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學裡面的術語有哪些
經濟學里的原理很多,概括的比較好的,也比較流行的是美國經濟學家曼昆在其《經濟學原理》提出的「經濟學十大原理」,可以網路一下。
至於經濟性術語,很難一一列舉,太多了,如機會成本、規模經濟、交易成本、帕累托效率等等。
㈡ 需要一些經濟學上經濟指標的術語
(一)國民生產總值
(二)國內生產總值
(三)社會總產值
(四)總投資
(五)國內民經濟類型劃分容
(六)全員勞動生產率
(七)農業總產值
(八)農業增加值
(九)農業勞動生產率
(十)工業總產值
(十一)工業增加值
(十二)工業產品銷售收入
(十三)工業產品銷售率
(十四)實現利稅總額
(十五)工業資金利稅率
(十六)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
(十七)固定資產投資額
(十八)基本建設投資
(十九)郵電業務總量
(二十)進出口總額
(二十一)新簽利用外資協議金額
(二十二)外商直接投資協議金額
(二十三)財政收入
(二十四)財政支出
(二十五)財政赤字
(二十六)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
(二十七)人口總數
(二十八)人口自然增長率
(二十九)人均消費水平
(三十)物價指數
(三十一)國際比較統計
(三十二)人均GDP與人均GNP
(三十三)發展速度
(三十四)增長速度
(三十五)平均發展速度
(三十六)百分點
(三十七)現價
(三十八)可比價
(三十九)扣除價格因素
(四十)市場價格
(四十一)綜合國力
(四十二)國民經濟行業劃分
(四十三)大中小城市劃分
(四十四)大中小型企業劃分
㈢ material capital經濟學術語解釋
經濟學名詞解釋大全匯總名詞大全1.絕對優勢(Absoluteadvantage)如果一個國家用一單位資源生產的某種產品比另一個國家多,那麼,這個國家在這種產品的生產上與另一國相比就具有絕對優勢。2.逆向選擇(Adversechoice)在此狀況下,保險公司發現它們的客戶中有太大的一部分來自高風險群體。3.選擇成本(Alternative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種方式使用的某種資源,它所能生產的價值就是選擇成本,也可以稱之為機會成本。4.需求的弧彈性(Arcelasticityofdemand)如果P1和Q1分別是價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和Q2為第二組值,那麼,弧彈性就等於-(Q1-Q2)(P1+P2)/(P1-P2)(Q1+Q2)5.非對稱的信息(Asymmetricinformation)在某些市場中,每個參與者擁有的信息並不相同。例如,在舊車市場上,有關舊車質量的信息,賣者通常要比潛在的買者知道得多。6.平均成本(Averagecost)平均成本是總成本除以產量。也稱為平均總成本。7.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fixedcost)平均固定成本是總固定成本除以產量。8.平均產品(Averageproct)平均產品是總產量除以投入品的數量。9.平均可變成本(Averagevariablecost)平均可變成本是總可變成本除以產量。10.投資的β(Beta)β度量的是與投資相聯的不可分散的風險。對於一種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現行股票的收益發生變化時,一種股票的收益會如何敏感地變化。11.債券收益(Bondyield)債券收益是債券所獲得的利率。12.收支平衡圖(Break-evenchart)收支平衡圖表示一種產品所出售的總數量改變時總收益和總成本是如何變化的。收支平衡點是為避免損失而必須賣出的最小數量。13.預算線(Budgetline)預算線表示消費者所能購買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數量的全部組合。它的斜率等於商品X的價格除以商品Y的價格再乘以一1。14.捆綁銷售(Bundling)捆綁銷售指這樣一種市場營銷手段,出售兩種產品的廠商,要求購買其中一種產品的客戶,也要購買另一種產品。15.資本(Capital)資本是指用於生產、銷售及商品和服務分配的設備、廠房、存貨、原材料和其他非人力生產資源。16.資本收益(Capitalgain)資本收益是指人們賣出股票(或其他資產)時所獲得的超過原來為它支付的那一部分。17.資本主義(Capitalism)資本主義是一種市場體系,它依賴價格體系去解決基本的經濟問題:生產什麼?如何生產?怎樣分配?經濟增長率應為多少?18.基數效用(Cardinalutility)基數效用是指像個人的體重或身高那樣在基數的意義上可以度量的效用(它意味著效用之間的差別,即邊際效用,是有意義的)。序數效用與它相反,它只在序數的層面上才有意義。19.卡特爾(Cartel)卡特爾是指廠商之間為了合謀而簽訂公開和正式協議這樣一種市場結構形態。20.科布一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是指這樣的生產函數Q=AL「IK」2Mi3。式中,Q為產量;L為勞動的數量;K為資本的數量;M為原材料的數量;A,31,12,23均為常數。21.勾結(Collision)勾結是指一個廠商和同業內其他的廠商簽訂有關價格、產量和其他事宜的協議。22.比較優勢(Comparativeadvantage)如果與生產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個國家生產的某種產品的成本比另一個國家低,那麼,該國就在這種商品的生產上與另一個國家相比具有比較優勢。23.互補品(Complements)如果X和Y是互補品,X的需求量就與Y的價格成反向變化。24.成本不變行業(Constant-costinstry)成本不變的行業是指具有水平的長期供給曲線的行業,它的擴大並不會引起投入品價格的上升或下降。25.規模收益不變(Constantreturnstoscale)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數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數增加,並導致產量也以相同的百分數增加,就是規模收益不變的。26.消費者剩餘(Consumersurplus)消費者剩餘是指消費者願意為某種商品或服務所支付的最大數量與他實際支付的數量之差。27.可競爭市場(Contestablemarket)可競爭市場是指那種進入完全自由以及退出沒有成本的市場。可競爭市場的本質在於它們很容易受到打了就跑的進入者的傷害。28.契約曲線(Contractcurve)契約曲線是(在消費者之間進行交換時)兩個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相等的點的軌跡,或者(在生產者之間進行交換時)兩個生產者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的點的軌跡。29.角點解(Cornersolution)角點解是指這樣一種情形,預算線在位於坐標軸上的點處達到最高的可獲得的30.需求的交叉彈性(Crosselasticityofdemand)需求的交叉彈性是指商品Y的價格發生1%的變化時所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31.