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政治經濟學剩餘價值的含義

政治經濟學剩餘價值的含義

發布時間:2020-12-14 11:19:57

1. 剩餘價值價值的內涵及意義

「剩餘價值」概念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概念,認為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就是剩餘價值的生產,剩餘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它決定著資本主義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發展的全部過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的高漲和危機;決定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滅亡。那麼,「剩餘價值」概念是否僅適用於資本主義社會,「剩餘價值」的准確含義又是什麼呢?下面對這些問題試作一下探討。
剩餘價值的准確含義
那麼,剩餘價值的准確含義究竟是什麼呢?仔細考察「剩餘價值」出現的各種場合,發現其含義並不統一,至少有兩種:第一種是從價值的創造者而言,「剩餘價值」是與「自用價值」相對的概念,指勞動者創造的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價值;如勞動者創造的價值不夠或僅夠滿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沒有一點剩餘,那他便沒有創造剩餘價值。如工人創造的價值若還不抵其工資,他便沒有創造剩餘價值,只有創造的價值比工資多,他才創造了剩餘價值。馬克思說:剩餘價值是雇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這里的剩餘價值,即資本主義的剩餘價值,本質上也是勞動者創造的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價值,因勞動力價值是由維持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費用決定的,其中包括勞動者本人的培養、教育費用和維持其家庭成員生活的費用,而這恰恰就是勞動者創造的價值中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部分——自用價值。故對剩餘價值的新舊兩種解釋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區別僅在於:舊解釋是剩餘價值之特殊,無普遍適用性,僅可解釋資本主義的剩餘價值;而新解釋則為剩餘價值之一般,具有普遍適用性,可解釋一切與自用價值相對的剩餘價值。剩餘價值還有第二種含義,是從價值的載體而言,是與「已用價值」相對的概念,指物品經利用後所剩的價值。這種含義不如第一種含義常見,但在電視、報刊、書籍及日常生活中也時有出現。如2000年12月12日早上8時之前,中央電視一台的「東方時空」節目曾報道有人回收「電子垃圾」再利用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印度一男子竟用此而組裝成一輛摩托車,言此為利用垃圾的「剩餘價值」,這里的「剩餘價值」顯然並非指勞動者創造的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價值,而是指物品經利用後所剩的價值。我們有時會聽到有人把廢水的再利用稱為利用水的剩餘價值,把廢料、廢物的回收利用稱為利用物品的剩餘價值,此「剩餘價值」也是指物品經利用後所剩的價值。
「剩餘價值」的這兩種含義,一個是言人所創造的價值狀況,另一個則是言物品本身的價值狀況,名同而實異,但根據其出現的場合,聯繫上下文,很容易判別其所指何義。因第一種含義很常見,第二種含義較少見,故本文主要以第一種含義為依據對剩餘價值展開論述。由此而觀其適用范圍,便可看出:剩餘價值的生產並非僅存在於資本主義社會,在原始社會末期以後的各個歷史發展階段都一直存在。原始社會前期,生產力水平非常低下,勞動者創造的價值尚不能滿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人在很多時候處於忍飢挨餓的境地,故難以創造剩餘價值。原始社會末期,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勞動者創造的價值除滿足自身及家庭需要外,尚有少量剩餘,故能生產少量剩餘價值。剩餘價值的產生對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最明顯的便是戰爭得勝者不再將戰俘殺掉,而是將其用作奴隸為自己生產剩餘價值。封建社會,剩餘價值的生產廣泛存在,地主收的地租及國家收的各種捐稅,皆來源於農民及其他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資本主義的生產,眾所周知,其實質就是剩餘價值的生產。資本主義企業的利潤及國家的財政收人皆來源於工人及其他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社會主義社會,上文已有論述,廣泛存在剩餘價值的生產,而且在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將更加離不開剩餘價值的生產,因那時會出現更多的職業種類,社會分工將更加細密,更多的人將離開物質生產部門而從事文教、衛生、公共服務等工作,如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不能創造更多的剩餘價值,那麼許多社會必須的非物質生產性的工作將無法開展,整個社會機器將停止運轉。
綜上所述,通過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剩餘價值」概念的准確解釋,便可使這一概念的理論價值大大提高,不僅適用於資本主義社會,而且適用於其他社會,不僅可解釋、解決經濟問題,而且可解釋、解決人生、社會等一系列問題,而使馬克思主義的剩餘價值學說更加完善,大大增強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

