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轉專業面試一般問什麼問題
轉專業面試是自主轉專業的第二個流程,一般來說在第一學期成績達到轉入學院的要求之後,1:1.2的比例獲得面試資格。
面試其實在本質上是一個過場,畢竟5~10分鍾的面試根本是無法看出學生的素質高低的,但是在面試中給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還是很重要的。
廢話不多說
【轉專業面試最容易被問到的幾個問題】
1、1~2分鍾的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看起來很容易,但是請注意轉專業面試老師最看中的點。
轉專業為什麼要看你大一時候的成績?成績代表的是你的 level of scholarship ,也就是給轉入學院的老師一顆定心丸——這個學生過來之後能夠把我們的學科學好。所以在自我介紹的時候,請分配30%~40%來介紹你的學術能力。
關於學生組織和社團活動,如果有很突出的成績,那麼請准備20%左右;如果沒有特別讓人眼前一亮的話,請看下面。
在大一上學期的課余活動中並沒有很突出表現的同學,可以把自我介紹放在自己的生活態度和對於自己學習轉入學院的課程有幫助的家庭背景方面來。但是,請勿編造,面試時候一定要實實在在。
請大家把自我介紹做中英文雙式的,有的學院會讓學生做英文的自我介紹。
2、你對轉入學院和學科的了解
請注意,僅僅是「了解」,不需要花過多的時間去鑽研專業的知識。比如電院的自動化專業,轉入時候會問一些稍專業的問題,你需要在轉入之前去圖書館借一本《自動化導論》看一看,了解了解。
每個學院都有著自己的驕傲,所以請了解轉入學院的榮譽,最好背一背院史,以免被老師問到時候出現窘況。。。
如果你對轉入學院、專業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請一定要在老師面前表達出來。
3、你為什麼要轉過來?——請一口氣給出我5個理由
每個人轉院都有著自己的原因或者苦衷,所以5個理由我不可能給出,但是原則:每個學院的老師都不喜歡兩面三刀、過河拆橋的學生。也許你轉院就僅僅是因為原學院、專業的就業並不樂觀,或者口碑不好,或者其他怎麼樣,但是在面試的時候不要把這些說出來。你轉院是因為不適應,並不是原來的地方不好,懂?對於轉入學院的嚮往和喜歡,請也不要過分馬屁。
4、你覺得你轉過來有什麼優勢?
信安的老師面試問到你,你平時用什麼殺毒軟體?請千萬不要說360好么~
轉專業雖然要實在,可是你也要有特質來適合轉入的學院,也許你真的用的是360,但是在這種並不原則的問題上,稍作編造未嘗不可,但是,之前一定要准備好,否則臨場弄巧成拙的話。。。
把自己的優勢想清楚和准備清楚。
5、對於你自己各方面能力有什麼認識?在大學期間有什麼亮點么 ?
這個我就沒什麼好說的了,不要太啰嗦,一語道破即可。態度要平和,切勿一副自高自大、不可一世的樣子。
很多的面試問題都是從這幾個裡面派生出來的,所以大家可以以這幾個為中心點來展開,准備的材料一定要寫下來在心裏面記牢了。嗯,其他的就看自己的臨場表現了,祝轉院黨們順利!
