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主要經濟觀點,學術精華,它的影響
《國富論》的中心思想是看起來似乎雜亂無章的自由市場實際上是個自行調整機制,自動傾向於生產社會最迫切需要的貨品種類的數量。例如,如果某種需要的產品供應短缺,其價格自然上升,價格上升會使生產商獲得較高的利潤,由於利潤高,其他生產商也想要生產這種產品。生產增加的結果會緩和原來的供應短缺,而且隨著各個生產商之間的競爭,供應增長會使商品的價格降到「自然價格」即其生產成本。誰都不是有目的地通過消除短缺來幫助社會,但是問題卻解決了。用亞當斯密的話來說,每個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隻無形的手牽著去實現一種他根本無意要實現的目的,……他們促進社會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們真正想要實現的還要好。」(《國富論》,第四卷第二章)
但是如果自由競爭受到阻障,那隻「無形的手」就不會把工作做得恰到好處。因而亞當斯密相信自由貿易,為堅決反對高關稅而申辯。事實上他堅決反對政府對商業和自由市場的干涉。他聲言這樣的干涉幾乎總要降低經濟效率,最終使公眾付出較高的代價。亞當斯密雖然沒有發明「放任政策」這個術語,但是他為建立這個概念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人都多。
有些人認為亞當·斯密只不過是一位商業利益的辯護士,但是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他經常反復用最強烈的言辭痛斥壟斷商的活動,堅決要求將其消滅。亞當斯密對現實的商業活動的認識也並非天真幼稚。《國富論》中記有這樣一個典型觀察:「同行人很少聚會,但是他們會談不是策劃出一個對付公眾的陰謀就是炮製出一個掩人耳目提高物價的計劃。」
亞當·斯密的經濟思想體系結構嚴密,論證有力,使經濟思想學派在幾十年內就被拋棄了。實際上亞當·斯密把他們所有的優點都吸入進了自己的體系,同時也系統地披露了他們的缺點。亞當斯密的接班人,包括象托馬斯·馬爾薩斯和大衛·李嘉圖這樣著名的經濟學家對他的體系進行了精心的充實和修正(沒有改變基本綱要),今天被稱為經典經濟學體系。雖然現代經濟學說又增加了新的概念和方法,但這些大體說來是經典經濟學的自然產物。在一定意義上來說,甚至卡爾·馬克思的經濟學說(自然不是他的政治學說)都可以看作是經典經濟學說的繼續。
在《國富論》中,亞當斯密在一定程度上預見到了馬爾薩斯人口過剩的觀點。雖然李嘉圖和卡爾·馬克思都堅持認為人口負擔會阻礙工資高出維持生計的水平(所謂的「工資鋼鐵定律」),但是亞當斯密指出在增加生產的情況下工資就會增長。事實已經十分清楚地表明亞當斯密在這一點上正確,而李嘉圖和馬克思是錯的。
除了亞當斯密觀點的正確性及對後來理論家的影響之外就是他對立法和政府政策的影響。《國富論》一書技巧高超,文筆清晰,擁有廣泛的讀者。亞當斯密反對政府幹涉商業和商業事務、贊成低關稅和自由貿易的觀點在整個十九世紀對政府政策都有決定性的影響。事實上他對這些政策的影響今天人們仍能感覺出來。
自從亞當斯密以來經濟學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以致他的一些思想已被擱置一邊,因而人們容易低估他的重要性。但實際上他是使經濟學說成為一門系統科學的主要創立人,因而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主要人物。
『貳』 亞當斯密市場經濟的社會學意義是什麼
1、斯密關於科學技術在工藝上應用能夠極大的提高勞動生產力,主張對勞動者輔之以教育,使勞動者掌握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論述,帶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2、斯密關於增加生產性勞動者人數能夠增加社會財富的思想(盡管斯密關於生產性勞動與非生產性勞動的劃分已落後於時代要求)對於勞動力資源豐富的我國來說,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吸收日益增長的勞動力還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3、斯密關於增加國民財富必須重視經濟效益、合理配置資源的論述,對於我們今天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提高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經濟效益,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仍然是值得研究的中心問題。
(2)亞當斯密的經濟學思想擴展閱讀:
亞當斯密市場經濟發展的因素
斯密看來,一國富裕程度的提高,根本上取決於勞動生產力的提高。首先,斯密指出了勞動生產力的提高主要是分工的結果。
