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於經濟學家左派和右派 同時獲取諾貝爾經濟學獎,你有什麼看法
左派來與右派是政治源概念,左派經濟學主要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西方傳統經濟學都是右派經濟學,不管是左派,還是右派,分析的都是經濟現象,差別在於選擇的方法,背景和角度,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證明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的一些經濟理論同樣適合社會主義制度,而羅斯福政府根據「凱恩斯經濟學」的觀點,採取的對抗「大蕭條」的「國家干預」措施也含有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控制經濟活動的涵義,左派與右派的本質上都是經濟學。經濟決定政治,早期的經濟學家都有階級背景,服務於自己所處的階級,必然會產生「左派」「右派」等區別。
『』
2. 現代主義經濟學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激進政治經濟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激進政治經濟學把凱恩斯左派或後凱恩斯主義、新制度經濟學、斯拉法主義或新李嘉圖主義、馬克思經濟學都囊括在內。理由在於:他們都以「左」的姿態批判正統經濟學,揭露現行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弊端和不良現象。持這種觀點的有美國激進政治經濟學家謝爾曼和英國激進政治經濟學家馬爾科姆.索耶。狹義的當代西方激進政治經濟學專指產生於60年代西方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自稱運用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觀點批判正統經濟學和資本主義制度並代之以社會主義的經濟思潮。這一學派直接繼承「老左派」的思想傳統,西方大多數經濟學文獻認為這種激進政治經濟學與馬克思經濟學並無根本性區別,因此往往稱之為「新左派政治經濟學」、「新馬克思主義」、「激進的社會主義」。「新左派運動」是狹義激進政治經濟學派產生的直接根源。這一學派就其發展過程而言,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60年代)並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其成員在一些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上並不一致,中經70、80年代的冷遇期之後,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出現在度復興的跡象,逐漸趨於成熟。並在對正統經濟學和現代資本主義的批判中,逐漸形成一套較完整的學說體系。激進政治經濟學已發展成為一種國際性思潮,它在美、法、英、比利時、西德、日本等國都有其代表人物、刊物、學派或組織。西方經濟學普遍認為對激進政治經濟學下定義並非易事。《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辭典》(1987年)中的「激進政治經濟學」辭條則強調:「激進政治經濟學是一個十分廣泛和形式多樣的流派,它既沒有形成前後一致的理論框架,也不存在一致贊同的合法的框架。然而,激進政治經濟學突出了有關階級問題這一獨特的研究課題。對於從經濟學史到經濟學的一般均衡理論問題,都從勞動和資本關系這一角度進行了重新構造。在這一過程中激進政治經濟學家承認要以馬克思主義為出發點,但同時,他們又用現代的激進世界觀,重構了馬克思主義」。80年代至90年代,激進政治經濟學理論取向又有了新的變化,首先,關於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爭論在激進政治經濟學內部仍然普遍,而價值和分配理論、剝削、帝國主義、種族和性別歧視等等。仍然是最有爭議的研究領域。此外,還有馬克思的理論遺產問題、積累和危機理論、經濟發展理論(其中還包括一個中心——外圍理論)。其次,用以代替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體制和模式的探討和論戰,格外引人注目。
一般而言,廣義的當代激進政治經濟學的共同特徵是對正統派經濟學和資本主義制度持批判態度,當然這並不否認其中絕大多數激進政治經濟學者是改良主義者,並從正統派經濟理論中吸取營養。狹義政治經濟學或「左派」激進政治經濟學,除具備上述特徵之外,其成員大多以馬克思主義者或社會主義者自居,並且還力圖主張以社會主義、公產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下面我們將分別介紹西方各國激進政治經濟學派的概況:
