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免費經濟學視頻教程

免費經濟學視頻教程

發布時間:2020-12-17 03:58:14

⑴ 哪裡有經濟學原理視頻講座免費下載

嘟嚕講座為個人推出最實惠的在線學習方案,可終生學習嘟嚕講座所有課程

⑵ 求分享啊 有沒有人能免費分享下西方經濟學高鴻業第六版的視頻課啊 還政治經濟學第五版逢錦聚

大學學習資料網 有 在 經濟學/貿易學/財政學/會計學/金融學 版塊 標題: 西方經濟學課後習題答案回(高鴻業版 微觀+宏觀) 還有很答多相關資料: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宏觀》教學/教學錄像(電子版) 西方經濟學(高鴻業版)微觀部分-教學講。

⑶ 急求經濟學專業的視頻課程,要免費的

就考研初試來說,經濟學類專業一般都要看這幾本教材:高鴻業的西方內經濟學,曼昆容的經濟學原理,范里安的中級微觀經濟學,多恩布希的中級宏觀經濟學,還有平新喬的經濟學等等。具體的參考教材看你要報哪一所學校,定了之後,上這個學校的網站上找去年的考研大綱,上面會有說明。

⑷ 宏觀經濟學視頻教程免費下載!

http://vip.rongshuxia.com/rss/bbs_viewart.rs?bid=48750&aid=9652
看看這個對你有用回不?答..

