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句老話,叫做"社會主義不會餓死人".運用學過的經濟學知識說明這句話對嗎
這句話是政治宣傳口號,說得太絕對了,騙老百姓的,餓不餓死人不由社會主義製版度說了算權,而是由人自己和外在環境說了算,譬如說,有個人不中用,懶惰成性,餓死就不足為奇。再比如有個人精神受了刺激,要絕食,那也會餓死。又比如有個人犯了政治錯誤,被抓起來不給飯吃,那也會餓死,所以「社會主義不會餓死人」這種空話,假話不必放在心上,記住政治家都是騙子,老百姓辛勤勞作,到頭來要供養官僚和大資本家,官僚掌握權力,擁有勢力,老百姓只有被剝削的份,要麼成為他們當中的一份子,要麼服從管教,做老實人任他們宰割壓迫。
② 舉例論述為什麼說「量」是分析化學的核心
■用經濟學反應式來表示經濟活動
■貨幣參與的經濟學過程
■介紹兩個原理
■兩個應用實例:分析吉芬之謎等價格與需求量的關系、經濟收縮
■結束語
試想,如果有一天人們在學習物理和化學的時候,稍加轉換,也就「等於」是在學習經濟學,那這將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而且意義深遠的事情!
這也許令人難以置信,但筆者發現,雖然化學和經濟學的確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門學問,但這並不妨礙二者不同的原理體系之間仍然可以擁有相同結構形式,這主要緣於筆者對經濟學鍵和經濟學反應的發現。而且據此還可以建立起更為深刻的基礎經濟學原理,筆者命名為「同構理化經濟學原理」。
「同構理化經濟學原理」包括「一致原理」和「保持原理」。展開後至少包括經濟學反應原理、經濟學能原理(包括經濟學能第零、第一、第二、第三等定律的運用)、經濟學反應平衡原理、經濟學動力學原理、經濟學反應中間態原理、經濟學催化原理、經濟學鍵及結構原理、經濟學隨機過程原理,等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瀏覽筆者的主頁: http://tglhjjxwz.nease.net 。
■用經濟學反應式來表示經濟活動
首先,用新的認識來考察人們的活動。這就是從經濟學反應的角度來認識:人們由某種「需要狀態」到「被實現狀態」 的過程;及其由「被實現狀態」到 「需要狀態」的逆過程。
譬如,人們餓了,會整飯吃。即,投入勞動力「Lf」加工食品原料「R」,加工好並吃掉,直到吃飽。這是由「餓」到「飽」的過程。若從經濟學反應的角度來認識,就是「Lf」與「R」發生經濟學反應,生成了經濟學結合物「Lf-R」。可表示成「Lf」+「R」→「Lf-R」。其中短橫「-」表示體現為某種利益關系的經濟學鍵,這里是因吃飯問題而產生的「Lf」與「R」之間的對應束縛關系。而所謂感到「飽」,從經濟學的角度上看,應該就是「Lf」與「R」通過經濟學鍵「-」結合成「Lf-R」的狀態。
由於當人們又餓的時候,就會重復上述過程,即人們又會重新投入勞動力「Lf」來加工食品原料「R」。因此,對於人們由「飽」到「餓」的過程,若從經濟學反應的角度來認識,就是經濟學結合物「Lf-R」發生經濟學分解反應,生成了勞動力「Lf」和(被需要指向的)食品原料「R」。可表示成「Lf-R」→「Lf」+「R」。這也說明「Lf-R」通常是不穩定的,容易分解。因此,所謂感到「餓」,從經濟學的角度上看,應該就是「Lf-R」的經濟學鍵「-」斷開的狀態。
上述兩種活動剛好互為可逆。其他的經濟活動狀況類似,可以表示成「Lf」+「R」「Lf-R」,這同可逆化學反應類似。實際上「商品」也就是某種類型的經濟學結合物「Lf-R」。不要小看了這個可逆經濟學反應,這就是人們每時每刻都在不斷重復,而且須臾都無法離開的經濟活動過程,這是社會核心經濟學反應過程。
在同構理化經濟學原理中,可以通過一條原理把各種經濟學反應里反應組元和生成組元系數都處理為1。而且有關組元的數量或濃度的問題,在理論上也可以得到解決。