壟斷的無謂損失(Deadweightlossofmonopoly)如果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轉變為一個壟斷的市場,這種轉變所帶來的總剩餘的減少就是無謂損失。32.買方壟斷的無謂損失(Deadweightlossofmonopsony)如果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轉變成一個買方壟斷的市場,這種轉變所帶來的總剩餘的減少即為無謂損失。33.成本遞減行業(Decreasing-costinstry)成本遞減行業是指具有向下傾斜的長期供給曲線的行業,它的擴大會引起平均成本下降。34.規模收益遞減(Decreasingreturntoscale)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數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數增加,並導致產量增加的百分數小於該百分數,就是規模收益遞減的。35.需求曲線(Demandcurve)需求曲線表示在每一價格下所需求的商品數量。36.可貸資金的需求曲線(Demandcurveofloanablefunds)可貸資金的需求曲線表示可貸資金的需求量與利率二者之間的關系。37.貼現率(Discountrate)當利率用於計算投資的凈現值時,它被稱為貼現率。38.可分散風險(Diversifiablerisk)可以通過多樣化來避免的風險是可分散風險。39.主導廠商(Dominantfirm)在寡頭壟斷的行業中,主導廠商是一個制定價格的大型廠商,它允許該行業中的小廠商在此價格下銷售它們想出售的全部數量的商品。40.優勢策略(Dominantstrategy)不論其他局中人採取什麼策略,優勢策略對一個局中人而言都是最好的策略。41.雙頭壟斷(Duopoly)雙頭壟斷是指有兩個賣主這樣一種市場結構。古諾模型,以及其他模型中都涉及雙頭壟斷。42.經濟效率(Economicefficiency)經濟效率是指這樣一種狀況,所進行的任何改變都不會給任何人帶來損失而能增加一些人的福利。這樣一種狀態就是經濟的有效率狀況(或者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優)。43.經濟利潤(Economicprofit)經濟利潤是指廠商的收益與它的成本之差,後者包括從最有利的另外一種廠商資源的使用中可以獲得的收益。44.生產的經濟區域(Economicregionofproction)生產的經濟區域是指等產量線斜率為負的投入品組合。沒有一個廠商會在等產量線斜率為正的點上運行,因為在這種點上總會有一種投入品的邊際產品為負。45.經濟資源(Economicresource)經濟資源是指一種稀缺的、要求一個非零價格的資源。46.范圍經濟(Economiesofscope)范圍經濟是指由廠商的范圍而非規模帶來的經濟。只要把兩種或的產品合並在一起生產比分開來生產的成本要低,就會存在范圍經濟。47.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marketshypothesis)根據這一假設,投資者在買賣股票時會迅速有效地利用可能的信息.所有已知的影響一種股票價格的因素都已經反映在股票的價格中,因此根據這一理論,股票的技術分析是無效的。(這個假設有三種形式。)48.財富狀況(Endowmentposition)財富狀況是指消費者每年的收人。49.恩格爾曲線(Engelcurve)恩格爾曲線反映的是所購買的一種商品的均衡數量與消費者收入水平之間的關系。它是以19世紀德國的統計學家恩斯特•恩格爾的名字命名的。50.均衡(Equilibrium)均衡是指沒有任何變化趨勢的狀態。例如,均衡價格就是一種能夠維持的價格。51.過剩生產能力(Excesscapacity)過剩生產能力是指成本最低產量與長期均衡中的實際產量之差。壟52.斷競爭理論有一個著名的且頗有爭論的結論,它認為這種市場結構之下的廠商往往會在還有過剩生產能力的情況下進行生產。53.擴張路徑(Expansionpath)擴張路徑是指與各種產量相對應的等產量線與等成本線相切的點的軌跡。(所有投入品都是可變的。)54.期望貨幣價值(Expectedmonetaryvale)為了確定一項投機的期望貨幣價值,計算每一種可能出現的結果的貨幣收益(或損失)與其出現的概率相乘以後的和。55.預期利潤(Expectedprofit)預期利潤就是長期的平均利潤值,也就是用所出現的概率加權以後的各種可能的利潤水平之和。56.完全信息的預期價值()完全信息的預期價值是指決策者獲得完全信息所導致的預期的貨幣價值的增加。它是決策者為獲得完全的信息而能支付的最大數量。57.顯成本(Explicitcosts)顯成本是指賬目上所包括的廠商的正常費用,諸如工資成本和原材料支付。58.外部不經濟(Externaldiseconomy)外部不經濟是指由於消費或者其他人和廠商的產出所引起的一個人或廠商無法補償的成本。59.外部經濟(Externaleconomy)外部經濟是指由於消費或者其他人和廠商的產出所引起的一個人或廠商無法索取的收益。60.先動優勢(First-moveradvantages)先動優勢是由於在博弈中第一個採取行動的局中人所擁有的優勢。61.固定成本(Fixedcost)固定成本為每個時期不變投入品的總成本。62.不變投人品(FIXedinput)不變投入品是指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如廠房和設備)、在考察的期間數量不變的資源。63.自由資源(Freeresource)自由資源是指特別富裕以致在零價格就可以獲得的資源。64.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equilibriumanalysis)一般均衡分析是指(與局部均衡分析相反)把各種市場和價格的相互作用都考慮進去的分析。65.吉芬反論(Giffen`sparadox)吉芬反論是指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成正向關系這樣一種狀況。當劣質商品價格的替代效應並不足以抵消收人效應時就會發生這樣的情況。66.隱成本(Implicitcost)使用企業所有者擁有的資源(諸如他的時間與資本)的選擇成本就是隱成本。67.收入補償的需求曲線(Income-compensateddemandcurve)收入補償的需求曲線表示,當消費者的收入調整到不論價格如何都可以購買最初的市場籃子,這時在每一種價格下消費者所需求的商品的數量有多少。68.收入--消費曲線(Income-consumptioncurve)收入一消費曲線是把代表與全部可能的消費者貨幣收入相應的均衡市場籃子的點連接而成的一條曲線。這種曲線可以用於推導恩格爾曲線。69.收人效應(Incomeeffect)收入效應是指,所有價格不變時完全由於消費者滿足水平的變化所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的改變。70.需求的收入彈性(incomeelasticityofdemand)需求的收入彈性是指,當價格保持不變時消費者收入發生1%的變化時,所引起的需求數量變化的百分比。71.成本遞增的產業(Increasing-costinstry)成本遞增的行業是指具有向上傾斜的長期供給曲線的行業,它的擴大會引起投入品價格的上升。