⑸ 免費經濟學的互聯網的免費

只要是技術驅動,商品/服務的價格就是普遍呈降勢的。在這方面,互聯網業給出了最完美的例子。當然,毋需我們再多說谷歌的好話,可以熟絡舊友、結交新朋的Facebook,可以收看今天幾乎所有被數字方式拍攝下來的短片的YouTube,無一不是免費。
安德森將這稱為「軟體經濟學」(成本和價格逐年遞減的),相比之下,以往則是「人力經濟學」(成本和價格逐年上升)。不奇怪,越來越多廠商會把商品和服務轉移為以互聯網為承載平台來提供。 克里斯·安德森的這一觀察,與他在《長尾理論》一書中的思路一脈相承。長尾理論認為,「充裕」將替代「稀缺」,成為今日經濟生活的主題,再小的需求也可以被滿足,「大眾市場」將不復存在。
安德森在籌備出版他的第二部作品——《免費——商業的未來》,就是要將這個話題進一步延伸。《長尾》是探討更多需求和更多供給的准確配對,《免費》試圖描繪的是一個邊際成本趨近於零的商業環境里,商品和服務為何必然走向免費,以及公司如何應對這一局面。
出現這一現象的前提,正是計算機、軟體和通訊技術的日新月異的發展——感謝一下「摩爾定律」吧,這位英特爾的聯合創始人當年預言稱,每個集成電路上的晶體管數量每18個月便會翻一倍,你差不多可以理解為,處理器晶元的計算速度會翻一番,但其更大的意義是,每18個月,同樣性能產品的價格會降低一半。
在摩爾定律的「詛咒」下,我們得以越來越低的成本去獲取越來越多的商品和服務,商品和服務的提供商也得以抵達最遙不可及、最不可思議的用戶。存儲技術的成本降低,使得亞馬遜沒有了普通書店那樣的貨架空間限制,每新增一本書的成本趨近於零;寬頻技術成本的降低,使得商品/服務提供商可以同時面向海量的用戶,並抵達他們。計算機技術成本的降低,讓普通用戶可以找到並獲得以往無法想像的書籍、音樂、以及各種信息。
數字時代帶來了信息的極大充裕(比如亞馬遜的圖書供應品類),同時通過將一部分物理商品數字化(比如音樂和電影),在這些商品供應領域也帶來了極大充裕,也讓這部分消費行為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充裕,給我們的心理、規則、管理方式、社會制度、決策機制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最重要的是,充裕將讓我們重新思考經濟學所力求回答的終極問題:在有限資源下如何進行選擇?
因此,當資源和供應出現極大充裕時,反而需求這端出現了瓶頸。與資源和供應相比,人類的需求永遠是無限,然而人類的注意力在任意一個時刻卻總是有限的。
是的,你注意到了,「注意力經濟」這個提法,自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時被猛烈抨擊之後,今日再度「死灰復燃」。不過,也許谷歌已經給了一個典型示範:一個網站,如果做得出色(獲得注意力),那麼在搜索的時候就會被排到前面,網站的訪問人數會因此大增(注意力換成了流量),然後廣告收入也就隨之而來了(換成了錢)。 但從充裕的層面上來說,免費經濟學也許暫時還只能存在於供應和資源不再稀缺的地方。比如對谷歌、亞馬遜、eBay來說,伺服器存儲空間和計算能力就不是稀缺品。因此,每用戶邊際成本趨於零的,多在技術產業。而就目前為止,免費經濟學似乎也只是在互聯網領域里還能解釋清楚一點——谷歌是永遠舉不完的例子。但,其他呢?數字音樂代替CD、網路媒體代替報刊雜志、谷歌文件代替微軟Office,似乎只有傳媒業、娛樂業和軟體業會參與這個游戲。
別忙,傳媒業的商業模式,也許將延伸到其他行業和領域里去。傳媒業的特點就是,媒體產品本身是免費的(比如無線電波),但媒體捕捉和吸引到了有著共同消費特徵的讀者/觀眾/聽眾,媒體最主要的獲利方式,是將這些有價值的受眾的眼球賣給廣告主,從後者那裡獲得收益。
因此,谷歌被人說是媒體公司,其實並不假,盡管他們自己總是不承認。但如果說諾基亞是一家媒體公司呢?不光沒有人這么覺得過,連諾基亞自己也不一定承認。但它和谷歌有著天然的聯系。「我們都是在創造受眾。」諾基亞負責維信的雅爾諾·約金農(Jarmo Jokinen)對本刊說,「蘋果做的也是同樣的事情。」
谷歌的搜索引擎聚集起了全世界最多的網上搜索用戶,諾基亞品牌的手機則握在了全球10億人的手中,蘋果則用iPod建立起了全球最大的網上音樂商店訪問者。
由此說來,未來諾基亞和iPod都會變得免費嗎?不一定。但至少,在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手機和MP3播放器時,他們不會這樣做。並且這些產品仍然是、也繼續會保持物理形態,製造和分銷的成本依舊很高。
但蘋果和諾基亞做的事情,與谷歌殊途同歸。他們向自己的產品用戶提供廉價的內容服務,或者是免費的地圖,或者是便宜的MP3音樂。在此基礎上,他們計劃將物理產品的用戶轉移為內容服務的用戶。然後,他們就會有一部分變成谷歌——移動互聯網上的谷歌。
說到這里,也許傳媒業的商業模式,仍然是免費經濟學的主流。
當然,不要以為傳媒業只有廣告收入這一種方法收錢。通過廉價——盡管不是免費,但任何一份報刊雜志的售價都遠遠不能補上印刷和發行成本——的優秀內容,吸引了大量有質量的受眾後,傳媒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做很多事情,比如舉辦活動、品牌授權、受眾群體分析等等……當然,這不是在教授你如何把你的生意變成媒體,只是在試圖打開你的思路。
但毫無疑問的是,更多商業會變成媒介平台。至少你已經看到手機和iPod越來越便宜了,一旦走上了這條道路,銷售物理形態產品的廠商們,就再沒有回頭的餘地。