注意:這里不要同物理、化學或生物等自然界過程相混淆。因此,嚴格講或至少從理解上,應當強調「Lf」、「R」、「Lf-R」及其相關過程都是經濟學范疇的概念,當然,這些都可以間接指向被需要的各種自然界可以存在的事物形態或其過程。例如勞動力「Lf」可以間接指向身體的腦活動或體力過程;「R」可以間接指向自然界中各種作為原料的事物形態;「Lf-R」可以間接指向自然界中某些特定事物形態,如被某種歸屬或使用等關系——經濟學鍵所指向的自然界里可以存在的大米、電腦、汽車等。
■貨幣參與的經濟學過程
現在我們來看貨幣參與的經濟學過程。不失一般性,可以用人們易於理解的裝修房屋的例子來說明。
假設某人有一套房子「R」要裝修。通常首先要籌集到裝修專款「Bm」。從經濟學反應的角度來看,此時是待裝修房「R」與貨幣「Bm」發生經濟學反應,結合成了一種新的經濟學結合物,即形成了待開發品或投資品「Bm-R」。其中的經濟學鍵「-」所體現的利益關系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必須有一筆貨幣「Bm」被束縛於房子「R」的裝修上而不能用於其他方面。可以用經濟學反應式「Bm」+「R」「Bm-R」來表示。其中式左邊的貨幣「Bm」是自由態的,而式右邊的貨幣「Bm」則成了處於束縛態的專款。
被束縛有專款的待裝修房「Bm-R」與適合的裝修勞動力「Lf」發生經濟學反應就可以得到裝修好的房子「Lf-R」,同時束縛態的貨幣「Bm」被置換出來變成自由態的貨幣,體現為裝修工人得到了可以自由花費的裝修工資報酬。可以用經濟學反應式「Lf」+「Bm-R」「Bm」+「Lf-R」來表示該活動。這也是貨幣參與下的社會核心經濟學反應。
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這里先後出現了三種形態的「房子」,它們分別是:未裝修房「R」、被束縛有裝修專款的待裝修房「Bm-R」、已裝修房「Lf-R」。讀者可以嘗試分別從經濟學和物理或化學這兩個不同角度來考察這三者之間的差別,並從中體會這兩類不同學問之間的區別。
以上兩步相加,所得到的總經濟學反應式仍然是「Lf」+「R」「Lf-R」這個社會核心經濟學反應。
如果讀者對化學知識比較熟悉,那麼可以看出,該經濟學反應歷程同均相催化反應歷程在形式上是一樣的。因此該經濟學反應歷程實際上就是貨幣的經濟學反應催化過程,因而也就揭示了貨幣的經濟學反應催化本質,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對化學反應的發現之基礎上的。以前只能說「貨幣是交易的媒介」,而現在則可以明確地說「貨幣是經濟學反應催化劑」,這對於貨幣作用機理的揭示是非常重要的。經濟學反應催化劑可以起到大大加快經濟學反應速度的作用。人們通常對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但對於其如何起作用,認識的並不充分。而從這里可以看出,實際上科學技術所充當也正是經濟學反應催化劑的角色。任何經濟學組元,無論是貨幣還是科學技術或其他,都有可能成為經濟學反應催化劑,但並不是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成為經濟學反應催化劑,這一點同化學催化劑的特點是類似的。由於篇幅所限,這里不準備展開討論。
■介紹兩個原理
類似人體溫受到「熱平衡方程」和「身體系統試圖保持體溫恆定」的共同作用,宏觀經濟系統的變化受到「經濟學反應平衡原理」和「經濟學保持原理」的共同作用。
在同構理化經濟學原理中,將「經濟學保持原理」,以及可由「經濟學能原理」推導出來的「經濟學反應平衡原理」,運用於在貨幣參與下的社會核心經濟學反應,就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分析諸如價格與需求量的關系、經濟擴張、經濟收縮、「滯漲」以及中國出現的「縮長」等一些微觀和宏觀問題。與現在通行的GDP分析方式不同,這里體現的是連續數量關系。稍候將舉兩個例子來簡要說明。
