工具的,因為一個社會人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工具性;而實際上,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財富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經濟學原理》馬歇爾)「如果說倫理道德代表了我們心目中理想的社會運行模式的話,那麼經濟學就是在向我們描述這個社會到底是如何運行的。」(《魔鬼經濟學》史蒂芬·列維特)
2. 產業經濟學在研究視角上的特殊性(側重於組織,結構,制度或關系角度研究資源配置)
產業經濟學在研究視角上的特殊性。與組織結構制度或關系角度研究有很大的區別,你得知道你自己確認想知道的研究經濟學的角度,你是怎麼看的可以去怎麼結構製作。
3. 信息經濟學有哪些研究方法(請從定性、定量兩個角度)
信息經濟學的研究從一開始就有兩條主線。
一是以弗里茲·馬克盧普(Fritz Machlup)和馬克·尤里·波拉特(Mac Uri Porat)為創始人的宏觀信息經濟學。
宏觀信息經濟學又稱情報經濟學、信息工業經濟學。以研究信息產業和信息經濟為主,是研究信息這一特殊商品的價值生產、流通和利用以及經濟效益的一門新興學科。是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發展建立起來的,是經濟學的重要領域。
二是以斯蒂格勒和阿羅為最早研究者的西方信息經濟學、微觀信息經濟學。
微觀信息經濟學又被稱為理論信息經濟學是從微觀的角度入手,研究信息的成本和價格,並提出用不完全信息理論來修正傳統的市場模型中信息完全和確知的假設。重點考察運用信息提高市場經濟效率的種種機制。因為主要研究在非對稱信息情況下,當事人之間如何制定合同、契約、及對當事人行為的規斯蒂格勒范問題,故又稱契約理論或機制設計理論。
1.多因素加權平均法評價方法(侯炳輝教授)
2.AHP層次分析法:
3數據包絡分析法(DEA)評價方法
4經濟效果評價方法:
4. 經濟學現象和規律有哪些角度
您好:
未來信息經濟學研究的有關問題從宏觀上看,信息經濟就是信息產業經濟,它具有知識性、刨造性、整台性、互聯性、緊迫性及全球化數字化、虛擬化的特點;從微觀上看,信息經濟也就是信息產品經濟,它具有綜合性、集約性高增值性、高技術性和可持續性的特點。總體而言,信息經濟是以信息技術為物質基礎,以信息產業為部門構成,以信息活動作用的強化為主要特徵的經濟。隨著學科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信息經濟學的研究將不斷深入,並集中致力於以下七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研究信息產業和信息市場的結構、發展規律。它既包含對正在變化的職業和就業模式、信息產業和信息技術的地位所直接進行的實證研究,又包括對經濟基礎結構的變化及社會長期發展的理論所作的更一般的分析。潑拉特創立的信息經濟測度範式,用信息產業產值佔GMP的比重和信息產業勞動者佔全體勞動者的比重兩項指標來測定信息經濟規模,為信息經濟學在產業結構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整套可操作的方法。然而,這套範式在當前新的經濟形勢下還需相應地改進,這是信息經濟學研究有待完善的。第二,信息的經濟成本問題研究。信息成本包括信息生產成本信息傳播成本,也包括市場交易過程中獲得信息的成本。在不同環境中,信息成本會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特徵,這也是信息經濟學研究的重點。第三,信息商品問題。把信息當作一種生產要素來考察其特徵、功能以及對經擠系統的作用備件、作用規律,主要探索信息商品的價值產生、轉移和消費以及信息關系經濟效益問題的客觀規律,社會在信息的生產、交換和消費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各種經濟關系及客觀規律。從經濟角度研究信息系統活動和信息系統經營管理,以及與信息商品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全過程有關的經濟活動。目前,信息商品和物質商品的區分仍有爭議,有形的物質商品是傳統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基礎,由此對信息經濟范圍也就有著不同的界定。第四,信息經濟分析問題。首先,經擠學上的古典主義框架是否適台於信息的經濟分析,始終是有爭論的問題。盡管修正後的新古典理論在一些領域中容納信息現象,如在生產理論、市場行為和技術變化中已經出現「搜尋」和「信號」等概念,但缺乏系統組織研究和偏重專業知識。這種方法下的經濟分析,需要進行更進一步的實證性工作。其次,信息在系統中的作用,包括在企業系統和市場環境中的作用,一直被視為可能彌補新古典理論缺陷的分析主題。這個主題集中於揭示非完全信息的一個特殊類型一一不確定情況下決策的本質,試圖讓決策者有能力處理減小不確定性下的信息;以及在不完全信息和不對稱信息條件下,經濟活動及經濟行為的特徵及規律。第五,信息經濟學與其它學科的關系問題。信息經濟學既有經濟學基本原理的繼承,也有現代信息價值分析方法的剖新,是一門經濟學與信息學的交叉學科。信息經濟學是經濟學理論的重要分支,是對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相應的經擠模式的描述與運行規律的揭示。