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觀經濟學邊際收益問題!謝謝
因為題目是求定點邊際
你對TR求導實際上是求得整個函數的邊際
而且你這個函數明顯是曲線,定點求導就是某個點的切線,除非你TR是一個線性函數,不然肯定有差異。
2. 微觀經濟學 邊際效益和邊際收益的區別
1。不是一半,而來是假設消費源者僅消費x,y,所以應該是收入的一部分和剩餘部分。
2。規模效益遞減是因為成本上升
3。應該是三度差別定價吧? 壟斷行業有套利說明不是壟斷了,是自由競爭了,所以應該是無法進行了。
4。產品需求增加,需要增加產量,所以接著是生產要素需求的增加。是這個意義上的相同嗎?不知道自己再分析吧。
5。不是邊際產量,既然是替代率,那就是邊際投入的而且是 比的負值,因為一個是增,一個是減。 不過產量也可以,因為是同等產量情況的投入,和單位投入的產量比數值來講是一樣的。。
3. 微觀經濟學。當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的時候利潤是零嗎
不一定。
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只是實現了利潤最大化。但這個最大化的利潤可能大於零,等於零,甚至小於零。
4. 微觀經濟學里的邊際產品怎麼理解謝謝
邊際生來產力」這一術語是19世紀末自美國經濟學家克拉克首創並進一步用於其分配論分析的。它指的是在其他條件不變前提下每增加一個單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產量,即邊際物質產品(Marginal Physical Proct, 有時被簡稱為邊際產品MP)。而增加一個單位要素投入帶來的產量所增加的收益,叫做邊際收益產品(Marginal Revenue Proct, 簡寫為MRP)。邊際收益產品等於要素的邊際物質產品和邊際收益的乘積,即:
MRP=MP×MR
因此,可變要素的邊際收益產品MRP,取決於兩個因素:⑴增加一單位要素投入帶來的邊際物質產品(MP)的變化;⑵增加一單位產品所增加的收益(MR)的變化。
特別地,最後僱傭的那個工人所帶來的產量稱為勞動的邊際生產力或勞動邊際收益產量;最後追加的那個單位資本所帶來的產量稱為資本邊際生產力或資本邊際收益產量。
5. MC=MR的微觀經濟學
收益 - 成本 = 利潤,邊際收益 - 邊際成本 = 邊際利潤。
在短期的生產過程中,邊際收益是遞減的(通俗地說,就是不斷增加同量的生產要素,開始時收益很高,越往後越低),而邊際成本是遞增的。
當邊際利潤>0時,繼續增加生產要素,總利潤會增加,而邊際利潤<0時,繼續增加生產要素,總利潤會降低。
只有邊際利潤=0時,總利潤就達到最大值,因為如果繼續增加生產要素,隨著邊際收益的下降和邊際成本的上升,邊際利潤就會小於0。
可以參考網路「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和「邊際成本遞增」詞條。
6. 請問在微觀經濟學里什麼是邊際成本和邊際利益
參考網路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 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產第10000輛汽車的成本就更低了(這是因為規模經濟)。 但是,考慮到機會成本,隨著生產量的增加,邊際成本可能會增加。還是這個例子,生產新的一輛車時,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處,所以要盡量用最少的材料生產出最多的車,這樣才能提高邊際收益。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增加一單位的產量(Output)隨即而產生的成本增加量即稱為邊際成本。由定義得知邊際成本等於總成本(TC)的變化量(△TC)除以對應的產量上的變化量(△Q):總成本的變化量(Changes in Total Cost)/ 產量變化量(Changes in Output) 即:MC(Q)=△TC(Q)/△Q或MC(Q)=lim=△TC(Q)/△Q=dTC/dQ(其中△Q→0)
邊際利益:又作邊際效益、邊際收益,指每多消費一單位商品所帶來的利益。一般而言,隨著消費商品數量的增加,會有邊際收益遞減的現象。