美國激進政治經濟學派正式打出「激進」旗號,是1969年在美國成立「激進政治經濟學聯盟」。當時,在美國各大城市爆發的黑人抗暴斗爭,美國人民反對侵越戰爭的浪潮和美國大學中興起的進步運動,促使美國部分人民的思想趨向革命化。於是,在美國西部以加利福尼亞大學為基地,不少具有激進思想的大學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師等組織起來,成立了這個組織,其宗旨是「研究發展和應用激進政治經濟學,作為美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工具」。聯盟迄今還定期出版《激進政治經濟學評論》季刊和不定期的附刊。到70年代,聯盟有成員2000多人。4樓美國激進政治經濟學派的代表人物及著作有:
1. 斯威齊、巴蘭
斯威齊和巴蘭是美國「老左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美國激進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奠基者,美國激進政治經濟學派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派的領袖人物。
保羅.斯威齊(1910——)的成名作是《資本主義發展理論》,斯威齊在該書的序言中說,世界上迄今尚未出現過一本用英語撰寫的合理地綜合的分析研究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著作,而這本書「填補了這一空白」。這本書對戰後激進政治經濟學的崛起起過重要作用。
寶羅.巴蘭(1910——1964)的成名作《增長的政治經濟學》首次提出經濟剩餘理論。他還是西方第一個從事當代不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理論研究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激進政治經濟學家。此外,斯威齊和巴蘭合著的《壟斷資本》(1966年)也是當代激進政治經濟學先驅者的代表作。
2. 馬格多夫
「老左派」馬格多夫的《帝國主義時代》(1968年)以及他和斯威齊共同撰寫的《日益加深的美國資本主義危機》(1977年)等著述是《壟斷資本》一書的重要補充。
3.馬克.林德
他是美國年輕一代的激進政治經濟學家。他的《反薩謬爾森論》是70年代美國激進政治經濟學派對資產階級主流經濟學體系的第一次切中要害的認真而有力的挑戰。4.寶羅.阿特韋爾
他的《60年代以來的激進政治經濟學》(1984年)80年代激進政治經濟學派的代表作,他對60年代的激進政治經濟學的主要理論及其著作發展了系統的論述,實際上是一部激進的政治經濟學說史著作。
5.謝爾曼
他是美國著名激進政治經濟學家,「激進政治經濟學聯盟」的創始人之一。代表性著作是《激進政治經濟學基礎》,被視為美國激進學派的主要教科書之一。
三.美國激進政治經濟學派的特點是受制度主義經濟學的影響。作為廣義激進政治經濟學或資產階級經濟學派的制度主義經濟學,它的特徵是對主流經濟學的批判以及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但是,從總體或性質上看,號稱激進政治經濟學或資產階級經濟學派的制度主義,是在激進的幌子下兜售改良主義的貨色。
1970年成立於英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學家聯合會是英國最大的激進派機構,它擁有自己的專門雜志《社會主義經濟學家聯合會通訊》(1977年更名為《資本和階級》(季刊))。另一家激進雜志是《新左派評論》,英國社會主義經濟學家聯合會、《資本和階級》編輯部以及《新左派評論》編輯部發起召開的關於勞動價值理論的討論會引起了英國、美國、比利時、日本等國的一批激進政治經濟學家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並且結集出版了《價值問題的論戰》。
3. 怎樣區分右派,左派經濟學家
一般來說,計劃經濟、大政府就是左派。市場經濟、民進國退就是右派。
但我覺得時至今日還搞非左即右的劃分界限,實在很滑稽。
4. 如何更好的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原理分析現實問題