⑹ 免費經濟學的理論支持

一個老掉牙的笑話何以搖身一變成為數字經濟學的定律。
1838年,寓居巴黎的數學家安東尼·庫爾諾出版了如今被視為經濟學名著的《關於財富理論之數學原則的研究》(盡管在當時並不為外界稱道)。在這本書中,他嘗試著提出了公司競爭的經濟學模型,並且在經過大量數學推算後得出結論:公司間的一切競爭關系都與他們生產產品的數量有關。如果市場中已經存在一個生產碗的工廠,而另一家公司也想開辦一個生產碗的工廠,那麼就要注意避免產量過剩,因為市場上同類產品過多將造成價格下跌。無論如何這兩家公司都會不約而同且各自獨立地規劃產量,以盡可能使價格保持高位運行。
這本書很快就被外界遺忘了,即使對最具啟發意義的著作而言,這也是常有的事兒。當時在法國經濟圈佔主導地位的法國自由學派對庫爾諾的理論並不感興趣,這無疑令他感到痛苦和沮喪。(不管怎麼說他的學術生涯成就卓著、獲獎無數,他於1877年逝世。)他去世之後,後輩經濟學家重讀《關於財富理論之數學原則的研究》這一經典著作,並得出結論認為庫爾諾受到了他同代人不公正的忽視,他們呼籲重新對庫爾諾提出的競爭模型進行研判。
1883年,法國數學家約瑟夫·伯特蘭德決定對《關於財富理論之數學原則的研究》一書做出恰當評判。伯特蘭德討厭這本書。實際上庫爾諾得出的所有結論無一正確。的確,伯特蘭德認為庫爾諾將產量確立為左右企業競爭的關鍵因素這一做法過於武斷,以致他半開玩笑地將庫爾諾的模型重新界定為價格而非產量是決定競爭關系的關鍵變數。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如此一來他竟然發現了一種堪稱簡潔的模型(即使並非特別簡潔)。
伯特蘭德認為相比限制產量以提高售價、增加利潤,各大公司更有可能降低價格以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確實,他們嘗試著相互壓價直到價格僅比產品成本稍高,這種做法被稱為「邊際成本定價法」。而且,如果正如維星網路在介紹庫爾諾時所言,「更低的價格催生了更高的需求,那就再好不過了。
伯特蘭德的競爭理論可以被簡化成如下表述:
在一個競爭性市場中,價格等於邊際成本。
當然,在當時並不存在那麼多真正意義上的競爭性市場,至少與這些數學模型界定的情況差別很大,因為各企業生產同質產品(不存在產品分化)且企業相互間無串通行為。因此,其他經濟學家把他們歸入試圖以一種並非必要的方式將復雜的人類行為與各種剛性平衡對號入座的理論家之列。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隨著另一場學術爭論的興起,上述兩派經濟學家的爭吵已經被人們遺忘。
但是,隨著經濟學的發展步入20世紀且市場競爭性日益增強、市場可度量程度不斷增加,各路研究人員重又開始關注庫爾諾和伯特蘭德這兩位觀點相左的法國佬。一代一代的經濟學研究者皓首窮經試圖弄清楚庫爾諾競爭模式更適用於哪些行業而伯特蘭德競爭模型又適用於哪些行業。我將省略其中的細節,簡單來說就是:在各種市場類型中,在哪一類市場中易於獲得更多的原料,伯特蘭德競爭模型就更勝一籌,價格往往就與邊際成本相同。
倘若不是由於如今我們正在建設一個前所未有的最具競爭性的市場環境,伯特蘭德的競爭模型在很大程度上仍只能引起學術界興趣,這是一個各項服務和產品的邊際成本近乎為零的模型。在互聯網上,信息就是商品,而產品和服務很容易被復制,我們看到伯特蘭德競爭模型正以一種甚至會令伯特蘭德本人震驚的方式發揮著作用。
如果「價格等於邊際成本」是市場規律,那麼免費就不只是選項之一,它是無可迴避的終點,它是經濟規律所具有的力量,而你只能長期與它進行抗爭!
但是請稍等。軟體難道不是另一個邊際成本接近零的市場?難道微軟公司沒有向用戶收取數百美元的Office和Windows軟體使用費?答案無疑是肯定的。那麼這又如何與伯特蘭德的理論相符?
答案在於「競爭性市場」。微軟創造了一種能從網路效應中獲利頗豐的產品:用某種產品的人越多,感到不得不採取同樣做法的人就越多。以Windows這樣的操作系統為例,最流行的操作系統能吸引大多數軟體開發商創造大多數能夠在其上運行的程序。而以Office為例,由於你希望能與其他人共享文件,因此你傾向於使用大家都使用的相同程序。
這兩個例子都易於造成贏家通吃的市場,這就是微軟成就壟斷霸業的方式。而且當你得到一項壟斷權時,你可以收取「壟斷租金」,也就是說裝在一個標有「Office」標志盒子里的兩張塑料光碟售價300美元,而製造這些光碟的實際成本只有一到兩美元。

