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中國和美國經濟學研究水平差距(最好詳細點)
其實我認為在經濟學抄的訓練襲及學術發表上,國內的頂級高校和核心期刊啥的好比CBA,水平是有的。但是嚴重控制外援的人數和上場時間。而一些國際上的頂級高校及好的SSCI就像NBA(這里指B類及以上的SSCI,B類算是板凳隊員,能發AER這種頂級的就是明星級別)。
其實咱們作為中國學者,客觀面對差距,然後努力追趕才是正理。而不是像某些人一樣(注意是某些,不是全部),沒事兒就來兩句「我的中文發表不比他的差!」或者「在美國上哈佛讀經濟學博士還沒有在國內上清北難呢」那人家要是根本不在CBA玩兒呢?如果隨便一個CBA球員上來說「我在CBA的記錄根本不比某位NBA球員的差!」或者隨便某球迷說「在美國能打NBA不算本事,跟國內培養出來的運動員能打CBA很有可比性!「大家聽到這個會是啥反應?
2. 中國應構建什麼樣的經濟學
世界只有兩種經濟學,一種對的,一種是錯的,科學是客觀世界的描述,構建的那是yy
3. 中國都需要普及哪些經濟學常識
經濟學家的社會角色與作用主要是:一、研究經濟運行情況二、是從公共利益的角度影響公共政策。中國的經濟學家,自改革開放以來:一、對中國的經濟改革和發展提出建設性的方案;二、指導企業經濟運行與決策、普及大眾的經濟常識;三、「百家爭鳴」,並引入國外理論,推動相關學術研究的發展;四、維護某些階層的利益,淪為「庸俗經濟學家」;在政策層面,成為了各利益集團之間的利益之爭。
4. 中國需要怎樣的經濟學研究
作為一名經濟學後進,探討這樣大的題目有些力不從心。但是,我覺得這個題目非常重要,已經超越了純粹經濟學研究的界限,所以斗膽寫些個人感受,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從國際比較方面來說。如同其他的社會科學,經濟學研究也可大致分為兩類,思想型和學術型研究。直到50年前,思想型研究一直是西方主流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不乏一些意識形態上的爭論。但最近50年來,學術型研究幾乎成為主流經濟學的全部。
學術型研究又可大致分為問題導向型研究和技術導向型研究。問題導向型研究包括以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為推動力的研究,而技術導向型研究包括以數據和方法為推動力的研究。舉個例子,最近幾年涌現了一批研究2008-2009年金融危機的成果,其中大都屬於現實問題導向型研究,也有一部分屬於技術導向型研究,立足於新方法的開發或新數據的整理。當然,技術型研究最終也必須落實到具體問題。但這類研究之所以得以進行的主要原因是技術層面上的優勢。
經濟學的主體是應用學科。無論就高質量成果的數量和影響力而言,現實問題導向型研究都占據主導地位。理論問題導向型研究是現實問題導向型研究的基礎,技術導向型研究則是現實問題導向型研究的重要補充。這是當前經濟學研究在歐美國家的基本架構。
中國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特點。20年前,中國經濟學以思想型研究為主,針對經濟體制的基本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其中不乏影響深遠的成果。近20年來,伴隨中國經濟的全面市場化,伴隨經濟學教學和研究的國際化,學術型研究取得了跨越式發展,現代經濟學的思維模式和科學方法已經成為各個年齡段經濟學家的共同語言和主要研究手段。
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完成學術語言的轉型,這是全體中國經濟學家值得自豪的成就,老一輩學者的寬容和支持尤其值得稱道。一個鮮明的例子就是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學者還在強調創建所謂獨立於現代經濟學的「中國經濟學」。事實上,近10年來,中國經濟學幾乎所有的重要工作都是在認同現代經濟學基本框架的前提下運用其具體方法研究中國現實問題。這種認識上的統一極大地促進了學術型研究的發展。
5. 中國經濟學是什麼
關於中國政治經濟學,王亞南很早就有清晰的建設思路,指出:「我們已經知道在中國經濟研究的創建階段,有接續的兩大任務必須完成:(1)在消極方面,需要對阻礙中國經濟認識的諸種理論,特別是同商業資本一樣猖獗的那些商人意識,加以無情地批判;(2)在積極方面,需要依據正確的經濟理論,就中國經濟過渡的轉型性質,採用發展的、全面的以及比較的方法,從中發掘中國經濟的若干基本運動的傾向與規則。這兩個任務顯然不是很容易完成的。」
