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用西方經濟學有關知識作答
政府提來高勞動者收入,在源經濟學角度講,應該屬於「支持」價格,即企業必須提高勞動者工資以使其大於某一個規定數額,舉個例子,公司甲500元每月僱傭5名清潔工打掃衛生,政府出面規定每月的最低工資必須為700元,則公司甲因為成本的增加而解僱5人中的兩人,即有兩個人被迫失業,即使他們倆仍然拿原先願意500元每月的工資也沒有公司要他們了,這就造成了失業。有點可悲的是,政府提高勞動者工資本來是為他們好可是結果卻是他們被迫失業,這是我們必須要注意到的
㈡ !!用西方經濟學知識論述
用IS-LM模型來分析政府實行一項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效果。
從IS-LM模型看,財政版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政權府收支變動(包括變動稅率、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等)使IS曲線移動,從而對國民收入變動的影響。
LM曲線不變,IS曲線變動。政府實行一項擴張性財政政策,現在假定是增加一筆支出ΔG,則會使IS曲線右移,(右移的距離為政府支出乘數和政府支出增加額的乘積 K·ΔG),而IS曲線向右上移動時;貨幣供給沒有變化(即LM曲線不動),故均衡利率上升,而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資,這就是所謂「擠出效應」。
另外,在LM曲線不變時,IS曲線斜率的絕對值越大,即IS曲線越陡峭,則移動IS曲線時收入變化就越大,即財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線越平緩,則IS曲線移動時收入變化就越小,即財政政策效果越小。在IS曲線的斜率不變時,財政政策效果又隨LM曲線斜率不同而不同。LM斜率越大,即LM曲線越陡,則移動IS曲線時收入變動就越小,即財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則財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如果是考試,最後一段可以不答。
㈢ 西方經濟學知識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
作為市場經濟運行的總結,西方經濟學不能完全脫離市場的實踐,正是這一原因,雖然西方經濟理論體系或整體傾向性具有非科學的成分,但是它的經驗總
結方面的部分內容並不完全脫離實踐,其中有些地方是和實踐相一致的。這些理論體系以及與實踐相聯系的總結部分顯然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參考的價值。更加具體的說:西方經濟學中的部分觀點、概念和方法值得我國加以借鑒。下面舉出三點作為例子.
第一、整個銀行制度能創造出貨幣的論點。我們正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我國的貨幣市場上,很有可能出現類似的銀行制度多倍擴大或收縮貨幣數量的情況。當條件成熟時,我國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推動貨幣政策以便對宏觀經濟運行進行調控。事實上,我們在一定的程度上執行了貨幣政策。以此而論,西方經濟學的銀行制度可以擴大和收縮貨幣流通量的論點值得我們借鑒。
第二、消費函數的概念。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同樣存在著不同數值的國民收入與其消費量之間的關系,即存在著消費函數。當消費函數得以確定後,根據預期的國民收入也可以求得與之相應的消費量和儲蓄量。這兩個數據同樣對我國的經濟計劃和宏觀調控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消費函數是值得引進的一個西方經濟學概念。
第三、數學方法。首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存在著大量的尋求最大(或最小)值的問題,例如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產量、最短的運輸商品途徑、最大的客流量等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數學上尋求最大(最小)值的方法無疑是有用的。此外,西方的數理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也能對我們起著類似的作用。其次,數學中使用的符號和公式往往具有比較精確的含義。從而,用數學符號和公式來表述經濟學中的概念和變數之間的關系不會引起誤解和導致無聊的爭議。除此之外,使用數學也易於把語言表達的經濟學的理論或理論體系化成為數學符號或聯立方程,這種辦法有利於學習
㈣ 想知道西方經濟學的主要理論及內容
西方經濟學是運用西方線性非對稱思維方式建立起來的經濟學範式,屬於片面反映經濟發展規律的政治經濟學。
以一般均衡理論、配置經濟學、價格經濟學為基礎理論、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經濟人」假設為理論出發點、以私有制為經濟基礎、以價格機制為市場的核心機制。
以競爭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以博弈為經濟主體的行為方式、以利潤最大化為微觀經濟的最終目標、以GDP經濟規模最大化為宏觀經濟的最終目標、以線性非對稱思維方式和還原論思維方法為方法論特徵、擅長數量分析。
在「實證化」的名義下把經濟學的實證性與規范性對立起來,是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線性、抽象性、片面性,是西方經濟學範式的基本特徵。
(4)西方經濟學有關知識擴展閱讀
西方經濟學分類:
一、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中利用了大量的圖形和數學工具來分析問題,許多經濟變數之間具有相當強的邏輯關系,而且多數考研同學在自學時對很多問題的理解浮於表面,不能夠深入理解相關的知識點等。所以同學們在學習時要先充分了解學科屬性,然後針對性的進行學習。
學科特點如下:
1、理論抽象性強。
