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微觀經濟學外部性的概念

微觀經濟學外部性的概念

發布時間:2020-12-14 23:23:51

經濟學裡面講的外部性是什麼意思

在現代經濟學理論體系中,所謂「外部性」也稱外在效應或溢出效應,主要是指一回個經濟主體答的活動對旁觀者福利的影響,這種影響並不是在有關各方以價格為基礎的交換中發生的,因此其影響是外在的;如果給旁觀者帶來的是福利損失(成本),可稱之為「負外部性」;反之,如果給旁觀者帶來的是福利增加(收益),則可稱之為「正外部性」.全體社會成員都可以無償享受的公共物品,可以說是正外部性的特例.個體經濟活動付出的成本和得到的收益可謂個體(私人)成本和個體(私人)收益,而這一活動帶給旁觀者的額外成本和額外收益就是社會成本和社會收益.
經濟生活中的外部性是廣泛存在的.生產中養蜂人放蜂使果農收成增加,企業的技術發明被其他企業無償引用等等,都會產生正外部性;而化工廠向江河排放污水就會有負外部性.私人消費也會產生外部性,如吸煙,開車都會造成對空氣的污染,半夜放音響給鄰居帶來的雜訊等,都產生負外部性.

㈡ 急急急!!!求關於微觀經濟學外部性的具體例子、資料

微觀經濟學外部性的具體例子

現實中,正外部性的活動有很多,例如新技術研究,因為它創造了其他人可以運用的知識;修復歷史建築,因為那些在這種建築物附近散步的人會享受到這些建築的美麗,並感受到這種建築的歷史滄桑。負外部性的活動就更多,最典型的就是河流污染,上游的工廠污染了河水,使下游的企業和居民必須付出額外的費用來獲取清潔水源。但是,上游污染水源的人並不因此向下游的企業和居民付費。為什麼會有人這樣做呢?因為一些人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並不考慮這種負外部性。此外,如建築工地施工造成的雜訊影響居民休息也是負外部性;汽車廢氣有負外部性,因為它產生了其他人不得不呼吸的煙霧;狂吠的狗引起負外部性,因為鄰居受到雜訊的干擾;還有公共場所亂扔垃圾,森林植被受到破壞等等。

這就引出了這樣一種現象,即「公共魚塘」現象。核心是:公共魚塘的魚是具有競爭性,而沒有排它性的共有資源。之所以有競爭性,就是當一個人捕到魚時,留給其他人捕的魚就少了。因為既然魚塘是公共的,那麼這些魚就並不是排他性物品,誰都可以去捕撈。可見,當魚塘是共有資源時,會造成過度捕魚現象。這對每個利益最大化的自利個人來說是好的,但對整體卻可能產生危害。利潤最大化的捕魚有過分捕撈的趨勢,可能會摧毀有商業價值的魚塘生物。

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危害?為什麼要過分捕魚呢?外部性是某種經濟活動所產生的對旁觀者福利的影響。如果對旁觀者的影響是有利的,就稱為正外部性,如果這種影響是不利的,就稱為負外部性。公共魚塘過分捕撈是負外部性。當捕魚者在魚塘捕撈時,他減少了其他人對魚塘資源的享用。由於當事人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去決定自己捕撈時,並不考慮這種負外部性,結果是過度的捕撈會摧毀有商業價值的魚塘生物。當外部性——一些行為的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之間的缺口巨大的時候,個人有做以別人為代價而使其自身變得更好的事情的動力。

外部性引起市場資源配置無效率。當不存在外部性時,生產者為了利潤最大化進行生產,消費者為了效用最大化進行消費。當價格調節使供求相等時,生產者實現了利潤最大化,消費者也實現了效用最大化,即整個社會就實現了經濟福利最大化。但當存在外部性時,情況就不大一樣了。當某項經濟活動相關的雙方都實現了最大化時,卻給第三方旁觀者帶來了成本或收益。外部性使經濟中的資源配置發生扭曲,使生產者的私人成本偏離社會成本,這對於社會福利的最大化是不利的。因為在有正外部性的情況下,私人生產成本高於社會生產成本,生產者按照私人生產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原則確定的產量必然低於社會最優產量,因為外部經濟造成的額外收益雖然並不由製造者獲得,但從社會角度講也是收益。同樣,在有負外部性的情況下,私人生產成本低於社會生產成本(它造成的河水污染要由別人花錢消除,而這筆費用本應記在污染者的頭上,使其私人成本提高),私人的最優產量也就高於社會最優產量。這兩種情況都是沒有使社會經濟福利達到最大化,或資源配置最優化。價格的自發調節沒有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就是經濟學家所學的市場失靈。換句話說,在存在外部性的情況下,價格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正如有磁鐵影響時,指南針無法指出正確的方向一樣。

如何解決外部性引起的市場失靈呢?一是道德規范和社會約束。大多數人不亂扔垃圾,是因為這樣做是錯誤的;絕大多數漁民遵守長江禁漁期的規定,是因為這樣做是有價值的。二是市場辦法。當使用同一魚塘的漁民聚到一起進行市場談判,做出互利的限制性規則時,可可能阻止過度捕撈問題。三是政府的管制或政策。由於通過市場化談判解決外部性的困難,政府可以通過規定或禁止某些行為來解決外部性問題