中國經濟學,是中國政治經濟學的約定俗成的稱謂,實際上就是「中國經濟原論」。王亞南曾經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舊中國政治經濟學概貌和主要矛盾、發展方向。以中國全體——歷史全體、文化全體——為研究對象,方可打造「中國政治經濟學」。劉永佶做了很好的繼承研究,寫下專著:《中國官文化批判》(2000)、《中國經濟矛盾論:中國政治經濟學大綱》(2004)、《中國政治經濟學--主體·主義·主題·主張》(2010)以及《中國政治經濟學方法論探究》(2015)。專論也不少,如陳世清《中國經濟解釋與重建》(2009),程恩富《重建中國經濟學》(2015)。這些研究無不強調經濟學的民族歷史本位與現代創新原則,並且都考慮到了最新學術發展態勢。 可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重視傳統,服務現代,走古今、中西結合發展的道路,乃是其基本方向。應著眼這種思路,重建「馬學」為體、「西學」為用、「國學」為根的引導中國主流的經濟學。
6. 用經濟學智慧解讀中國屬於什麼類型的科目
中國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中國化
首先,在研究層次上,處理好歷時研究與共時研究的辯證統一關系。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創建史上,恩格斯最早提出廣義政治經濟學及其範式研究的問題,他強調:「政治經濟學本質上是一門歷史的科學。它所涉及的是歷史性的即經常變化的材料;它首先研究生產和交換的每個個別發展階段的特殊規律,而且只有在完成這種研究以後,它才能確立為數不多的、適用於生產一般和交換一般的、完全普遍的規律。同時,不言而喻,適用於一定的生產方式和交換形式的規律,對於具有這種生產方式和交換形式的一切歷史時期也是適用的。」恩格斯的闡述實質上是從歷時研究的角度限定了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特點和運用方式。恩格斯還高度贊揚了馬克思處理歷時與共時的辯證統一關系的科學研究功績:「要使這種對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批判做到全面,只知道資本主義的生產、交換和分配的形式是不夠的。對於發生在這些形式之前的或者在比較不發達的國家內和這些形式同時並存的那些形式,同樣必須加以研究和比較,至少是概括地加以研究和比較。到目前為止,總的說來,只有馬克思進行過這種研究和比較,所以,到現在為止在資產階級以前的理論經濟學方面所確立的一切,我們也差不多完全應當歸功於他的研究。」從恩格斯的理論概括和提煉看,馬克思所使用的方法和研究方式,傳遞了對人類社會經濟的客觀運動過程進行總體研究的信息,而就特定歷史研究對象而言,政治經濟學也總是關於廣義政治經濟學和狹義政治經濟學的一個特別的統一。
其次,在研究結構上,進行歷時結構與共時結構的總體性構建。按照施密特的概括,「《資本論》不是……開始於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史,而是開始於資本主義社會的財富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這一直接給定的日常事實……只是在後來,馬克思才論及實際的勞動過程本身,即一個暫時先於在范疇中表述的實際情況的過程。事實上,在《資本論》第1卷第24章,馬克思才首次處理有關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出現的材料,在那裡,在『所謂原始積累』的標題下,而且『生產者和生產資料分離的歷史過程』,表現為『這個過程一方面使社會的生活資料轉化為資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產者轉化為雇傭工人』。」這一論述凸顯了馬克思關於「商品—資本」分析的總體性構建。從歷時結構的構建角度看,馬克思根據資本主義的歷史發展順序採用研究的方法,即強調:「研究必須充分地佔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種發展形式,探尋這些形式的內在聯系」;從共時結構的構建角度看,馬克思根據資本的社會生理形成順序採用敘述的方法,從而強調:「把經濟范疇按它們在歷史上起決定作用的先後次序來排列是不行的……問題不在於各種經濟關系在不同社會形式的相繼更替的序列中在歷史上佔有什麼地位……而在於它們在現代資產階級社會內部的結構。」馬克思圍繞資本主義生產進行總體研究,還在於堅信:就其所處的時代發展而言,「資產階級社會是最發達的和最多樣性的歷史的生產組織。因此,那些表現它的各種關系的范疇以及對於它的結構的理解,同時也能使我們透視一切已經覆滅的社會形式的結構和生產關系。」
再次,在理論層次上,辯證區分政治經濟學的內在的理論要素。政治經濟學首先包含了對於唯物史觀的總體規定,這就是作為實踐哲學的意識形態。在政治經濟學的解釋域中,唯物史觀本質上是一種開放結構,也就是在實踐基礎上與時俱進的歷史科學。唯物史觀方法論在政治經濟學體系中的直接體現是分析方法,這既是唯物史觀本身所形成的政治經濟學的內在元素,又是歷史分析與科學之間所建立的內在聯系。根據唯物史觀和勞動價值論的相互建構,馬克思強調經濟學就是意識形態和分析方法的統一。進一步,唯物史觀的實踐運用沿著勞動價值論科學體系的展開線路進行,包括基於勞動和價值的微觀分析、宏觀分析等等。從勞動價值論作為理論和方法的統一體看待,分析方法和實踐運用的統一形成了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的具體化形式。
