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方法論在經濟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的方法論在經濟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大的,他都講究一定的方式和策略,他試圖多角度去看待問題,這樣能比較全面正確。
B. 馬歇爾經濟學原理的經濟學方法論
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建立了經濟學的「靜態分析範式「,逐漸被演變為局部分析法。熊彼特曾說過:與其說馬歇爾創造了一種分析的工具,還不如說他熟練地掌握了一種的工具;馬歇爾的方法論主要可概括為:
(1)既主張採用推導理論模型的抽象法,又贊成歷史主義的描述法。他對歷史學派和奧地利學派就經濟學研究是採取歷史歸納法還是採用抽象法的爭論的態度是:每一種方法都有利有弊,因此各種方法應適當配合,而不應該相互排斥。
(2)吸收了進化論的觀點,提出的「只有漸進,沒有突變」的連續原理,用以分析各種商品現象。
(3)數量關系分析法更明確地演化為邊際增量分析法,不僅用它分析價值問題,而且把它推廣到其他經濟問題的分析上,如國民收入的分配、生產、要素的組合替代原則,生產過程中各類資源的配置原則等。
(4) 把力學中的均衡引入到經濟分析當中,創立了靜態的局部均衡分析法,運用這種方法求來分析相反經濟力量的關系,如均衡價格的形成。這分析方法奠定了現代微觀經濟學分析法的基礎。
(5) 運用數學公式、幾何圖形以及圖表來解釋各種經濟現象,例如供給表和需求表、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彈性公式等。
C.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方法論與其他方法論的區別
毛澤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的方法都有著其他的方法來留別的區別的,本質上也是大概有利區別的,本質上還是一樣的
D. 什麼是經濟學的方法論
傑文斯認為,經濟學研究的是量,如供求規律考察商品的需求和供給的數量及其價格的關系,因而它的性質是一門數學科學;藉助於數學符號及數學推導能夠比文字更為便利地處理經濟學中的量與量之間的復雜關系。
E. 演化經濟學方法論的基本假設和具體方法
基於演化理論的邏輯並綜合有關文獻,我們將演化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面。 歷史重要並不是著重於歷史分析,從歷史資料中歸納出某些規律,而是指著重於經濟發展的過程,重視經濟過程中的路徑依賴性和經濟過程的不可逆性。溫特和納爾遜指出:「經濟發展過程是一個馬爾科夫過程,某一時期一個行業的狀況決定它在下一個時期的狀況的概率分布。」奧地利經濟學對經濟學的貢獻也主要集中在市場過程的演化理論方面。
我們將演化經濟學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具有特色的方法歸納為:第一,個體發生和系統發生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個體群思維的具體化。把變化設想為個體發生還是系統發生,取決於我們想對研究對象作出描述的層級水平。演化經濟學通過在不同水平上進入系統層級來處理復雜性,被解釋變數和解釋變數的內容取決於研究進程所採用的視角。演化經濟學用群體統計特徵的變化來測量演化,關心給定群體中某種行為變化的頻率。第二,歷史和地理的相對性分析方法。演化經濟理論重視歷史和地理差異分析,重視不同國家和地區在不同發展階段中的特殊性。通過對分析對象的歷史發展脈絡的研究,同一經濟現象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表現出不同的內部規律性。在不同的地理條件下,會產生不同的文化系統,意會性知識在同一地理領域中易於傳播和擴散,所以,不同地域的經濟發展的內部規律和模式會出現差異。第三,比較方法。演化理論認為,通過經驗觀察,所認識到的經濟系統內部機制往往具有不完全規律性。基於這種粗略形式或半規律性,可以猜想,某種相對持久和潛在的可識別的機制正在發揮作用。通過比較,可以確認何種因素如何導致半規律性產生,以此為基礎,再運用類比和隱喻等回溯法,就可確認事物的深層因果機制。第四,動態分析方法。演化經濟學解釋變數如何歷時變化,通過說明它是如何達到當前狀態的,來解釋它現在為什麼是這樣的。
F. 基層領導幹部為什麼要學經濟學方法論
我覺得經濟學一方面是讓那些同志對於大局觀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因為畢竟經濟是整個社會的一大部分。另外,學習經濟也會教給人一些不同的思考方式,比如我們所說的「理性人」,讓人做出更加理性的決定。
G. 一、《經濟學方法論》在以下5個方法中選3種方法,對其評價,作出自己的理解。每個 1000字
TT的菊花
H. 《經濟學方法論》txt全集下載
經濟學方法論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I. 馬克思經濟學方法論的核心是
