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濟學中邊際的概念
邊際在經濟學中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商品帶來的效用,這就是生產或消費的邊際。
回比如,邊際成本答指每一單位新生產商品的成本。通常邊際成本要低於平均成本,因為平均成本包括了固定成本。邊際收益指從每一單位新增商品中得到的新增效用。
簡單說邊際效用是消費者從每一單位新增商品或服務中得到的新增的效用(滿意度或者收益)。一般假設邊際效用隨著消費量增加而減少,所以某人某天里的第10個炸麵包圈得到的滿足要少於第一第二個。
其他的邊際概念:
1、邊際稅收率
2、邊際儲蓄傾向和邊際消費傾向
3、邊際替代率
相關的一個概念是彈性,指的是某一應變數變化百分比與其影響因素變數變化百分比的比值。
2. 在經濟學中邊際量是什麼概念
邊際量是指某個經濟變數在一定的影響因素下發生的變動量。
在經濟上,邊際量是指生產專、交換、分配和消費在一屬定條件下的最後增加量,研究這個增量的性質和作用,構成了邊際分析的基本內容。西方經濟學認為,邊際量或增量分析,比總量分析和平均量分析,能更精確地描述經濟變數之間的函數關系。
3. 邊際在經濟學中的含義是什麼
「邊際量」是指某個經濟變數在一定的影響因素下發生的變動量。
經濟學認為,經濟事物總是在各種影響因素下不斷變動的變數,因此,邊際量就是理性人在做正確決策時的重要參考。這就是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經濟學家用邊際變動這個術語來來描述對現有行動計劃的微小增量調整。記住「邊際」指「邊緣」。因此,邊際變動是圍繞你所做的事的邊緣調整。理性人通常通過比較邊際利益與邊際成本來做決策。
邊際量是每增加一單位投入所增加的產量。
用拔河來做比喻,一方共有10個人,總拉力為300公斤。現在增加一個人張三,張三的到來使得這一方的拉力增加了25公斤,這個25公斤就是邊際量。又增加一個李四,李四的到來又增加20公斤拉力,這個也是邊際量。
總的說來,邊際量的增加往往是遞減的,還用拔河做例子。
假設每一個人的力量都是一樣的25公斤,當人數少的時候,大家配合的比較好,每一個人都能發揮25公斤的力量。
後來增加了一個人,大家一起使勁的時間就有點錯位,新增加的人實際只能讓總拉力增加24公斤的力量。
繼續增加人的話,大家使勁的時間就有更多的錯位,他只能讓總拉力增加23公斤的力量。
隨著人數的增加,每個人帶來的增量(就是邊際量)都在減少,總拉力(就是總量)增加的速度越來越慢,直到最後再來一個人也不能增加為止,如果再增加人數的,就有可能帶來負的邊際量了。
4. 在經濟學中邊際量是什麼概念
「邊際量」是指某個經濟變數在一定的影響因素下發生的變動量。 經濟學認為,經濟事物總是在各種影響因素下不斷變動的變數,因此,邊際量就是理性人在做正確決策時的重要參考。這就是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經濟學家用邊際變動這個術語來來描述對現有行動計劃的微小增量調整。記住「邊際」指「邊緣」。因此,邊際變動是圍繞你所做的事的邊緣調整。理性人通常通過比較邊際利益與邊際成本來做決策。 邊際量是每增加一單位投入所增加的產量。 用拔河來做比喻,一方共有10個人,總拉力為300公斤。現在增加一個人張三,張三的到來使得這一方的拉力增加了25公斤,這個25公斤就是邊際量。又增加一個李四,李四的到來又增加20公斤拉力,這個也是邊際量。 總的說來,邊際量的增加往往是遞減的,還用拔河做例子。 假設每一個人的力量都是一樣的25公斤,當人數少的時候,大家配合的比較好,每一個人都能發揮25公斤的力量。 後來增加了一個人,大家一起使勁的時間就有點錯位,新增加的人實際只能讓總拉力增加24公斤的力量。 繼續增加人的話,大家使勁的時間就有更多的錯位,他只能讓總拉力增加23公斤的力量。 隨著人數的增加,每個人帶來的增量(就是邊際量)都在減少,總拉力(就是總量)增加的速度越來越慢,直到最後再來一個人也不能增加為止,如果再增加人數的,就有可能帶來負的邊際量了。
5. 經濟學中的邊際怎麼理解
邊際效應(英文名稱:Marginal utility),有時也稱為邊際貢獻,是指消費者在每增加一個單位消費品的握孫時候,其產生的效用成遞減速趨勢。其他投入固定不變時,連續地增加某一種投入,所新增的產出或收益反而會逐漸減少。也就是說,當增加的投入超過某一水平之後,新增的每一個單位投入換來的產出量會下降。
通俗的解釋是:我們嚮往某事物時,情緒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觸到此事物時情感體驗也越為強烈,但是,第鄭巧二次接觸時,會淡一些,第三次,會更淡……以此發展,我們接觸該事物的次數越多,我們的情感體驗也越為淡漠,一步步趨向乏味。這種效應,在經濟學和社會學中同樣有效,在經濟學中叫「邊際效益遞減率」,在社會學中叫「剝奪與滿足命題」,是喊皮鍵由霍曼斯提出來的,用標準的學術語言說就是:「某人在近期內重復獲得相同報酬的次數越多,那麼,這一報酬的追加部分對他的價值就越小。」
6. 如何理解經濟學中的邊際概念和彈性概念
經濟學中的邊際概念實際上就是增值概念!是衡量在總量的基礎上有沒有增量和增加了多少的一個概念!六千五百年前大面積種植的水稻告訴我們這就是一個邊際增量和總量都在不斷擴大的以及價值形態正在形成過程中的萌芽狀態的資本價值形態!