其次,斯密認為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以及在工藝上的運用,能夠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力。斯密把科學技術的發明及其在工藝上的應用視為提高勞動生產力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因此,斯密主張對工人輔之以教育,使他們掌握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
這對於提高他們的熟練程度和提高勞動生產力來說,並不亞於專業化的分工。「社會上一切人民學到的有用才能,學習一種才能,須進學校,須受教育,須做學徒,所費不少。這樣費用的資本,好象已經實現並且固定在學習者的身上。這些才能對於他個人自然是財產的一部分。
『叄』 《國富論》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1、富國裕民:經濟學的目標
在《國富論》中,亞當斯密明確提出了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目標,即政治經濟學到底是干什麼的。斯密認為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研究目標是「富國」和「裕民」。其中,「裕民」是第一位的,沒有民眾的富裕,「國富」就成了無源之水。而無論是富國還是裕民,皆有賴於國民財富的增加,即首先是把蛋糕做大。要想實現國民財富的增加,就必須解決如下互有聯系的兩個問題,即什麼是國民財富以及如何才能增加國民財富。前者涉及的是國民財富的性質問題,後者涉及的是國民財富增進的原因。
2、分工交換: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目標是富國裕民,那麼如何才能增進一個國家的國民財富?斯密認為,國民財富的增加主要有兩條途徑和一個保障:途徑之一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它主要依賴於分工的深化和市場交換過程的順暢;二是增加勞動者人數,而這又依賴於資本積累和適當的資本運用。在這個過程中,堅持經濟自由、充分發揮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取消政府的不適當干預、讓經濟活動依其天然秩序運行是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斯密認為,分工通過提高勞動者技能、促進技術進步,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並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民眾的普遍富裕,這是市場經濟不同於自給自足的傳統自然經濟的重要特徵。
有了分工,就會涉及交換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必須通過平等自願互惠的市場交易,才可以獲得各種各樣的生活必需品。在斯密看來,只有以利己心為基礎、以平等的交換行為為基礎的表現形式的市場交換,才是能夠保持持久的常態。
3、「看不見的手」:市場經濟的密碼
政府幹預和管制的主張在重商主義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斯密以七章的篇幅對重商主義的學說和各種干預措施加以鞭。在抨擊重商主義的過程中,斯密提出了「看不見的手」的觀點。斯密認為,重商主義就其性質與實質來說,是一種限制與管理的學說,是實現國民財富增進的最大阻礙。矯正和克服這種弊端的出路,在於實現真正的自由放任,確立「最明白最單純的自然自由制度」。
對於自然自由制度的後果,斯密持有十分樂觀的態度。在斯密看來,在自然自由的制度下,每一個人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受看不見的手的指導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於本意的情況下更有效地促進社會的利益。自然自由制度和經濟自由主義,是令「看不見的手」充分發揮效力的重要保障。
4、適度提高工資:市場經濟應有之意
市場經濟的發展在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的同時,也產生了新的問題,尤其是工資和利潤的關系問題。斯密認為,適度提供工資水平利大於弊。勞動工資的提供是由於對勞動需求的增加,而對勞動需求的增加又源於一國國民財富的增進和資本的增進。因此,工資水平與國民財富的發展水平具有內在的一致性。也就是說,提高工資不僅同富國有內在的一致性,而且是裕民的應有之意。
『肆』 試述亞當斯密的經濟哲學思想的主要內容與特徵