基於中國應用視角的理論經濟學方法論探索:既然《資本論》的邏輯與方法論規定是「發生學」——唯物主義發生學和歷史唯物主義發生學,那麼,應進而體會到「回到馬克思」的口號其實是偽的,因為,與馬克思交會的真實性途徑乃是通過歷史和實踐,絕不是文本本身。其指向於研究與言說「歷史」,旨在弘揚與推進對歷史學發動「哥白尼革命」意蘊之經濟學建構道路,使范疇落實在批判原則之上,貫徹於歷史規定性之中。但是,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對這種道路和理論實踐行動進行了「逆轉」,推行庸俗化的解釋學與非批判的科學主義主張,旨在相反將經濟學淪落為特殊門類的自然科學。其理論工作特徵是進行世界-社會認識預設構圖全面玩弄解釋學語言實踐謀求自然科學主義最高形式和規范是數學主義規劃。由於存在種種問題,——就中國而言,主要集中在思維與語言工作體式出現「錯位」之上,馬克思之後的研究努力未能有效實現「反逆轉」。真正的出路即在於實現「重構政治經濟學」意蘊的經濟學建構。在此基礎上,可提出歷史和實踐化構造的工作原則與主張,以免除中國經濟學研究政治經濟學研究的中國化重新鎖入「解釋學困境」危局之可能。首先,應繼續堅持歷史科學基礎上的實踐建構之路。其次,需要確實為此而防止研究中以「科學化」之名,行「去歷史化」理論實質之企圖。歸根結底,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實踐構造活動之路,歸根結底,旨在沖破資產階級科學主義思維束縛之牢籠,而又始終能夠在於最終解除解釋學語言束縛之牢籠。要點是根據中國經濟變革和現代化的需要,建構規定中國經濟矛盾的政治經濟學范疇體系,其中,方法論的探討是基本和關鍵。這里介紹的研究是作者二十多年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研究的繼續,在明確中國政治經濟學主體、主義、主題、主張的基礎上,進一步專注方法論的探討,規定中國政治經濟學的范疇,並嘗試建構其體系。《資本論》的科學方法論啟示我們: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永恆生命力不僅在於它是可發展的,而且在於它首先是完全通過內部結構調整——作為科學範式研究方法和手段來實現向實踐、歷史開放的發展體系。馬克思主義現代政治經濟學的範式構建,也就由於它實現了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在當代的最新發展,而應該被科學規定為:廣義政治經濟學與狹義政治經濟學的有機統一,並且,它必將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實踐的深入發展,獲得更加豐富的理論的具體實現形式。可見,經濟學方法論非在民族工作內涵之外,而在其內成長;沒有民族的,也就沒有世界的。同樣,這裡面也要有歷史深度。蓋言方法論,就是對象→研究對象的方法、邏輯和認識。因而,它從民族起步,而又歷史和階級,而又世界和科學。就中國人的見地而言,學科和科學不僅不相同,而且後者僅是列在前者當中的一個構件。只此而論,與中國意義的唯物主義一同成長的規定是學科(即研究規定),而不是直接的科學。我們可以識別出三種研究活動的基本類型:自然學科、社會學科、道德學科,分表求「對」和「錯」、求「真」和「假」、求「美」和「丑」。前一學科活動的科學性最強,余者次之,階級性和道德性則增強;中者的階級性最為顯著;後一學科活動針對於「自然」及「社會」的實現,道德性最為顯著(我們用「道德」一詞表達「道」和「德」結合關系的實現)。隔開諸類型學科規定的是對象的屬性。故我們只能以物質工藝和智識的活動來達到對「對」和「錯」的探求——所謂的自然科學,以價值判斷和邏輯的活動來達到對「真」和「假」的探求——所謂的社會科學,而以藝術感受和人文的活動來對待「美」和「丑」的問題——所謂的道德、藝術、倫理的活動等等。要之,對真假問題的探索與求對錯問題的一個顯著不同的地方即在於:求真;這其實是價值判斷過程。西方經濟學以理性經濟人作為前提假設和工作出發點,固然是「假」(對商人圈層或市民社會的初級發展狀況而言是真實,對人類歷史一般而論則實屬偽命題),卻一味地如此宣稱,蓋言價值判斷也;與此同時,馬克思經濟學以階級性作為立場,所鮮明化者,亦不過是人類史前時期發展的「真問題」而已。唯物主義串聯三個不同的學科,可謂相生相剋、彼此制約,作為實現自身的道路。但沒有固定路線可供遵循,它們在發展上的且依存且對立,乃是常態。故此,科學、階級、道德不能說在學科活動之外各自孤設,而寧可說全部落在學科活動之內,以至於它們的結合既是學科活動的內容,也必然是統一表現形式本身。這告訴我們,經濟學方法論歸根結底是說明研究工作的思想根據的,就這一點而言,它並非「中性」的。因此,人們對於馬克思的誤解在這里就成為一個認識縮影。「我相信這是一個錯誤,是對馬克思的科學能力的一種不公正的看法。他在一生中保持著早年的愛好。他喜歡某種形式的類推法,這可以在他和黑格爾的爭辯中找到。他喜歡證明自己是個黑格爾主義者並引用黑格爾的語句。但僅此而已。他從未將實證科學引入形而上學的歧途。」熊彼特正確說明了馬克思的工作性質以及「經濟學方法論」的性質和宏旨:「馬克思作為社會學家,為完成他的使命運用了一個武器,這就是掌握和支配廣泛的有關歷史和現實的資料。」
J. 計量經濟學方法論的主要步驟
您好,他的主要步驟的話,您可以直接翻你的課本。或者看一下你們的考試卷子,上面有沒有相關的題和相關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