㈢ 求問在微觀經濟學中機會成本/外部性/激勵的名詞解釋分別是什麼

經濟外部性是經濟主體(包括廠商或個人)的經濟活動對他人和社會造成的內非市容場化的影響。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益,而受益者無須花費代價,負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損,而造成外部不經濟的人卻沒有為此承擔成本。
機會成本在經濟學上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既虛既實的一種成本。它是指1筆投資在專注於某一方面後所失去的在另外其它方面的投資獲利機會。

㈣ 經濟學中的外部性是什麼意思

外部性的概念是由馬歇爾和庇古在20世紀初提出的,是指一個經濟主體(生產者或消費者)在自己的活動中對旁觀者的福利產生了一種有利影響或不利影響,這種有利影響帶來的利益(或者說收益)或不利影響帶來的損失(或者說成本),都不是生產者或消費者本人所獲得或承擔的,是一種經濟力量對另一種經濟力量「非市場性」的附帶影響。意思就是說不論我做什麼,都是你買單。比如我買了一隻小狗,鄰居就要承受小狗的噪音和拉的滿地的狗屎。

㈤ 在微觀經濟學中機會成本/外部性/激勵的名詞解釋分別是什麼拜託各位了 3Q

經濟外部性是經濟主體(包括廠商或個人)的經濟活動對他人和社會造內成的非市場化的影容響。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益,而受益者無須花費代價,負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損,而造成外部不經濟的人卻沒有為此承擔成本。 機會成本在經濟學上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既虛既實的一種成本。它是指1筆投資在專注於某一方面後所失去的在另外其它方面的投資獲利機會。 激勵指利用某種外部誘因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人有一股內在的動力,向所期望目標前進的心理過程。

㈥ 經濟學裡面講的外部性是什麼意思

在現代經濟學理論體系中,所謂「外部性」也稱外在效應或溢出效應,主要是指一個經濟主體的活動對旁觀者福利的影響,這種影響並不是在有關各方以價格為基礎的交換中發生的,因此其影響是外在的;如果給旁觀者帶來的是福利損失(成本),可稱之為「負外部性」;反之,如果給旁觀者帶來的是福利增加(收益),則可稱之為「正外部性」。全體社會成員都可以無償享受的公共物品,可以說是正外部性的特例。個體經濟活動付出的成本和得到的收益可謂個體(私人)成本和個體(私人)收益,而這一活動帶給旁觀者的額外成本和額外收益就是社會成本和社會收益。
經濟生活中的外部性是廣泛存在的。生產中養蜂人放蜂使果農收成增加,企業的技術發明被其他企業無償引用等等,都會產生正外部性;而化工廠向江河排放污水就會有負外部性。私人消費也會產生外部性,如吸煙,開車都會造成對空氣的污染,半夜放音響給鄰居帶來的雜訊等,都產生負外部性。

㈦ 經濟學「外部性」

經濟外部性 又叫經濟活動外部性,是一個經濟學的重要概念,指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一個 經濟主體 (國家、企業或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到另一個相應的經濟主體,卻沒有給予相應支付或得到相應補償,就出現了外部性。經濟外部性亦稱 外部成本 、外部效應或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外部性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經濟外部性是經濟主體(包括廠商或個人)的經濟活動對他人和社會造成的非市場化的影響。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

㈧ 外部性理論的定義

經濟學家把外部性概念看作是經濟學文獻中最難捉摸的概念之一。所以,有的乾脆就不提外部性的定義,如斯蒂格利茨的《經濟學》 、范里安的《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等就是這樣處理的。但是不下定義就來分析這一問題往往是困難的。因此,經濟學家總是企圖明確界定這一定義。 但不同的經濟學家對外部性給出了不同的定義。歸結起來不外乎兩類定義:一類是從外部性的產生主體角度來定義;另一類是從外部性的接受主體來定義。
前者如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的定義:「外部性是指那些生產或消費對其他團體強征了不可補償的成本或給予了無需補償的收益的情形。」後者如蘭德爾的定義:外部性是用來表示「當一個行動的某些效益或成本不在決策者的考慮范圍內的時候所產生的一些低效率現象;也就是某些效益被給予,或某些成本被強加給沒有參加這一決策的人」。用數學語言來表述,所謂外部效應就是某經濟主體的福利函數的自變數中包含了他人的行為,而該經濟主體又沒有向他人提供報酬或索取補償。即: 這里,j 和k 是指不同的個人(或廠商),Fj表示j的福利函數,是指經濟活動。這函數表明,只要某個經濟主體Fj 的福利受到他自己所控制的經濟活動Xi 的影響外,同時也受到另外一個人k 所控制的某一經濟活動Xm 的影響,就存在外部效應。
上述兩種不同的定義,本質上是一致的。即外部性是某個經濟主體對另一個經濟主體產生一種外部影響,而這種外部影響又不能通過市場價格進行買賣。這就是作者對外部性的定義。前述兩類定義的差別在於考察的角度不同。大多數經濟學文獻是按照薩繆爾森的定義來理解的。

㈨ 怎樣理解經濟學里的外部性~~

不同的經濟抄學家對外部性給出襲了不同的定義.一類是從外部性的產生主體角度來定義;另一類是從外部性的接受主體來定義。

前者如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的定義:「外部性是指那些生產或消費對其他團體強征了不可補償的成本或給予了無需補償的收益的情形。」
後者如蘭德爾的定義:外部性是用來表示「當一個行動的某些效益或成本不在決策者的考慮范圍內的時候所產生的一些低效率現象;也就是某些效益被給予,或某些成本被強加給沒有參加這一決策的人」。

閱讀全文

與微觀經濟學外部性的概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