⑺ 生活中的那些免費經濟學,忽悠了多少人

在經濟學中,空氣屬於免費物品。商品的屬性有兩個條件: 1.要有人參與勞動; 2.有使用價值。而空氣雖然有使用價值,卻並沒有勞動價值,所以不是商品,是免費物品。

⑻ 免費經濟學的免費的商業模式

安德森認為,免費經濟學帶來的新商業模式,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但目前來看,不外乎以下六種: 免費:網路軟體和服務
面向:初級版用戶
最常見的互聯網商業模式:軟體、服務或內容分為幾類,既有免費的(free),也有收費的(premium)。Freemium模式的思路是,99%的用戶選擇免費版,只要有1%的付費用戶就可以支撐整個業務。因為服務那99%用戶的成本已趨近為零 免費:內容、服務、軟體,以及其他
面向:所有人
雅虎廣告條按頁面訪問數收費、谷歌文字廣告按點擊數收費,亞馬遜的相關產品廣告按交易收費,而如今Facebook開始按連接數向廣告主收費……免費產品/服務吸引大量興趣和需求特徵非常明確的用戶,他們正是廣告主所要抵達的人群 免費:任何一個會讓你掏錢購買其他商品的免費東西
面向:所有願意最終掏錢的人
「免費的午餐」一詞的來源就是19世紀初年美國舊金山的酒廊,他們只要你掏錢買一瓶啤酒,就提供一頓免費餐食。移動運營商的「預存話費贈手機」活動,也是此理。驅動用戶消費的所謂低價,不過是心理因素,而非真實成本 免費:可以極低成本散發給所有人的任何東西
面向:所有人
經濟學已經證明了,只要獲取、復制和傳播某種產品無需成本,那麼無論是立法、宣傳、還是限制音樂復制的技術,都無法阻止盜版MP3泛濫。一些藝人已開始提供免費歌曲下載,他們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靠演出、廣告代言等等 免費:網站和服務
面向:所有使用這些網站和服務創造新價值的用戶
需要你答幾個小題就能免費瀏覽的文庫,用戶自創內容的Digg網站、雅虎知識堂等,都採用這種模式——只要你參與,或者為他們做一些事情、創造一些對他們有用的信息,你就可以免費獲得服務。 免費:開源軟體,或者用戶自創的內容
面向:所有人
免費贈送二手貨,主動花時間和精力去撰寫維基網路詞條以供陌生用戶免費閱讀……利他主義在數字時代有了更新的意義:個體的行為可以比以往製造范圍巨大的影響力。「共享」已經變成了一個產業。

⑼ 免費經濟學的介紹

「免費經濟學」(Freeconomics),是指將免費商品的成本進行轉移(轉移到另一個商品,或者後回續服務上);或者將免費答商品的成本極大地降低,低到趨近於零。《長尾理論》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著書《免費:商業的未來》(Free: The Future of a Radical Price)率先提出並闡述了這一新學科。同名的還有韓國的羅俊皓出版的《免費經濟學》。

⑽ 哪裡有比較好的免費大學經濟學的視頻教程

你可以在網路上搜「大番薯」,這是一個專門提供大學課程視頻的網址,裡面的課程很多的,有很多名校的課程,而且是免費的。呵呵!

閱讀全文

與免費經濟學視頻教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