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的一位老師說讓我們了解一下「奧派經濟學原理」,請問有哪些書籍是介紹它的
奧地利經濟學派(Austrian School)是近代邊際效用學派中最主要的一個學派。它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流行於19世紀末回20世紀初。答因其創始人門格爾和繼承者維塞爾、龐巴維克都是奧地利人,都是維也納大學教授,都用邊際效用的個人消費心理來建立其理論體系,所以也被稱為維也納學派或心理學派。
主要書籍有:
門格爾的《國民經濟學原理》(1871),維塞爾的《自然價值》(1889),龐巴維克《資本與資本利息》中的第一卷《資本利息理論的歷史和批判》(1884)、第二卷《資本實證論》(1889);此外,龐巴維克的《馬克思體系的終結》(1896)也有較大的社會影響。
『貳』 根據許小年教授所講,以下哪些經濟學家屬於奧地利學派
奧地利經濟學派(英語:Austrian School)是一種堅持方法論的個人主義的經濟專學派,源自19世紀末的奧地屬利,延續至20世紀的美國等地,代表人物包括了卡爾·門格爾、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歐根·馮·龐巴維克、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穆瑞·牛頓·羅斯巴德和漢斯-赫爾曼·霍普等人。
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研究方式和英國的古典經濟學相同。也因此,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研究方法可以視為是延續了15世紀以來的經濟思想,包含了大衛·休謨、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弗雷德里克·巴斯夏等主要的經濟學家。奧地利經濟學派認為,只有在邏輯上出自於人類行為原則的經濟理論才是真實的。這種理論的正式名稱是人類行為學(praxeology),而奧地利經濟學派長期以來便提倡一種從這種理論所衍生的解釋方式。人類行為學的方法使得經濟學家們能以此探索適用於所有人類的經濟規律,而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解釋方式則可以用於針對特定的歷史時期進行研究。
『叄』 奧地利學派和新古典經濟學的異同
()定義:老制度學派指以凡勃倫、康芒斯、米歇爾等為代表的美國舊制度經濟學(OIE)。新制度學派一般指以科斯、威廉姆森、諾思、張五常等為代表的新制度經濟學(NIE),主要包括產權經濟學、交易費用經濟學、新經濟史以及契約經濟學等分支,更廣義的新制度經濟學還包括奧地利學派和演化制度學派。
(2)相同點:都以制度為主要分析對象,都認為「制度是重要的」,都對新古典經濟學忽略制度的非中性以及過分的形式化表示不滿。
(3)不同點:OIE和NIE的差別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i)OIE幾乎完全忽略形式化,反對使用數學建模,並且沒有系統的理論,更多的是對制度的歷史性和材料性描述;NIE吸取了新古典的一些分析方法,比如理性人、最大化和邊際替代等,並且有自己系統的理論和假設檢驗。(ii)OIE更強調方法論的整體主義,強調社會制度對個人行為的影響,這點在凡勃倫和米歇爾的著作中表現得非常明顯;NIE更強調方法論的個體主義,這點與新古典經濟學是一致的。(iii)對待理性主義的態度不同。OIE始終把批評理性最大化行為假設作為其主要任務,更強調規范、習俗、文化的作用;NIE一方面部分接受新古典的技術方法,但是另一方面又對其有所排斥,比如以威廉姆森為代表的交易費用經濟學就拒絕完全理性的假設。
天下滔滔,我看到象牙塔一座一座倒掉, 不禁為那些被囚禁的普通靈魂感到慶幸, 然而,當我看到, 還有少數幾座依然不倒, 不禁對它們肅然起敬, 不知堅守其中的, 是怎樣一些靈魂?
『肆』 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對主流經濟學的主要貢獻
一些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的貢獻包括: 有關產品分配的理論,主張價格是由消費者對於產品的「排序」所決定的,而消費者排序最高的產品便會被加以生產。 強調研究「選擇」的重要性,認為研究「時間」是不可靠的。 在根本上反對以數學方式來研究經濟學,認為應該探索的是經濟的本質而非特定數量的經濟數字。這被視為是『革命』性的理論,這種方式顛覆了以均衡和完全競爭為研究方式的主流新古典主義經濟學。 龐巴維克根據馬克思的轉形問題(Transformation problem)理論反過來質疑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站不住腳。奧地利學派也認為資本家並不會剝削勞工,相反的,他們認為資本家給予勞工的薪資是高於勞工在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價值的。 龐巴維克的資本理論,主張資本密集度是和生產過程中的迂迴效果(Roundaboutness)相等的。 龐巴維克證明了邊際效用的法則,如同門格爾所公式化的一般,這必然等同了古典經濟學的成本法則。這個法則後來由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的一名學生喬治·瑞斯曼發展健全。 強調價值上的機會成本和保留需求,拒絕將供給視為是影響價值的獨立因素之一。 米塞斯和哈耶克對於商業周期的理論,認為經濟上的蕭條是由跨期決策(intertemporal)的生產結構—亦即政府的貨幣政策所設定的利率所造成的,因為這種結構違反了個人選擇的時間偏好。 