7. 經濟學中的邊際margin是什麼概念
英文為MARGIN。翻譯成中文有「頁與頁之間的邊距」棗賀這么一個形象意義孫皮。「邊際」這個詞在經濟學中常見,許多人覺得不好理解,其實這就像隔著一層窗戶紙,捅破了就沒什麼神秘的了。經濟學家把所研究的各種變數分為自變數和因變數,自變數是最初變動的量,因變數是由於自變數變動而引起變動的量。邊際分析就是分析自變數變動與因變數變動的關系。自變數變動所引起的因變數變動量稱為邊際量。在考慮一個決策時,重要的是考慮邊際量,因此,要運用邊際分析法。如下:
marginal
utility
[經]
邊際效用
;
[經]
邊際效益
;
[經]
邊際效應
;
邊際效用在假定其他商品的消費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
marginal
revenue
[會計]
邊際收益
;
[會計]
邊際收入
;
邊際誤差
marginal
proct
[經]
邊際產量
;
[經]
邊際產品
;
[經]
邊際產出
marginal
proctivity
[經]
邊際生產率
;
[經]
邊際生產力
marginal
benefit
邊際收益
;
邊際效益
;
邊際利益
marginal
value
[數]
臨界值
;
[數]
[經]
[農經]
邊際值
;
[經]
[農經]
邊際價值
marginal
land
[農經]
[農學]
邊際地
;
[農經]
[農學則岩差]
邊際用地
;
[農經]
[農學]
邊際耕地
;
[農經]
[農學]
邊際土地
marginal
profit
[會計]
邊際利潤
;
[會計]
邊際利益
8. 經濟學原理邊際變動的概念
要理解什麼是邊際,由里往外才叫邊際,是增量。減量就是由外往裡了,解釋不太清楚,不知道懂了沒有。
9. 經濟學中,什麼是邊際
一樓的這就是來邊際?邊際是指隨著某自一事物超過一定界限而隨著再增加而帶來的效用遞減的狀況。
我說的比較通俗,舉個例子
比如你一天吃四個燒餅,在這一天中我從賣給你第明茄一個開始我們的效用都是增加的,你得到了物質需要,我得到了利益需要,可是從第四個開始你的效用是遞減的(主要是從被動接受方讓洞考慮,當然我巴不得你吃四十個),這就坦槐枯產生了邊際,在管理及經濟學上即是叫做邊際效用
10. 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用是什麼
邊際效用是指某種物品的消費量每增加一單位所增加的滿足程度。邊際的含義是增量,指自變數增加所引起的因變數的增加量。在邊際效用中,自變數是某物品的消費量,而因變數則是滿足程度或效用。消費量變動所引起的效用的變動即為邊際效用。
邊際效用的大小與慾望的強弱成正比,與商品消費數量的多少成反比,邊際效用在實際中可以是0甚至負值,但在理論分析中邊際效用不會為0或負值。
(10)經濟學中有哪些邊際的概念擴展閱讀:
邊際效用理論還可以解釋經濟學中著名的「價值悖論」。價值悖論又稱價值之謎,指有些東西效用很大,但價格很低,有些東西效用很小,但價格卻很高。這種現象與傳統的價格理論不一致。這個價值的悖論是亞當·斯密在200多年前提出的,直至邊際效用理論提出後才給予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解釋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區分總效用和邊際效用。
水給我們帶來的總效用是巨大的,沒有水,我們無法生存。但我們對某種物品消費越多,其最後一個單位的邊際效用也就愈小。我們用的水是很多的,因此最後一單位水所帶來的邊際效用就微不足道了。相反,相對於水而言,鑽石的總效用並不大,但由於我們購買的鑽石極少,所以,它的邊際效用就大了。
根據邊際效用理論,消費者分配收入的方式是使一切物品的每元支出的邊際效用相等。人們也是根據這一原則來把收入分配於水和鑽石上的:鑽石的邊際效用高,水的邊際效用低,只有用鑽石的高價格除以其高邊際效用,用水的低價格除以其低邊際效用,用於鑽石和水的每元支出的邊際效用才能相等。
所以,鑽石價格高,水的價格低是合理的。或者說,人們願為邊際效用高的鑽石支付高價格,為邊際效用低的水支付低價格是一種理性的行為。「物以稀為貴」的道理正在於「稀」的物品邊際效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