人在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要受道德感念的約束。不要去傷害別人,而是要幫助別人。這種「利他」的道德情操永遠地種植在人的心靈里。而且。每個人對這種人類樸素情感的保有和維持對整個市場經濟的和諧地運行,甚至民族的強盛將是至關重要。
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那麼它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風險的,因為它註定會威脅到社會的穩定。對於我們來說,第一是發展。第二是協調發展。我們要特別重視社會公平與正義。
稷下黃老學派《管子》.霸言第二十三》「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故上明則下敬,政平則人安;士教和,則兵勝敵」。
以天下之財,利天下之人,以明威之振。合天下之權,以遂德之行,結諸侯之親。以奸佞之罪,刑天下之心。因天下之威,以廣明王之伐。攻逆亂之國,賞有功之勞,封賢聖之德,明一人之行,而百姓定矣。夫先王取天下也術術乎大德哉,物利之謂也。
我想說的是老子說「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家「明一人之行」「拔一毛而利天下」的楊朱《列子.楊朱》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濟」.不損害他人為前提。以人為本立足點是「本理則國固」「本」本性,本能的需求。
斯密的市場道德理論稱為「道德人假設」,其要點列舉如下:
1、利己心是人類的本能,在以市場經濟為主體的社會制度下,利己心具有自發地趨向美德的內在力量;
2、在市場經濟社會里,社會和經濟活動的主體必須具有自由和獨立的人格,其個人倫理或者說國民性才表現為基於利己心的慎思之德;
3、在自由競爭的市場社會中,其國民的富與德(物質富裕與道德)將自然而然地同時實現。即國民在積累經濟資本的同時,積累勤勉、節儉、誠實、守約、守時等道德;
4、在市場經濟中,追求富裕的過程就是道德修煉的過程,這是一個無意之中的結果,意味著每一個市場的參加者誰也沒有意識到在經商中使自己高尚起來。
5、從長期看,一個民族或國家將通過自由的市場經濟而成為有德之國。這是因為市場社會存在著看不見的道德強製作用,無形之手的倫理學涵義正在於此。
『伍』 亞當.斯密的經濟學觀點是什麼
中心:看不見的手
『陸』 「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這里「經濟學家」前為什麼要加「古典」
因為亞當斯密是襲研究古典經濟學的,
經濟學分古代"古典"和現代,你應該知道吧
因為社會的不段發展,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不斷變化,
經濟學家研究不同時期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就分成了古代經濟學和現代經濟機學,
也就有了倆派
『柒』 亞當斯密在西方經濟學說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亞當·斯密是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
影響:
國富論一書成為了第一本試圖闡述歐洲產業增長和商業發展歷史的著作,也成為了開展現代經濟學科的先驅。它也提供了資本主義和自由貿易最為重要的論述基礎之一,極大的影響了後代的經濟學家。
國富論一書的原始版本則存在一些爭議,一些人主張書中的內容曾被竄改的較為溫和,以符合當時某些思想家如休莫和孟德斯鳩的既定理論。的確,許多斯密的理論都只簡單地描述歷史的走向將會遠離重商主義並朝向自由貿易,而當時這種走向早已發展了數十年,並且已對政府政策有極大影響。無論如何,斯密的作品廣泛地組織了他們的理論,因此至今仍是經濟學界最為重要而最具影響力的書籍之一。
斯密簡介:
出生: 1723年6月5日(蘇格蘭 蘇格蘭伐夫郡可可卡地)
逝世: 1790年7月17日 (蘇格蘭 蘇格蘭愛丁堡)
學派/流派:古典經濟學
主要領域: 政治哲學、倫理學、經濟學
著名思想: 古典經濟學、現代自由市場、勞動分工
受影響於: 亞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哈奇森、休謨、孟德斯鳩
施影響於: 馬爾薩斯、李嘉圖、密爾、凱恩斯、馬克思、恩格斯、美國開國先驅
『捌』 如何評價亞當斯密的經濟學理論