哈耶克的跨期決策平衡(Intertemporal equilibrium)概念(約翰·希克斯將這個理論用在他所著的Value and Capital一書中,這本書大幅影響了二戰後的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發展) 米塞斯和哈耶克將價格視為是達成市場上的分散性知識(Dispersed knowledge)的媒介。 針對利率的時間偏好理論(time preference theory),以跨期選擇(Intertemporal choice)理論來解釋借方和貸方的時間選擇—而不是付給生產要素的價格。 強調在進行經濟決策上的不確定性,而非依賴於某個宣稱掌握了所有可能情況的「經濟人」或理性的決策者。事實上,完美的知識是不可能存在的,這意味著所有的經濟行動都存在著風險。 奧地利學派與馬克思學派之間的經濟計算理論之爭,奧地利學派認為馬克思學派是錯誤的,因為如果沒有貨幣的存在便不可能正確的計算生產中的機會成本,同樣的社會主義也不可能達成資本主義里的計算準確性。
『伍』 我為什麼喜歡奧派經濟學
如果你一輩子就打算讀一本關於經濟學的書,我的推薦是羅斯巴德的《人,經濟與國家》。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家不同於主流經濟學家,他們的經濟學原點是基於「人的行動是有目的的行為」這一無可辯駁的公理出發的,由此經過邏輯推理得到一系列的結論,而不是建立在如「理性人」等一系列假設之上。因此,要了解真正的經濟學,要從奧派開始。
『陸』 經濟學中,奧地利學派 的主張是什麼
奧地利學派是由偉大的經濟學家、「邊際革命」三傑之一的卡爾·門格專爾(Carl Menger,1840-1921)創始的經濟屬學學派,名稱的由來,乃因身為奧地利人的門格爾當年與德國歷史學派的古斯塔夫·施莫勒就社會科學方法論進行的著名論戰中,施莫勒對門格爾經濟學的蔑稱而起,至於門格爾本人,則自視為古典經濟學的革新者。
主要論點:
價值是主觀的,是物對人的慾望滿足的重要性;
價值的成因是效用加稀少性;
價值量的大小也只取決於邊際效用的大小,與社會必要勞動無關;
價值產生於消費領域,不是生產資料將其價值轉移予其產品,相反是產品價值賦予其生產資料以價值;
資本和土地的收入,或是各自提供效用的報酬,或是產生於現在財貨與將來財貨的不同估價,與剝削勞動毫不相干。
『柒』 奧地利經濟學派理論的硬傷是什麼,奧派理論有沒有值得
奧派經濟理論也接受經濟人公設和方法論個人主義,新古典學派主張從經濟理性的假設去分析個人的普遍性行為,奧派經濟學主張從個人的選擇與行動去理解社會的形成與文明的發展。
『捌』 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為什麼重要
二者的立場不同。
思想敵人
1903年,門格爾從維也納大學的教授職位上退了下來,由維塞爾繼承。人們公正地稱:「(維塞爾是)奧地利學派的中間人物:時間上處於中間,他所闡發的觀點處於中間,他的才力也處於中間。換句話說,他既不是最傑出的天才,也不是要提到才能想起的人。……他有著最長的教學經歷……」(見施特賴斯勒,1986年)。在一次世界大戰前,龐巴維克已是奧地利學派的傑出代表,而且主要是因為他的著作,馬克思主義者把奧地利學派看成典型的資產階級分子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思想敵人(N·布哈林(N.Bukharin),1914年)。龐巴維克不僅提出自己的理論來解釋「利息剩餘」,使資本家的這一收入失去了任何剝削性,而且還有力地和無情地駁斥了馬克思主義的剩餘理論。在1884年著作中,他系統地應用了奧地利學派的主觀價值論,對馬克思主義剝削理論基礎的勞動學說進行了致命的批判。10年後,他耐心地但又無情地和毫不妥協地詳細闡述了這一批判,剖析了那個斷言,即馬克思逝世後出版的《資本論》第3卷與構成第1卷基礎的簡單勞動學說是一致的。馬克思主義和奧地利學派之間的這種緊張關系一直持續到1920—1940年的大戰間年代,當時,奧地利學派的第三、四代傳人米塞斯和哈耶克(Hayek)還與社會主義經濟學家就中央計劃經濟中的經濟計算問題進行爭論。
『玖』 什麼是奧派經濟學.他跟其他經濟學相比有什麼特別之處和共同之處
1、奧派經濟學即奧地利經濟學派,是近代邊際效用學派中最主要的一個學派;
2、它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流行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因其創始人門格爾和繼承者維塞爾、龐巴維克都是奧地利人,都是維也納大學教授,都用邊際效用的個人消費心理來建立其理論體系,所以也被稱為維也納學派或心理學派。
3、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研究方式和英國的古典經濟學相同;
4、奧地利經濟學派所採用的亞里斯多德派/邏輯實證主義研究方式與目前主流的新古典主義所採用的柏拉圖主義/理性主義不同,也與德國的經濟歷史學派所採用的歷史決定論(Historicism)不同。
(9)奧派經濟學的主要觀點擴展閱讀
經濟思想史
1、在經濟思想史上,門格爾1871年的著作與傑文斯(Jevons)1871年發表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和瓦爾拉(Walras)1874年發表的《純政治經濟學要義》,都被認為是「邊際革命」的主要組成部分;
2、在多數情況下,思想史學家所強調的,是門格爾著作中與傑文斯和瓦爾拉斯相同的一些特徵;
3、隨後W·賈菲(W.Jaffé,1976年)的論文發表後,學術界的注意力開始轉向門格爾思想中與他同代人不同之處。一系列最新的研究,則將門格爾及早期奧地利經濟學家的獨特思想與19世紀後期奧地利更為廣闊的思潮和哲學思想聯系起來了;
4、門格爾著作的鋒芒所向毫不含糊。他的《國民經濟學原理》著力於重建經濟科學的基礎,即在保留經濟學抽象與理論特色的同時,對價格提出一種與古典派學說截然相反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