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方經濟學的問題
(1)由c=60+0.8,t=100,i=150,g=100和y=c+i+g得IS曲線為:
Y=c+i+g=60+0.8+150+100=60+0.8(y-t)+150+100=60+0.8(y-100)150+100=230+0.8
化簡得IS方程為:y=1150 (1)
由L=0.20y-10r, 和L=得LM曲線為:0.20y-10r=200
即y=1000+50r
(2)由(1)式,(2)式聯立得均衡收入y=1150,均衡利內率r-3,投資為常量容i=150.
(3)若政府支出增加到120億美元,則會引致IS曲線發生移動,此時由y= c+i+g可得新的IS曲線為:y=c+i+g=60+0.8+150+100=60+0.8(y-100)150+100
化簡得,y=1250,與LM線y=1000+50r聯立得均衡收入y=1250,均衡利率為r=5,投資不受利率影響仍為常量i=150.
(4)當政府支出增加時由於投資無變化,可以看出不存在"擠出效應".這是國為投資是一個固定常量,不愛利率變化的影響,也就是投資與利率變化無關,IS曲線是一條垂直於橫軸y的直線.
② 西方經濟學問題
第一題 選C 需求為正雙曲線說明該商品的價格彈性為單位彈性,也就是說價格回的變化與需求成答同比例變化 因此總花費是不變的 這種商品在現實中一般不存在,是一種理論上的情況
第二題 當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直線時,從左往右的價格彈性由0增加到無窮大,而對於價格彈性小於1也就是缺乏彈性的商品來講,提高價格能提高收益,對於價格彈性大於1也就是富有彈性的商品,價格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總收益。 這個問題就可以從價格彈性的變化上來理解
③ 西方經濟學問題、 求高人!
不是什麼平均值,就是邊際值。你的例子舉得完全不對,我沒法幫你把你的例子修改成一個合理的例子。而且按照最一般的假定,k指的是資本,不是什麼技術。最原始的生產模型f(l,k)中,只有勞動力和資本這兩個生產要素。但如果你精通多元微積分,你會知道增加更多的要素,本質上沒有區別(所以你當然可以加入一個新的技術要素)
這個公式用微積分很容易推導,你在任何一本中級以上的經濟學原理上都找得到推到,在此不贅。關鍵是你要注意定理的假設和內在含義。
這個定理有這樣兩個個關鍵性假設:
1、規模報酬不變,或者說,q=f(l,k)這個函數滿足其次性,這樣那個數學推導才能成立;
2、市場價格唯一,完全競爭性市場。因為是完全競爭性市場,且滿足一價律,所以市場價格等於邊際產出,也就是說資本報酬(利率)為mpk,勞動力報酬(工資)mpl才能成立。
最後,這個定理又叫做產品分配凈盡定理,為什麼這么叫呢?因為經濟總產出全部分給了勞動和資本這兩個要素。q是總產出,mpk是資本價格(利率),mpk*k就是資本在生產中的所得;類似的mpl*l是勞動力在生產中所得。q=mpl*l+mpk*k,產出(在充分競爭的市場條件下)完全的分配給了勞動力和資本兩個要素,沒有剩餘。
④ 關於西方經濟學的問題
5、壟斷廠商利潤極大時(c)
A、P=MR=MC B、P>MR=AC C、P>MR=MC D、P>MC=AC
6、要能有效地實行差別定價,下列哪一條以外都是必須具備的條件。(d)
A、分割市場的能力 B、一個巨大的無彈性的總需求
C、每個分市場上不同的需求價格彈性
D、保持市場分割以防止商品在較有彈性時被顧客再售賣
10、假如消費者消費的幾種商品的價格都相同,消費者為達到最大效用滿足他應該購買(d)
A、相同數量的這幾種商品 B、這幾種商品並使其總效用相等
C、這幾種商品並使其邊際效用相等 D、以上答案都對
12、兩種商品在兩個人之間的分配,能被稱為帕累托最優的條件為(d)
A、不使其他個人受損失就不能使另一個人受益
B、個人都處在其消費契約線上
C、個人都處在他們的效用可能行曲線上 D、包括以上所有條件
13、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對於某一種用途的土地而言,其地租率的決定因素應為(c)
A、地主的定價 B、土地的供給曲線 C、土地的需求曲線 D、以上均不是
14、下列(a)是屬於規范經濟學的研究范疇的
A、電冰箱在夏季熱銷的原因分析
B、政府如何改變收入分配不均的現象
C、對中國經濟實現經濟增長率超過8%的研究
D、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研究
15、某商品的價格從5美元下降到4美元,需求量增加了100,該商品需求為(d)
A、缺乏彈性 B、富有彈性 C、單位彈性 D、不能確定
16、小麥歉收導致小麥價格上升,准確地說在這個過程中(c)
A、小麥供給的減少引起需求量下降 B、小麥供給的減少引起需求下降
C、小麥供給量的減少引起需求量下降 D、小麥供給量的減少引起需求下降
17、下列說法(c)可以用機會成本的概念給予說明
A、殺雞焉用牛刀 B、物以稀為貴 C、買賣不成仁義在 D、薄利多銷
18、在完全競爭市場中,企業的主要競爭策略是(d)
A、廣告促銷 B、降價促銷 C、漲價盈利 D、降低成本
24、如果完全壟斷廠商在兩個分割的市場中相同的需求曲線,那麼壟斷廠商(c)
A、可以施行差別價格 B、不能施行差別價格
C、既能也不能施行差別價格 D、上述都不對
33、一個消費者想要一單位X商品的心情甚於一單位Y商品,原因是(d)
A、商品X有更多的效用 B、商品X的價格更低
C、商品X緊缺 D、商品X是滿足精神需要的
38、在下列三種商品中,可以採用薄利多銷的方法通過降價來增加總收益的商品是(a)
