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價格與銷售收入之間存在什麼關系這一關系對於企業的價格決策有什麼意義管理經濟學
(一)這里暗含了兩個假設前提:假設一:銷售量=需求量;假設二:銷售收入與銷售量成正比。(二)理解需求價格彈性的內涵定義:需求價格彈性的定義是指:需求量的變化率與價格變化率之比。即Ep=(△Q/Q)/(△P/P)。內涵:需求價格彈性反映了需求量的變化對價格變化的敏感程度。若:Ep>1,則稱為高彈性;若:Ep<1,則稱為低彈性。如果「需求富有彈性」,即Ep>1,表明:需求量的變化對價格變化很敏感,也就是說,價格變化一點點,需求量變化非常大。例如,若價格下降1%,需求量上升10%,此時需求價格彈性為10(10>1)。絕大多數的商品比如食品、葯品、電器、服裝等都是富有彈性的商品,因為這些類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的變化是比較敏感的。如果「需求彈性小」,Ep<1,表明:需求量的變化對價格變化不敏感,也就是說,價格變化很多,但需求量只變化一點點。例如價格上升10%,則需求量僅下降2%,此時需求價格彈性為0.2(0.2<1)。一些生活必需品、奢侈品等價格彈性是比較小的,因為這類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化不敏感。上述分析表明:價格彈性需要通過價格的變動來影響銷售量,進而影響銷售收入。如果價格彈性大,降價可以提高銷售收入;如果價格彈性銷,提價可以提高銷售收入。(三)這一關系對於企業的價格決策的意義:了解了不同商品的價格彈性,有助於企業利用商品價格的變動增加企業的銷售收入。即:如果企業產品的價格彈性高,則降價有利於提高企業的銷售收入;如果企業產品的價格彈性比較低,則提價有利於提高企業的銷售收入。
㈡ 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從管理經濟學的角度分析這個政策的目的,對各方面的影響
加速技術推進,進而落實技術生活化,最後降低開發成本(達經濟規模),進而將環境成本內部化,減少對環境沖擊,(目前再生能源因開發成本過高,並且未達經濟規模,大都透過政府補助)
㈢ 管理經濟學的理論和決策思維對企業有什麼指導意義
企業文化對企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導向功能
所謂導向功能就是通過它對企業的領導者和職工起引導作用。企業文化的導向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二個方面。
1.經營哲學和價值觀念的指導
經營哲學決定了企業經營的思維方式和處理問題的法則,這些方式和法則指導經營者進行正確的決策,指導員工採用科學的方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企業共同的價值觀念規定了企業的價值取向,使員工對事物的評判形成共識,有著共同的價值目標,企業的領導和員工為著他們所認定的價值目標去行動。美國學者托馬斯·彼得斯和小羅伯特·沃特曼在《追求卓越》一書中指出「我們研究的所有優秀公司都很清楚他們的主張是什麼,並認真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價值准則。事實上,一個公司缺乏明確的價值准則或價值觀念不正確,我們則懷疑它是否有可能獲得經營上的成功。」
2.企業目標的指引
企業目標代表著企業發展的方向,沒有正確的目標就等於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業文化會從實際出發,以科學的態度去制立企業的發展目標,這種目標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學性。企業員工就是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二、約束功能
企業文化的約束功能主要是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規范來實現。
1.有效規章制度的約束
企業制度是企業文化的內容之一。企業制度是企業內部的法規,企業的領導者和企業職工必須遵守和執行,從而形成約束力。
2.道德規范的約束
道德規范是從倫理關系的角度來約束企業領導者和職工的行為。如果人們違背了道德規范的要求,就會受到輿論的遣責,心理上會感到內疚。同仁堂葯店「濟世養生、精益求精、童叟無欺、一視同仁」的道德規范約束著全體員工必須嚴格按工藝規程操作,嚴格質量管理,嚴格執行紀律。
三、凝聚功能
企業文化以人為本,尊重人的感情,從而在企業中造成了一種團結友愛、相互信任的和睦氣氛,強化了團體意識,使企業職工之間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價值觀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標和理想,職工把企業看成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把本職工作看成是實現共同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個企業步調一致,形成統一的整體。這時,「廠興我榮,廠衰我恥」成為職工發自內心的真摯感情,「愛廠如家」就會變成他們的實際行動。
四、激勵功能