它涉及經濟、信息、管理、計算機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因此深刻理解其間的異同點和相互關系,有助於更好地挖掘信息經濟中有價值的對現代社會有用的東西。第六,應用信息經濟學的研究。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及人們信息經濟意識的提高,我國信息經濟恬動發展迅速,許多堀起的信息服務業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以信息經濟學理論成果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同時也促使著信息經濟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向應用性和實用性方面轉化,如信息商品的定價原則和定價策略問題、信息服務業發展過程中的管理問題和政策問題、信息服務中的區域台作問題、信息技術及其對信息服務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問題等。第七,信息資源的有救利用問題。信息資源是信息經濟學之本,信息資源能否產生經濟效益以及產生多大經濟效益,涉及信息資簿計劃、組織、使用、協調等多方面的工作。由於信息資源與其它的社會資源一樣具有稀缺性,使得人類無限的需要難以滿足。因此信息經濟學就是要研究如何利用和配置稀缺的社會信息資源組織生產括動,研究如何將社會信息商品分配給社會成員以供消費,使信息資源成為經濟增長的燃料和動力。盡管信息資源的台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有賴於政府協調和相關的信息政策,然而,研究如何確定最優信息系統,選擇對於決策者具有最大價值的信息系統,有助於解決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問題,便於掌握經濟運轉規律,在改革與發展中取得更大的成效。當今世界的競爭是以高科技為先導,以創新為靈魂,經濟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在即將到來的2l世紀,隨著人們信息經濟意識的不斷提高,國家信息港的建設和信息產業的推進,以及人類社會將由工韭社會逐步向信息社會過渡,信息將成為人類社會不可分的基本經濟資源。因此,信息經濟學的研究對經擠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信息經濟學這門學科的基本理論體系也將隨著研究的深化而豐富和完善。盡管信息經擠學在本世紀還尚不成熟,相信其前景是樂觀的。
謝謝,高搜易掌富寶為您解答!
5. 從實證的角度看,經濟學對經濟現象的研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經濟學的經濟現象研究主要是一些什麼金融危機呀,通貨膨脹啊。
6. 從經濟學的角度論證生活中如何選擇
家庭是微觀經濟活動的綜合體,既有消費的職能,又有儲蓄、投資和獲取收入的職能。作為消費者,家庭行為的基本目的是效用的最大化,用最少的花費獲取最大數量的享樂與滿足作為勞動者,家庭又追求收入最大化,是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大的報酬作為投資者,家庭必須考慮如何將扣除消費後的收入剩餘用在能生更多錢的地方。
人們為了家庭生活水平的更加美好,總是千方百計掙錢,爭取更多的收入,這就是經濟學中收入最大化原理的自覺應用。家庭收入最大化的第一個措施是夫妻雙方都能找到一份薪水比較高的工作,也就是說首先要力爭勞動報酬最大化。在目前情況下,不同所有制部門之間、行業之間、企業之間勞動報酬的差異是很大的,同樣辛勤工作一年,其收入大不一樣,進行崗位收人比較與選擇對於家庭收人的多少有著十分重要意義。影響家庭收人的最大化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是資產收入。它包括房屋的租金、銀行的存款利息,購買證券所得到的分紅等。資產收人的多少取決於資產規模,而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每天都在應用經濟學原理,包括衣食住行、學習工作、教兒育女,交朋結友、遊山玩水方方面面,如果運用得當,人們的幸福指數將大幅提升。
人們在購物時常常貨比三家,比質量,比價格,這就是經濟學中價值規律的
var cpro_psid = "u2787156";
var cpro_pswidth = "966";
var cpro_psheight = "120";
自覺應用。人們在比較中看哪一件物品更為適合,更為合算。家庭主婦每天到菜市場上去買菜,除了注意品種搭配,營養結構多樣化以外,首先問的是多少錢一斤,並討價還價,盡盆降到最低,再就是仔細看秤,看是否短斤少兩,當然對於質量問題是絕不會放過的,有問題的食品是肯定不買的,禽流感發生,不買雞鴨鵝,聰明的主婦,往往是等到下午去買菜,等到季節變換時去購買衣服,因為這時價格總是較便宜一些。如果是購買比較昂貴的物品,比如小轎車、電視機、電腦甚至商品房之類,人們會更加慎重,往往要請專家內行參謀,進行成本核算,更加註重質,把風險降到最低限度。
人們在進行投資時,總是要考慮投資回報和安全系數,這就是經濟學中投入產出原理的自覺應用。有的人不炒股,不當股民,或是因為沒有錢炒,或是因為對股市行情不熟悉,或是認為炒股有風險,把錢存放銀行更為安全可靠。有的人人股合夥辦企業,首先考慮的是有多少利益回報,同是要考慮的是投資項目有沒有市場前景,合夥人有沒有誠信。不少人投資上當受編主要是被高回報或迷惑, 沒有識別騙局的本事。人們把手頭多餘的錢用來買國債、買保險,是認為買國債與買保險比銀行存欲利息多,劃得來。有的人用手頭多餘的錢用來買彩票,如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目的是為了中獎,原本就知道回報高風險大。有的人甚至違法參與賭博,願望還是賭贏。