72.規模收益遞增(increasingreturnstoscale)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數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數增加,並導致產量增加的百分數大於該百分數,就是規模收益遞增的。73.無差異曲線(Indifferencecurve)無差異曲線表示對消費者沒有區別的市場籃子的點的軌跡。74.劣質商品(Inferiorgood)劣質商品是指其收入效應使得實際收人增加導致需求量減少的商品。75.創新(Innovation)當一項發明第一次使用時,我們稱之為創新。76.投人品(Input)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任何資源都是投入品。77.利率(lnterestrate)如果他借出1美元一年,一年後借出者收到的貼水為利率。如果利率為r,他一年後將收到(1+r)美元。78.中間品(Intermediategood)中間品是指用於生產其他商品和服務的產品。79.內部收益率(Internalrateofreturn)內部收益率是使一項投資項目的凈現金流的現值等於項目投資支出的利率。80.投資(Investment)投資是指創造新資產的過程。81.投資需求曲線(Investmentdemandcurve)投資需求曲線表示投資的總數量與額外1美元投資的收益率之間的關系。82.等成本曲線(Isocostcurve)等成本曲線表示一個固定的總支出所能得到的各種投入品組合。83.等利潤曲線(Isoprofitcurve)等利潤曲線表示能夠產生某一利潤水平的所有投入品組合。84.等產量曲線(Isoquant)等產量曲線表示能夠產生某一產量的所有可能的(有效率的)投入品組合.85.等收益線(lsorevenueline)等收益線表示能夠產生相同總收益的兩種商品產量的全部組合。86.折彎的需求曲線(Kinkeddemandcurve)折彎的需求曲線是壟斷廠商面對的在現行的價格下有一個折點的需求曲線,需求在價格上升時要比價格下降時更富有彈性。87.勞動(Labor)勞動是指生產商品和服務的過程中所使用的人們的努力、體力和腦力。88.土地(Land)土地是指用於生產的、包括礦產和土地在內的自然資源。89.邊際收益遞減律()根據這一法則,如果不斷添加相同增量的一種投入品(且若其他投入品保持不變),這樣所導致的產品增量在超過某一點後將會下降,也就是說,邊際產品將會減少。90.邊際效用遞減律()根據這一法則,當一個人消費越來越多的某種商品時(其他商品的消費保持不變),商品的邊際效用最終會趨於下降。91.勒納指數(Lernerindex)勒納指數度量一個廠商所擁有的壟斷勢力的大小,它等於(P—MC)/P,此處P是廠商的價格,MC是邊際成本。92.學習曲線(Learningcurve)學習曲線表示一種商品的平均成本與生產者的累積總產量之間的關系。93.限制性定價(Limitpricing)限制性定價是指為了阻止其他廠商進人而採取的一種定價。限制性價格是一種使得進入者失望或阻止它們進入的價格。94.長期(Longrun)長期是指所有投入品都是可變的時間期限。在長期中廠商可以全部改變它所使用的資源。95.邊際成本(Marginalcost)邊際成本是指由於增加最後一單位產量導致的總成本的增加。96.邊際成本定價(Marginalcostpricing)邊際成本定價是指這樣一種定價規則,廠商或國有企業使得價格等於邊際成本。97.邊際支出曲線(Manginalexpenditurecurve)邊際支出曲線表示廠商增加1單位投人品X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98.邊際產品(Marginalproct)邊際產品是指由於增加最後一單位某種投入品(其他投入品的數量保持不變)所帶來的總產量的增加。99.邊際產品轉換率()邊際產品轉換率是指生產可能性曲線斜率的負數。
㈣ 經濟學中收益減投入怎樣用術語表示
在經濟學當中,復租金是個制很用途廣泛的術語,只要是一種資源所有權不屬於自己,但自己能利用這種資源獲益,那麼就理所應當向所有權人支付報酬。實質上,正因為租金的這種特性,它只可能來源於超額利潤,設想一下,只有當手中有閑錢才可能會思考通過租金獲得某些資源的壟斷權。馬克思在資本論當中明確指出租金的性質,那就是、一種超額利潤的平均化分配。而經濟成本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成本的范疇,即生產成本。所以本能把二者合為一談,二者還是有一定區別。
㈤ 經濟學有關術語及解釋
下面是個人收集的幾方面:
經濟學術語解釋
1、什麼是CPI、通貨膨脹、PPI和GNP縮減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
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貨品及服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他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主要價格指數有三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Consumer』s Price Index),生產者價格指數PPI(Procer』s Price Index),GNP縮減指數(GNP Deflator)。
三種價格指數的計算方法基本一樣,即各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程度的加權平均。不過,每一種價格指數計算中選擇的商品籃子不一樣。計算消費者價格指數時,商品籃子中包含的典型市民的消費籃子。所以,消費者價格指數也被稱為生活成本指數。生產者價格指數計算時,選取的商品籃子中包含的是生產資源。GNP縮減指數則是一個更具綜合性的指數,其計算中選取的商品籃子既包含消費品,也包含生產資源。
可以這樣說,CPI是一個同步經濟指標,PPI是一個先行經濟指標。一般來說生產者價格指數領先於經濟3個月到半年,消費者滯後於經濟3個月到半年。CPI可以顯示目前經濟狀況,而PPI可以顯示未來經濟狀況。PPI計算的是廠商出售的價格,而CPI計算的是消費者購買的價格。
2、什麼是恩格爾系數?簡單了解
1857年,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在研究了當時西歐某些居民家庭的收入和食物消費支出的關系後,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一個家庭收入越少,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費用所佔的比例越大。這一觀點被稱為「恩格爾定律」,即恩格爾系數。用公式表示為:
恩格爾系數(%)=(食物支出額÷消費支出總額)×100%