2. 《政治經濟學原理》:什麼是剩餘價值

在資本主義社會,雇傭工人的勞動時間分成兩部分,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版動時間.在必要勞權動時間內創造的價值勞動力自身的價值,即資本家付給工人的工資.在剩餘勞動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為剩餘價值.資本家組織生產的 目的是為了獲得剩餘價值.
至於它是怎麼產生的,
是由勞動的二重性決定的
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是指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一方面是工人的勞動作為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另一方面又是工人的勞動作為抽象勞動,不僅要形成價值,而且要生產剩餘價值的價值增殖過程.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與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

3.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剩餘價值率

剩餘價值率表示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程度。剩餘價值
是由雇傭工人的剩版余勞動創權造出來的。在資本家的全部
預付資本中,用於購買生產資料的不變資本(c)的價值,在
生產過程中被轉移到產品中去,並沒有發生價值量的變
化;而用於購買勞動力的可變資本(v)在生產過程中則實
現了價值增殖,即帶來剩餘價值。因此,剩餘價值率是實
際發生作用的可變資本同它所帶來的剩餘價值之比,剩
余價值同可變資本相比,能夠表明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價
值有多少被剝削,有多少歸自己,表明資本家剝削工人的
程度。所以,剩餘價值率也叫剝削率。
由於雇傭工人的勞動分為必要勞動和剩餘勞動,所
花費的時間又分為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僱傭
工人的必要勞動再生產勞動力的價值或可變資本價值等
價,而剩餘勞動則生產剩餘價值。所以,剩餘價值率又可
用剩餘勞動與必要勞動之比或剩餘勞動時間與必要勞動
時間之比來表示。

4. 剩餘價值的概念

剩餘價值是由雇傭工人在生產過程中所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是資本家階級不付任何等價物就佔有的價值額的一般形式。

5. 求全部政治經濟學中對應科目的所有英文字母縮寫

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字母含義總結:
m剩餘價值
m′剩餘價值率
c不變資本
v可變資本
c+v總資本
c/v資本有機構成
W商品價值
v+m新價值
K成本價格(或生產成本)
p利潤
p′利潤率
Pˉ平均利潤
P′ˉ平均利潤率
G商品
C預付資本
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公式總結:
1. m′=m/v
2. m′=剩餘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
3.勞動價值率=產品量/勞動時間
4.利潤率=利潤額/預付資本*100﹪
5.剩餘價值率=剩餘價值/必要勞動價值*100﹪
6.n=U/u(p81,n周轉次數,U「年」,u一定量資本周轉一次的時間)
7.預付資本的總周轉速度=(固定資本年周轉價值總額+流動資本年周轉價值總額)/預付資本總量
8.積累率=(m+m/x)/m(m/x代表資本家消費的那一部分,此公式出現於計算各部類積累的題型中,老師講題時未用此公式)
9.W=v+c+m(p153,馬克思的演算法)同時W=K+m(資本家的演算法)
10. p′=m/C
11.平均利潤=預付資本*平均利潤率
12.平均利潤率=剩餘價值總額(M)/社會總資本(P155)
13.生產價格=K+p
14.平均利潤率=社會剩餘價值總額/(產業資本總額+商業資本總額)

6. 政治經濟學的剩餘價值計算

年剩餘價值量=產品年銷售額-固定資本折舊-流動資本-可變資本=150*6000-300000*10%-150000-50*200*12=500000美元

所以:年剩版余價值率=年剩餘價值量/可變資本=500000/120000=25/6=4.167(保權留三位小數)