經濟學反應平衡原理:在通常條件下,可逆經濟學反應都傾向於達到經濟學反應平衡,對應的,有經濟學反應平衡常數方程式。當因某種因素的作用,例如參與經濟學反應的某些組元數量(嚴格講是濃度)發生改變,使得平衡被打破時,平衡將會朝減弱這些作用因素的方向移動,並傾向於重新達到新的經濟學反應平衡。
經濟學保持原理:簡單來說,就是表明在一定條件下,系統會通過各種可能方式維持商品「Lf-R」的豐富程度,即「溶解」數量保持在該條件下的正常值范圍內。【其正常值的變化符合另外一種規律,與有效人口密度、商品種類數、商品與人們的相關程度r的s次方這三者的乘積成正比關系,s≥1,r在0和1之間。可以運用「同構理化經濟學原理」推導出這個關系式,只要這些參數不變,正常值就不變。該正常值可以反應出市場容量的大小以及影響參數。】這一點就類似人體會通過各種可能的方式來保持體溫處於正常值范圍內,既可以機體自身產熱,也可以採取增減衣服、使用空調、吃葯等方式。
■兩個應用實例
實例一。運用「經濟學反應平衡原理」和「經濟學保持原理」來分析經濟收縮現象:經濟收縮時,往往人們的有效需求不足,庫存增多,商品銷路不好,價格水平降低,生產性投資減少,生產萎縮,往往也會導致較高失業率。引起經濟收縮的起因很多,我們這里對其中典型的情況做一下分析。
分析:對於貨幣參與下的社會核心經濟學反應:
「Lf」+「Bm-R」「Bm」+「Lf-R」
(勞動力)(投資品) (貨幣)(商品或服務品)
∵庫存增多,以及商品銷路不好,說明市場商品「Lf-R」的實際豐富程度高於正常值。
∴根據保持原理,系統會通過各種可能的途徑來趨向於使之盡可能快地恢復到正常值范圍內。
而根據經濟學反應方程式可知,經濟系統應當採取各種有利於經濟學反應平衡向左移的措施,這樣才有利於正常值的恢復。通常最快的方式是系統自發降低價格,這樣的話,可以使貨幣的數量(手頭可以自由支配的貨幣總值/商品價格水平)增高,從而該經濟學反應平衡被打破。這里嚴格講應該是貨幣濃度增高,但通常可以把這里的濃度轉換為數量。
∴根據經濟學反應平衡移動原理,平衡就會向左移,也就是朝減少貨幣和商品數量的方向移動,即增加了貨幣使用和商品購買。這樣,就會有利於商品「Lf-R」的實際豐富程度向恢復正常值的方向發展。
本來平衡左移會導致勞動力和投資品數量增加,但為了加快平衡左移,經濟系統會趨向於更多地減少反應式左邊的各參與組元的數量,表現為生產性投資減少,生產萎縮,從而更有利於平衡向左移。可以進一步推導出這樣的結論:如果左邊組元數量減少,在維持平均生產率或「Bm-R」的工資率(單位產量的平均工資)不變的情況下會加重失業率。
同經濟擴張時類似,從經濟學反應式和平衡常數方程式中,我們可以看出還有很多其它的方式,如果條件允許都可以採取,既可以系統自發,同樣也可以由政府主動採取措施。例如,為了使自由貨幣數量增多,除了降價,還可以採取金融或財政等許多可能的方式。而所謂金融或財政方式,實際上最終是為了通過依具體情況改變貨幣「Bm」的數量,來影響經濟學反應平衡的改變,這裡麵包含了其他的經濟學反應。當然,要使經濟系統運行順暢,所採取方式都必須符合「經濟學反應平衡原理」和「經濟學保持原理」這兩個原理的要求。
∴通過以上種種措施,就會使經濟系統較快向商品豐富程度正常值靠攏。
因此,當市場普遍庫存增多,商品銷路不好時,通常會出上述經濟收縮現象發生。
實例二。接下來我們再根據「經濟學反應平衡原理」解釋包括吉芬現象在內的價格與需求量關系的一些經濟學現象:①為什麼當一種商品的價格升高時,通常人們對該商品的購買會減少而對於其他商品的購買會增加,但也可能出現相反情況?②為什麼說,隨著收入增加,有些商品的需求量可能會增加,而有些可能會減少?也就是說區分正常品和劣等品有根據嗎?