人們往往十分注意和重視兒女的教育,捨得教育投資,這就是經濟學中競爭法則的自覺應用。在重視教育的國家,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掙錢多於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據美國學者對美國、英國、墨西哥和印度等國關於教育與收人關系的調查,得出了兩個重要的結論一是教育程度越高,早年薪水增長越快,並且通常是開始的薪水就越高二是教育程度越高,達到最大工薪的年歲越晚,並且退休收人越高。在我國,不但教育投資的私人報酬率還相對較低,而且還存在「 腦體倒掛」現象。在有的地方和行業大學生和中學畢業生的收人沒有多少差別。現在中國搞的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歸根結底是競爭經濟,而競爭歸根結底又是人才的競爭。而人們盼望自己的兒女能有出息,必須加大教育投資,這對家庭大有好處,對國家也大有好處。
雖然人的選擇活動不限於經濟活動,但經濟學在研究經濟活動中人的選擇行為過程中所形成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卻可以分析社會其他領域中人的選擇行為。因此,經濟學思維方式是理解現代經濟學的關鍵所在,也是現代經濟學教育的核心內容。我們不僅要學習、理解和接受經濟學理論知識,更要去體會、思考、欣賞和掌握經濟學思維方式,要在社會實踐中靈活自如地運用經濟學思維去解決現實問題,並根據社會實踐的需要進行理論創新。
7. 能夠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嗎
經濟學是一個很大的范疇,您可以具體闡述下您想要分析的對象。
經濟學是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同一的客觀規律。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研究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用科學方法自覺從整體上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新常態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新常態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新常態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8.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企業的經濟行為一般可以用哪些理論
經濟學分析是一個極為寬泛的概念,J·熊彼特從經濟分析史的角度,將它專定義為「人類為了認識經濟屬現象在心智方面所作的努力」。從現代經濟學的角度看,這種「心智方面所作的努力」主要包括三種大的範式: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現代經濟學分析框架有五個基本組成部分:界定經濟環境、設定行為假設、給出制度安排、選擇均衡結果、以及進行評估比較。任何一個經濟理論基本上都是由這五個部分組成的。對這五個部份的討論自然會引申到如何按科學的研究方法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並且可以逐步深入地研究各種經濟現象,發展出新的經濟理論。這就是現代經濟學中通常所採用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它包括提供研究平台,建立參照系,給出度量標尺,提供分析工具.
9. 經濟學從稀缺性角度看待人類行為
相對於人類的無窮慾望而言,經濟物品,或者說生產這些物品的資源所需要的資源總是不足的,這種資源的相對有限性就是稀缺性。其實經濟學中有很多種不同的定義,無法找到一種統一的,所以只要使用的比較多、或者比較合理就行了。
10.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市場是指什麼
西方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學是研究一個經濟社會如何對稀缺的經濟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問題。由於經濟資源的稀缺性,從而產生了機會成本的概念。在衡量東西的機會成本時,必須要記住的經濟學原理之一,某種東西的成本是你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上大學,你就無法參加工作得到相應的收入,而且還要繳納各種大學費用。當然,上完大學後,可能讓你找到更好的工作,從而給你帶來更多的收入噢!比較:假如不上大學:18~60歲工作,共42年,平均每年收入1萬元,共42萬元;假如上大學:22~60歲工作,共38年,平均每年收入2萬元,共76萬元。扣除上大學的經濟學成本(如4+4=8萬元?),剩下68萬元,比不上大學多得到2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