恩格爾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總消費支出隨收入變化而變化的一定趨勢。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間的定量關系和相關關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例來說明生產發展、收入增加對生活消費的影響程度。眾所周知,吃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較低時,其在消費支出中必然佔有重要地位。隨著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消費的重心才會開始向穿、用等方面轉移。因此,一個國家或家庭生活越貧困,恩格爾系數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爾系數就越小。
恩格爾定律和恩格爾系數一經提出,就得到西方經濟學界的廣泛接受和確認,認為它具有普遍的適用性。恩格爾定律和恩格爾系數是較早引入我國的西方經濟學和統計學的概念。
國際上常常用恩格爾系數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准,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低於40%為富裕,30%以下為最富裕。在西方,個人消費包括了住房、醫療、衛生、交通等全部支出。而在我國,特別是城市實行公費醫療、低房租和食品、燃料、水等多種補貼,這些政策性因素對消費結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比較分析尤其是進行國際對比和城鄉對比時,要剔除不可比因素。我國運用這一標准進行國際和城鄉對比時,要考慮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費品價格比價不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要注意政策性影響的計算和分析及由社會經濟制度不同所產生的特殊因素。對於這些不可比問題,在分析和比較時應做相應的剔除。另外,在觀察歷史情況的變化時要注意,恩格爾系數反映的是一種長期的趨勢,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絕對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動中求得長期的趨勢。
3、什麼是GDP?什麼是GNP?二者有什麼區別?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一國(地區)經濟在核算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的最終產品總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顯示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生產過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和固定資產的磨損價值,但不包含生產過程中作為中間投入的價值;在實物構成上,是當期生產的最終產品,包含用於消費、積累及凈出口的產品,但不包含各種被其他部門消耗的中間產品。 GDP的測算有三種方法:生產法: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收入法: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支出法: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
GN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ced by domestically owned factors of proction within a given time period。
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國民生產總值(GNP)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指標。它們都是核算社會生產成果和反映宏觀經濟的總量指標。但因其計算口徑不同,二者又有所區別。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反映所有常住單位生產活動成果的指標。所謂常住單位,是指在一國經濟領土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經濟單位。所謂生產活動包括三次產業在內的所有行業和部門。在價值形態上它等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的增加值之和。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實際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等)總和價值。本國常住者通過在國外投資或到國外工作所獲得的收入(稱之為從國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應計入本國國民生產總值。而非本國國民在本國領土范圍內的投資或工作所獲得的收入(稱之為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則不應計入本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中去。因此,國民生產總值可以用國內生產總值加上本國常住單位從國外得到的凈要素收入(從國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更直觀地講,國民生產總值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從國外獲得的勞動報酬、投資收益(包括紅利、股息和利息等)的凈額。即: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國外凈要素收入。國民生產總值是「收入」的概念。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生產總值之間的主要區別,前者強調的是創造的增加值,它是「生產」的概念,後者則強調的是獲得的原始收入。一般講,各國的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二者相差數額不大,但如果某國在國外有大量投資和大批勞工的話,則該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往往會大於國內生產總值。
The Gross National Proct is one of the great invention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probably almost as significant as the automobile and not quite so significant as TV。 The effect of physical inventions is obvious, but social inventions like the GNP change the world almost as much。
——By Professor Kenneth Boulding
4、什麼是NNP?什麼是NI、PI、DPI?