邊際收益(Marginal Revenue)是指增加一單位產品的銷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後一單位產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負值。邊際收益是廠商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利潤最大化的一個必要條件是邊際利潤等於邊際成本。 在完全競爭條件下,任何廠商的產量變化都不會影響價格水平,需求彈性對個別廠商來說是無限的,總收益隨銷售量增加同比例增加,邊際收益等於平均收益,等於價格。
7. 微觀經濟學中,為什麼壟斷競爭廠商邊際收益<價格
廠商邊際收益指的是:當廠商新生產一個單位的產品時,給廠商帶來的新增收益。
如果,廠商多內生產一個產品,而產容品的市場價格保持不變,那麼新增收益就是 產品價格乘以產量1,即P*1=P,也就是說此時邊際收益等於P。
但是,由於市場上只有這一個廠家(壟斷),當它增加產量時,供給增加,價格下降到P'。廠商獲得了新增加的這一個單位的產品銷售帶來的收入P'*1,但是由於產品價格下降了,之前生產的那些本來能夠以更高價出售的產品被以稍低的價格賣出了,廠商損失了一些收入。所以,兩者合並,廠商的邊際收益就小於其價格了。供參考。
8. 微觀經濟學中,不是追加一單位而求邊際收益,如何求
邊際收益是增加一單位產品的銷售所帶來的收益的增加量。不追加一單位專銷售而求邊際收益屬可以用這種方法,對總收益函數求一階導得到的就是邊際收益函數。
例如:總收益函數是F(Q)=3*Q^3+5*Q^2+3*Q+12
邊際收益函數就是F'(Q)=9*Q^2+10*Q+3
Q是總產量
上面那位求錯了,呵呵
9. (關於微觀經濟學)完全壟斷市場可以有多條邊際收益曲線和需求曲線嗎為什麼
本人留學生抄,所學內容可能與國襲內有差異,我盡量把我學的翻譯成中文,專有名詞等望理解
完全壟斷為價格歧視做了鋪墊,在價格歧視下每部分人的價格都不一樣,對於不同的部分,他們的需求就自然不能相同,能接受的最高價格就不同,所以收益也不同。
舉個例子,買機票,有急事的人能接受的最高價格就跟沒事的人不同,而這兩部份人數量也不一樣
10. 微觀經濟學問題TR和MR是什麼
TR:表示廠商的收入,價格變化對於廠商總收益的影響的公式為:dTR/dP=Q(1-Ed)
MR:邊際收益(Marginal Revenue)是指增加一單位產品的銷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後一單位產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負值。邊際收益是廠商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利潤最大化的一個必要條件是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此時邊際利潤等於零,達到利潤最大化。 在完全競爭條件下,任何廠商的產量變化都不會影響價格水平,需求彈性對個別廠商來說是無限的,總收益隨銷售量增加同比例增加,邊際收益等於平均收益,等於價格。
(10)微觀經濟學邊際收益擴展閱讀:
邊際收益遞減律, 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當把一種可變的生產要素投入到一種或幾種不變的生產要素中時,最初這種生產要素的增加會使產量增加,但當它超過一定限度時,增加的產量將要遞減,最終還會使產量絕對減少。
這一法則,如果不斷添加相同增量的一種投入品(且若其他投入品保持不變),這樣所導致的產品增量在超過某一點後將會下降,也就是說,邊際產品將會減少。
生產所需的基本要素有四大類:土地(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本財貨和企業家才能。生產一定量的產品就得消耗一定的要素,一定的技術條件下這個要素比例是確定的,即當其他要素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某個要素的投入量勢必會影響產量。
從開始投入這個要素,邊際產量比較平穩(也有可能因為其他要素的非最佳貢獻導致邊際產量遞增),因為其他要素過剩,能保證這個要素按最佳比例充分利用;達到確定的要素比例之後邊際產量則會下降,因為這個要素過剩,沒有按最佳比例充分利用,因而會使邊際產量遞減,最終在其他要素耗盡的之後繼續投入該要素出現產量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