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m西方經濟學

m西方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0-12-15 03:35:05

1. 西方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是指產生並流行於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學範式,狹義指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範式,廣義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與東方經濟學是不同的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主要是範式概念,而不僅僅是地域概念。改革開放以來流行中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也屬於西方經濟學。

2. 國家2016開放大學西方經濟學任務三0015答案m

國家2016開放大學西方經濟學任務三0015答案m
找我吧,我幫你弄好。

3. 大一西方經濟學。8、令某消費者的收入為M,兩商品的價格為P1、P2。假定該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是線性

據題意,可知預算方程為:

P1X+P2Y=M

預算線斜率為:

-P1/P2

由於無差異曲線是專直線,且斜率為-a,所以無差異曲線斜率的屬絕對值為a

所以,該消費者的最優商品消費組合為:

1、a>P1/P2

最優商品組合為(M/P1,0)

4. 求解一道西方經濟學題目

在既定收入m的水平下,XY的消費量是多少才能效用最大化,
max U(x,y)=alnx+blny
st: X*Px+Y*Py=m
用拉格朗日函數版求解:L=alnx+blny-λ(X*Px+Y*Py-m)
分別對x,y,λ求導權:
L『x=a/x-λPx=0
L'y=b/y-λPy=0
L'λ=X*Px+Y*Py-m=0
求解方程可以得到
x=am/(a+b)Px
y=bm/(a+b)Py

5. 會西方經濟學的請進!急呀,大家幫幫我!

註:電腦水平不高,用「@」表示增量,請見諒!
(1)設這種鋼的需求函數是版Q=f(Px,Py,M),由各種彈性權定義:
1。鋼的需求價格彈性Ed=-@Q1\@Px*Px\Q
2。交叉彈性為Exy=@Q2\@Py*Py\Q
3。需求的收入彈性為Em=@Q3\@M*M\Q
由條件知道:Ed=2.5 Exy=1.5 @Px=0.08Px @M=0.06M
@Py=-0.02Py Q=24000
將條件代入以上三式,可得@Q1=-4800 @Q2=-960 @Q3=2160 該公司明年鋼的需求增加值@Q=@Q1+@Q2+@Q3=-3600,所以該公司明年的鋼需求量為24000-3600=20400
(2)在收入增加6%,鋁價格下降2%條件下,
@Q2=-960,@Q3=2160,如果希望鋼的銷量保持在24000,即@Q=0,可得@Q1=-1200,將其代入第一題中1式,得,鋼價上調2%。

6.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縮寫字母的單詞全稱。

1 第一個O(∩_∩)O~ 我也抄不知道
2 K 有2種說法 一種是資本capacity英語是發K音的 ,另一種是寫資本論的馬克思用德語表示的資本的單詞是K開頭 個人傾向於第一種

3 r=rate 你說的率只是其中一個意思 其實還有利率的意思 其實很多單詞不要只拘束於給定的單詞的解釋 可以適當的泛化去理解

4 你是只這個式子吧C=wL+rK
w對應於工資wage
r對應於rate
L對應於勞動 即 labor
K就是資本capacity
C是成本cost

大概就是這樣了

7. 在西方經濟學中TC.AC.MC.MU.M代表什麼

TC代表總成本、AC代表平均成本、MC代表邊際成本、MU代表邊際效用、M代表貨幣供給。
1.
總成本,是指企業生產某種產品或提供某種勞務而發生的總耗費。即:在一定時期內(財務、經濟評價中按年計算)為生產和銷售所有產品而花費的全部費用。總成本,記作TC。
2.
平均成本是指一定范圍和一定時期內成本耗費的平均水平。
3.
邊際成本是指廠商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成本,邊際成本MC=△TC/△Q。
4.
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對某種物品的消費量每增加一單位所增加的額外滿足程度。邊際的含義是額外增量。
5.
貨幣供給是指某一國或貨幣區的銀行系統向經濟體中投入、創造、擴張(或收縮)貨幣的金融過程。

8. 西方經濟學

第二章 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概述以及有關的基本概念

一、 名詞解釋

需求:一種商品的需求函數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

需求函數:一種商品的需求數量和影響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需求表:表示某種商品的各種價格水平和與各種價格水平相對應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之間關系的數字序列表。

商品的需求曲線:根據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價格—需求量組合在平面坐標圖上所繪制的一條曲線。