Ⅱ 轉入經濟學有那些面試題目,對此應該怎樣回答
(一)淡化面試的成敗意識 一位面試者在面試前自認為各方面都比別人優秀,因此,他認為自己可以高枕無憂了。誰知主考官在面試中出其不意,提了一個他前所未聞的問題。頓時,他像失了魂似的,情緒十分低落。等到主考官再提些簡單的問題時,他仍無法從剛才的失敗中走出來,最終名落孫山。 應試者對於面試的成敗,首先在思想上應注意淡化,要有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態度。如果在面試中有這樣的心態,才會處變不驚。如果只想到成功,不想到失敗,那麼在面試中一遇到意外情況,就會驚慌失措,一敗塗地。 (二)保持自信 應試者在面試前樹立了自信,在面試中也要始終保持自信,只有保持了自信,才能夠在面試中始終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縝密的思維力、敏銳的判斷力、充沛的精力,奪取答辯的勝利。 (三)保持愉悅的精神狀態 愉悅的精神狀態,能充分地反映出人的精神風貌。所以,作為應試者來說,保持了愉快的精神狀態,面部表情就會和諧自然,語言也會得體流暢。反之,就會給人一種低沉、缺乏朝氣和活力的感覺,那麼首先就會給主考官或者主持人一種精神狀態不佳的印象。由此可見,面試中一定要注意保持一種愉悅的精神狀態。 (四)樹立對方意識 應試者始終處於被動地位,考官或主考官始終處於主動地位。他問你答,一問一答,正因為如此,應試者要注意樹立對方意識。首先要尊重對方,對考官要有禮貌,尤其是考官提出一些難以回答的問題時,應試者臉上不要露出難看的表情,甚至抱怨考官或主持人。當然,尊重對方並不是要一味地逢迎對方,看對方的臉色行事,對考官的尊重是對他人格上的尊重;其次在面試中不要一味地提到「我」的水平、「我」的學識、「我」的文憑、「我」的抱負、「我」的要求等。「我」字太多,會給考官目中無人的感覺。因此,要盡量減少「我」字,要盡可能地把對方單位擺進去,「貴單位向來重視人才,這一點大家都是清楚的,這次這么多人來競爭就說明了這一點。」這種話既得體,又確立了強烈的對方意識,考官們是很歡迎的;再次是考官提問,你才回答,不要考官沒有提問,你就先談開了,弄得考官或主持人要等你停下來才提問,既耽誤了時間,同時也會給考官或主持人帶來不愉快。另外,面試完後,千萬不要忘記向考官或主持人道聲「謝謝」和「再見」。 (五)面試語言要簡潔流暢 面試有著嚴格的時間限制。因此,面試語言要做到要言不煩、一語中的。同時,語言要有條理性、邏輯性,講究節奏感,保證語言的流暢性。切忌含含糊糊,吞吞吐吐,這會給考官或主持人留下壞的印象,從而導致面試的失敗。因此,應試者一定要注意麵試語言的簡潔性和流暢性。
Ⅲ 轉到經濟學專業面試主要會問到哪些與經濟規律有關的社會問題
會問一些比較實際的工作,比如經濟周期,通貨膨脹,銀行加息,稅收籌劃等方面的問題。希望這樣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Ⅳ 經濟學面試專業問題有哪些
經濟學面試專業問題有:
經管類常問專業問題:
1.經濟學是研究什麼的: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①:怎樣體現稀缺二字。②有效的定義是什麼。
2.納什均衡vs瓦爾拉斯均衡。
3.市場失靈:市場運行的機制:每個人按照個人利益最大化做決策,這個滿足得到的結果是納什均衡,是穩定的,沒人願意去改變;如果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時滿足了集體利益最大化,則這個結果就是有效率的,否則則是無效率的。
4.看不見的手vs看得見的手。
微觀部分:
一、消費者理論(價格給定的情況下,消費者如何做出最優的購買決策)
1.外生變數(給定的量,作為自變數)vs內生變數(模型中的決策變數),最終求解內生變數是外生變數的函數。
2.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動態分析
3.消費者最優的均衡條件(邊際效用之比等於價格之比,為什麼滿足這個就是最優了)
4.間接效用函數的演算法(求出最優需求量是商品價格P和收入m的函數,代入效用函數即是間接效用函數,反解出m便是支出函數)
5.求出最優需求量x=x(p,m)後進行比較靜態分析,熟悉幾種商品類品:①吉芬商品vs一般商品(p1,這個注意五類需求彈性)②替代品vs互補品(p2)③低檔商品vs正常商品(m)④奢侈品vs必需品(m)
這里注意價格變化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替代效應一定非正(相對於價格的變化方向)
6.恩格爾曲線為啥向後傾斜(收入對需求量的影響。)
