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會學和經濟學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1,社會學與經濟學的關系是:
社會學和政治學、經濟學、教育學、心理專學、法學等具體社會科屬學的關系,是綜合性的科學與單科性科學的關系。社會學所研究的社會良性和協調發展的條件和機制,涉及社會整體。像政治學、經濟學、教育學、心理學、法學等具體社會科學所研究的對象,則比較單純,只涉及各有關子系統內部的規律,不具有社會學那樣的綜合性。
2,社會學與經濟學的區別是:
社會學專業大都轉自原科學社會主義或者哲學專業;經濟學專業多數是指非金融類的經濟專業;管理學大概兩個方向:經濟管理和行政管理;政治學多數應該是師范類院校的專業,以科學社會主義教學研究為多。
Ⅱ 社會學與經濟學 的方法差異何在
從學科分類上看,社會學屬於人文社會科學,而經濟學更多運用自然科學回,比如數學方法解答決問題。
二者在方法論上的差異:社會學研究問題時常用社會調查方法,而經濟學常用數學模型分析。
從分支學科上看,社會學的分支學科有社會調查方法、社會統計學、社會心理學、犯罪社會學、網路社會學、消費社會學等。經濟學的分支學科有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計量經濟學。
隨著社會問題的難度不斷復雜、社會學與經濟學學科不斷完善,兩個學科有些方法是可以互通的,甚至在其他交叉學科中是並用的。比如消費社會學以社會學視角關注經濟運行中的消費問題。新制度經濟學以經濟學視角關注社會運行中的制度問題。
Ⅲ 社會學 和經濟學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本質方面,經濟社會學是屬於社會學范疇,而社會經濟學屬於經濟學范疇。回
角度方面,經濟社會學是答以社會學的視角觀察和解釋經濟現象和經濟制度,而社會經濟學的核心問題是把市場競爭中的弱勢群體及其轉化機制確定為社會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學科假設方面,經濟社會學假設經濟行動的主體是社會人而非經濟人,而社會經濟學假設經濟行動的主體是經濟人。
Ⅳ 求對比社會學和社會經濟學兩專業
對這兩個學科,現在恐怕還沒有準確界定。
從名稱上看,兩者都是跨學科,即內都是社會學容與經濟學的結合。
具體名稱,社會經濟學應當主要是經濟學的分支,而經濟社會學則應當是社會學的分支。
不過,由於經濟學遠比社會學有更為先進、精確的分析方法,所以兩者的研究方法,都應當偏重於經濟學,而以社會為研究對象。
但社會學方法,又不是經濟學方法能夠完全代替的。
問題在於,有的社會問題,例如群體活動和行為,實在不好用經濟學方法去研究,這時候有點不太精確的社會學方法就可以大顯身手。但只要在經濟學和社會學都能夠使用的問題上,模糊不清的社會學方法總是被經濟學的精確分析和論證所擊敗。
Ⅳ 社會學和經濟學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社會學和經濟學的聯系:經濟地位實際上是由社會地位決定的,政治態度基本由經濟地位決定。 也就是說階級最本質的東西是社會分工,也就是在社會協同生產中承擔的主要角色。
社會是由多個團體構成,來共同完成社會中個體生存發展所需要的全部協同任務的一種個體集合。階級是有相同或類似社會地位的人群。這里的社會地位實際上就是社會分工,也就是在協作任務中承擔的主要角色。
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區別:
1、定義不同
社會學:社會學是系統地研究社會行為與人類群體的學科,起源於19世紀三四十年代。是從社會哲學演化出來的現代學科。社會學是一門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學科。
主要有科學主義的實證論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義的理解方法,它們相互對立相互聯系,發展及完善一套有關人類社會結構及活動的知識體系,並以運用這些知識去尋求或改善社會福利為主要目標。
經濟學: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2、起源不同
社會學:社會學作為對現代性突出矛盾的回應出現於19世紀。這個現代性矛盾是: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和越來越成為一個整體,個人的世界經驗卻變得越來越分裂和分散。社會學家不但希望了解什麼使得社會團體聚集起來,更希望了解社會瓦解的發展過程,