供給:一種商品的供給量是指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願意而且能夠提夠出售的該商品的數量。

供給函數:表示一種商品的供給量和該商品價格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

供給表:某種商品的各種價格和與各種價格相對應的該商品的供給數量之間關系的數字序列表。

商品的供給曲線:根據供給表中商品的不同價格—供給量組合在平面坐標圖上所繪制的一條曲線。

均衡:最一般意義是指經濟事物中有關的變數在一定條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達到的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

均衡價格: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市場供應量相等時的價格。在均衡價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數量被稱為均衡數量。

需求量的變動:其他條件不變時,由某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

需求的變動:在某種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

供給量的變動:其他條件不變時,由某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數量的變動。

供給的變動:在某種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數量的變動。

供求定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變動;供給變動引起均衡價格的反方向變動,引起均衡數量的同方向的變動。

經濟理論:在對現實的經濟事物的主要特徵和內在聯系進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礎上,對現實的經濟事物進行的系統描述。

經濟模型:用來描述所研究的經濟事物的有關經濟變數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論結構。

外生變數: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決定的已知變數,它是模型據以建立的外部條件。

內生變數:可以在模型體系內得到說明的變數。

外生變數和內生變數的關系:外生變數決定內生變數,而外生變數不能在模型體系內得到說明。

參數:數值通常不變的變數,也可以理解為可變的常數。

彈性:一般來說,只要兩個經濟變數之間存在著函數關系,我們就可用彈性來表示因變數變化的反應的敏感程度。

彈性系數=因變數的變化比例÷自變數的變動比例

需求的價格彈性: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價格弧彈性:某商品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需求量的變動對於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簡單的說,它表示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彈性。

需求的價格點彈性:當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變化量趨於無窮小時,需求的價格彈性要用點彈性來表示。也就是說,它表示需求曲線上某一點上的需求量變動對於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對於它的相關商品的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替代品:如果兩種商品之間可以互相代替以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慾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

互補品:如果兩種商品必須同時使用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慾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互補品。

需求的收入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消費者收入量變動的反應程度。

正常品:需求量與收入成同方向變化的商品。又可進一步分為必需品和奢侈品。

劣等品:需求量與收入成反方向變動的商品。

供給的價格彈性: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供給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量變化的百分比。

供給的價格弧彈性:某商品供給曲線上兩點之間的供給量的變動對於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

供給的價格點彈性:某商品供給曲線上某一點的彈性。

恩格爾定律:在一個家庭或一個國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佔的比例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用彈性概念來表述就是:對於一個家庭或國家來說,富裕程度越高,則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就越小;反之,則越大。

第三章 效用論

效用:商品滿足人的慾望的能力評價,或者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

效用單位:表示效用大小的計量單位。

總效用(TU):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從一定數量的商品的消費中所得到的效用總和。

邊際效用(MU):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加一單位商品的消費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邊際量:表示一單位的自變數的變化量所引起的因變數的變化量。

邊際量=因變數的變化量÷自變數的變化量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一定時間內,在其它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

消費者均衡:研究單個消費者如何把有限的貨幣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購買中以獲得最大的效用。

商品的需求價格: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對一定量的某種商品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

消費者剩餘: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所願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

無差異曲線: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或者說,它是表示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

效用函數:某一種商品組合給消費者所帶來的效用水平。

等效用函數:與無差異曲線相對應的效用函數。

邊際替代率(MRS):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時所需要的放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

商品的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情況下,隨著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的連續增加,消費者為得到每一單位的這種商品所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是遞減的。

完全替代品:兩種商品之間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變的情況。

完全互補品:兩種商品必選固定不變的比例同時被使用的情況。

預算線:又稱約束線、消費可能線和價格線。表示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給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購買到的兩種商品的各種組合。

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在一定的預算約束下,為了實現最大的效用,消費者應該選擇最優的商品組合,使得兩商品的邊際替代率之比等於兩商品的價格之比。

補償預算線:當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化引起消費者的實際收入水平發生變化詩,用來表示以假設的貨幣收入的增減來維持消費者的實際收入水平不變的一種分析工具。

收入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實際收入水平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替代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總效用=收入效應+替代效應