7.希克斯需求函數x=x(p,u)(剔除收入效應),馬歇爾需求函數x=x(p,m)
8.把單個消費者需求函數橫向+總得到市場需求函數。
二、生產者理論(商品價格和要素價格給定的情況下生產者如何做出最優決策)
1.關於生產函數(C-D)、歐拉定理(分配耗盡性),規模報酬的問題
2.成本函數(給定產量,如何耗費最小,基本的拉格朗日條件極值模型算,成本函數(已經是最優了,針對任意產量,求解過程中得到的要素需求x=x(r,w,q)稱為要素需求函數))代入成本函數的形式是c=c(q)
3.注意成本函數與生產函數的對偶性。即邊際產量最大的點就是邊際成本最小的點。
4.利潤最大化:①帶有生產函數的②帶有成本函數的。切記:求解過程中會得到要素需求函數:x=x(r,w,p),供給函數。成本最小化是利潤最大化的必要條件。
5.把單個廠商的供給函數進行加總得到市場供給函數。
三、市場理論(消費者和生產者相互博弈決定市場價格)
1.完全競爭市場:①假設②均衡條件③短期均衡vs長期均衡(p=min(AC)即長期均衡的價格是首先被最小的平均成本確定的,而短期裡面是由供給和需求共同確定的)的不同計算方法。④完全市場實現的均衡為啥是有效率的。(p=mu=mr=mc)⑤政府征稅會對完全競爭的效率造成哪些損失(類比國際貿易中的關稅)。
2.一般均衡的問題,我們只考慮完全競爭的情況下,計算(把相對價格設出來,回到一般消費者理論模型裡面去),瓦爾拉斯定理(前n-1個市場出清,第n個市場必然出清,所以計算題只考慮兩種商品,均衡條件只需要算出其中一個市場出清就ok)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完全競爭的結果是有效率的),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某個有效率的結果可以通過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去實現。)ps:一般均衡其實也是一般的模型:只不過之前的商品價格用邊際替代率MRS代替。產品的邊際成本用MRT(邊際轉換率去代替),即不用money去衡量了,而去用相對價值,或者另外一種商品作為基準去衡量。
Ⅳ 經濟學類,面試一般都問些什麼問題
愛崗敬業
這是財會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首要前提。它要求財會人員充分認識本職工作在整個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同時,還要求財會人員在工作中自覺主動地履行崗位職責,以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做好工作,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正確處理責權利三者關系;要求財會人貝員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高度負責的精神,嚴格遵守財經法規和核算規程,杜絕玩忽職守、失職、瀆職,更不得搞賬外賬甚至做假賬,偶爾發生失誤,必須速查原因,拿出對策,杜絕類似錯誤再度發生。總之,要切忌患得患失,做到恪盡職守。
熟悉法規
這是財會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重要基礎。財會工作涉及面廣,為了正確處理各方的關系,要求財會人員必須熟悉財經方針政策和各種會計法律法規與制度,確保財務處理的正確性,同時從記賬方法、科目運用、賬簿設置、核算規程、會計報告等方面確保會計處理的准確性和及時性,做到會計專門方法運用恰當、成本費用及損益核算準確、資產負債權益反映真實。為此,需要財會人員不斷學習,經常充電,力戒浮躁,努力提升自身的業務水準。
Ⅵ 轉專業到經濟學,面試考官都會問些什麼,該怎麼回答
很難預測。
比如:為什麼轉。有什麼未來想法。一些經濟方面專業性的問題。
Ⅶ 武大轉專業到經濟學類的有關情況,如面試內容,什麼人轉成功幾率大
每年情況不同,還算好轉吧,我那年是經管都要了,但很多院不放人----
Ⅷ 如果轉金融的話,面試問些什麼問題
其實,不管是什麼樣的面試,問的問題都差不多,萬變不離其宗,都有規律可尋。其實對所有的面試官而言,只有一個目的:在最短的時間里了解到你最多的信息。想高效率的准備面試,先從這七個大方面著手吧!
一、基本情況
1、請用最簡潔的語言描述您從前的工作經歷和工作成果。
二、專業背景
您認為此工作崗位應當具備哪些素質?
三、工作模式
您平時習慣於單獨工作還是團隊工作?
四、價值取向
您對原來的單位和上司的看法如何?
五、資質特性
您如何描述自己的個性?
六、薪資待遇
是否方便告訴我您目前的待遇是多少?
七、背景調查
您是否介意我們通過您原來的單位迚行一些調查?
