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於計量經濟學的學習方法的困惑
計量經濟學,來是以統源計學為基礎,需要一定的數學工具,更重要的是用經濟學思想去思考模型的經濟意義,如果模型只是普通的統計驗證,那麼這樣的計量模型就缺乏思想。對於初學計量者,如果你只想考試通過,而不是對它有興趣,那麼你就認認真真學好李子奈先生的教材,同時完成課後的每一道習題,用一下聶巧平輔導教材來練習。至於期末論文,網上有很多數據也有很多練習題,你做完分析之後都能成為作業。eviews操作是很容易忘掉,因此作為初學者,你一定要反復練習課後的各道操作題,聶巧平的輔導書里操作步驟也寫的很詳細。如果你想有興趣,而且能夠很好的掌握計量方法,你就在認真閱讀一下古扎拉蒂和伍德里奇的書都是很經典的,李子奈老師的教材參考更多的是古扎拉蒂的書,你讀外國教材可以方便你理解,李子奈書上的難點和省略點。最後,所有的計量經濟學考試試題,基本上網上都有,如果擔心考試,或者基礎實在薄弱,就把題目多做一些多記一些答案和步驟。
Ⅱ 誰會《計量經濟學第三版》李子奈的第二章復習題中的12題,就是使用Eviews來解釋經濟意義
我不會
Ⅲ 計量經濟學怎麼學感覺好難啊看書也不是很明白,求明白! 就是李子奈的那本,第三版,課後題也找不全
計量經濟學實際上就是知道經濟模型,找數據,利用統計軟體,例如Eviews,處理數據,估計模型參數,然後對模型個參數進行解釋的!
Ⅳ 關於李子奈《計量經濟學》第三版的疑問
第一個的確是書上的問題,至少表面上存在錯誤。無法驗證!是計算的錯誤。
第二個:你把Xi換成的xi+X均值,代入表達式∑kiXi,把分子分母朝著相同的方向化。你會發現結果的。
Ⅳ 麻煩誰有李子奈教授計量經濟學的課件和電子版教材
李子奈教授計量經濟學的教材
http://wenku..com/view/fc37ba4ae45c3b3567ec8b5d.html
http://wenku..com/view/78527b563c1ec5da50e2705d.html
課件我也上傳到我的網路文庫了,你可以去看看
Ⅵ 大學《計量經濟學》第四版,李子奈版本的課後答案,主要是第二章第8 ,11題的答案
大學《計量經濟學》第四版 這個答案的完整版在答案家有,你網路搜索答案家,去裡面找就有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Ⅶ 跪求計量經濟學(第三版)李子奈潘文卿編著的所有課後練習答案!!!!!
同學,首先告訴你,李子奈編的第三版計量不如第二版好,第三版上如果細心你會專發現一些錯誤的屬。其次,這個答案網上沒有,需要的話可以在淘寶上買一本聶巧平編的計量經濟學銅鼓輔導,很實用,裡面的EVIEWS操作步驟都很詳細。學好計量做好課後習題和輔導題是為了考試,用好EVIEWS才是王道,這樣才能進行數據分析,寫論文發論文。
Ⅷ 現需要了解我國綠色經濟發展受哪些因素的影響,請根據所學的計量經濟學知識設
在我國,經過30 年的發展,計量經濟學模型已經成為經濟理論研究和實際經濟分析一種主流的實證方法。與此同時,人們對於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產生了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評價,究其原因部分來自於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本身,更多地來自於計量經濟學模型的應用研究( 李子奈和齊良書,2010a) 。一部分研究者由於不了解計量模型方法具體的應用背景和適用條件,陷入一種濫用和錯用的誤區,一項實證研究從計量經濟模型的設定開始,一直到模型的估計、檢驗、評價和解釋,隨意性和錯誤隨處可見。針對這一現象,洪永淼(2007) 、李子奈( 2007,2008) 以及李子奈和齊良書( 2010a,2010b) 聯系我國實際,從計量經濟學在現代經濟學中的地位、作用和局限性以及其哲學基礎、經濟學基礎、模型設定問題等角度對計量經濟學的方法論進行了奠基性的研究。
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其區別於其他相關學科的本質特徵是什麼? 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的科學性和可靠性如何保證? 這些問題引發了國際計量經濟學界三次集中的大討論,一場經驗研究的「可信性革命」( Angrist and Pischke,2010) 蔚然成風。第一次大討論始於著名的「凱恩斯—丁伯根之爭」( Keynes,1939,1940; Tinbergen,1940) ,凱恩斯認為丁伯根所用的多元回歸分析是一種「巫術」,計量經濟學作為「統計煉金術」的分支還遠未成熟到足以成為科學的分支。凱恩斯反對使用概率論,而丁伯根使用的「回歸」卻未能利用概率論的原理很好地解釋估計結果,當時的經濟學經驗研究陷入困難叢生的境地。最後這場爭論以Haavelmo( 1944) 《計量經濟學中的概率論方法》一文的發表而告結束,該文為經濟學中的概率論思想正名,在概率論的基礎上建立起統一的計量經濟學基本框架。自此,計量經濟學不僅改變了人們關於客觀經濟世界知識的形成方式,而且逐漸成為經濟學主流的經驗研究方法。
1980 年代初,眾多學者的反思掀起了有關經驗研究可信性問題的第二次大討論。Sims( 1980)對當時的大型宏觀計量經濟模型所施加的外部約束條件的可靠性提出質疑,認為這些不現實的約束條件將導致不可靠的政策分析結論,進而建議使用更少約束條件的VAR 建模策略。該模型已被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所廣泛採用,主要用於分析經濟如何受到經濟政策臨時性變化和其他因素的影響,Sims 也因此獲得201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Hendry( 1980) 就計量經濟學的應用淪為煉金術問題展開尖銳的批判,提出讓經驗研究走向科學的一條金科玉律就是「檢驗、檢驗、再檢驗」。Leamer( 1983) 一文則指出回歸分析中模型假定以及控制變數選擇的隨意性導致的結果脆弱性,由此提倡應該進行回歸模型的敏感性分析。Black( 1982) 以及Pratt &Schlaifer( 1984) 對應用研究者將回歸模型中的相關關系錯誤推廣至因果關系提出批判,同時對兩者的區別進行了詳細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