A、糧食 B、小汽車 C、葯品 D、食鹽
39、假設某國家的總人口數為3000萬人,就業者為1500萬人,失業者為500萬人,則該國的失業率為(c)
A、17% B、34% C、25% D、10%
44、整條需求曲線向右上方移動,表明(c)
A、需求增加 B、需求減少 C、價格提高 D、價格下降
45、某消費者逐漸增加某種商品的消費量,直到實現效用最大化。在這一過程中,該商品的(c)
A、總效用和邊際效用不斷增加
B、總效用不斷下降,邊際效用不斷增加
C、總效用不斷增加,邊際效用不斷下降
D、總效用和邊際效用不斷減少
48、隨著工資水平的提高,勞動的供給量會(d)
A、一直增加 B、先增加後減少 C、先減少後增加
D、增加到一定程度後既不增加也不減少
49、下列哪一項屬於規范方法的命題?(d)
A、20世紀80年代的高預算赤字導致了貿易逆差
B、低利率會刺激投資 C、擴張的財政政策會降低利率
D、應該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資
51、光碟價格上升的替代效應是(a)
A、光碟價格相對其他商品價格的上升對光碟需求的影響
B、光碟價格上升引起光碟供給的增加
C、光碟需求的價格彈性
D、光碟價格上升帶來的消費者實際收入減少對光碟需求的影響
提
⑤ 西方經濟學問題!!
收入減少量=(20-16)*5=20 所以總的收入為2000-20=1980.
當商品下降到16時,由x=M/20P代入M=2000,P=16得X=6.25,此時總效應為6.25
替代效應為當版收入權變為1980時,把M=1980代入式中。x=M/20P,得X=6.1875。故替代效應為6.1875-5=1.1875收入效應為6.25-6.1875=0.0625.
希望能幫到你~~
⑥ 西方經濟學問題,
(一)已知商品自的需求方程為q1=14-3p
供給方程為q2=2+6p
需求量為q1,價格為p,供給量為q2
當需求量=供給量時達到均衡
14-3p=2+6p
9p=12
p=4/3,這是平衡價格,此時,均衡產銷量為
14-3p=14-4/3=10
(二)
eq1=(dq1/dq2)*(p/q)=-3*(4/3/10)=-2/5
第三題:求供給價格彈性
eq2=(dq2/dq1)*(p/q)=6*(4/3/10)=4/5
需求彈性為-0.4,供給彈性為0.8。
⑦ 西方經濟學問題
西方經濟學是指產生並流行於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學範式,狹義指西方資專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屬範式,廣義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與東方經濟學是不同的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主要是範式概念,而不僅僅是地域概念。改革開放以來流行中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也屬於西方經濟學。
⑧ 西方經濟學問題
通過征稅來提高汽油價格,由於價格上升就會減少對石油消費;所得稅的辦法退還給消費者回
消費者的實際答收入提高就會提高其消費水平,就是自己畫一個圖分析收入效應和替代效然後會得到一個總效應。才有希克斯分析法來分析,通過收稅前後的預算線
校正預算線(補償預算線)效用線來分析。其實個是能達到節約石油的目的的。
⑨ 西方經濟學問題
(一)已知商品的需求方程為q1=14-3p
供給方程為q2=2+6p
需求量為q1,價格為p,供給量內為q2
當需求量=供給量時達到均衡
14-3p=2+6p
9p=12
p=4/3,這是平衡容價格,此時,均衡產銷量為
14-3p=14-4/3=10
(二)
eq1=(dq1/dq2)*(p/q)=-3*(4/3/10)=-2/5
第三題:求供給價格彈性
eq2=(dq2/dq1)*(p/q)=6*(4/3/10)=4/5
需求彈性為-0.4,供給彈性為0.8。
⑩ 西方經濟學的三個基本問題是什麼
1、生產什麼以及生產多少。由於資源有限,用於生產一種產品的資源越多,用於生產另一種產品的資源就越少。人們必須選擇生產一種產品需要多少資源,以及生產其他產品需要多少資源。
2、怎樣生產,在決定生產什麼的前提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實現最有效的生產,以及如何生產手段來生產產品和服務。不同的生產方法和資源組合可以相互替代。同一產品可以有不同的資源組合(勞動密集型方法、資源密集型方法和技術密集型方法)。
3、為誰生產。也就是說,我向誰分發產品。這對於需要它們的消費者來說是很自然的。在經濟學中,用於生產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最有效的資源配置應該通過上述決策來實現。
(10)西方經濟學的問題擴展閱讀
在這三個問題中,市場需求決定生產什麼,技術資源和其他制約因素決定如何生產,價格決定誰生產。「誰生產」是指生產的產品和服務如何分配給社會上的各個群體和個人。誰將享受經濟活動的成果?社會產品如何在不同的居民之間分配?如何在人與人之間分配產品,根據什麼原則,分配產品的機制,如何把握分配數量的限制等。
把經濟學的基礎看作是一般意義的生產發展,而不是生產關系的客觀發展。 實際上,西方經濟學的理論中存在著大量沒有明確標明的種種隱含假設,而這些假設幾乎全都是遠離現實的。這就構成了批判的依據。正是出於對范疇批判和范疇生產工作統一性的堅持,其對物象邏輯形成了內部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