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觀經濟學中中性商品的效用是不是為0
是的。若商品1對於某消費者來說是中性產品,則商品1對對商品2的邊際替代率為0。
Ⅱ 高人指點:微觀經濟學中,偏好與效用是否有關最主要區別是什麼
你非常喜歡吃梨(偏好),因此吃一個梨能給你9單位的效用,如果你對梨沒有偏好,梨就不能帶給你效用。當一件商品滿足了你的偏好時就產生了效用,你對這個事物的喜愛(偏好)越大你得到的(效用)滿足感越強
Ⅲ 微觀經濟學中 效用的解釋
效用其實很簡單,就是一樣東西或者做一件事情能夠讓自己產生多大的滿足感。
Ⅳ 微觀經濟學中,為什麼總效用TU的偏導數就是各商品的邊際效用MU
這個不是根據經濟學理論來的,而是根據數學理論得出的結論。
在數學中,一個版多變數的函數的偏權導數,就是它關於其中一個變數的導數而保持其他變數恆定。而導數是函數的局部性質。一個函數在某一點的導數描述了這個函數在這一點附近的變化率。
因此,當對總效用針對商品求導數的時候,就是在假設其他商品不發生變化,在特定效用量的前提下,商品效用在其周圍的變化率。這個變化率根據定義,自然就是該商品的邊際效用MU.
Ⅳ 一下效用和偏好的區別,是微觀經濟學中
圖片太小看不清。
Ⅵ 微觀經濟學: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因為邊際效用遞減,所以MU的值是一直在變小的,所以曲線越來越接近於水平,之所以只是中間點,是因為單個邊際效用遞減的數值對總體效用影響有限。離散其實不用太在意,離散和連續對立,而連續的意思是曲線上的每個點都有自己的意義,某一點的數值代表什麼。離散則不具備這種性質,而所謂離散,是因為這些點都是曲線上的一個點,因為商品是一件來算的,所以效用都是整點的,不會出現3.2件或者1.3件商品的效用(沒有意義),而效用曲線是把所有的點連起來的,所以是離散的。
Ⅶ 微觀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用是什麼意思
效用是對消費行為的評價術語。邊際效用,是指增加一個單位的購買量對消費者滿足程度的改變數的影響。
Ⅷ 微觀經濟學效用問題
拉各朗日:
L=2X + 2Y +XY + 8 - a (5X + 10Y - 50 )
將其最大化,
2+y-5a=0
2+x-10a=0
5X + 10Y = 50
所以
x=6
y=2
a=0.8
所以貨幣邊際效應時 0.8 = dU/d貨幣
【這內里貨幣是50】容
最大效應= 36
Ⅸ 微觀經濟學中說效用等於一個數 是什麼意思 急
效用函數一般為:
U=aX^αY^β
其中a/α/β三個數是已知的
所以算出X、Y的數值帶入即可求出效用的具體數值。
效用的概念是丹尼爾·伯努利在解釋聖彼得堡悖論(丹尼爾的表兄尼古拉·伯努利故意設計出來的一個悖論)時提出的,目的是挑戰以金額期望值作為決策的標准。
丹尼爾·伯努利對這個悖論的解答在1738年的論文里,主要包括兩條原理:
1.邊際效用遞減原理
一個人對於財富的佔有多多益善,即效用函數一階導數大於零;隨著財富的增加,滿足程度的增加速度不斷下降,效用函數二階導數小於零。
2.最大效用原理
在風險和不確定條件下,個人的決策行為准則是為了獲得最大期望效用值而非最大期望金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