NNP(Net National Proct) is the total market value of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ced in the economy in a given period of time, excluding the depreciation of capital。
簡單地說,NNP=GNP-折舊。
NI(National Income) is the income earned by the factors of proction。
簡單地說,國民收入NI=NNP-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出+政府對企業補貼。
PI(Personal Income) is the income received by households。
簡單地說,個人收入PI=NI-掙到但沒有收到的收入+收到的但不是掙到的收入(政府對私人的轉移支出)。
DPI(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is income remaining after paying personal income taxes。
簡單地說,DPI=PI-所得稅=個人消費C+個人儲蓄S。
5、還有什麼常見的經濟術語?
CRB是期貨價格指數,反映期貨價格的高低。
ECI是就業成本指數。它是在受薪就業時對在美國所有州及255個地區超過500個行業所提供的工作數量的量度,就業估計是基於大企業的市場調整。而且把在國內企業及政府里全職或兼職的受薪員工數目計算起來。它反映的是就業的難易及其條件的好壞。
工業生產率:它是對某國工廠,礦業,公共事業的生產量變化的連續加權式的測量,等同測量他們工業生產能力及在工礦,公用事業中有哪些可用資源可以被利用(通常指使用效能)。製造業這一塊可以影響1/4的經濟,使用效能提供一個多大生產能力在被利用的評估。
采購經理指數:采購經理的國家協會(NAPM),現在稱做為供應管理之協會,公布每月綜合指數,包括國內製造業情況,房屋建築新訂單。生產,供應者送貨次數,訂貨,庫存,價格就業,出口訂單,及入口訂單,它是將製造也除以非製造業以下指數。
耐用品:耐用品的訂單時量度國內廠家對立即或將來要送貨的貨品所接的訂單數。一件耐用品定義為該商品會持續使用一段時間(超過3年),而在期間對它的服務也持續。
零售銷售:它是一個適時的指標,關於消費者的主要消費模式以及會因正常季節變動,節假日,交易日不同而調整。零售包括耐用和非耐用品商品銷售,及服務及難免發生的加在商品的費用稅收,但不包括負擔在消費者身上的銷售稅。
新建房屋報告:新建房屋報告量度每月與居住有關為單位的新建房屋的數目。一個建築的開始是指開挖地基的開始。同時主要由居住房屋建造組成,住宅房是對利率變動而作出反應的第一要素。對開始/接受利率變化的反應,若以圖形來表示利率的話,可能是接近谷底的谷峰。
㈥ 求最基本的200個常用經濟學名詞和釋義
經濟學——研究如何實現稀缺資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類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滿足的一門
社會科學。
資源的稀缺性——指相對於人類無限多樣性的需要而言,經濟資源數量總是相對不足的
,取用時要付出代價。
規范分析——研究經濟活動「應該是什麼」以及社會經濟問題應該是怎樣解決的。
實證分析——描述經濟現象「是什麼」以及社會經濟問題實際上是如何解決的。
需求——消費者在一定價格條件下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某種商品或勞務的數量。
需求量的變化——某種商品價格的變化引起的對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化。
需求水平的變化——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變化。
需求定律——商品的價格和需求量之間示範方向的變動關系。
供給——生產者在某一時刻和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上對某種商品或勞務願意並且能夠提
供的數量。
供給定律——商品價格與供給量成正比。
均衡價格——一種商品的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相一致的價格,即需求數量等於供給數量時
的價格,是由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交點決定的。
均衡數量——需求價格等於供給價格時的供給量和需求量稱為均衡數量。
需求價格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量相對價格變化作出的反應程度,即某商品價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對該商品需求量增加或減少的百分比。
需求交叉價格彈性——相關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需求量相對另一種商品價格變化作出的反應程度,即商品A價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時,引起對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減少的百分比。
需求收入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量相對收入變化作出的反應程度,即消費者收入增加或減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對該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減少的百分比。
供給價格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供給量相對價格變化作出的反應程度,即某種商品價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時,對該商品供給量增加或減少的百分比。
蛛網模型——運用彈性原理解釋某些生產周期較長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時發生的不同波動
情況的一種動態分析理論。
蛛網穩定條件——供給彈性等於需求彈性,市場價格變動對供給量和需求量的影響相同
。
效用——商品或勞務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或慾望的能力。
邊際效用——某商品的消費量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所引起的總效用的增減量。
消費者剩餘——消費者願意為某種商品或勞務支付的價格與其實際支付的價格的差額。
消費者偏好——影響和制約消費者行為的重要主觀心理因素。
消費者均衡——在一定收入、一定價格條件下,購買各種商品的一定數量的消費者所能獲得的總效用最大的狀態。
無差異曲線——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所有組合的點的軌跡。
邊際替代率——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
時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
恩格爾系數——食物消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
價格-消費曲線——連接所有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的軌跡形成的曲線。
收入-消費曲線——在消費者偏好和商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收入變化所引起的消費者均
衡點的變化軌跡。
收入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化,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的