微觀經濟學中包含有很多對經濟活動以及消費心理本質現象的歸納,理論概念分布廣泛,需要思考理解,常見的就有:供求平衡、消費者行為表現、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市場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論及市場失靈等。
2、圖表分析復雜繁多。
微觀經濟學中幾乎全部章節都存在圖表分析,圖形關聯度和相似度高,如成本曲線就有十條多圖形分析,習慣文字定性描述的學生對圖表進行抽象演繹歸納往往欠缺方法論素養,無法合理有效進行分析。
3、數學模型多。
微觀經濟學中存在大量的數據建模分析,需要歸納變數因果關系建立數學模型,然後採用數據加以驗證,需要一定的量化理性思維和數學修養,對數學不感興趣以及數學邏輯思維不足的學生學習時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
二、宏觀經濟學部分
宏觀經濟學流派眾多,各種經濟學觀點不同,需要同學們掌握很多經濟學流派的觀點,同時聯系經濟現象作出分析、給出對策。
㈤ 西方經濟學的知識框架
微觀經濟學
效用論——生產論——生產要素市場——市場失靈(宏觀經濟學的誕專生,體現了政府屬調控的必要性)
宏觀經濟學
國民收入:1.短期決定及對策:一、總需求曲線:1.產品市場 2.貨幣市場 3.國際市場。 二、總供給曲線:勞動市場(和總量生產函數)
2.長期決定及對策:經濟增長論和經濟周期理論。
3.有關國民收入的短期決定的不同意見及對策。
抱歉,只會這么一些……
㈥ 西方經濟學學習知識點
西方經濟學是指流行於西歐北美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經濟理論和政策版主張,被稱為「社會科學之權王」。該學科學習時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部分來學習,也有相關的教材分為兩本書。
微觀經濟學研究家庭、廠商和市場合理配置經濟資源的科學 -- 以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為對象;西方經濟學以資源的合理配置為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價格理論為中心理論;以個量分析為方法;其基本假定為稀缺性假設、利己主義假設、理性假設。(該部分對數學計算功底有一定的要求,很多概念需要去理解。例如對「邊際」一詞的理解,然後延伸的去理解「邊際成本」、「邊際利潤」、「邊際消費傾向」等)
宏觀經濟學研究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中充分利用經濟資源的科學 — 以國民經濟整體的運行為對象;以資源的充分利用為解決的主要問題;以收入理論為中心理論;以總量分析為方法,其基本假定為市場失靈、政府有效。(該部分的學習需要去理解消化的概念和理論比較多,計算量相對前者要少。)
總的來說先找到教材,然後再具體學習,具體的知識點具體去學習把握。
㈦ 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知識點
初學時首先要明白
微觀經濟學里
1)市場供應和需求怎麼決定物價和產量
2)企業完美內競爭、壟斷、反壟斷對市場的容影響
3)政府角色
4)資源市場和勞工市場
宏觀
主要是從國家角度,和國際角度
像是政府調整中央銀行利息,來控制通貨膨脹,失業率。從而也會影響貨幣的利率,造成貿易順差或逆差,外匯儲備,經融市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宏觀調控之類的。
我上一年級就學的這些,再多就不算是基本的了
㈧ 繼續關注西方經濟學的有關知識,特急,多謝解答,答對有獎
哥們,怕不是吧?
這個你也要問問? 記得以後多看看課本!!
純粹出於好心啊,20分其實真便宜你了
一
1 技術性失業
2 非自願性失業 暫時性失業
3 自願性失業
4 不叫失業(在校學習不是失業)
二
短期內總需求時不變的,由於供需均衡會導致商品的價格下降;人們的消費量沒有變,但是消費額下降了;實際上的GDP下降,於是國民收入下降
價格水平是當期一定商品的價值與某個(基年)的同類別同量的商品的價格之比,
!!應該下降啊???!!
三
規模收益不變是指當所有要素投入都增加 k 倍時,總產量也增加 k 倍;也就是在長期中,廠商增加同比例的成本時,產量也同比例增加
長期平均成本 LAC =TC/Q= k
故選B
四
GDP=生產要素的收益=總生產要素成本+總超額利潤
一般而言,超額利潤是不存在的,無論時壟斷廠商或者時寡頭(政府管制)
五
某種商品的需求收入彈性為2,說明當消費者的收入增加1個單位時,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2個單位 必然時奢侈品
其實選D必然可以選A B,必需品需求彈性很小,你有錢了還要買更多的(B、劣等商品 )嗎?
六
彈性為一時,理論上,應該時均攤
消費稅增加,商品的價格增加;由於供給缺乏彈性,價格上漲並不能同比例的增加供給量,供給量基本沒有太多變化;價格的上漲,導致需求量減少,消費者接受的價格始終會低於廠商所均攤時的價格,在部分的差額由廠商自己支付
故.......
㈨ 西方經濟學主要涉及哪些內容
西方經濟學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數理經濟內學、動態經濟容學、福利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等等。其主要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研究家庭、廠商和市場合理配置經濟資源的科學 -- 以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為對象;以資源的合理配置為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價格理論為中心理論;以個量分析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
宏觀經濟學:研究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中充分利用經濟資源的科學 — 以國民經濟整體的運行為對象;以資源的充分利用為解決的主要問題;以收入理論為中心理論;以總量分析為方法,其基本假定為市場失靈、政府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