95%的面試基本上都離不開這些問題,當然還有可能問一些專業問題,我想如果你做過的話應該都不是什麼難事,一般面試官都不會過多的問專業方面的問題的。
金融行業面試常見問題:
「你對未來5年有哪些期望?」
在過完今年不知道明年在哪兒的投資銀行界,5年後你很可能發現自己已被機器人取代而失業了,正拚命地想在另一個面試中證明自己的價值。不過,這並不是最佳答案。實際上,面試官試圖了解的不是你洞察未來的能力,而只是要了解:你是否能認真對待自己的職業生涯,且有長遠考慮;和你的對未來的想法是否契合他們的計劃。
《華爾街專才生存指南》(Wall Street Professional』s Survival Guide)作者兼職業規劃教練羅伊•科恩(Roy Cohen)說:「應該把這個問題重點放在崗位和責任上,以及個人與職業的成長。回答應該表明,你對未來的不可預測性有很現實的認知,但你也希望能留在這家公司,並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平台。比如,『我認為從長遠來看,我感興趣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A、B或C』。然後對每個方面加以解釋,(銀行利率jr23.com)並說明該公司為什麼是實現這些目標的理想環境。」
「用三個詞描述自己」
「有進取心」、「有團隊精神」、「以結果為導向」、「創新」、「善於解決問題」……如果你想到的是這些詞,恭喜你,你的答案毫無新意。
普爾曼說:「我們想聽到的是真相,有具體例證的真相。任何當過面試官的人都會問幾個後續問題。你最好能想些比較潮流、比較前衛的事,比如你是如何激勵自己和你周圍的小夥伴超預期完成工作任務的。當然了,說你自己注重細節也沒問題,但務必要用具體例子加以解釋。」
「介紹一下你自己」
該問題通常會伴隨著「請簡單過一下你的簡歷」這個問題,這並不是讓你枯燥地陳述自己的職業生涯,而是要讓你展示自己的成就。
科恩說:「該問題的重點要放在成就和專業技能上,不要浪費面試官的時間來詳細解釋你的簡歷和過去。大多數面試官的注意力都很短暫,這很可能導致你早早就被淘汰,特別是如果你一開始就長篇大論地說個沒完。如果你的職業生涯很長,通常最好從職業生涯中段或重大轉折點開始闡述。」
「你希望的理想工作是什麼樣的?」
該問題通常會在面試最後拋出,試圖淘汰那些出現更好機會時就跳槽的候選人,或那些對崗位的未來前景野心過大(或不足)的候選人。
普爾曼說:「我們希望了解他們的期望,並確保他們的目標與我們提供的崗位保持一致。例如,如果他們有志管理30人的團隊,但這個崗位永遠不會給他這個機會,那就會出現問題。」從本質上講,這是關於一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公司可以提供何種幫助的非正式討論。
因此,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相互的交流,但是要避免栽倒在這一環節上,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在面試前深入研究該崗位,並在面試過程中詢問一些關於職業發展和個人職責的問題。
「倫敦地鐵的載客量為多少?」
這類腦筋急轉彎的問題已經被谷歌淘汰了。但普爾曼強調,今年投資銀行仍會向那些希望進入投行成為分析師的畢業生提出這些問題。科恩則表示,這表面上象是對心算能力和反應力的測試,實際上,這些問題是可以提前准備的。
他說:「面試官能通過這些問題分辨出哪些人容易慌張,哪些人胸有成竹。投資銀行業真的是一個適者生存的行業。」
他又補充說:「我們的目標是要了解你的思考過程、利用有限數據解構問題的能力、邏輯,以及得到結論的方式。實際上,你可以通過做些練習提前為這些問題做好准備,並且一定要明白,關鍵不在於答案,而在思維過程。」
「你的同事會如何評價你?」
注意,這時候你可別用「有團隊精神」這樣的詞語,也不要把重點放在與基本親和力相關的軟技能上。從本質上講,他們是讓你具體談談自己的能力,但使用第三人稱回答會顯得更加謙遜。
科恩說:「要重點說明你有必不可少的相關品質和資歷,此外,你說的內容也應該反映面試崗位的級別。例如,對於初級經理職位,充沛的精力與合作精神乃是重中之重,建立並維持長期有效關系的能力對於經驗豐富的資深銀行家才更加重要。然後,你如果真的提供了這些例子,要記得提供能說明這些例子的事例。沒有背景的例子是毫無意義的。
「為什麼要跳槽?」
裁員一直是投資銀行避不開的主題之一,但該問題的目的在於給你個機會,表明自己就算走,也可以走得很優雅。
科恩說:「給出多種原因肯定沒錯。如果其中一個原因沒有得到認可,另一個就可能被認可。比如,『我們公司已經裁了一些人,我很擔心自己也會被裁;我上班的路程很長,時間都浪費了,我認為把那些花在路上的時間用於工作會更好;我希望能承擔更多的責任,但公司還在削減成本和人員,目前看來,這不太可能發生在我現在的崗位上。」
「只能攜帶3樣東西去沙漠,你會帶什麼?」
正確的答案顯然不是「無限供應的熱多力多滋(Hot Doritos)、我的妻子和一些撲克牌」。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並不重要,重點是為了在某種程度上了解你的個性,但請始終牢記面試官要達到的目的。
科恩說:「面試官有三個目的,全都為了選出最好的申請人,他們要讓你證明你很聰明,你有良好的判斷力,並且你既能夠立刻(優先考慮的)上手幹活,也能做出長期(重要但不關鍵)貢獻。」
Ⅸ 為什麼要轉入經濟學專業轉專業時應怎麼說才能成功呢
興趣最關鍵,說你進入大學後看了一些經濟學的書,培養起了濃厚興趣,想轉入經濟專業,專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