變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替代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化,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
動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吉芬品——指需求量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的特殊的低檔物品。
攀比效應——較為典型的連帶外部正效應,消費者的一種趕時髦的偏好,即想擁有一種
其他消費者已擁有的商品。
虛榮效應——較為典型連帶外部負效應,消費者想擁有隻有少數人才能享用的或獨一無
二的商品的偏好。
保留工資——
洛倫茨曲線——用縱軸表示社會財富百分比,橫軸上將所有人口按照從低收入到高收入
從左向右排列,將每一百分比的人口所擁有的社會財富的百分比積累起來,相應的點連
成的曲線。
基尼系數——是用來評價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標,是經濟社會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有
了可測性和可比性。為絕對均等線OY與洛倫茨曲線之間的面積與絕對均等線以下面積之
比。G=A/(A+B)
人力資本——指人們以某種代價獲得並在勞動力市場上具有一種價格的能力或技能。
機會成本——生產者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其他可能的最大收入。或者
人力資本進行其他活動所創造的最大價值。
在職培訓——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形式,對已具有一定教育背景並已在工作崗位上從事
有酬勞動的各類人員進行的再教育活動。
一般培訓——職工經培訓後的技術知識和技能及可以用於原廠商,又可以用於其它廠商
。
專門培訓——職工經培訓後的技術知識和技能只能用於原來的廠商。
生命周期儲蓄動機——人進行儲蓄的動機來自於對生命周期的理解,通常人們喜歡將收
入均軍分配在所有時期上。為了退休後能消費而儲蓄。
鍾型收入曲線——人在青少年和老年時期的收入低於平均水平,而在中年時的收入高於
平均水平,以收入為縱軸,年齡為橫軸形成的曲線。
永久收入理論——
目標儲蓄——
確定性前景——
不確定性前景——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連續將某一生產要素地投入量增加到一
定數量之後,總產量的增量及邊際產量將會出現遞減現象。
等產量線——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
合的軌跡。
邊際技術替代率——技術水平不變條件下,等產量線上一種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種投入要
素的比例。
產出彈性——技術水平和投入價格不變的條件下,若其他投入量固定不變,單獨變動一
種投入的數量時,這種投入的相對變動所引起的產量的相對變動。
生產力彈性——技術水平和投入價格不變的條件下,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統一比率變動
時的產出相對變動。
替代彈性——技術水平和投入價格不變的條件下,邊際技術替代率的相對變動引起的投
入比例的相對變動。
規模報酬——在技術水平和要素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當廠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統一比
例變動後產量變動的情況。
生產函數——一定時期內,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中所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
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
技術進步及類型——能夠使一定數量的投入組合產出更多產品的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過
程。分為資本使用性技術進步、勞動使用性技術進步、中性技術進步。
成本——廠商進行生產活動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或生產要素所有者必須得到的報酬或
補償。
隱含成本——應付給廠商自有生產要素,但實際上沒有付的報酬。
增量成本——由於某項生產決策而產生的相關成本,即總成本的增量。
經濟利潤——又稱超級利潤,廠商銷售產品的總收益減去按機會成本計算的生產成本的
余額。
學習曲線——也叫進步函數,是用來反映平均成本隨累計生產量增加而降低的成本變動
情況的一條曲線。
生產經濟區——在等產量途中,將分別代表要素投入的邊際產量等於0的投入組合點連接
起來的曲線即為脊線,脊線之間的區域為生產經濟區。
規模經濟——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平均成本逐步下降的趨勢。
范圍經濟——多產品企業的聯合產出超出單一產品企業產出的總和。即聯合成產超出分
別產出之和。
成本彈性——技術水平和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總產量沿擴展線的相對變動所引起的總成
本的相對變動。
企業——存在已久的經濟組織形式,是一個為了獲取利潤而從事生產和銷售活動的經濟
單位。價格機制的替代物,替代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組織。
交易成本——為了交換活動而耗費的成本。
創新——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或者通過企業家的活動將一種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引入
生產體系。
利潤最大化——
現金——指企業庫存現金可以隨時用於支付的存款以及現金等價物,具體包括庫存現金
、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和現金等價物。
現金等價物——企業持有的期限短、流動性強、易於轉換為已知金額現金和價值變動風
險很小的投資。
損益表——
現金流量表——以現金為編制基礎,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現金的流入和流出,表
明企業獲得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能力。
委託-代理問題——指委託人和代理人均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並且兩者的效用最大化
目標往往是不一致的。表現為道德風險、追求銷售收入最大化、在職高消費。是由於信
息不對稱、不確定性、不完備契約導致。
委託-代理理論——針對現代企業制度中顯示存在著的委託-代理問題產生的理論。
信息不對稱——指契約關系中的一些參與人擁有而另一些參與人不擁有信息的狀況。
不完備契約——指一個契約不能准確描述與交易有關的所有未來可能出現的狀態,以及
每種狀態下契約雙方的義務。
剩餘索取權——企業收益在支付要素報酬和投入品價格之後的剩餘收入的索取權。
市場——一組為買賣某種商品而相互發生聯系的廠商和個人,或指同種商品由供求雙方
作用形成價格的「地方」。
市場結構——指某種商品或勞務在市場上的競爭程度,影響其主要因素:廠商數目多寡
和產品的差別程度。
完全競爭——純粹競爭,不存在任何壟斷因素的市場情況,不受任何障礙和干擾的市場
結構。
停止營業點——市場價格為MC與AVC的交點時,只能收回可變成本,是停止營業點。
廠商短期供給曲線——完全競爭市場上,MC曲線位於AVC曲線最低點以上的部分。
平均收益——廠商出售一定數量商品後,從每一單位商品中得到的貨幣收入。
邊際收益——廠商每多銷售一單位商品帶來的總收益的增加值。
邊際物質產品——生產技術以及其他生產要素數量不變的情況下,最後追加一單位要素
時總產量的增加量。MPP
邊際產品價值——最後追加一單位要素時增加的邊際物質產品的銷售值。VMP=P.MPP