共同的價值觀念使每個職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為的價值,自我價值的實現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種滿足,這種滿足必將形成強大的激勵。在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氛圍中,領導與職工、職工與職工之間互相關心,互相支持。特別是領導對職工的關心,職工會感到受人尊重,自然會振奮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業精神和企業形象對企業職工有著極大的鼓舞作用,特別是企業文化建設取得成功,在社會上產生影響時,企業職工會產生強烈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他們會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維護企業的榮譽和形象。
五、調適功能
調適就是調整和適應。企業各部門之間、職工之間,由於各種原因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解決這些矛盾需要各自進行自我調節;企業與環境、與顧客、與企業、與國家、與社會之間都會存在不協調、不適應之處,這也需要進行調整和適應。企業哲學和企業道德規范使經營者和普通員工能科學地處理這些矛盾,自覺地約束自己。完美的企業形象就是進行這些調節的結果。調適功能實際也是企業能動作用的一種表現。
六、輻射功能
企業文化關繫到企業的公眾形象、公眾態度、公眾輿論和品牌美譽度。企業文化不僅在企業內部發揮作用,對企業員工產生影響,它也能通過傳播媒體,公共關系活動等各種渠道對社會產生影響,向社會輻射。企業文化的傳播對樹立企業在公眾中的形象有很大幫助,[2]優秀的企業文化對社會文化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㈣ 簡述管理經濟學以經濟利潤為決策目標的意義是什麼
在管理經濟學中,我們把企業決策的目標簡化為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 在實際的經濟活動中,企業決策的目標是多樣化的,然而把企業的目標簡化為追求利潤最大化有助於我們分析復雜的經濟現象,而且這種簡化是合理的。 首先,在實際經營企業中,管理者可能追求很多目標,然而對利潤的追求是商業性企業最主要的目標,至少要追求一個令所有者滿意的利潤,否則所有者將不會願意投資於企業。
其次, 根據利潤最大化目標構造的企業經營行為模型和現實經濟最為吻合。最後,我們也無法找到一個更好的企業經營目標來代替利潤最大化。總而言之, 將企業決策的目標簡化為利潤最大化是本書中的基本假設
一、經濟利潤與會計利潤
管理經濟學中的利潤最大化是指經濟利潤最大化。 經濟利潤是總收益超過總經濟成本的部分,這里的總經濟成本是企業使用的所有資源的機會成本之和。 無論是使用自有資源還是他人資源都有機會成本。 企業使用自有資源的機會成本等於這些自有資源如果在市場上出租或出售能夠得到的最大回報,使用他人資源的機會成本等於付給資源所有者的租金或購買價格。
例如,一個小企業的老闆自己經營企業,那麼他如果不自己經營企業而在市場上找工作所獲得的最大工資就是他的機會成本;如果他把自己的房產用於自己的企業辦公,那麼如果房產被出售或出租所能獲得的最大收益也是企業的機會成本。
在管理經濟學中,使用所有者自己資源的機會成本被稱為正常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經濟利潤等於總收益減去總成本, 而正常利潤與總收益毫無關系。正常利潤是總成本的一部分。
我們有如下公式:
經濟利潤=總收益-總經濟成本=總收益-顯性成本-正常利潤
所有者獲得的超過正常利潤的部分就是經濟利潤。 這里的顯性成本是我們在會計中所說的成本,因此會計利潤為經濟利潤加上正常利潤。 如果總收益恰好等於總經濟成本,那麼企業所有者只獲得正常利潤,沒有超額的經濟利潤。
二、企業價值最大化
在企業決策目標中也有一種提法,認為企業的決策目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 所謂企業價值最大化就是企業的決策使企業能夠被賣出最高的價格。一般來講,當企業獲得最大化利潤的時候,企業所有者也就在將來能夠將企業以最高的價格賣出,也就是最大化了企業的價值。
㈤ 按顧客價值定價的意義 管理經濟學的問題。謝謝。
一樓的回答很正確。我只補充一下,作為參考。
2、經理會同意這樣的做法,但是嚴格來說應該有一個口頭上的協定,即我不可以向別人提起我吃飯打八折的事情,而經理也不可以向外人提及此事。
3、(a)雇員將商品藏起來的目的是讓顧客在翻找那些降價商品的同時更多的關注其他商品,以此達到對其他商品的宣傳作用(類似於廣告作用)。(b)很少花時間來擺放商品說明他們希望顧客在雜亂無章的商品當中選取,以期獲得讓顧客停留時間更長的效果。(c)相互間缺少合作(這點難度比較大,如果書上有類似的例題可以參考)可能說明了公司在人員管理上的投入減少,有可能是為了降低管理成本,或者是別的什麼原因。
㈥ 管理經濟學中研究需求彈性有何意義
了解需求彈性主要是看你調整某種東西的價格的時候,你的收入是增加還是減少。
比如需求彈性大於1,那麼你升高價格就會讓自己的收入減少。
最重要的就是這方面的,請採納謝謝
㈦ 價格彈性與銷售收入之間存在什麼關系這一關系對於企業的價格決策有什麼意義管理經濟學
對於價格彈性與銷售收入的關系可通過簡單的圖示說明。即做出向下傾斜的需求專曲線,則在曲線上任意點處,屬其對橫、縱軸所做垂線與軸圍成的矩形面積表達了銷售收入,即P*X。對於曲線偏上的點,顯然其彈性偏大,若降低其價格,其銷售量會增加,而由於其彈性偏大,銷售量增加的比例大於其價格降低的比例,故最終銷售收入是上升的。這在圖中用矩形的面積可以很好的體現。同理,在曲線偏下的點,其彈性相對較小,利用圖示可以得出提高價格能夠增加銷售收入的結論。此二結論給企業的啟示便是:根據商品的價格彈性合理確定價格,才能得到最大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