亞當·斯密公元1723~公元1790亞當·斯密是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他於1723年出生在蘇格蘭的克科底,青年時就讀於牛津大學。1751年到1764年在格斯哥大學擔任哲學教授。在此期間發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論》,確立了他在知識界的威望。但是他的不朽名聲主要在於他在1776年發表的偉大著作《國家康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該書一舉成功,使他在餘生中享受著榮譽和愛戴。他於1776年在克科底去逝。斯密一生未娶,沒有子女。亞當·斯密並不是經濟學說的最早開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許多也並非新穎獨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統的經濟學說,為該領域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完全可以說《國富論》是現代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起點。該書的偉大成就之一是摒棄了許多過去的錯誤概念。斯密駁斥了舊的重商學說。這種學說片面強調國家貯備大量金幣的重要性。他否決了重農主義者的土地是價值的主要來源的觀點,提出了勞動的基本重要性。斯密重點強調勞動分工會引起生產的大量增長,抨擊了阻礙工業發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斷的政治限制。《國富論》的中心思想是看起來似乎雜亂無章的自由市場實際上是個自行調整機制,自動傾向於生產社會最迫切需要的貨品種類的數量。例如,如果某種需要的產品供應短缺,其價格自然上升,價格上升會使生產商獲得較高的利潤,由於利潤高,其他生產商也想要生產這種產品。生產增加的結果會緩和原來的供應短缺,而且隨著各個生產商之間的競爭,供應增長會使商品的價格降到「自然價格」即其生產成本。誰都不是有目的地通過消除短缺來幫助社會,但是問題卻解決了。用斯密的話來說,每個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隻無形的手牽著去實現一種他根本無意要實現的目的,……他們促進社會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們真正想要實現的還要好。」(《國富論》,第四卷第二章)但是如果自由競爭受到阻障,那隻「無形的手」就不會把工作做得恰到好處。因而斯密相信自由貿易,為堅決反對高關稅而申辯。事實上他堅決反對政府對商業和自由市場的干涉。他聲言這樣的干涉幾乎總要降低經濟效率,最終使公眾付出較高的代價。斯密雖然沒有發明「放任政策」這個術語,但是他為建立這個概念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人都多。有些人認為亞當·斯密只不過是一位商業利益的辯護士,但是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他經常反復用最強烈的言辭痛斥壟斷商的活動,堅決要求將其消滅。斯密對現實的商業活動的認識也並非天真幼稚。《國富論》中記有這樣一個典型觀察:「同行人很少聚會,但是他們會談不是策劃出一個對付公眾的陰謀就是炮製出一個掩人耳目提高物價的計劃。」亞當·斯密的經濟思想體系結構嚴密,論證有力,使經濟思想學派在幾十年內就被拋棄了。實際上亞當·斯密把他們所有的優點都吸入進了自己的體系,同時也系統地披露了他們的缺點。斯密的接班人,包括象托馬斯·馬爾薩斯和大衛·李嘉圖這樣著名的經濟學家對他的體系進行了精心的充實和修正(沒有改變基本綱要),今天被稱為經典經濟學體系。雖然現代經濟學說又增加了新的概念和方法,但這些大體說來是經典經濟學的自然產物。在一定意義上來說,甚至卡爾·馬克思的經濟學說(自然不是他的政治學說)都可以看作是經典經濟學說的繼續。在《國富論》中,斯密在一定程度上預見到了馬爾薩斯人口過剩的觀點。雖然李嘉圖和卡爾·馬克思都堅持認為人口負擔會阻礙工資高出維持生計的水平(所謂的「工資鋼鐵定律」),但是斯密指出在增加生產的情況下工資就會增長。事實已經十分清楚地表明斯密在這一點上正確,而李嘉圖和馬克思是錯的。除了斯密觀點的正確性及對後來理論家的影響之外就是他對立法和政府政策的影響。《國富論》一書技巧高超,文筆清晰,擁有廣泛的讀者。斯密反對政府幹涉商業和商業事務、贊成低關稅和自由貿易的觀點在整個十九世紀對政府政策都有決定性的影響。事實上他對這些政策的影響今天人們仍能感覺出來。自從斯密以來經濟學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以致他的一些思想已被擱置一邊,因而人們容易低估他的重要性。但實際上他是使經濟學說成為一門系統科學的主要創立人,因而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主要人物.
『玖』 凱恩斯,亞當斯密,馬克思,三者的微觀經濟學思想分別是什麼
核心思想
凱恩斯--開啟宏觀經濟,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即市場供求關系
馬克思--剩餘價值
『拾』 亞當斯密經濟學理論對英國經濟社會有哪些影響
為英國社會的市場運行奠定了思想基礎,為社會化大分工奠定了理論基礎,為經濟學發展開創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