邊際要素成本——最後追加一單位可變生產要素所引起的廠商總成本的增加量。
一般均衡——所有市場同時達於均衡的狀態。
帕累托最適度——生產資源的任何配置已不可能使任何一個人的處境變好,並使另一個
人的處境變壞,已使集合體的效用達到最大值的狀態。
壟斷——獨占,是市場處於完全由一家廠商所控制,市場上只有一個供給者的市場結構
。
壟斷競爭——廠商間存在著產品差別,競爭與壟斷因素並存,以競爭因素為主的市場結
構。
自然壟斷——某些產品需大量固定設備投資,規模經濟十分顯著,成為自然壟斷。
銷售成本——
尋租——通過尋求或維持在行業內的壟斷地位來尋求和維持業已存在的租金的活動。
寡頭壟斷——寡佔。壟斷與競爭因素並存,並以壟斷因素為主的一種市場結構。市場上
存在為數不多的幾家壟斷性廠商,進行著激烈的競爭。
古諾均衡——雙頭市場上的廠商反應曲線相交的點,稱為古諾均衡,各廠商在給定競爭
對手的產量時,實現了自己最大利潤的產量,此時任一廠商都不會有改變產量的沖動。
價格領導——個行業的價格通常由某一廠商率先制定,其他廠商跟著定價或變價。
卡特爾——在寡頭壟斷市場上,如果少數廠商在統籌分配市場份額,決定出售產品的價
格或條件,控制出口的數量和質量,分享利潤或收益,交換技術、商標或專利等方面達
成公開的聯合協定。
差別定價——價格歧視,指廠商在相同時間內以相同產品向不同的購買者所取不同的價
格,或在充分考慮生產、銷售以及風險的變動後,相同產品的銷售價格與其邊際成本不
相稱。
撇油法——在開始階段採用高價的短期定價策略,以便將浮在面上的油先撇起來。
成本加成定價——所定的價格應能涵蓋取得或生產產品的成本,再加上足以使企業按目
標回報率獲得的利潤。
基本競爭模型——由以下三部分組成: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消費者;理性的
、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廠商;完全競爭的市場。
市場失靈——現實經濟運行中,市場機製表現出自身難以克服的許多缺陷,市場經濟沒
有達到經濟效率的運行狀態。
外部性——當廠商或者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到他人,卻沒有得到補償或給予支付的情況
。
時間外部性——目前的某項經濟活動對未來時期可能造成的額外受益或損失。
空間外部性——某項經濟活動在一定空間上對周圍經濟主體造成的額外受益或損失。
貨幣外部性——能通過市場價格體現出的外部性。
技術外部性——不能通過市場價格體現出的外部性。
科斯定理——如果產權是明確界定的,而且談判協商的交易成本為零,則無論初始有哪
一方擁有產權,都能帶來資源的有效配置。
公共物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場力量實現有效配置的產品,有極
端正外部性。
准公共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競爭性,但可以排他,如消防、醫療、交通等。
公共資源——具有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公益物品——政府強制消費的物品,如義務教育等。
公害物品——政府禁止消費的物品,如毒品。
污染許可證交易——政府對付污染造成的外部性的手段,使廠商擁有許可證才能排污,
但是許可證可以交易。
㈦ 經濟學裡面有哪些原理,哪些經濟性術語
經濟學抄里的原理很多,概括的比較襲好的,也比較流行的是美國經濟學家曼昆在其《經濟學原理》提出的「經濟學十大原理」,可以網路一下。
至於經濟性術語,很難一一列舉,太多了,如機會成本、規模經濟、交易成本、帕累托效率等等。
㈧ 有個經濟學專業術語是
是不是 邊際效應
㈨ 經濟學上的專業術語的簡稱都有哪些謝謝
國內生產總值(簡稱GDP)
工人和職員的消費物價指數,簡稱CPW
城市消費者的消費物價指數,簡稱CPI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英文譯為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CPI)
㈩ 經濟學 專業術語
下面是個人收集的幾方面:
經濟學術語解釋
1、什麼是CPI、通貨膨脹、PPI和GNP縮減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
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貨品及服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他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主要價格指數有三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Consumer』s Price Index),生產者價格指數PPI(Procer』s Price Index),GNP縮減指數(GNP Deflator)。
三種價格指數的計算方法基本一樣,即各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程度的加權平均。不過,每一種價格指數計算中選擇的商品籃子不一樣。計算消費者價格指數時,商品籃子中包含的典型市民的消費籃子。所以,消費者價格指數也被稱為生活成本指數。生產者價格指數計算時,選取的商品籃子中包含的是生產資源。GNP縮減指數則是一個更具綜合性的指數,其計算中選取的商品籃子既包含消費品,也包含生產資源。
可以這樣說,CPI是一個同步經濟指標,PPI是一個先行經濟指標。一般來說生產者價格指數領先於經濟3個月到半年,消費者滯後於經濟3個月到半年。CPI可以顯示目前經濟狀況,而PPI可以顯示未來經濟狀況。PPI計算的是廠商出售的價格,而CPI計算的是消費者購買的價格。
2、什麼是恩格爾系數?簡單了解
1857年,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在研究了當時西歐某些居民家庭的收入和食物消費支出的關系後,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一個家庭收入越少,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費用所佔的比例越大。這一觀點被稱為「恩格爾定律」,即恩格爾系數。用公式表示為:
恩格爾系數(%)=(食物支出額÷消費支出總額)×100%
恩格爾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總消費支出隨收入變化而變化的一定趨勢。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間的定量關系和相關關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例來說明生產發展、收入增加對生活消費的影響程度。眾所周知,吃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較低時,其在消費支出中必然佔有重要地位。隨著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消費的重心才會開始向穿、用等方面轉移。因此,一個國家或家庭生活越貧困,恩格爾系數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爾系數就越小。
恩格爾定律和恩格爾系數一經提出,就得到西方經濟學界的廣泛接受和確認,認為它具有普遍的適用性。恩格爾定律和恩格爾系數是較早引入我國的西方經濟學和統計學的概念。
國際上常常用恩格爾系數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准,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低於40%為富裕,30%以下為最富裕。在西方,個人消費包括了住房、醫療、衛生、交通等全部支出。而在我國,特別是城市實行公費醫療、低房租和食品、燃料、水等多種補貼,這些政策性因素對消費結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比較分析尤其是進行國際對比和城鄉對比時,要剔除不可比因素。我國運用這一標准進行國際和城鄉對比時,要考慮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費品價格比價不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要注意政策性影響的計算和分析及由社會經濟制度不同所產生的特殊因素。對於這些不可比問題,在分析和比較時應做相應的剔除。另外,在觀察歷史情況的變化時要注意,恩格爾系數反映的是一種長期的趨勢,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絕對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動中求得長期的趨勢。