下面把施曉渝的評論內容轉貼如下,希望引發左派朋友們的思索。 施曉渝:「經濟危機是發展硬道理的必然惡果,半年來,我一直想把左派的思路往這個方向引。這也是馬克思的基本觀點,是運用馬列基本原理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關健。但是(極)左派老空喊毛主席萬歲,我們一定不要再空喊口號,一定要結合現實,隨時拿新情況說事。如現在拿經濟危機說事,利用好這次經濟危機的機會。如果左派不利用這次經濟危機來猛批資改路線,那麼經濟危機一過,左派就再也沒有機會了。望大家集思廣益,寫好這篇文章。左派要取得社會的主導權就必利用現實問題,充分深刻地闡述自己的思想,以理服人。把馬克思對原始資本主義的分析批判應用起來批評當今中國現實的經濟社會完全合適。左派為何就不做這方面的工作呢?所以說空喊毛主席萬歲誤事。這次我國的經濟危機分明就是馬克思一百多年前指出的,各自為陣的私有化競爭、生產的無政府狀態所必然產生的惡果,為什麼沒有左派朝這個方向說事呢?視追逐利潤為最高目標,投機式的拚命擴大再生產,而忽視公平的分配原則,造成工農的絕對貧困化,造成產能相對過剩,生產出來的商品相對人民消費能力過剩,而賣不出去。只管開拓開發市場,而不考慮培育市場。只顧敲骨吸髓式的賺錢,而不顧工農的生存條件。」 看完這段文字,我一直在想:我們應該,這是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自從宣傳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政治經濟學》課程被從學校教程中清除之後,右派們宣揚的自由主義經濟學思想已經完全佔領了學校這個重要的思想教育陣地。現在學院出來的年輕人已經成為自由主義經濟學思想的信奉者,他們已經習慣於運用自由主義經濟學原理分析現實問題,而馬克思的那一套早已經被年輕人拋棄。而這與我們左派朋友很少能令人信服的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分析社會現實問題、解決社會現實問題,是有很直接關系的。所以如何更好的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原理分析現實社會問題、解決社會現實問題,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事情。
5. 什麼是激進經濟學
激進派經濟學(radical economics) 20世紀60年代後期主要在美國形成的一個經濟學流派的理論。 或稱激進政治經濟學派。該學派提出一些大體上以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 濟學觀點為依據或與之相接近的論點,來批判資產階級經濟理論( 特別是廣為傳播的主流派經濟學)和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經濟問題。 事實上,觀點屬於這個流派而具有相當影響的, 還有一些老一輩經濟學家,如 P.A.巴蘭 (1910~1964) 、 P.M.斯威齊 (1910~ )等,人們習慣地把他們稱為「老左派」, 而把60年代後期出現的激進政治經濟學派稱為「新左派」, 這是當前西方「左派經濟學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求採納
6. 左派和右派的經濟學家同時獲獎,總統該 聽誰的才算正確
在經濟學領域,有好幾次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都是觀點完全爭鋒相對的兩人。
最有名的就是1974年哈耶克和繆爾達爾兩人同時獲得諾獎,這個容易理解,諾獎獎勵的是在經濟學理論上做出原創貢獻並在實踐中經得起檢驗的,這也體現了諾獎的客觀和包容性。經濟學理論本身沒有價值之分,但在規范領域就有了價值之分。
不同的經濟理論都有其適用的條件,總統會選擇適合本國國情和經濟狀況的理論。一個硬幣都有兩面嘛,世上沒有絕對的二元對立,都是相輔相成的多,就像道家的陰陽魚一樣。一陰一陽謂之道。
7. 為何經濟學左派和右派同時混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經濟學中左派主要指代新凱恩斯主義者,而右派主要是新古典派的學者。左派和右派雖然結論回不答同,但是他們研究中所發掘的思想方法是寶貴的。
諾貝爾經濟學獎更加側重得獎者的思想方法,而非結論,例如納什因為其在博弈論中的重要貢獻得到諾貝爾獎。
左派和右派運用了相同的模型與方法,然而卻得到了不同的結論,原因在於假設不同,目前左派和右派的分歧在於經濟中能否實現理性預期。故而左派、右派並無對錯之分。
居里夫人和丈夫曾經獲得諾貝爾獎,後來居里夫人又再次獲獎,而20多年後,他們的長女也和丈夫約里奧一起發現人工放射性物質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繼承了居里夫婦的科學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