對於第②個問題,以效用分析為基礎的微觀經濟學並不能給出有力的解釋,但又不能否認這兩種情況都有可以出現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該理論可以允許存在有正常品和劣等品之分;而且為了解釋①,作為分析的前提條件,也需要事先指明是正常品還是劣等品。
而同構理化經濟學原理的分析則不然,這里同序數效用分析理論的區別就是:我們的出發點不涉及效用函數,不需要事先指明是正常品還是劣等品來作為分析的前提條件,也不用假定邊際效用遞減或邊際替代率遞減。這里,在邏輯上前後一貫的原理體系只有一個,這就是「同構理化經濟學原理」。
分析:以,譬如土豆「Lf1-R1」和其他商品「Lf2-R2」的消費為例,考察土豆價格變化而其他商品價格不變時的現象。不失一般性,假設:土豆或其它商品數量的變化幅度還不足以明顯引起經濟學保持原理發生作用,因此這里可只考慮經濟學反應平衡原理的作用;不同情況下經濟學反應平衡常數可以不同,但同種情況則始終保持不變;土豆漲價前,上述兩個經濟學反應都處於經濟學反應平衡狀態;人們手頭持有的貨幣並不是很富餘。具體分析如下:
這里存在兩個可逆的經濟學反應,一個是對土豆的消費反應(1)式,一個對其它物品的消費反應(2)式。
「Lf1」+「Bm-R1」「Bm」+「Lf1-R1」 (1)
(可以把反應式左邊理解為供貨)(貨幣)(土豆)
「Lf2」+「Bm-R2」「Bm」+「Lf2-R2」 (2)
(可以把反應式左邊理解為供貨)(貨幣)(其它商品)
對應於經濟學反應式(1)和(2),平衡時會有兩個經濟學反應平衡關系式。
當土豆漲價時,顯然相對於經濟學反應(1)來說,貨幣數量(手頭可以自由支配的貨幣總值/商品價格水平)減少了,於是該平衡被打破,因此土豆消費的經濟學反應平衡將向右移以便重新建立該經濟學反應的經濟學反應平衡,這會使人們對於土豆的購買減少。下面分兩種情況,分析時主要考慮較明顯的前一級或二級效應,而省略了通常是逐級減弱的其他次級效應。
情況Ⅰ:通常,對於土豆「Lf1-R1」的購買減少,節約了開支,使得手頭可自由支配貨幣總值是增加的,由於「其它商品」的價格不變,則使得貨幣數量(手頭可以自由支配的貨幣總值/商品價格水平)相對於經濟學反應(2)來說是增加的,因此該平衡被打破,平衡將向左移,也就是朝減少貨幣和「其它商品」數量的方向移動,即增加了對其它商品「Lf2-R2」的購買。
情況Ⅱ:但如果土豆「Lf1-R1」是當時人們的一種生活必需品,那麼意味著土豆的減少量不會很明顯。因此同以往相比,土豆價格的上漲,反而使得他們多出了一筆不小的開支,也即減少了他們手頭可自由支配的貨幣總值【例如某地區漲價前人們每個星期喝10萬瓶牛奶,花了10萬元,相當於每瓶1元;漲價後變為每星期喝9萬瓶,但由於漲價較多,假設變為每瓶1.22元,人們則反而花了近11萬元】。由於此時假定其它商品「Lf2-R2」的價格不變,而由於可自由支配貨幣總值相對減少了,因此同以往平衡時相比,相對於「其它商品」而言,貨幣數量(手頭可以自由支配的貨幣總值/商品價格水平)也就減少了。因此經濟學反應(2)平衡也將向右移,也就是實際減少了經濟學反應(2)所對應的「其它商品」的購買以及貨幣使用。這樣,同經濟學反應(1)新建立的經濟學反應平衡相比,實際可自由支配的貨幣總值反而有了一定的增加,這相對於土豆來說,貨幣數量反而又有了一定的增加,於是經濟學反應(1)的平衡又被打破了,因此該經濟學反應平衡將向左移,這樣就導致對土豆的購買又增加了,若前者因素使土豆減少較小,則總結果就反而會比以往增加。這樣的話,雖然我們並不需要把「事先指明是正常品還是劣等品」作為一個分析前提條件提出來,但仍可以解釋吉芬之迷等現象,這樣的解釋力更自然、有力。
■結束語
對體現為各種利益關系的經濟學鍵本質的進一步揭示,將使經濟學進入到一個更深刻的層次,其輻射面也將更廣泛。經濟學里價值的概念將被更准確的經濟學能這個新的能量范疇的概念所取代。價格的本質是經濟學鍵的強弱,可以通過經濟學鍵能的大小來度量。而利潤是經濟學反應所釋放出經濟學熱效應的大小,通常由利潤即經濟學反應熱效應大體上可以看出經濟學反應進行方向,但更准確的是用經濟學反應自由能來進行判斷。當然,「同構理化經濟學原理」的內容遠不止這些。