從而作出「糾正」(這種觀點主要是社會學中塗爾干學派所持的觀點,而其他派別尤其是法蘭克福學派,並不探索對社會的救治,因為他們認為對社會病疾提出的救治方案,往往是以一個小群體的觀念強加到絕大多數人的身上,這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使問題加重)。
經濟學:人類經濟學起源於中國古代以經世致用為代表的價值觀,均富、損有餘而補不足為代表的平等觀,交相利、義利統一為代表的生產關系觀,通功易事為代表的貿易觀,農本工商末為代表的產業觀等等早期經濟思想。
中國古代早期經濟思想雖然比較零散,分見於不同的思想家,但從綜合來看比斯密《國富論》更完整系統,包含了人類經濟思想發展的所有萌芽;從人類經濟學發展的內在邏輯來看,包括斯密《國富論》在內的所有西方經濟學都是中國古代經濟思想的抽象發展。
中國古代早期經濟思想和後來西方經濟學的發展為中國經濟學實現更高層次的綜合、建構人類一般的科學經濟學體系打下良好基礎。
3、研究對象不同
社會學:研究對象包括了社會分層、社會階級、社會流動、社會宗教、社會法律、越軌行為等,而採取的模式則包括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
經濟學:經濟學的對象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與規律。社會經濟發展是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動態平衡過程;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最根本動力。
因此主體創造、轉化、實現價值過程中主客體的對稱關系,就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規律,就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根本規律。
Ⅵ 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經濟學、管理學和政治學的區別是什麼
一、指代不同
1、社會學與社會工作:通過揭示社會學分析如何揭示社會工作的照顧和控制功能中出現的張力,從而呈現了社會學與社會工作之間的關系。
2、經濟學: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
3、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
4、政治學:是一門以研究政治行為、政治體制以及政治相關領域為主的社會科學學科。
二、特點不同
1、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只有深刻理解社會工作如何適應社會大環境的需要,認識到社會大環境也會影響社會工作,社會工作實務才能與時俱進,不斷發展。
2、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
3、管理學: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
4、政治學:研究國家的活動、形式和關系及其發展規律;廣義的政治學研究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公共權力的活動、形式和關系及其發展規律。
三、內容不同
1、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全面分析了社會工作實務怎樣在復制和維持結構不平等和社會分化,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一個新的實踐範式。
2、經濟學: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科學的對稱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
3、管理學:是一個連續進行的活動過程,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就是管理者執行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的過程。由於這一系列職能之間是相互關聯的,從而使得管理過程體現為一個連續進行的活動過程。
4、政治學:注重研究政治主體和現實政治問題,如政治制度、國家法律、政治行為、政治決策、政治合法性、政治心理等。
Ⅶ 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區別
一、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本質不同
1、經濟社會學是屬於社會學范疇。
2、而社會經濟學屬於經濟學范疇。
