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快考試了要寫一篇論文,題目是「關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思考」。不知道如何下手,大家幫幫忙吧:P謝謝
基本內容
簡單來說,馬克思主義是消滅資產私有制的思想。國際無產階級領袖和革命導師卡爾·亨利希·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創立的思想體系,無產階級政黨的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 包括科學世界觀、社會歷史發展學說、無產階級革命理論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建設理論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工人階級政黨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一詞作為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學說的總稱在馬克思在世時已經出現,在19世紀70年代末法國社會主義者的著作中曾廣泛使用,但內容受到歪曲,馬克思對此提出尖銳批評。恩格斯在80年代初開始使用「馬克思主義」一詞,並在1886年專門作了說明。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馬克思主義在19世紀40年代產生於西歐,當時西歐資本主義已有相當發展。英、法、德 3國是其發源地。因為當時英、法,德,等國已經或正在實現產業革命,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產業無產階級已經由自在階級開始向自為階級轉變。英國憲章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和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標志著無產階級已經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是資本主義矛盾激化和工人運動發展的產物。以《共產黨宣言》的問世為標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類思想文化的一切優秀成果,特別是18世紀中葉和19世紀上半葉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此外,法國啟蒙學者的思想和法國復辟時期歷史學家的階級斗爭學說,也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資料。19世紀科學技術的新成果,特別是細胞學說的確立,能量守恆和轉化規律的發現、進化論的新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 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這一歷史使命。他們按其社會地位而言,原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按其哲學觀點而言,原是唯心主義者;按其政治觀點而言,原是民主主義者。大體上在1842~1844年間,他們積極投身於現實的政治斗爭、工人運動和科學研究,轉變為無產階級知識分子、唯物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從1844年起合著《神聖家庭》《德意志意識形態》,並分別著有《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哲學的貧困》等書,闡明無產階級的新世界觀。1848年2月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中,第一次對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作了系統的表述,這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在以後他們的畢生活動中,繼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一詞,是在1883年3月馬克思逝世後,才被作為無產階級思想體系的代表而逐步流行起來的。
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概念是指,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理論和學說的體系。具體的講是指馬克思、恩格斯對哲學的觀點、社會理論和社會政治學說。
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思維形式和內容.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思維形式是辯證唯物主義,其內容是關於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認識社會和改造社會的系統理論科學。
二、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劃分.
馬克思主義其內容劃分為二個部分:關於社會認識的部分---科學社會主義和關於社會實踐的部分---科學共產主義。
主要理論來源
馬克思主義是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產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而創立的嶄新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經接受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從1841年下半年起轉向 L.A.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他們吸取G.W.F.黑格爾哲學中辯證法的合理內核而擯棄其唯心主義,吸取費爾巴哈哲學中唯物主義而擯棄其形而上學和社會歷史問題上的唯心觀點,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他們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研究人類社會歷史,同時批判地繼承法國資產階級歷史學家J.-N.-A.梯葉里、F.-A.-M.米涅等人的階級斗爭思想,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1841年柏林大學畢業後,在報刊上發表革命民主主義言論。從1842年10月至1843年 3月擔任《萊茵報》主編,盡力為勞苦大眾申辯。他在實踐中第一次遇到要針對物質利益發表意見,促使他去研究經濟問題。恩格斯於1842年底到達英國後也注意研究政治經濟學。他們從英國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D.李嘉圖的著作中吸取勞動價值論而擯棄其掩蓋資本家剝削的理論,發現剩餘價值剝削的秘密,創立了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從1842年起他們研究C.-H.de聖西門F.-M.-C.傅立葉和R.歐文等人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從1843年起分別在英國、法國參加工人運動,通過親身實踐轉向工人階級立場,並從空想社會主義者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生動揭露和對未來理想社會的天才預測中吸取合理因素而擯棄其唯心史觀和空想部分,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
主要組成部分
作為無產階級思想體系的馬克思主義,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3個組成部分。這三個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們構成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徵是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結合,理論和實踐的統一。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是在同各國工人運動和革命斗爭實踐的結合中發展的;是在同各種錯誤思潮的斗爭中發展的;是在對時代發展提出的新問題和出現的新情況進行創造性研究過程中不斷發展的 。 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後,他們的繼承者繼續把馬克思主義推向前進。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同俄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的帝國主義理論。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制定了關於建立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的學說。他總結了蘇維埃俄國的實踐經驗,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使馬克思主義進到一個新階段——列寧主義階段。在中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與中國歷史、社會實踐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
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稱。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物質是世界所發生的一切變化的基礎。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物質不是精神的產物,精神只是運動著的物質的最高形式。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人們能夠認識並正確運用客觀規律。辯證法的規律是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歷史中抽引出來的,實質上可以歸結為以下 3個規律:從量轉化為質和質轉化為量的規律;對立的相互滲透的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辯證法是關於一切運動最普遍的規律的科學。運動的根源在於矛盾。矛盾雙方只存在於它們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聯系之中。人們要認識物質世界的運動規律,必須通過實踐,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人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個別人的認識又是有限的,這個矛盾要在無窮無盡的、連綿不斷的世代中解決。