不確定性:指經濟行為者在事先不能准確的知道自己某種決策的結果,或者說,只要經濟行為者的一種決策的可能結果不止一種,就會產生不確定性。

風險:在消費者知道某種行為決策的各種可能結果時,如果消費者還知道各種可能的結果發生的概率,則可以稱這種不確定的情況為風險。

第四章 生產論

生產者(廠商、企業):能夠做出統一生產決策的單個經濟單位。

交易成本:可以看成是圍繞交易契約所產生的成本。

成產函數:在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產函數:表示在每一產量水平上任何兩種生產要素之間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

固定投入比例生產函數:表示在每一產量水平上任何一對要素投入量之間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短期:只生產者來不及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固定不變的時間周期。

長期: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的時間周期。

勞動的總產量TP 至於一定的可變要素勞動的投入量對應的最大產量。

勞動的平均產量指平均每一單位可變要素勞動的投入量所生產的產量。

勞動的邊際產量指增加一單位可變要素勞動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在生產中普遍存在這么一種現象: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在連續等量的把一種可變生產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種或幾種數量不變的生產要素上去的過程中,當這種可變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小於某一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連續增加並超過這個特定值時,該要素增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所以,邊際產量最終必然會呈現遞減的特徵。

等產量曲線: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

邊際替代率在維持產量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增加一單位某種生產要素投入量時所減少的另一種要素的投入量。

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在維持產量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當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不斷增加時,每一單位的這種生產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遞減的。

等成本線:既定成本和既定生產要素價格條件下生產者可以購買到的兩種生產要素的各種不同數量組合的軌跡。

等斜線:一組等產量曲線中兩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的點的軌跡。

擴展線:在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技術和其他條件不變時,如果企業改變成本,等成本線就會發生平移;如果企業改變產量曲線將於不同的等成本線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產均衡點,這些生產均衡點的軌跡就是擴展線。

(擴展線一定是一條等斜線)

第五章 成本論

機會成本: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會計成本:生產過程中企業所發生的各項開支,作為已支出的貨幣額,反映在企業的會計賬簿上。

顯成本: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他人所擁有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

隱成本: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因成本也必須從機會成本的角度按照企業自有生產要素在其他用途中能得到的最高收入來支付,否則,廠商會把自有生產要素轉移出本企業,已獲得更高利潤)。

經濟利潤:收益和總成本之間的差額,也被稱為超額利潤。

正常利潤: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支付。

短期固定成本(FC):廠商在短期內支付不變生產要素所支付的價格,它不隨著產量的變動而變動。 短期變動成本(VC):廠商在短期內為生產一定量的產量對可變要素所付出的總成本,VC隨產量變動而變動。總成本(TC)是廠商在短期內為生產一定量的產品對全部生產要素所付出的總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FC )是指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單位產量所消耗的不變成本。 AFC=FC/Q,其變動規律是:一直下降,產量越大AFC 越小,下降幅度是先快後慢。 平均變動成本(AVC )是指廠商在短期由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量所消耗的可變成本。 平均總成本(AC)是指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量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邊際成本(MC)是廠商在短期內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量。

長期總成本(LTC ),LTC 隨著產量的變動而變動,當產量為零時,也就沒有總成本,其變動趨勢也是隨著產量增加,開始增加較快,以後增加較慢,最後又增加較快,(這與短期總成本一樣)。 長期平均成本(LAC):表示廠商在長期內按產量平均計算的最低總成本。 長期邊際成本(LMC):廠商長期內增加一產量所引起的最低總成本的增量。

規模經濟(內在經濟):在企業生產擴張的開始階段,廠商由於擴大再生產規模二十斤績效已得到提高。 規模不經濟(外在經濟):當生產擴張到一定的規模以後,廠商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就會是經濟效益下降。

第六章 完全競爭市場

市場:物品買賣雙方相互作用並得以決定其交易價格數量的一種組織形式或制度安排。

市場分類: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市場、壟斷市場

行業:為同一個商品市場生產和提供商品的所有的廠商的總體。

完全競爭市場:一種不收任何因素阻礙和干擾的市場結構。

銷售收入:廠商的收入。

總收益(TR):廠商按一定價格出手一定產品時所獲得的全部收入。

平均收益(AR): 廠商在每一單位產品銷售商所獲得的收入。

邊際收益(MR):廠商增加一單位產品銷售所獲得的總收入的增量。

生產者剩餘:廠商在提供一定數量某種產品時實際接受的總支付和願意接受的最小總支付之間的差額。

成本不變行業: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不對生產要素價格產生影響。

成本遞增行業:行業產量增加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增加,會導致生產要素的價格上升。