3、什麼是GDP?什麼是GNP?二者有什麼區別?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一國(地區)經濟在核算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的最終產品總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顯示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生產過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和固定資產的磨損價值,但不包含生產過程中作為中間投入的價值;在實物構成上,是當期生產的最終產品,包含用於消費、積累及凈出口的產品,但不包含各種被其他部門消耗的中間產品。 GDP的測算有三種方法:生產法: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收入法: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支出法: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
GN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ced by domestically owned factors of proction within a given time period。
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國民生產總值(GNP)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指標。它們都是核算社會生產成果和反映宏觀經濟的總量指標。但因其計算口徑不同,二者又有所區別。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反映所有常住單位生產活動成果的指標。所謂常住單位,是指在一國經濟領土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經濟單位。所謂生產活動包括三次產業在內的所有行業和部門。在價值形態上它等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的增加值之和。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實際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等)總和價值。本國常住者通過在國外投資或到國外工作所獲得的收入(稱之為從國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應計入本國國民生產總值。而非本國國民在本國領土范圍內的投資或工作所獲得的收入(稱之為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則不應計入本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中去。因此,國民生產總值可以用國內生產總值加上本國常住單位從國外得到的凈要素收入(從國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更直觀地講,國民生產總值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從國外獲得的勞動報酬、投資收益(包括紅利、股息和利息等)的凈額。即: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國外凈要素收入。國民生產總值是「收入」的概念。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生產總值之間的主要區別,前者強調的是創造的增加值,它是「生產」的概念,後者則強調的是獲得的原始收入。一般講,各國的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二者相差數額不大,但如果某國在國外有大量投資和大批勞工的話,則該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往往會大於國內生產總值。
The Gross National Proct is one of the great invention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probably almost as significant as the automobile and not quite so significant as TV。 The effect of physical inventions is obvious, but social inventions like the GNP change the world almost as much。
——By Professor Kenneth Boulding
4、什麼是NNP?什麼是NI、PI、DPI?
NNP(Net National Proct) is the total market value of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ced in the economy in a given period of time, excluding the depreciation of capital。
簡單地說,NNP=GNP-折舊。
NI(National Income) is the income earned by the factors of proction。
簡單地說,國民收入NI=NNP-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出+政府對企業補貼。
PI(Personal Income) is the income received by households。
簡單地說,個人收入PI=NI-掙到但沒有收到的收入+收到的但不是掙到的收入(政府對私人的轉移支出)。
DPI(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is income remaining after paying personal income taxes。
簡單地說,DPI=PI-所得稅=個人消費C+個人儲蓄S。
5、還有什麼常見的經濟術語?
CRB是期貨價格指數,反映期貨價格的高低。
ECI是就業成本指數。它是在受薪就業時對在美國所有州及255個地區超過500個行業所提供的工作數量的量度,就業估計是基於大企業的市場調整。而且把在國內企業及政府里全職或兼職的受薪員工數目計算起來。它反映的是就業的難易及其條件的好壞。
工業生產率:它是對某國工廠,礦業,公共事業的生產量變化的連續加權式的測量,等同測量他們工業生產能力及在工礦,公用事業中有哪些可用資源可以被利用(通常指使用效能)。製造業這一塊可以影響1/4的經濟,使用效能提供一個多大生產能力在被利用的評估。
采購經理指數:采購經理的國家協會(NAPM),現在稱做為供應管理之協會,公布每月綜合指數,包括國內製造業情況,房屋建築新訂單。生產,供應者送貨次數,訂貨,庫存,價格就業,出口訂單,及入口訂單,它是將製造也除以非製造業以下指數。
耐用品:耐用品的訂單時量度國內廠家對立即或將來要送貨的貨品所接的訂單數。一件耐用品定義為該商品會持續使用一段時間(超過3年),而在期間對它的服務也持續。求採納 謝謝樓主
零售銷售:它是一個適時的指標,關於消費者的主要消費模式以及會因正常季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