最後,在理論結構上,科學敘述生產方式、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根據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說法,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應該明確為:生產方式、生產關系、交換關系。政治經濟學對於生產方式的研究是從發展的角度進行的,政治經濟學對於交換關系的研究是從運行的角度進行的;前者形成社會生產關系研究的發展基礎,後者形成社會生產關系研究的運行基礎。根據生產方式的研究,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縱向的歷史交互作用形成為政治經濟學的歷時結構,即具有特定內容和形式的經濟本質、經濟運行和經濟發展;而根據交換關系的研究,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橫向的社會交互作用相應形成政治經濟學的共時結構,即同樣具有特定內容和形式的經濟本質、經濟運行和經濟現象。在這種總體性研究基礎上的科學敘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既是對歷史經濟的客觀運動過程的詳盡說明,又是由認識結果所形成和達到的對客觀經濟運動規律的科學運用。
引自
2010年03月23日 星期二_光明日報_第10版:理論周刊_光明網
7. 中國哪個大學是在真正做經濟學的研究,而不是為政
經濟學專業目前就業方向:
經濟預測、分析人員職業概況:此職位專分布在各行業中屬,但一般只有在比較大的公司和**中的經濟決策部門才會設置。主要負責各種市場數據的收集和分析。隨著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市場調查和分析的重要性也將越來越明顯。
對外貿易人員職業概況:將「世界工廠」生產的產品,銷售給國外客戶;尋找國外貨源為國內客戶。
市場營銷人員職業概況:只要有產品和服務在出售,就會有銷售的職位在招聘。對於以技術為背景的行業裡面,例如電訊、軟體等,銷售的需求仍然會持續走高。即使在非技術領域,銷售職位也一直是市場需求最旺盛的職位類別之一。
管理類職位職業概況:剛出校門的大學生首先謀得的管理職位大都是一線管理人員,例如生產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金融管理等等。
銀行從業人員職業概況:經濟學專業的畢業生可以進入銀行業工作,比如開發行、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四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外資行分支機構等,也可以進入中國人民銀行或銀監局等監管機構。
證券、信託、基金等從業人員職業概況:進入證券、信託、基金等金融機構,最好考些資格證書。如:CFA、證券從業資格證書等。
8. 中國最好的經濟學研究生院校是哪
國內【經濟學】頂尖的八所大學:北大,人大,南開,復旦,廈大,上回海財大,南京,答浙大
北京大學 :西方經濟學 國民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保險學,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南開大學:南開大學的國際金融和保險學水平還是排名全國第一。 復旦大學: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是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的王牌專業廈門大學:財政學、統計學研究水平全國排名第一上海財經大學:第一所高等財經學府南京大學:理論經濟學浙江大學:國際貿易這些學校的經濟研究生出來。,很穩,很靠譜,現在很多公司看你什麼專業,什麼學校,如果經濟類專業,好的學校出來,優先錄取的。如果決定考研,就選好學校,然後拚命的准備,1年埋頭苦幹,跟高考一樣,搶唄,
9. 在中國,真正想學經濟學,去哪讀研究生
真正想學經濟啊抄,是愛好還是想考什麼東西之類的?如果是愛好,自學比較好吧,當然了自學的效果還是不如名師的點撥,但是你得確保能考得上研究生並且導師也不錯。
這么說吧,香港大學應該是很好的。我現在幾乎迷上了張五常的博客,還有他博客的管理員,這個管理員貌似就是香港大學的一個教師,你知道香港是個比較自由的地方,所以那地方的學術至少在自主方面有保障的。在讀研究生之前先看看這些名家的文章是一大收獲啊。
我和你的處境應該差不多,只不過現在不用愁去哪讀的問題,因為在國內大學都一個熊樣,需要的只是一個安靜的環境而已,加油吧,共勉,經濟學是一個非常迷人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