二、社會學和經濟學的研究范圍不同。
1、社會學的研究范圍廣泛,包括了由微觀層級的社會行動(agency)或人際互動,至宏觀層級的社會系統或結構,因此社會學通常跟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學科並列於社會科學領域之下。
2、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
三、社會學和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不同
1、社會學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兩大類。會用各種方法搜集經驗實證,包括問卷、面談、參與者觀察及統計研究。
2、經濟學研究方法研究經濟現象、把握經濟規律、認識經濟本質、把經濟學原理運用於經濟實踐活動中的方法。由於對稱關系是宇宙的最深層本質,對稱規律是社會的最根本規律,對稱原理是科學的最基本原理,所以對稱分析方法是科學經濟學的最基本方法。
由於經濟現象是復雜性現象,經濟學方法除了對稱方法,還有五維空間方法、復雜系統論方法,抽象與具體相統一、邏輯與歷史相統一、規范與實證相統一方法等。
Ⅷ 經濟學,社會學和經濟社會學三者理論體系的異同
經濟學的資格比社會學老得多。「政治經濟學」這個詞是由蒙克雷蒂安在1615年引入的,而「社會學」這個詞是孔德在19世紀30年代首次使用的。所以說,社會學與經濟學相比,只能算是後生小輩。而且,經濟學也先於社會學在大學里佔有一席之地。應該說,早期的經濟學家如亞當·斯密、卡爾·馬克思和約翰·穆勒能將經濟學與社會學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他們對經濟理論和社會制度的見解都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因此可以這么說,他們擁有經濟學與其他社會科學的廣博的視角。穆勒認為:「對其他事物一竅不通的人多半不是一個好的經濟學家,各種現象彼此交互作用著,如孤立起來,則不能加以正確的理解…」。但我們的社會學創始人孔德先生對穆勒這種態度並不支持。1830年到1842年間,孔德出版了網路全書式的《實證哲學教程》書中第一次使用了「社會學」一詞。正是通過這本巨著,19世紀的多數學者才漸漸了解了社會學。孔德認為,「社會學」代表了人類知識的最高級階段,在他的框架里,「經濟學」沒有獨立的地盤,他認為經濟學是偽科學。我們的孔德先生還說經濟學是完全無用卻又極其抽象的東西。你看,我們的社會學還立足未穩,就先給自己樹了一個強敵,所以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社會學的日子並不好過。經濟學家對孔德的著作反應非常強烈,特別在英國。艾爾弗雷德·馬歇爾、約翰·凱恩斯、約翰·尼維爾·凱恩斯和其他著名的經濟學家孔德的批評進行了責備。孔德的觀點被一一質疑。這是在歐洲,但社會學在美國的日子也同樣不好過。在19世紀末,社會學家還是沒能讓社會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研究學科讓大學接受。在1894年,社會學家應該說是受到了「虐待」。在這一年,紐約舉行了一次美國經濟學會議,在這一會議上,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發生了一次嚴重的沖突。經濟學家直言不諱地告訴當時的社會學大家阿爾比恩·斯莫爾和其他與會的社會學家,「沒有得到經濟學家的贊同,社會學家無權為自己在社會科學中圈出一塊地盤」。社會學家明白了,如果沒有經濟學家的支持,他們躋身大學的機會將非常渺茫,因此決定退讓一步。最終,社會學家在大學里設立了自己的學術領域,但代價是讓出了經濟學的論題。所以,曾經雄心勃勃地要綜合所有知識的社會學,那時就變成了一個「打雜的科學」,也就是所謂「Left-over Science」,只能處理一些五花八門的題目:如婚姻、自殺、離異和怪癖行為。真的是好可憐啊!令我們略感欣慰的是,在歐洲,社會學還是比較有面子,雖然只比美國多保持了幾十年,不過也算不錯了。為什麼在歐洲,社會學還有它講話的地方呢?多虧了幾位功力比較深的社會學前輩,比如迪爾凱姆、帕累托(此先生同時也是著名的經濟學家)、韋伯等。特別要說一說韋伯,他一直在試圖保持社會學與經濟學的交流與聯系,他還和著名的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合作過,熊彼特也是在社會學與經濟學都造詣很深的人物。但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韋伯和熊彼特的努力還是沒能挽救經濟學與社會學之間的感情,他們還是越來越疏遠了。