唯物史觀認為,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始終是生產的因素,兩者的結合構成生產力。人們在發展生產力時也發展著一定的相互關系,即生產關系,生產關系總合起來就構成為社會關系。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的性質隨著生產力的改變而改變。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等等;所以每一個歷史時代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礎。從原始公社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他們是在現實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個人在歷史上有一定作用,每個時代都需要而且能夠創造出自己時代的偉大人物。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研究作為人類社會發展基礎的各個時代的生產關系,尤其是著重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創立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深刻、最詳細的證明和運用。它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交換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產品分配的規律。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商品生產占統治地位,資本主義生產的重要特點是自由僱傭勞動制,工人的勞動力成為商品。勞動力的價值是由維持和再生產勞動力而必須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馬克思發現勞動力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一天創造的價值同它每天的消耗全然不同。雇傭工人每天除了補償自身勞動力價值以外,還必須額外工作若干小時,馬克思稱之為剩餘勞動時間,剩餘勞動時間創造的價值稱之為剩餘價值。還對剩餘價值率、絕對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剩餘價值的分解等等作出科學分析。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揭示資本家剝削的秘密,成為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石。馬克思把社會產品按價值分為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和剩餘價值 3個部分,從而分析了資本主義實現價值和剩餘價值的深刻矛盾。論證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社會性和私人資本主義佔有形式之間的矛盾。日益暴露和周期性經濟危機的不可避免性。馬克思闡明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指出資本積累必然造成社會兩極分化,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對抗更為尖銳。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同資本主義私有制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從而資本主義不可避免地要讓位於社會主義。
科學社會主義 唯物史觀的發現,使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過程成為可能。剩餘價值的發現,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性質及其運動規律。這為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奠定了理論基礎。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它的任務是研究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歷史條件以及這一事業本身的性質。它是最直接又全面指導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斗爭的行動科學。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合乎規律的結果,推翻資本主義並實現社會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革命是通往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階級斗爭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專政,這個專政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按其成熟程度不同分為低級階段和高級階段:在低級階段,各方面還存在舊社會的痕跡,實行的是等量勞動的交換;在高級階段,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生產力也增長起來,那時將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共產主義社會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
要保證社會主義革命獲得勝利並實現共產主義的最終目標,工人階級必須組成與有產階級一切舊政黨對立的獨立政黨。工人政黨要有一個新的科學世界觀作為理論基礎,它比其餘無產階級群眾更善於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始終代表著整個運動的利益,堅持整個無產階級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共產黨在為實現自己綱領的斗爭中要實行正確的戰略策略,要使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要善於爭取各種同盟者,善於同其他政黨採取種種共同行動。
馬克思主義除了以上 3個主要組成部分之外,還包括政治學、軍事學、歷史學、教育學等方面的內容。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它第一次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僅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指明正確的道路,而且為各門科學的發展提供銳利的武器。
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一百多年來,它指導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取得重大勝利,隨著社會實踐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在進行深刻的科學研究工作的同時,親身參加和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建立無產階級的革命組織,指導國際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總結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歷史經驗,在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在運用中必須同各個時代、各個國家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列寧在世界歷史進入帝國主義的時代向前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在新的歷史時期,各國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也在結合本國的革命與建設實踐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補充說明
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辨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唯物史觀。任何學科的發展都應當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思想,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何活動中都應當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相關原理。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
⑵ 在政治經濟學中,公式p』=M/(c+v)應該怎樣讀
P一飄
我們老師是這么讀的哈
⑶ 在政治經濟學中,G表示金全,W表示商品,P是指什麼呢,是利潤,還是價格謝謝
在政治經濟學中P代表利潤,profit的首字母,在資本循環過程那裡也出現過符號p,指的是生產,proct首字母!
⑷ 需求方程為Q=50-2P,P=10處的點價格彈性是(政治經濟學)
p=10.Q=30
€p=dQ/dP•p/Q=-2•10/30=0.666~~0.67
⑸ 經濟學里的那些字母都代表什麼意思
經濟學里有很多字母都代表了不同的意義,列舉如下:
P:價格 Q:數量 D:需求 S:供給 E:均衡(或期望) e:彈性
es:供給的價格彈性 exy: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U:效用 TU:總效用
MRTS:邊際技術替代率 C:成本 STC:短期總成本 TFC:總不變成本
AC:平均總成本 MC:邊際成本 LTC:長期總成本
LMC:長期邊際成本 SMC:短期邊際成本 TR:總收益 AR:平均收益
PS:生產者剩餘 MP:邊際產品 VMP:邊際產品價值
MRP:邊際收益產品 MFC:邊際要素成本 r:利率