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法基礎中有關企業所得稅
法律的東西來,不太好斷章取自義的。
你還是按企業所得稅法的規章條例去套吧。
看看這兒:
http://ke..com/view/1341855.htm?fr=ala0
㈡ 中級會計考試經濟法計算題會考企業所得稅嗎
您好,來2017年中級會計職稱自考試的經濟法考試大綱里包括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是以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稅企業所得稅的特徵。
企業所得稅的基本要求:
(一)掌握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企業所得稅的徵收范圍、企業所得說的稅率
(二)掌握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額、企業所得稅的徵收管理
(三)熟悉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企業所得稅的源泉扣繳、企業所得稅的特別納稅調整
㈢ 2014中級經濟法 企業所得稅 公益性捐贈 例題,高手幫忙解惑!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六條銷售額為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銷項稅額。所以將運輸費收入視為銷售額的一部分。
2、《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虧損,可以用以後的5個年度內實現的利潤進行彌補,2008年的上年虧損,也就是2007年經納稅調整後的虧損,可以在2008-2012年內進行彌補,到了2014年就超過了5年,不得再進行彌補了,所以,2014年不再扣除以前年度(2007年)的虧損60萬元(因為題目不是很清楚,只能這么理解)。
實際這個題目有很多的含糊之處,第1個問題中是銷售收入3510萬元,而增值稅計稅依據是銷售額,第2個問題是跨年度的問題,前面的所有數據均為2008年的數據,但然後在2013年、2014年書中出現,應該將題目時間進行修改。
㈣ 經濟法基礎中的企業所得稅和會計中的所得稅一樣嗎
應該是不同的概念:
.在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是按權責發生制計提的,不是實際繳納的,應在次回月答15日內繳納.分錄如下,
1.月底結轉所得稅時做: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2.結轉本年利潤做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3.在次月15日內申報納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㈤ 經濟法哪些個人所得交納個人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個體工商業戶所得稅暫行條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收入調節稅暫行條例》相關規定。
個人所得稅(Indivial Income tax),是以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對象徵收的一種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是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雖無住所但在境內居住滿一年,以及無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滿一年但有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公民、個體工商戶、外籍個人等。
適用稅率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徵收管理
中國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方式實行源泉扣繳與自行申報並用法,注重源泉扣繳。
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方式可分為按月計征和按年計征。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業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特定行業的工資、薪金所得,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實行按年計征應納稅額,其他所得應納稅額實行按月計征。
計算方法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扣除標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執行)(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後月收入-扣除標准
㈥ 中級經濟法——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內資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徵收的一種稅。
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即所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組織,包括以下6類:
(1)國有企業;
(2)集體企業;
(3)私營企業;
(4)聯營企業;
(5)股份制企業;
(6)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
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㈦ 中級《經濟法》第十章中的個人所得稅是否執行2006年1月1日實行的新標准。還是以教材的舊標准為准呢
不會的,現在在復用的中級考制試用書,都是2004年編寫的,因此不會出現新的個人所得稅。
一般來說,如果考點與目前現行的政策有差異的,那麼這個考點不太會做為考試內容,因為這在評分時會有歧義產生。
如果要考這個考點,題中肯定會明確寫清楚按多少的扣除數計算。
希望你能通過今年的考試!
㈧ 中級經濟法里個人所得稅怎麼記,老是混淆 記不住
對個人所得稅的學習給您幾點建議:
1、先做一個自己的總結,比如工資薪金、勞務專報酬、股屬息紅利、稿酬、財產租賃、財產轉讓等項目個人所得稅之間他們的共同點是什麼,在抓住共同點的情況下,再注意各個收入的區別在哪裡,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記憶,會更印象深刻。比如共同點:稿酬、勞務報酬、工資薪金、財產租賃等都會有一個成本的扣除,那麼成本扣除分為哪幾種,如工資薪金的3500標准,勞務報酬4000以下扣800,4000以上扣20%,那麼還有哪些是扣20%的,然後總結,哪幾種是一致的,哪幾種有差異;
2、對於勞務報酬需要對加成徵收有一個概念,對於其速算扣除數,建議通過稅率的對比推算來自己做一下,會對這個速算扣除數有一個更深的認知,在學習的時候會更清晰明了;
3、建議多做類似的題目,中級考試時對速度有一定的要求,需要熟悉程度較好,否則考試時間安排上會比較吃虧。
中級經濟法的個人所得稅相對是比較粗淺的,如果通過對比記憶,效果應當不錯,可以試用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㈨ 經濟法基礎所得稅
其實只要你把職稱考試才相關教材看懂了,考試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