注意:經濟學能是一個經濟學狀態量,其特點是狀態確定,則狀態量便確定,與如何到達這一狀態的過程無關;但連接兩個狀態之間的過程則是有多種可能的,從一個狀態到另一個狀態的改變只能通過作經濟學功或傳遞經濟學熱來實現,經濟學功和傳濟學熱是兩個經濟學過程量,這也就是經濟學能第一定律的內容;經濟學能原理包括四個定律,其原理結構形式分別同熱力學四個定理一致,但本質不同。
③ 請問經濟學: 邊際效用 或 效用 是不是可以可以著理解: 「我」很餓,看到一碗20元的飯,就買了
邊際效用是連續消費。你舉例錯了,如果以每元錢的效用為1,吃飽之後再吃飯的效用應該為負。
④ 用經濟學原理分析谷貴餓農,谷賤傷農,八百字左右
「谷貴傷農」現象雖令人莫名驚詫,不過分析起來並不意外。很容易洞見的事實是:稻農難以從高價的五常大米銷售中獲益,是因為他們在產業鏈中處於慣常的弱勢地位。在有著生產、加工、流通、銷售諸多環節的農業產業鏈中,稻農身處產業鏈的最前端,位置註定了他們的議價能力並不強,很難獲得均勢的價格談判權,往往只能獲得最低的原料價格。不過當價格懸殊到四五十元與兩元之差,這顯然已經不僅僅是某種小農經濟模式的缺陷,而更是政府管理的漏洞。
數十年的市場經濟漫漫之路,早已經讓不少地方政府自覺或不自覺地壓抑了沖動的權力之心,或多或少地縮回了對市場過度干預的手。但市場邊界感並不等同於對農業產業鏈的不管不問,也不等同於,地方政府拒絕用公共管理產品的供給來適度提高生產者的博弈能力,從而糾偏畸形的價格現象。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受損,中間商過度獲利,只能說明公共管理是有短板的。
不難看出,所謂谷賤傷農也好,所謂谷貴傷農也罷,它們其實都是源於同一種管理病:即一些地方政府把日常生活品的價格過度交給市場,最終讓市場的中間流通環節掠奪走過多收益,讓農民失去了應有的利潤份額。事實上,市場並不是萬能的,公共管理也需要行政之手。尤其,對於糧價這樣關繫到公益和民生的領域,政府行政之手更不能「該出手時不出手」。因為,相對於市場的效率,糧價更關繫到社會的公平與穩定,沒有哪一個地方政府,可以對公平和穩定熟視無睹。
不可迴避的是,快速的城市化運動,早已經讓農業生產成為一項日益萎縮的產業,城市郊區菜地稻田面積的顯著減少就是一項明證。在這樣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尤其需要加強對農產品流通、銷售環節的合理管理,培育與維系生產者的積極性。其實,說到底,讓稻農收益最大化,打破稻農與市場之間力量的過度不平衡並不難,地方政府需要做的也是那些學者早已經指出的日常舉措:農超對接、組織起以農協為代表的農業集體戶組織、建立半市場化與半公益的會員制中介組織,當地方政府真正助力於農戶的組織化程度和市場博弈能力,谷賤傷農與谷貴傷農現象都不難消弭。
⑤ 用經濟學原理分析谷貴餓農,谷賤傷農
農作物價格低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就會隨之減少,而價格高了,農民都那去賣了,也就不捨得吃了,所以這個是經濟上的因果關系,所以 谷貴餓農,谷賤傷農。
求個採納,謝謝你了哦!
⑥ 美團和餓了么折扣中的經濟學
快消打折可以促進購買,且通常顧客無計劃,不會影響後續銷售。因此,薄利多內銷是常見的容促銷手段。團購網站通過集成顧客的購買,獲得更低的折扣,對於商家是有利的,可以最大限度地攤薄固定資產成本和人工成本。但是對於那些供不應求、人滿為患的商家而言,參加團購只會降低顧客體驗、減少自身利潤,不是好的選擇。
⑦ 為什麼說「量」是分析化學的核心
舉個例子
同物質的量的碳酸氫鈣與氫氧化鈉反應
碳酸氫鈣與氫氧化鈉物質的量之比為1:2時反應
雖然反應物相同,但是產物是不同的
這就是量變引起質變的例證
所以說「量」是分析化學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