又因為預付資本周轉次數=(300000*10%+150000*4)/(300000+150000)=63/45=1.4

所以剩餘價值率=年剩餘價值率/預付資本周轉次數=2.976(保留三位小數)

7. 政治經濟學中超額剩餘價值概念

超額剩餘價值是個別資本家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使自己商品的個別價內值低於社會價值而容比一般資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餘價值。其來源仍然是該企業雇傭工人的剩餘勞動。追求超額剩餘價值是每個資本家改進生產技術的直接動機,通過資本家追求超額剩餘價值,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就會提高,相對剩餘價值又是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結果。

8. 關於政治經濟學剩餘價值的問題

關於你的極限假設,單一從工廠里來看 確實,好像違背了價值論,但是如果你把前專面的研發也加進屬來呢。也就說 從資本投入到實現無人工廠,這整個過程就產生了剩餘價值

簡單說 剩餘價值 就是產出價值 減去物化轉移價值及勞動必要價值 那麼 實現無人工廠這個過程 就是 無人工廠產出去價值 減去 研究生產耗用價值 和研發人員必要生活用品價值 那麼 無人工廠 為資本家所帶來的剩餘價值有多大可想而已

第二個問題 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要求1+1大於2 你如果結合實際來看 任何期權 都是要以企業盈利為前提的,第二期權的數量 和創造盈利絕對不成比率 第三 個人的企業取得股權就是 企業主的一份子 但他所拿的工資 仍然是 資本主義工資 他一個人的股票分紅是 資本家 但他的工資仍然是工人 具有雙重身份

9. 關於馬克思主義剩餘價值的困惑(剛剛接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很多問題不明白。求解答)

剩餘價值的問題,就經濟學本身而言涉及到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也就是價值理論。價值是理解交易與增值關鍵,由於歷史經驗和學術傳統,普遍認為勞動創造價值,亞當斯密、大衛 李嘉圖強調這一觀點。而馬克思則絕對化了,認為價值只是有勞動創造的。
這樣就導致其認為只有工人(勞動)創造一切價值,資本、技術不創造價值,實際的情況是資本家掌握了所有產值,工人工資只佔其中一部分,這樣不管工人工資比重多高,只要不是100%剩餘價值就會被發現,剩餘價值理論就會被提出,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斯密的價格理論 ,即商品的價格=工資+利潤+地租 他提倡財富在生產要素間合理的分配,而不是一方剝奪另一方。
剩餘價值其本質就是利潤,消滅剩餘價值也就是消滅經濟自身的發展,盡管在邊際效應遞減及競爭作用下利潤傾向於0,但那時極限。 至於剩餘價值理論它只是陳述了一個事實,甚至算不上理論,它本質上是利潤=收益-成本 這一會計等式的變相表達 。而這一等式適用是普遍的。只要價值只有勞動創造,剩餘價值就存在。
經濟學本身並不是科學,他與自然科學相差很大,無論自身再怎麼數理分析也改變不了。沒有經濟理論是完美的,對於錯都只相對的存在著,凱恩斯主義在大蕭條後振興經濟而戰後的滯漲就是例證。很多時候經濟理論的差異只是基於觀點的差異,馬克思處在勞資關系極其緊張的時代,其理論對改善工人待遇,促進社會進步用重大意義。相信沒有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工人絕對不會享受現今的待遇。這是其進步意義,但它只發生在勞資關系緊張時。任何理論都是有條件的。
對於價值遠不如效用好理解,我個人更願意借鑒自然科學的觀點,價值不會被創造,也不會被消滅,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到另一形式。也就是勞動 技術 資本 它們只是轉化了價值並沒有創造價值。
最後剩餘價值現象是普遍的經濟現象自然適用於社會主義經濟。

閱讀全文

與政治經濟學剩餘價值的含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