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與保羅·羅默(Paul Romer)
2. 2018諾貝爾經濟學獎,你最看好誰
諾貝爾獎並不公布候選人。諾貝爾獎基金會規定,提名者和被提名者的所有相關信息都必須保密50年,2018年是經濟學獎開始頒發的第50年,因此至今未有此前的經濟學獎候選人公布。
並且,諾獎對於獲獎者的理論提出時間或貢獻做出時間並沒有限制,因此,諾貝爾獎一直很難預測。去年的經濟學獎獲得者理查德·塞勒就曾出乎公眾意料。
然而,市面上還是有一些預測諾獎得主的機構。
「科睿維安引文桂冠獎」(Clarivate Analytics Citation Laureates),原名「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Thomson Reuters Citation Laureates),即被稱之為 「諾貝爾獎風向標」。
與諾貝爾獎相對應,引文桂冠獎也分別設立了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經濟學獎四大獎項,每年科睿唯安會根據對Web of Science平台的科研引文數據定量分析,確定各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人。
從2002年到2017年,引文桂冠獎得主中共有46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其中15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另外,在剛剛揭曉的2018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中,兩位免疫學家James P. Allison與Tasuku Honjo均為2016年引文桂冠獎獲得者。因此,引文桂冠獎的入選者往往被視作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
2018年引文桂冠獎於9月20日公布,其中經濟學領域共有5人獲獎,包括:曼努埃爾·阿雷拉諾(Manuel Arellano,西班牙馬德里貨幣金融研究中心)以及斯蒂芬·邦德(Stephen R. Bond,英國牛津大學),韋斯利·科恩(Wesley M. Cohen,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杜克大學)以及丹尼爾·利文索爾(Daniel A. Levinthal,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戴維·克雷普斯(David M. Kreps,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仁貴表示,隨著入選的引文桂冠者逐年增加,覆蓋的學科和領域越來越廣,未來諾貝爾獎得主出自往屆引文桂冠者的概率將越來越大。
截至2018年,引文桂冠經濟學獎已有共計76位經濟學家入選,除15人已獲獎、6人已去世外,目前未獲諾獎並健在的引文桂冠獎經濟學獎獲得者共計55位。李仁貴認為,這其中大約30位引文桂冠者競爭性相對較強,其餘25位引文桂冠者競爭性相對較弱。
今年的5位經濟學領域引文桂冠者中,戴維·克雷普斯被李仁貴視作競爭性較強30位之一,其餘四位均在競爭性較弱的25位之列。
克雷普斯入選引文桂冠獎的理由是:「對動態經濟現象的貢獻,包括選擇理論、金融學、博弈論和組織理論。」他是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世界博弈理論研究的領軍人物,著作有《博弈論與經濟模型》。1989年他獲得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約翰·貝茨·克拉克獎;今年,又被美國國家科學院授予科學進步獎。
另外,還有一些常年呼聲都很高的經濟學家,包括: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代表人物之一羅伯特·巴羅(Robert J. Barro),在宏觀經濟學、經濟增長、貨幣理論與政策等領域都做出了貢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保羅·羅默(Paul M. Romer),提出了著名的「內生增長理論」;凱文·墨菲(Kevin M. Murphy),曾因對收入不平等的研究獲得克拉克獎。
3. 記不清是2019 還是2018經濟學獲得者提出的,一個人撿到一千塊錢花費和工資一千塊花的感覺不一祥
?話吧,因為你抄工資你掙1800,你是辛苦掙來的,你捨不得計劃,如果說的你撿到1000塊錢就這么你沒有辛辛苦苦掙到的1000塊錢,你撿了1000塊錢,你感到我撿到了1000塊錢你花的非常容易把你不勞而獲的東西你花的非常非常的容易。你沒有那個那麼辛苦去掙錢的情況,說你花了1000塊錢
4. 2018年設有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專業的大學有哪些
政治經濟學與哲學專業,就是即學政治經濟學又學哲學,哲學主要學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是以歷史的生產關系或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即是對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生產和再生產中人和人的關系作為自己研究對象的學科。不用想,這門學科會著重研究馬列主義已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能學好,絕對很有用。不過專業對口工作性差,不過還是那句,學這個專業,切不可混日子。學好和瞎混的同學,畢業後是兩種天壤之別。
5. 2018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是誰
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55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和保羅·羅默(Paul Romer),以表彰二人將技術創新和氣候變化與經濟增長相結合。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經濟學的核心是配置稀缺資源。自然要素成為了經濟增長的主要約束條件,而我們的知識將決定我們如何解決這些約束問題。今年,諾德豪斯和羅默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通過解釋市場經濟與自然和知識的互相聯動,拓寬了經濟學分析的范圍。
關於技術變化:羅默的研究顯示了知識將如何成為驅動經濟長期增長的動力。當年增長率在數十年間都能保持一定增長率的時候,「知識」這個要素將改變人們的生活。
過去的宏觀經濟研究強調了技術創新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但是並沒有理論模擬經濟決策和市場條件將如何決定新技術的創造。而羅默則通過展示經濟力量如何支配公司在創新創造上的意願,解決了這一問題。
羅默在1990年就發布了這一成果,成為了內生增長理論的基礎。該理論既是概念性的又是實用的,因為它解釋了同一種創新想法對不同商品的意義是不同的,並且將理念變為實踐的過程,需要市場提供相對應的具體條件。羅默的理論有為促進技術創新和長期經濟繁榮的法規和政策提供了大量新研究。
關於氣候變化:諾德豪斯的研究結果涉及社會和自然的相互影響。上世紀70年代開始,科學家們越來越擔心化石燃料的使用將會導致氣候變暖,諾德豪斯正是在那時開始研究這一議題。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他首創了綜合評估模型(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即描述全局的定量模型經濟與氣候之間的相互作用。
該模型整合了理論和來自物理、化學和經濟學的實證結果。諾德豪斯的模型如今已廣泛傳播並用於模擬經濟和氣候共同發展。它可以用於測試例如碳稅等相關氣候政策干預經濟的後果。
羅默和諾德豪斯的貢獻集中於方法論,他們的研究為經濟學提供了日後研究技術創新和氣候變化的因與果的基本視角。盡管這兩位獲獎者無法對問題給出確鑿的答案,但他們的發現讓我們離實現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更近了一步。
新聞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