成本遞減行業:行業產量增加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增加,會導致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

第七章 不完全競爭市場

壟斷市場:整個行業中只有一個廠商的市場組織。

價格歧視:以不同價格銷售同一種產品。

一級價格歧視(完全價格歧視):廠商對每一單位產品都按消費者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出售。

二級價格歧視:只要求對不同的消費數量段規定不同的價格。

三級價格歧視:壟斷廠商對同一種產品在不同市場上(或對不同消費群)收取不同的價格。

壟斷競爭市場:一個市場中有許多廠商生產和銷售有差別的同等產品。

生產集團:市場上大量生產非常接近的同種產品的廠商的總和。

理想的產量:完全競爭企業在長期平均成本LAC曲線最低點上的產量。

生產能力:實際產量與理想產量之間的差額。

非價格競爭:壟斷競爭廠商往往通過改進產品品質、精心設計商標和包裝、改善售後服務以及廣告宣傳等手段,來擴大自己產品的市場銷售份額。

寡頭市場:又稱寡頭競爭市場。指少數幾家廠家控制整個市場的產品的生產的市場組織。

占優策略:無論其他參與者採取什麼策略,某參與者的唯一的最優策略就是它的占優策略。

博弈均衡:博弈中的所有參與者都不想改變自己的策略的這樣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

占優策略均衡:由博弈所有的參與者的占優策略所構成的均衡。

納什均衡:任何一個參與者都不會改變自己的最優策略,如果其他參與者均不改變自己的最優策略。

靜態博弈:在一種一次性的博弈中,一旦每個參與者的策略選定,整個博弈的均衡結局也就確定了,每個參與者不可能再對博弈的過程和結果產生什麼影響。

動態博弈:反復進行的博弈。

重復博弈:一個結構相同的波已被重復多次。是動態博弈中的一種。

「以牙還牙」策略:所有成員一開始是合作的。對於每一個成員來說,只要其他成員是合作的,則他就把合作繼續下去。但只要有一個成員一旦被其合作協議採取不合作的策略,則其他成員便會採取「以牙還牙」的懲罰和報復策略,及其他成員都採取相同的不合作策略,並將這種不合作策略再重復博弈中一直進行下去,以示對首先破壞協議者的懲罰和報復。

第八章 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需求方面

生產要素和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要素分為三類,即土地、勞動和資本。這三類生產要素的價格分別被稱作地租、工資和利潤。

引致需求: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是從消費者對產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來的,所以,西方學者認為,生產要素的需求又是「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完全競爭廠商:同時處於完全競爭產品市場和完全競爭要素市場中的廠商。

邊際產品價值(VMP):在完全競爭下廠商增加一使用單位要素的邊際收益。

邊際要素成本(MFC):成本增量與要素增量之比,即成本對要素的導數。

邊際收益產品(MRP):表示賣方壟斷廠商曾加以單位要素使用量而增加的收益。

賣方壟斷廠商:廠商在產品市場上(作為產品的賣方)是壟斷者,但在要素市場上(作為要素的買方)是完全競爭者。

買房壟斷:廠商在要素市場上(作為要素的買方)是壟斷者,但在產品市場上(作為產品的賣方)是完全競爭者。

第九章 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供給方面

勞動的供給曲線: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一特定時期內勞動者在可能的工資率下願意而且能夠提供的勞動時間。

「自用資源」:全部既定資源除去供給市場的生產要素外餘下的部分資源。

價格擴展線:預算線繞E(消費者的初始狀態)點旋轉與無差異曲線的切點的幾何,又稱曲線PEP.