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經濟學經歷了一次飛速的數學化過程,而在二戰後,我們的社會學才一般性地採用了定量方法,而數理社會學遲在20世紀60年代才出現。從1930年到1950年,經濟學與社會學實際上已經完全分開了,不像以前,還有些糾纏。而從1950年到1980年這段時期,經濟學家與社會學家沒有交流的情形到了頂峰,除了一個例外,就是哈佛大學在1951年到1956年開設的「經濟行為的社會學分析」的課程。而在20世紀30年代就出現了經濟學帝國主義,經濟學大幅度擴張,到80年代,經濟學已涉足的領域有法律(如科斯)、歷史(如諾斯)、組織理論(如威廉姆森)、社會學(如貝克爾)、教育學(如舒爾茨)以及政治學(如布坎南)。那麼,我們的社會學怎麼辦呢?社會學家看到經濟學家已經騎到他們的頭上,其中的壓力可想而知,他們決定反擊。在20世紀70年代,哈里森·懷特打了一個前鋒,在1979年美國社會學學會的一次會議上,他提交了一份關於「作為社會結構的市場」的研究成果。他說,社會學家也應該涉足經濟問題。在1981年,創建一門全新的經濟社會學的嘗試出現了。我們傑出的格蘭諾維特先生在1985年的一系列著作也是對經濟學家涉足社會學的有力的反應。同樣的進展也出現了在理性選擇社會學方面。到現在,社會學與經濟學已經重視雙方的交流,畢竟我們的社會學也有一百多歲了。
Ⅸ 經濟社會學和社會經濟學的區別是什麼
一、本來質不同
1、經濟社會源學是屬於社會學范疇。
2、而社會經濟學屬於經濟學范疇。
二、角度不同
1、經濟社會學是以社會學的視角觀察和解釋經濟現象和經濟制度。
2、而社會經濟學的核心問題是把市場競爭中的弱勢群體及其轉化機制確定為社會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三、學科假設不同
1、經濟社會學假設經濟行動的主體是社會人而非經濟人。
2、而社會經濟學假設經濟行動的主體是經濟人。
四、學科不同
1、經濟社會學
經濟社會學是以社會學的視角觀察和解釋經濟現象和經濟制度一門交叉學科,其背後的理論思路和分析框架仍然是社會學式的,即不將經濟現象看成是獨立於社會結構或社會網路之外的領域。這一學科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以社會學家介入經濟學研究領域為特點,反思和挑戰了新古典經濟學的主流地位。
2、社會經濟學
社會經濟學的核心問題:我們把市場競爭中的弱勢群體及其轉化機制確定為社會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包含著前後相關的兩個問題,一是市場競爭中的弱勢群體范疇是怎麼來的;二是這樣思考的依據是什麼。
Ⅹ 經濟學,社會學和心理學之間的關系
事實上我已經從協同生存和發展的角度,完全重構了整個社會學。社會是由多個團體構成,來共同完成社會中個體生存發展所需要的全部協同任務的一種個體集合。馬克思和我們傳統的社會制度分類方法其實問題很大,社會生產是由生產資料、生產者、消費者三者構成,沒有理由單獨以生產資料的歸屬作為社會制度劃分依據。 社會制度指的是社會管理權力的掌控方式,與經濟發展水平並無關系。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關的是社會分工的精細度,而社會分工決定階級成分。階級是有相同或類似社會地位的人群。這里的社會地位實際上就是社會分工,也就是在協作任務中承擔的主要角色。經濟地位實際上是由社會地位決定的,政治態度基本由經濟地位決定。 也就是說階級最本質的東西是社會分工,也就是在社會協同生產中承擔的主要角色。
團體是為完成一類協同任務,而聯合或正式組織起來的一群個體的集合。對一個團體來說,完成協同任務所需要的資源並非都是稀缺的,但是總是存在稀缺的資源?否則任務就成為可以無限執行下去,任務執行規模就可以無限擴張,當擴張或者無限執行後總會達到邊界。此時,要麼原材料是稀缺的,要麼人力是稀缺的,要麼資金是稀缺的,要麼技術是稀缺的,要麼消費者是稀缺的。經濟學是現代的一個獨立學科,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完成協同任務獲得物品和勞務,並將它們在不同的群體中間進行分配,所以經濟學的基礎是社會學。決定群體行為的是個體行為。決定個體行為的是個體的心理活動。所以社會學的基礎是心理學。經濟學最本質的基礎是心理學,是人的行為決策理論和模型。而心理學的本質基礎是生物學和不確定信息處理方法。不確定信息處理方法的基礎之一是概率統計學。
歸納一下:從技術層面說,概率統計學=》不確定信息處理方法=》個體行為學(心理學)=》群體行為學(社會學,經濟學),這才是正確的一個遞進關系。從學科角度來說,物理->化學->地質學,氣象學,生物->心理學->人文科學:藝術(音樂,美術,文學等),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