閑暇時間:除必須的睡眠時間和勞動供給之外的全部活動的時間。

工資率變動的替代效應是指工資率變動對於勞動者消費閑暇與其他商品之間的替代關系所產生的影響。

工資率變動的收入效應是指工資率變動對於勞動者的收入從而對勞動時間所產生的影響。

利息率利息率:是廠商使用資本的價格,這是指廠商在生產過程中使用資本所提供" 服務" 的價格。

資本:由經濟制度本身生產出來並被用作生產要素投入以便進一步生產更多的商品和勞務的物品,作為與土地和勞動並列的一種生產要素。

租金:具有固定供給的一般資源的服務價格。

准租金:短期內固定不變的資源或生產要素所獲得的收益(率)

經濟租金:對於一些要素而言,如果從該要素的全部收入中減去這一部分並不會影響要素的供給。即由於需求的增長,能使生產要素供給者取得超過保留該要素被攻擊而至少支付的費用余額。

洛倫茲曲線:用來反映社會收入平均分配的曲線。

歐拉定理:在完全市場競爭的條件下,如果規模報酬不變,則全部產品正好足夠分配給各個生產要素,不多不少。這一定理亦被被稱為分配凈盡定理。

基尼系數:根據洛倫茲曲線得出的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標。

第十章 一般均衡論和福利經濟學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其他市場的情況不變,單獨分析某一市場(或經濟單位)的價格和供求變動的一種分析方法。

局部均衡:假定其他市場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單個產品市場或單個要素市場存在的均衡。

一般均衡:經濟中所有經濟單位及其市場同時處於均衡的一種狀態。

瓦爾拉斯定律:當把所有的市場聯系起來加以考慮時,無論商品的價格是多高,經濟中所有的支出總和一定等於所有的收入總和。

生產可能性曲線:在技術和資源既定的條件下一個經濟體系所能生產的兩種產品的最大產量所形成的集合,也稱為產品轉換曲線。

帕累托最優狀態(經濟效率):不可能通過資源的重新配置使得經濟社會在不影響其他成員境況的條件下改善某些人的情況。

帕累托改進:指可以通過資源的重新配置,達到使至少一個人的境況變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況變差的結果。

契約曲線:契約曲線分為交換的契約曲線(或效率曲線)和生產的契約曲線(或效率曲線)。交換的契約曲線表示兩種產品在兩個消費者之間的所有最優分配的集合。生產的契約曲線表示兩種要素在兩個生產者之間的所有最優分配狀態的集合。

第十一章 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

市場失靈:現實資本主義市場機制在很多場合不能導致資源有效配置的情況,即自由市場均衡偏離帕累托最優。

價格管制:假定政府對壟斷行業只實行價格管制,即規定一個低於壟斷市場價格的管制價格或最高限價,壟斷企業會獲得一定量的超額利潤,但這一利潤額低於壟斷廠商自主定價時決定的超額利潤,政府規定低於廠商自主定價的最高限價,一個適當的選擇是按市場需求等於廠商邊際成本的原則決定管制價格。

自然壟斷行業的管制所謂自然壟斷是指在行業中,規模經濟在很大的產量范圍內存在,以致於相對於市場需求所決定的范圍而言,隨著產量增加,廠商的平均成本逐漸減少。

排他性:指某個消費者在購買並得到一種商品的消費權之後,就可以把其他消費者排斥在獲得該商品的利益之外,私人產品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

非競爭性:競爭性是指消費者或消費數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產成本的增加,私人產品大都具有競爭性

外部影響 :單個消費者或生產者的經濟行為對社會上其他人的福利的影響。

科斯定理:只要財產權是明確的,並且其交易的成本為零或很小,則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

公共物品: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競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物品。只不具有排他性但卻具有競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資源

公用品的悲劇:公共資源被過度使用而帶來的災難性後果。

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完全的一種,指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擁有更多的信息。

尋租:為獲得和維持壟斷地位從而得到壟斷利益的活動,這是一種非生產性的尋利活動。

委託—代理問題:由於委託人不能確切了解代理人的行為,代理人可能追求他們自己的目標以犧牲委託人的利益為代價。

道德危險:指由於事後信息不對稱引發的情形,即在契約簽訂後,擁有私人信息的一方採取自利行動是交易的另一方面臨危險。

逆向選擇:指由於事前信息不對稱引發的情形,即在契約簽訂前,擁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利用這種信息優勢來做出對自己有利而對對方不利的選擇。

9. 西方經濟學

無差異曲線是用來表示兩種商品的不同數量組合給消費者所帶來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條曲線。預算線是一條表明在消費者收入與商品價格既定的條件下,消費者所能購買到的兩種商品數量最大組合的線,消費者均衡發生在無差異曲線與預算線相切的位置。
在切點對應的兩種商品的組合能給消費者帶來最大的效用,同時切點滿足MUx/Px=MUy/Py這一條件。

閱讀全文

與m西方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